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心光明】郦波解读王阳明《泛海》










【我心光明】

郦波解读王阳明《泛海》


    【作者简介】
    郦波,1972年4月17日出生,祖籍江苏省丹阳市,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学与文化博士,汉语言文学博士后 。
    欢迎和我一起走这段关于诗词的美的历程,一起来聊一聊那些一生不可错过的唯美诗词。今天我们要聊的这首诗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首诗。我经常在空下来的时候,闲下来的时候,只要手中握着一支笔,就会反复的在纸上不由自主的,甚至是下意识的去写这首诗。因为这首诗的作者是伟大的王阳明。而我是阳明心学的信徒。而这首诗则是阳明先生一生中最精彩的创作。诗题曰《泛海》,诗云: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要读懂这首诗,必须先要了解它的创作环境。所以我们先不解释这首诗,我们看看阳明先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一首千古绝句。
    大明王朝弘治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99年,那一年的会试考试,迎来了两个后来分别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思想史上光彩夺目的70后考生。一个叫唐寅唐伯虎,一个叫王守仁王阳明。唐伯虎出生于1470年,王阳明比他小两岁不到,生于1472年,所以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其实他们都属于标准的70后,我也是70后。当然,他们是十五世纪的70后,而我是二十世纪的70后,这两位著名的70后的人生,其实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唐伯虎在这次会试考试中,因为卷入了徐经的科考案(徐经就是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高祖),被终身禁考。最后虽然免于牢狱之灾,但是人生学而优则仕的前途,则被彻底断送。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自古华山只有一条道,那就是“学而优则仕”,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实现制自己的功业理想。所以作为唐寅唐伯虎,被断送了前程,使得他分外激愤。在此之后,他把所有的热情和天赋都倾注在艺术的领域,“不练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种狂娟孤愤,直接为中国艺术史诞生了一位光彩夺目的天才人物。
    而王阳明对待科举的态度,就和唐寅唐伯虎不一样,事实上,他此前已经两次落榜,但是从小的时候,王阳明就表现出远异于常人的思维和眼光。事实上,他刚生下来的时候,五岁前都不说话,以至于家里人还都以为他是残疾儿童。事实上,在人类文明史上,有两个小朋友,五岁前都不说话,后来证明他们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得了的人物。一个叫王阳明,还有一个叫爱因斯坦。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小的时候,王阳明上学,当然,阳明是他后来的号,他的原名叫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小守仁小时候上学,才十一二岁,那时候他就问老师:天下第一等事是什么事?老师笑笑:当然是科举考试了,而且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就曾是弘治朝的状元。但是小守仁摇摇头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根本不是为了科举、为了考试,老师就问他,那你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小守仁一脸严肃的回答:人生第一等事是做圣人。后来理学大师娄亮告诉他,“圣人必可学而至”,这更坚定了王阳明的求圣之心。所以当科举考试落榜的时候,别人来安慰他,他却笑着说,别人都以落榜为耻,我却以落榜之后心动为耻,由此可见他的抱负和追求。那么经过数次落榜之后,1499年这一年,他终于高中进士,走入仕途。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走入仕途之后不久,王阳明即面临了生与死的选择。毛润之先生批点明史说,明史越读越可气,明史最可气处就是宦官乱政。这个时候刘瑾八虎乱政,刘瑾甚至号称立皇帝,就是皇上是坐在那儿的,他是站在那儿的。在宦官乱政的政治情势下,文官集团奋起反抗,而王阳明这时候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兵部主事。因为在与宦官集团的斗争中,发出了最后一声呐喊,被太监头子刘瑾廷杖四十之后,扔进了锦衣卫的诏狱。
    公元1506年的那个腊月,那一年的大年夜,当北京城家家户户都在吃着团圆饭,过着团圆年的时候,身陷囹圄的王阳明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首先他被打了四十廷杖,明代的廷杖不仅是对知识分子的严重的侮辱,甚至很多时候可以直接把人打死的。然后又被下进了锦衣卫的诏狱,晚明民族英雄瞿式耜曾经这样描述锦衣卫诏狱的可怕:“一属缇骑,即下镇抚。魂飞汤火,惨毒难言。苟得一送法司,便不啻天堂之乐矣。”说被关进锦衣卫的诏狱呀,魂飞汤火惨毒难言,如果能够被从锦衣卫的诏狱送到三法司,送到法院系统,那么简直就如从地狱回到了天堂一样。
    王阳明在黑暗的狱中面临死亡的危险,几乎奄奄一息,可他最后却奇迹般的挺了过来。然后在锦衣卫恐怖的诏狱之中,研习易经,想起文王拘而演周易,给他无穷的力量,他自己曾经在这时作诗说,“囚居亦何事?省愆惧安饱。瞑坐玩羲易,洗心见微奥。”越是在困顿困窘之中,才能窥见宇宙人生的大道理。所以我们在前次讲苏东坡的时候提到过,牢狱之灾固然是人生穷途末路的表现,但有时候巨大的苦难,巨大的坎坷,其实反倒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所谓危机危机有危反而有机遇,当然要能在危难之中找到人生的机遇,则需要准备积淀一些大智慧。苏东坡因为乌台诗案身陷囹圄,之后被贬黄州获得了从苏轼到东坡居士的人生蜕变。而王阳明也是在锦衣卫恐怖的诏狱之中,从地狱中窥见了光明的力量。后来刘瑾拉拢王阳明的父亲王华不成,假意把王阳明贬谪释放,然后又派锦衣卫随后追杀,王阳明在赶回浙江余姚老家的路上,发现了锦衣卫追杀的踪迹,他在钱塘江边,急中生智,写下两首绝命诗,然后以投江自尽的方式,终于骗过了锦衣卫的杀手。王阳明躲在一艘商船之中,随波漂流,从浙江一直漂流到福建,商船曾经有一段在大海上迷了路,遇到巨大的风浪,险些倾覆,那一个狂风怒啸海浪滔天的夜晚,其实对于王阳明来说,亦是一种生与死的选择。
    后来,王阳明流浪在武夷山中,遇到了二十年前曾经遇过的一个道人,一番畅怀明志的交流之后,劫后余生的王阳明,终于确立了自己永志不改的人生志向。于是他结合泛海的经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言绝句。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开篇意态潇洒。表现出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他的阳明心学后来解放了无数人的心灵。打破了数百年来理学家对人性的钳制。但是要解放世人,首先必须解放自己。人世间的一切艰难挫折,原本就不放在心中。万物的变化也只不过如同浮云一般掠过天空。甚至在天空的心里,留不下什么痕迹。这种心境的超越,其实是完成与自我的和解,与世界的和解的前提。
    就像东坡居士被章惇陷害贬往当时人烟稀少、条件极其艰苦的岭南惠州。后来章惇读到东坡先生在惠州所作的“日淡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还有“报道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的诗句,不禁恼羞成怒。故而再把东坡居士远逐到海南儋州。原来超越的东坡居士在南方贫困的贬谪之地自在开心的生活,根本不关心、不在乎小人们的手段和叫嚣:我的生活里根本没有你,而你的生活里却费心劳神的算计着我。我想这就是东坡先生的境界,也是章惇这些小人恼羞成怒的原因所在。“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只要我心不为所动,你的阴谋诡计,你的巨浪滔天,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两句诗一出,那种坚毅无畏的品质,那种阳明心学里“戒慎不睹,戒惧不闻,养得此心纯是天理”的境界一览无余。有了如此境界,三四句进一步写了诗人此时心中的感受。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唐代有位著名的禅师叫隐峰禅师,他是马祖道一的弟子,他得道之后,每年冬居衡岳,夏至清凉。一年中总要南来北往,唐元和年间,隐峰禅师拟登五台山,路出淮西,途中正好遇到官军与叛军互相残杀,白骨盈野,禅师顿生怜悯,叹道,吾当解其患耳。说完把手中的锡杖掷向空中,然后飞身而上,瞬间而过,两军将士仰头观看,为眼前这一幕所震惊,于是再无争斗之心,由此罢战。所以飞锡而过,是大智慧、大手段、大境界,“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自己在这静谧而辽阔的大海之上,心中自有法器,心中自有智慧。
    在这坎坷的人世间,面对种种艰难险阻,如驾天风如凭锡杖。在月光之下,飞越大海,飞越苍茫,飞越沧桑。后来,王阳明确实找到了人生的法器,确实凭此飞越人世的沧桑。这就是他的阳明心学。
    在写完这首《泛海》之后,王阳明毅然决然,踏上了贬谪龙场之路。在贵州龙场蛮荒之地。终于“龙场悟道”。悟出“心外无物”,奠定阳明心学的基础。正如阳明先生后来所说,“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俯他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辨他吉凶灾祥”。天地、鬼神、万物,没有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鬼神和万物。是啊,“心外无物”。人生必得先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的那颗赤子之心,找到那个无所畏惧的自己,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
    所以一切终将黯淡。
    只有你才是光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阳明:教你走出逆境
王阳明最著名一首诗,不畏风险,从容面对荣辱,不愧是千古圣人
心学诗: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阳明最著名的一首诗,打破人性限制,解放了无数人的心灵
王阳明绝境之后顿悟,写下一首诗《泛海》,不畏风险、从容面对,不愧是千古圣人!
王阳明著名的1首诗,影响激励了许多人,值得一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