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必读】新高考,一场家庭教育的博弈


作者:未来春藤


    盘点2019年的教育新政策和大事件,绕不开“高考改革”“家庭教育”这两个关键词。2020年是在新政策下高考的第四年,也是北京、山东等高考大省的新高考元年。新高考,考的不仅是孩子,也是考核一个家庭应对变化与改革的反应力与决断力。



    随着新高考改革陆续在更多省份铺开,家庭教育应该做出哪些改变?

    一,新高考,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魔咒

    高考制度是基础教育的“指挥棒”,但新高考这个“指挥棒”将会指向哪里?这是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

    1.自由选科

    目前实施新高考的14个省份中,除了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外,存在三种选科模式,对应至少12种科目组合,有点儿像自助餐。

    浙江“7选3”模式: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政治和技术7科目中选择3门。
    上海、山东、北京等5省市“6选3”模式: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和政治6科目中选择3门。
    江苏、河北等8省市的“1+2”模式:物理、历史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限选科目中选择2门。


    以前的高考,考试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对所学的科目和报考的专业没有太多的激情。但大学需要的是对学习有激情、对专业有兴趣的学生,而不只是分数高的学生。新高考的自由选科模式,不仅打破了多年的文理科的壁垒,也解决了学生自身兴趣和学习科目之间的矛盾。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想学的科目,前提是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清楚地知道自己未来想学习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

    2.两依据、一参考

    除了高考总成绩,高校将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学生。即通常所说的“两依据、一参考”:高考总成绩包括三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三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五个方面。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意味着高考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多把尺子量人才”,尊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以前的高考,成绩仅仅停留在书面考试上,学生只追求一个具体分数。但是新高考需要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而不是一台只会考高分的学习机器。



    3.“学校+专业”的录取方式

    由于选科模式的改变,“学校+专业”的新录取模式也应用而生——想要报考某些专业,就必须要选择相应的选考科目。举两个例子:

    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必须选考物理才可以报考;
    首都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物理和化学均需选考才可以报考。


    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在高一甚至高二开始考虑未来职业,根据“职业—专业—选科”倒推适合自己的科目。

    以上三点说明,新高考完全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魔咒,但从“分分必争”转变成“以人为本”,让家长和孩子适应新高考的变化,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新高考,一场家庭教育的博弈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更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家庭教育规划的地位也随之上升。新高考,俨然成了一场家庭教育的博弈。孩子们坐在同一间教室,接受一样的教育,为什么有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而有的孩子却没有学上?是那些孩子的智商不如其他孩子,还是“别人家孩子”得到了老师的特殊照顾?都不是。真正的学霸,从不拼努力,而是始终在寻找高效的学习方法。

    想让孩子高效学习,关键因素有两个:家长是否有教育的认知和眼光;孩子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学习。这就决定了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做好教育规划鼓励孩子自主学习上。

    1.做好家庭教育规划

    教育规划,是孩子人生规划的重要部分。但国内应试教育长期占据主流,教育规划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中国孩子和家庭都是懵懵懂懂、随大流。新高考改革把人生选择前置,让孩子从高二,甚至高一就开始考虑毕业后的职业方向,家庭教育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概括地说,家长需要做好以下三个规划。

    生涯规划

    家长提出三个问题,帮助孩子认识自己:

    “你是什么样的人?”
    “你的优势在哪里?”
    “你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生涯规划就是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学科特长和优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前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领域、职业。升学规划

    升学规划

    就是了解孩子的职业倾向之后,确定孩子想学的专业和心仪的大学,然后制定出一条现实、高效的升学路线图。



    学科规划

    新高考改革后,高中的自由选科结果直接跟孩子高考进入哪所大学挂钩。比如:新高考“排头兵”浙江、上海,很多学生忌惮物理的难度而没有选择这一科,但2017年高考,那些选了物理并发挥不错的考生,更容易被重点大学好专业录取。所以,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把关“自由选科“,选择心仪学校和专业要求的必选科目,选择可以提高考生总分的优势科目。

    2.鼓励孩子自主学习

    发现没有?很多接受应试教育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却成为一个学习低能儿,之前学习方面的优点(比如听话、认真等)到了大学不再是优势,甚至拉了学习的后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下面这个发生在美国的现象,也许能给我们答案。

    在底层美国家庭非常抢手的美国成功学院(Success Academy Charter School)是纽约最大的特许学校(公家负担经费的民营学校),也被称为“美版衡水学院”。大多数美国学校都鼓励学生自己探索,但成功学院实践的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学生身着统一的校服,整齐地排队进入教室,上课时必须双手平放、挺直腰板,眼睛随时随刻地盯着老师的话筒;上课时会有助教来回巡视,监督学生的听讲情况、纠正坐姿不端正的学生,校长也会亲自在学校走廊里来回巡视;家长必须高度配合学校,保证每晚陪伴孩子读书、写作业,没有完成任务的家长会被谈话,甚至孩子需要暂时停课。

    这种中国学生十分熟悉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式,十年来取得的教育成果也很惊人:2017年标准化测试结果显示,3~8年级的纽约市公立学校学生中,41%通过语文测试,38%通过数学测试,而成功学院在这两项上的数据高达84%和95%。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并没有按照人们预料的方向发展。



    成功学院开设第一所高中后,其创始人Eva打算用研讨会来取代传统课堂,给学生们更多的业余时间做科研项目。结果,习惯了被单项灌输知识、习惯了被军事管理的学生们,不会主动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进步,反而开始偷懒、早退。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成功学院学生的大学毕业率低得惊人:2013年时,全美大部分州的大学六年毕业率在40~93%之间,但70%的特许学校毕业生不能在六年里大学毕业。

    美国成功学院这种“高考成绩很好,大学毕业率极低”的矛盾提醒着我们: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是成功学院教育者正在努力思索的问题,也是新高考全面铺开后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就像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柯比教授(W·C·Kriby)所说的:依靠学校教育就能应付一切而受用终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唯有学习力才能真正提升学习效率,让孩子成为未来的主人。然而,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这比教会孩子认识自己还要难。因为家庭作为温暖的港湾,对于孩子来说,不存在学校等公共领域的约束力,在家里自然而然地就降低了学习欲望。家长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改变这种现状。

    正确表扬孩子。好的教育是唤醒。家长希望孩子发展哪个方面的素质,那就从哪里入手去表扬孩子,比如努力。我们要帮孩子建立成长性思维,结果是靠努力创造的,而不是靠运气和聪明。



    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学习力只能从学习中习得。家长给孩子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和自由,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学习力,而阅读恰好满足了这三点。

    三,面向未来教育,培养孩子的底层能力

    教育者应该放眼未来。高考只是人生的众多挑战中的一次而已。我们的孩子终将走向一个未知、全新的世界,那个时候高考如何改革、教育模式会不会转变,没有人知道也无法预测。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的不仅是知识储备和知识应用,而是一种不会因目标迁移而消逝、不能被机器替代的“底层能力”。

    未来春藤创始人老喻认为:未来20年,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10种底层能力是:逻辑思维、概率思维、AI思维、创新思维、探索思维、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思维、科技思维、创业思维,以及财富思维

    拥有这10项底层能力的孩子,既能在新高考的变革大潮中处于不败之地,就算在未来也能始终掌握人生的主动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被家长热议的新高考,给学生带来哪些改变,基石测评为您解读
学会真爱孩子
教育部高中新课标出台丨青少年编程教育编入必修课
又让人心神不宁:中考科目有变,体育加分,加考美育,家长们该如何应对
看懂中考取消小四门,家长恍然大悟:与未来新的教育模式很相符
家庭教育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根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