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读书】略说教师的劳动特点

【教育读书】

略说教师的劳动特点


    任何劳动都有其自身的特点。相比其他职业的劳动而言,教师的劳动更具有独特性,因为,教师不仅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传播,更主要的是担负着人类文化的传递;他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肩任着为民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那么,教师的劳动有哪些特点呢?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烈的示范性

    首先,是教师职业修养的需要。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前提。早在两千五百年前,我们的教育鼻祖孔子就指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指出了为人师者必要以身作则。孔子不仅是以身作则的提出者,而且也是这一原则的实践者。教师要以身作则,就要言传身教,把“有言之教”和“无言之教”结合起来。

    汉代杨雄在《法言·学行》中指出:“师者,人之模范也。”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强调,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老师是一个人从小到大学习效仿的模范与表率,老师的思想与素养往往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思想倾向与价值导向。好的老师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能正确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发展趋势,能为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因此,“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其次,是由受教育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古人云,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德高。乌申基斯也说:“教师的人格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都不能替代的一种教育办量。”实践也表明,模仿是人的本能倾向,这在青少年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着学生。这点往往是察觉不到的。有人曾经说,孩子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这话不无道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他的言谈举止必须给学生以示范,给学生做出榜样和楷模。有句名言说得好:“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师应该是既做经师,又做人师。

    二,独特的创造性

    教师的创造性比一般劳动的创造性更具有灵活性。

    灵活性主要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教育情景的复杂性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对象既不是死的自然材料,也不是没有意识的动物或植物,而是具有各种独特品质的社会成员。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有着不同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秉赋、能力,不同的气质、性格,不同的思想行为,而且它们又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总之,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个人,每个学生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再者,教师的劳动对象还具有主观能动性,是自我教育的主体。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大的教育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感悟人生,从而逐渐完成由他律到自律的社会化过程。”这说明,学生并不是消极的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影响。同时他们也影响着整个教育过程。任何教育活动,都不是教师的单向作用,而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作用。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必然会使教育过程和教育情景异常复杂和多变。而且,随着学生的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特点还会愈加明显。

    教育对象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主要并不在于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和发现,而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中塑造发展中的人。

    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因材施教上。教师不仅要针对集体的特点(共性特点)进行教育,而且还要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个性特点)进行教育。通俗地说,就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如果“一刀切”“齐步走”,必然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原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学校是培养人的,而不是制造机器的。学校不是工厂,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都是一具具‘规格’相同,‘功能’相似的考试机器,那么,只能说,这所学校的教育是失败的。当时,南开中学之所以被推为‘巨擘’,正是因为她不强调考试成绩,而注重于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南开之所以成为一代名校,就是因为她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叱咤风云的豪杰才俊。”哈佛大学350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哈佛最引以为自豪的不是培养了6位总统,36位若贝尔获得者,最重要的是给予每个学生以充分的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颗金子都闪闪发光。”我们以往的教育则过分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的发展,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性不足。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不出创新精神的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是具有较大的创造性,他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

    2.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对教育教学原则、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教育有规律可循,有原则可遵,但无死框框可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尤其是教育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运用什么原则以及怎样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创造性。同样,教育有方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教育内容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条件和教育水平不同,所运用的教育方法也不同,没有一种教育方法是能够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同样的教育方法在一种情况下是适用的,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就完全不适用的。照抄别人的或以往的经验,通常是不能达到目的的。

    当然,“教无定法”源于“教有定法”,尤其一个成熟或优秀的教师,必须经历一个从模仿开始——观百家技法,继而到创造——集百家之长于一身,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样一个过程。从教法的角度来说,一个教师成熟的教师要经历一个研“模”——用“模”——去“模”的过程。最终实现——集百家之长,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再遵循任何一种方法的定法),定法尽握,游刃有余,方臻“无定法”之境。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上。教师备课就是在于深入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的加工,使之更加符合自己的教情和学生的学情。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学往往围着教材转,教材是“圣经”,是“惟一”,教师只要“紧扣教材”“落实教材”,就算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提出课程不等于教材,“生活世界”都是课程的范围。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不仅在教材,而且还在教材之外;教育空间不仅在课内,还在课外。所以,教师在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大胆地“剪裁”“加工”和“重组”,使之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4.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育机智上。简单地说,教育机智就是一种对突发性教育情景做出迅速、恰当处理的随机应变的能力。教育工作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教育条件不可能毫无差异地重复出现,整个教学的 进程不可能完全按着教师的预设发展,总会有生成的因素。因此,教育工作绝没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和模式教无定法;教育是心灵的撞击,是情感的交融和呼应。苏霍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在这种情感的交融中,教育情景往往是难以控制的,事先预设不到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教师要善于捕捉教育情景的细微变化,迅速机敏地采取恰当的措施。富有创造性的教师,常常能够巧妙的利用突然发生的情况,或者创设新的情景把教育活动引向深入,或者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使教育活动更加生动活泼。

    从教学的角度,我们来看两个课堂教学片段——

    【案例1】有位老师在上《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片段。

    当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学生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老师,课文里多了一个字。”

    “多了一个字?”老师听了,感到有些疑惑,便追问说:“多了一个什么字?”

    “多了一个‘铁’字?”

    “多了一个‘铁’字” ,这位同学很自信地说:“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班长斩钉截铁地说……’班长叫斩钉截,后面不是多了一个‘铁’字吗?”他的话音未落,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的学生笑的前仰后合。这位同学见大家这么一笑,顿时脸涨得通红,手足无措,十分尴尬。这位老师也“火上浇油”,说:“你的意思是班长姓‘ 斩',名叫‘钉铁’?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说完,同学们笑得更厉害了。这时,发言的同学羞愧得无地自容。

    从此,这位同学再也不愿举手发言了。

    这位老师的处理方式不仅仅伤害了这位同学的自尊心,而且可能会失去大多数学生对教育的信任。

    【案例2】有位老师在讲《就义诗》时的片段——

    一位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还有后来人”误读成了“还有后人来”。大家听了都哄堂大笑,教室里严肃气氛顿时化为乌有。而这位老师从容不迫地说“同学们,你们在笑什么?这位同心读的意思并没有错呀!”这时教室里顿时静了下来。老师接着说:“‘还有后来人’意思是‘还有接班人’;‘还有后人来’意思是‘还有人接班’。”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教师又亲切地说:“当然,意思不变,并不等于说这位同学把书上的内容读对了。他所以读错,是由于没有看清楚的缘故。如果仔细看,认真读,就不会出现这种不应该的差错了。我们再请他为大家读一遍好吗?”学生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那位站着的同学情绪更加激昂地读了起来。

    很显然,第二案例的教师是智慧的,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委婉地纠正了他的错误,使之对学习有了更大的信心。

    从教育的角度,我们再看两个案例——

    【案例3】我也不知是谁

    在某婚宴中,一位中年男士认出他小学的教师,于是上前恭敬的说:老师,您好!您还认得我吗?

    老教师:对不起,我实在记不起来。

    学生:老师您再想想,我是当年在课室里偷了同学手表的那位学生。

    老师看着面前的这位学生,还是摇了摇头说: 我真得认不出你。

    学生:当时您叫全班同学站起来,面向墙壁,再用手帕蒙上自己的眼睛,然后您一个个搜查我们的口袋。当您从我口袋里搜出手表时,我想我一定会受到您的谴责和处罚,一定会遭到班上同学的鄙视,也将在我人生中烙下不能磨灭的耻辱和创伤……但是事情并不是如我想像的,您把手表归还给物主后,就叫我们坐会原位继续上课。一直到我毕业离开学校那一天,偷手表的事从来没有被提过或被传过。老师,现在您应该记起我了吧。

    老师微微笑说: 我怎么会认得你呢? 为了同学之间能保持良好关系,为了不影响我对班上同学的印象,当时我也蒙上自己眼睛来搜查学生的口袋。

    学生听了,紧紧抱着面前这位老师,师生俩就这样彼此默默拥抱着、拥抱着。

    给人容身的空间,给人转身的台阶, 这不止是慈悲和智慧,更是一个高超的境界。

    【案例4】机智的台阶

    有位老师在学生时代曾经犯过一次“不可饶恕”的错误。参加工作后写了一篇名为《老师,我铭记您的宽容》的感人肺腑的文章:

    念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很不显眼的小女孩,老师和同学们很少有人注意我。那时,成绩平平的我好想有个机会能一鸣惊人。期末考试到了。下午,我无意间发现班主任把已印制好的期末语文试卷带进教室后面的办公室。“如果能事先得到一张考试的试卷,我将能让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刮目相看!”这想法不仅使我耳热心跳。

    黄昏时,校园里静悄悄的。可我走在校园里却不像平时那么自然,总觉得有很多眼睛在看着我。推门进去的一瞬间,我的心开始猛地撞击我的胸膛。我笨手笨脚地打开办公室的窗户,跳进去时地板被踩得很响,我蹲在那憋住气一动也不敢动。良久,发现无异常情况,我才开始找试卷。

    “笃笃,笃笃……”这时有人敲门。这敲门声无异于平地响起一阵炸雷。我无处可逃,又无法面对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一切。惊慌失措的我只好徒劳地用双手抱住脑袋,钻到桌子下面的角落里,抖成一团。那持续的越来越急的敲门声像把抛向我的利剑,折磨着我本来已不堪一击的神经。

    敲门声终于停了,同时,我的恐惧也达到了极点,因为那人已从窗户爬了进来,并很快地拉亮了电灯。我绝望了,哆哆嗦嗦地站起来,依然用双手紧紧地把脸藏起来顽强地守护着自己最后的一点可怜的自尊。那人一直保持沉默,并没有像预先想象的那样走过来拉下我的手,看清我的面目。不知过了多久,我渐渐平静下来,那人才开始说话。

    “小姑娘,你在这学校念书?”我点点头。从他的声音,我听出是教我们美术的男老师。他是一位上课生动幽默的极其年轻的教师。他就住在楼下,一定是听到了那重重的一跳,才跑上来瞧的。

    “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用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这里是想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吗?”我点点头。“这东西属于你吗?”我摇摇头。“不属于我们的东西不管他价值如何,我们都不应该拿走,对不对?”我又点点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小姑娘,明天你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我缓缓地走出门去,感觉到背上温暖的目光。我禁不住眼泪夺眶而出。是感激?是悔恨?还是兼而有之?

    事过时迁,星移斗转。多年前那个想一鸣惊人而去偷看试卷的女孩,现在已回到母校“为人师表,传道授业”了,每当独坐窗前,想起当年把我那一不小心摔碎在地上的自尊心轻轻捧起,又温柔地交给我的那位上课生动幽默的美术老师时,我总是一如既往地被感动着,感动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教师的每一次尊重与宽容,都会使学生终身难忘,都会促使他去思考,在思考中做人,在思考中做事。”“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从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要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也有人指出:“孩子的自尊心如同早晨树叶上的露珠,轻轻一抖,他就会滑落。”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我们都不是圣人,我们都有可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犯错误,但又总会有“觉醒”的时候,在觉醒之前是否有人帮助扶一把很关键;孩子虽然是单纯的,但是他们也是有思想、有个性和有自尊的人。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行为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语行为,因为有时一个不恰当的行为,甚至一句不十分恰当的话语都会给他们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上述两个案例中,第一个案例有可能所有的老师都能想到,也能做到,但最精彩的就是这位老师将自己的眼睛也蒙上——恐怕影响自己对孩子们的印象;第二个案例,面对一位不小心犯错误的小学生,这位美术教师即让学生明辨了是非,又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表现出了一位优秀教师的良好修养和高超的教育艺术。

    总之,教师劳动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创造性。马卡连柯指出:“一般地说来,教育学是最辩证、最灵活的一种科学,也是最复杂、最多样的一种科学。”这一概括不仅反映了教育科学的特点,而且也充分反映了教师劳动创造性的特点。

    以往有人一度认为,教师的劳动不过是起到“传声筒”或“知识搬运”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有人认为教师的劳动“就是认为一听一讲之间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又说:“我想,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配角罢了。这在学生很轻松,听不听可以随便。但是,想到那后果,可能是很不好的。”特级教师于漪也指出:“教师不是把整理好的知识预先包装好,一包包传给学生,而是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辨别、分析、归纳,亲自获得知识。”这说明真正的教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生命的成长。而要达到这种情境,教师必须开展创造性的劳动。一些教师之所以会感到自己的劳动枯燥乏味、缺乏创造性,并不在于教师劳动本身不具有创造性,而是在于他们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劳动所包含的创造性,或者根本就没有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三,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学校虽然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学校不可能控制所有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因而学校也就不可能把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完全集中在校内。这就决定了教师的劳动特点必然会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因此,八小时的时间代表不了教师的劳动价值。教师的劳动不像工人那样,一关电门便可中断生产过程,一到点就可以交接下班。教师的劳动时间没有上下班的严格界限;教师的劳动地点,没有校内外的明显划分。班上、班下,校内、校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时间和空间。一个敬业的教师可能全天都要心系教育。如,晚下班后,当忙完了家务,可能还要分析一下今天我带给了学生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足;为了能够上好课,可能还要考虑第二天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案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当到了星期假日,为了使“学困生”缩短与集体的距离,还要进行家访。人的发展的无限可能性,向教师提出了一个无限量的时间要求,就像有人所形容的那样,教师的工作是一个“无底洞”。

    四,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研究在所作的工作跟要取得结果之间的联系,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把种子播种到修整得极好的土壤里去,却远不是明天就会长出幼芽的。今天所作的工作,在许多情况下,要经过若干年才能对它作出评价。这是教育工作的非常重要的规律之一。它要求我们始终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问题。”(《给教师的建议》115页)我们的古人也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教师的劳动虽然有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但这种价值并不是马上就能显现出来的。因为他并不是以物化的形式呈现,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这种因素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也绝不是时下从一两次的考试分数中看出来的,要在学生进入社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之后才能得到最终体现。

    五,具有很大的隐含性

    因教师劳动特点的滞后性,也导致教师的劳动具有较强的隐含性。

    首先,从教学过程来看,因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不同,导致的教学结果不尽相同。

    教师和医生相比,尽管面对的都是人,但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医生主要关注人的身体,医生在工作时,研究的是肌体的病与治病;教师关注的却是儿童、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以及整个生命的发展。

    我们详细比较一下就会清楚他们的异同点:相同点,都是治病救人——医生侧重的是治人的肉体上的病。而教师治的主要是精神或心灵上的“病”,即治“愚”。

    教师劳动的隐含性,表现在不是马上就能见效的,即使当下两个学生考试都得了满分,也不可代表他未来的发展是一样的。即使是两个老师教同一内容,学生考试都得了满分,由于他们所用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不同,也不能就说他们所教学生的素质是一样的。比如,就以一个词语的教学而言,甲教师运用的是记诵定义的方法,而乙教师则是结合文章的语境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考试可能都会得满分,但是两群孩子的后期发展是不一样的。后者后劲十足,前者可能能力不足。

    其次,从教师的劳动态度来看,隐含性也是很明显的。比如,某教师不但敬业、勤业,总是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出诸多丰富多才的教学情境,而且从没有耽误一个工作日;而另一个教师虽然也没有耽误过工,但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仅仅将职业当作谋生的手段。表面看两类教师都是满工作量,似乎都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他们所呈现出来的劳动价值是不一样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特点
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观的再认识
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品质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每日一练
教师劳动特点的备考指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