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必讀】致家長:老師千言萬語的說教,比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




 





【父母必讀】

致家長:老師千言萬語的說教,比不上父母的言傳身教




    曾經在網上看到這麽一句話:“一想到爲人父母不需要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相對于孩子,其實有的父母更需要教育。

    —01—

    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貨”

    無論你面對的是什麽樣的孩子,你都沒辦法反悔或者“退貨”。農民種莊稼,光靠愛,不行,只有懂種莊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僅有愛,不夠,只有懂孩子的成長規律才有好未來。

    —02—

    別錯過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發展的關鍵期是指人類的某種行爲、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發展關鍵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需要花費幾倍的努力才能彌補,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你了解多少孩子發展的關鍵期:

    ★學習咀嚼關鍵期(6個月)

    ★秩序規範關鍵期(2.5~6歲)兒童行爲習慣形成的關鍵期,這一時期形成的性格、行爲、習慣往往到長大也不會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語言發展關鍵期(3~6歲)

    ★想像力發展關鍵期(2~8歲)

    ★文化敏感期(6~10歲)這個時期的許多孩子,非常好奇,愛動腦筋,問題特別多。應該滿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黃金閱讀期(8~14歲)如果錯過了這一時期的科學閱讀指導和大量閱讀,將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

    ★獨立關鍵期(12~15歲)這一段抓不好,孩子將永遠長不大。


    重新認識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

    母性之愛和父性之愛,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階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愛:德行禮儀、品格氣質。母親在孩子的嬰幼、少兒階段影響巨大。

    父性之愛: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爲。偉大的父親,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中小學銜接階段是孩子成長的浪漫階段的結束和精確階段的開始;是由母愛爲主向父愛爲主的過渡期。這一時期,母性之愛應該適當減少,父性之愛應該適當增加。


    —03—

    給家長“8條建議”——說給父親

    下班的路應該是回家的路

    孩子讀初中之後,更需要父親的關懷。作爲父親,必須意識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責任,與父母一起吃飯的孩子更優秀。

    有研究機構調查:與父母一起進晚餐的初中生,能獲得較好的營養,較高的學業成績,很少出現抽煙、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爲等。不要在孩子吃飯和睡覺時進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談,都變成對孩子的教育。


    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父母改變,孩子改變

    孩子的問題大多是父母教育不當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藥”。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學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範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與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說:“兒童不是尚未長成的大人,兒童期有其自身的內在價值。”孩子進入初中之後,極易將自己封閉起來,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與孩子溝通的語言密碼,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應該學習兒童教育學、心理學,多看一些家教書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經常與孩子溝通,明白孩子在想什麽,在做什麽。

    一定要管孩子,關鍵是怎麽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養“正常的人”。“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換一種思路教育孩子。努力豐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做一個懂愛會愛的家長

    不少父母愛得糊塗,愛得錯位,有時又愛得過分。不要培養“超級嬰兒”。愛是一門藝術。愛需要表達也需要行動。有時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愛要適度,不要讓你的愛泛濫成災。溺愛的結果是傷害。

    不能當衆教育孩子

    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給長輩或保姆

    在孩子面前多誇老師

    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老師。家長和老師是同一戰壕的戰友,一定要與老師結成同盟軍。如果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絮絮叨叨訴說老師的“不是”,批評老師,甚至與老師爭吵,只會增加孩子對老師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虧的是家長。

    大多數老師在教育上的困擾不是父母管得太多,而是父母管得太少。

    不管孩子多大年紀,不管孩子幾歲,在孩子的教育上,主體永遠是父母,而不是老師。

    父母給孩子的教育才是能影響孩子一生的教育,父母才是孩子人生路上永遠的導師!



    —04—

    教育若真的只靠老師,那就太耽誤孩子了

    父母總以爲把孩子送進學校,交給老師,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師了。

    于是父母總是對老師說:“老師,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

    可是,孩子的教育哪有那麽簡單,父母又哪有那麽好當!

    老師能給孩子知識,但是不能給孩子習慣;

    老師能讓孩子背誦課文,但是不能讓孩子愛上閱讀;

    老師能教孩子的做題,但是不能教孩子做人;

    老師能讓孩子明白什麽是嚴師,但是不能讓孩子明白什麽是親情;

    甚至老師實在管不了了,還可以跟家長說:“對不起,你的孩子我實在無能爲力”,而當父母的,誰又能說這樣的話?

    老師不是萬能的超人,學校不是萬能的殿堂,父母需要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心血和汗水,需要在孩子身上承擔的教育和責任,一點都不能少。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過: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于事。

    父母若缺席了孩子的教育,再資深的老師也無能爲力,再好的名校也徒勞無功。

    因爲貫穿孩子一生的教育,最要靠的,就是父母!


    —05—

    老師只能陪孩子走一程,父母才是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家長的卻能影響孩子一輩子!”

    幼兒園的老師陪伴孩子度過幼兒園時期,一年級的老師陪伴孩子度過一年級,二年級的老師陪伴孩子度過二年級。

    數學老師負責教孩子數學,語文老師負責教孩子語文,英語老師負責教孩子英語。

    每個階段孩子都會遇到不同的老師,每個老師負責的教育內容也有所不同。

    而父母,孩子還是一個嬰兒時,你們是孩子的父母,孩子是個學生時,你們是孩子的父母,孩子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時,你們依然是孩子的父母。

    孩子的生活父母要管,孩子的學習父母要管,孩子的品德教育父母也要管。

    顯而易見,貫穿孩子一生的教育,最要靠的就是父母,也唯有父母,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

    我們總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什麽是起跑線?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

    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花了多少心思,付出了多少努力和汗水,孩子的成績會告訴你,孩子未來的成就會告訴你。


    —06—

    有些東西老師教不了孩子,父母必須言傳身教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我們當父母的對了,孩子自然就對了。”

    在孩子的教育上,最不能推卸責任的就是家長。

    怪孩子不聽話。

    怪孩子不努力。

    怪孩子不爭氣。

    從來沒有天生的問題孩子,一切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怪老師沒水平。

    怪老師不負責任。

    怪老師沒教學經驗。

    還是那句話,老師從來都是一樣的教,從來都是一樣的課堂45分鍾,但是孩子學出來的效果卻各有千秋,老師還能怎麽辦呢?

    學習的問題老師姑且還沾一點邊,可是孩子嬌縱任性,孩子自私自利,孩子目無尊長,孩子道德敗壞……

    這些問題,也能怪老師嗎?

    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響最大的人也是父母,有些東西老師教不了孩子,父母必須言傳身教。

    父母是一種什麽樣的方式工作、生活、交際、爲人處世,會對孩子産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全世界,父母是什麽樣,孩子就是什麽樣。


    —07—

    每一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離不開父母的奮力托舉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敵人”,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成績優秀,次次考試名列前茅;

    別人家的孩子多才多藝,鋼琴舞蹈不在話下;

    別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體貼父母尊敬長輩……

    在網絡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話:“用聖人的標准來要求別人,卻不用同樣的標准來要求自己!”

    這句話用在很多父母身上也很恰當。

    很多父母只看到了孩子的問題,只會對孩子提要求,卻從來沒想過,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問題。

    莫言曾經說過:孩子的優秀,都浸透著父母的汗水。

    不是每個孩子天生就優秀,更多的孩子,都是像最初學走路一樣,需要父母躬下身,扶著他們一步一步邁步,直到能夠獨立行走。

    這世上從來沒有毫無理由的橫空出世,所有的教育都是寂寞的,只有耐住寂寞堅定不移,育兒路上才能看到曙光。

    每一段腳踏實地的努力,都是通往更高一級的人生軌迹。

    每一個創造出奇迹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托舉。


    —08—

    最好的教育,是老師像老師、家長像家長,學生才能像學生

    總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我只想說:再優秀的老師,也需要家長的配合!

    老師對孩子說,朗讀並背誦全文,家長對孩子說,腦子笨的人才會死記硬背。

    老師對孩子說,在學生時期,成績就代表了一切,家長對孩子說,快樂長大就好,學習成績不代表什麽。

    老師對孩子說,要遵守紀律,不遲到不早退,家長對孩子說,沒事你多睡會,我幫你請假。

    老師對孩子說,犯了錯就要被懲罰,家長對孩子說,誰也不能欺負我孩子,我找你們老師去!

    這讓老師怎麽教?這讓孩子怎麽學?

    教育孩子,從來不是家庭或學校的孤軍奮戰,更不是家長和老師互相對立,而是老師和家長互相配合,互相支持。

    優秀的孩子必然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産物,家校形成合力,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確的打開方式。

    一位資深教育專家曾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老師和家長之間真正的關系是換位思考,老師和家長之間目標一致,相互尊重信賴,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發展。

    只有父母像父母,老師像老師,學生才能像學生!

    在教育這件事上,沒有完美的老師,也沒有完美的父母,爲了孩子,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成長!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身教胜言传
身教大于言传,父母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
《您的孩子還有多少福報?》
一场20年的同学聚会,告诉你什么叫失败的人生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是最便宜的教育,也是最昂贵的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