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读书】芦咏莉:思维型教学让孩子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
作者:孙习涵


    我们今天所培养的孩子是面向未来的,那么二十年后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未来有很多种可能性,比如变得更加迅速、舒适,还有部分人可能会追求返璞归真……我们不谈论未来的景象,但我们需要关注的,我们的孩子面对未来如何能够适应和应对。



    本文整理自芦咏莉在杭州举行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改革论坛暨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上的演讲。

    育人的核心在于思维

    在教育中我们都很熟悉教书育人,所以自古以来我们都会把育人一词放在非常前沿、重要的地位。今天,我想借心理学的思考来分享“人”这个字。这个关于“人”的解读是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的。人的发展可以分为智力和非智力两部分。智力在我们的学校的组织架构中就是教学的部分,而非智力是德育的部分。

    教学中,核心的是要带孩子求知。现在,我相信我们所有教育人都会认为当下求知中的“求”字也就是如何学习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最核心的是如何帮助人学会学习。庄子说过,吾生也有涯,而学也无涯,以有涯而随无涯,则怠矣。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教育孩子通过知识学习学会如何去求知。

    求知的核心在于思考,思考的背后就是思维的品质。“人”这个字由一撇一捺组成。一撇代表人的智力发展,让孩子变得聪明能干,它固然与思考有关;而在一捺所代表的德行品质上,思考和思维品质也扮演着重要作用。

    其实是因为在道德发展过程中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都是与我们合理的信念和道德支持相关的。我们首先要知道对和错,能做和不能做的界限,这些基本的概念是什么,才能用概念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自己不断地实验去尝试寻找对与错各有哪些可能,允许和不允许做的行为的界限在哪里。这些都是我们这些育人者需要跟孩子进行探讨的。

    比如说在孩子互相起冲突之后,老师会问,如果把你换成他你会怎么想。其实这一句话有点像是类比。把你变成他你怎么想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

    所以,如果我们想将育人的教育落到实处,在孩子心中生根落地开花结果,就要教会孩子怎么认识这些行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思维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除了智力学习之外,在人际交往中,思维同样能产生巨大的作用。

    把思维型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目标

    2016年7月,实验二小将思维品质的提升作为3年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其中提到要将思维品质的培养成为渗透每一个学科,学校教育工作的第一目标。我们育人目标中呼吁核心素养,指出在小学6年内要送6到12岁的孩子三个礼物:健康的身体、思考并发展的头脑、家国天下的梦想情怀。于是,我们就在课程体系中将这些内容一一落实。

    那么,在这里,我们必须要了解思维型教学是什么。

    其实这个话题新也不新,这么多年来,在有效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其实都会有意无意,或隐性或显性地渗透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它的差别在于,我们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是作为首要目标还是作为一个锦上添花的事情。在经过思考之后,我们希望思维型教学成为我们的第一目标。

    关于思维的概念和思考有很多,比如说思维品质、思维过程、思维导图还有很多理论和学说等等。我拿思维导图举个例子。常见的思维导读有八种,我们老师最常用的是泡泡图。老师讲一个关于水的例子,学生开始对水进行无限的发散,写了无数东西但是不是写得多就越好?什么是真正的思维型教学?是说画一个泡泡还是画很多泡泡,量越多就越好?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其实在思维导图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教会孩子对比和类比。2011年我去美国一所小学考察的时候发现,所有的一年级教室里都有关于一个话题的讨论,一列写的是事实(fact),一列写的是观点(opinion)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带孩子去了解什么是fact和opinion。我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因为成人之后处理成人之间的问题时,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把自己的观点当成了事实,然后下结论再推论。

    同样,我们的很多孩子对在课堂上表达的是观点还是事实没有区分,所以这种思维训练是真正会对一个人思维深刻性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流程图,这是逻辑里面就是我从哪开始到哪结束,终将经过什么,有没有变式。他的流程是单线还有会有不同的路径。在孩子解决问题或者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除了强调一题多解,优化他最终解题的解题之外,还应关注他思考的过程。他思考的过程非常重要。这流程里,有没有什么变式,能否合并同类项?在这个环节中,我们可以让孩子的思维得到很大的训练。

    其实孩子的思考过程也预示着我们的教学过程。

    原来北京五中有一位老特级教师杨洁老师,她每次上公开课之前都不知道该如何讲课,我很好奇,就问她你不知道怎么讲如何开始。她就告诉你说,她每次进到这个班上,看到教室里学生的状态不一样我问题不一样。比如这一次她进到班上让学生猜猜她是谁,下一次她就会问孩子这个班有什么特点。

    老师的起点不一样,学生反应就会各不相同。那么随之而带来的下一步以及如何走向终点的路径就会不一样。这就是多元的学习通道。

    要给孩子高阶思维的训练

    关于思维有很多学说,有一本书在当年课改之初非常有名,叫《为理解而教》。什么叫理解,抛开死记硬背我们来看什么叫理解,你会看到理解一共有七个可能。所以 我们就去反思我们的教学中设计了怎样的环节让我们的孩子真正做到了理解。

    西方很多时候挑战中国的死记硬背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低水平的思维层面,也即低阶思维。这些年我在与国外同行交流的时候他们用的都是high thinking level这个词,即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指的是,我们课堂教学设计中在有了关于记忆和理解的说明之后,是否还去做应用、分析和评价。我们就会设计各种创造和评价的环节。比如,我们的教育改革中有了越来越多的综合实践课程和开放性的任务。语文的复编版教材中明确提出每一个单元设计的主题或者主题性活动是否能在以一个单元设计成一个大的综合性活动。一旦你能将两者做一个设计,那你结合课文的教学就达到了高阶思维的要求。

    另外,我特别反对在课堂上一味地求快,因为这样我们给孩子真正思考的时间就不多。再退一步说,我们提的问题或许就没有思维的空间。如果我们要给孩子提供有思维空间的任务的时候,一节课40分钟我们应该设计小于都等于3的教学环节设置。如果你设计5个以上的教学环节,那你一定没有机会让学生做一个深度的个人思考。

    在评判一节课是否是思维型教学,我们会关注两个点,一个是孩子的思维深刻性有没有得到发展,另一个是孩子的思维系统性有没有得到发展。我们提出了一个原则,主干问题小于等于三,在主干问题后插入一系列辅助问题,比如,只有这样吗?换一个问题如何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为什么呢?……

    三阶思维教学法应对挑战

    在思维型教学的探索之初,我们就在思维型教学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在做了全面辩证的思考之后,我们发现,一方面,思维型教学是要解决深度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它可以解决当下来自于现实的挑战。

    我们今天所培养的孩子是面向未来的,那么20年后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未来有很多种可能性,比如变得更加迅速、舒适,还有部分人可能会追求返璞归真……我们不谈论未来的景象,但我们需要关注的,我们的孩子面对未来如何能够适应和应对。

    你会发现,我们在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的内容都是确定的结果,但是未来生活中孩子面临的挑战都是不确定的,找什么样的工作嫁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等等都是不确定的。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我们今天逐步地渗透给孩子如何去面对结构不良的问题。

   创新教育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训练就是一定要让孩子做合理的假设,所有结构不良和开创性的问题都需要假设,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非常重要。我们要训练孩子如何面对未来的挑战。这里就超越了知识界限,具有了更强的综合性,教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

    比如有一道国际奥赛题:当你走过某一个城市某一条街道旁边的电话亭,电话响起的概率是多大?如果我们都是拿确定结果的思维训练孩子,你最终会发现这个孩子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会觉得我怎么知道电话是谁打的,电话号码是多少等等。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提出了三阶思维教学法。无论哪一个学科我们都鼓励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知识教学内容的互动中都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学会收集,读懂信息。就是学会审题,目的就是建立连接。要注意倾听,提取重要信息点,这就是思维的批判性。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学习就是建立连接的过程,比如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大概用什么内容。

    第二步,信息加工。信息搜集起来之后如何处理呢,是让它跟已有的信息进行类比、对比,是将它归纳进去成为已有信息的构成部分还是寻找它的流程。这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

    第三步,将学到的内容从现有情境中拓展应用到其他环节。

    我们认为,经历这三步基本上可以完成基础的训练。

    而在这个基础上,有三个方面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为出彩。

    其一,一定要找到思维的冲突,你以为是这样,结果不是这样。比如说有一道题将正方形进行拆解,拆解完拼出来,看似是个正方形,其实不是正方形。最终你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出在拼的时候三点是否在一条线上,通过计算只差0.1度,这种思维冲突是很有意思的。

    此外,还有你以为是对的结果不对,这就叫辨析;你以为它不对结果它是对的,这叫变式。

    第二,将碎片进行整理。

    第三是寻找逻辑思考的过程,这三点很容易让课堂出彩,而且是孩子们超级喜欢的过程,这就是把大的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留给学生思维放飞的空间
如何让学生进入思考的世界呢?
史宁中:课标修改后数学教学将发生的变化
“理想课堂”离我们并不远 |读书征文选登之18
【自主教育】专家讲座丨聚焦自主发展三要素:学思行
教学从听课做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