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健体】100天学中医食疗(六)



【养生健体】


100天学中医食疗疗(六)

作者:郭海英


第11周

    ●中风后遗症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即脑血管意外)经治疗后遗留下来的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症状的总称。常因本体先虚,阴阳失却平衡,气血逆乱,痰瘀阻滞,肢体失养所致。痰瘀为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瘀阻滞脉络而致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久则患肢枯瘦,麻木不仁。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气虚血瘀】

    1.临床表现:中风日久,面色苍白,形赢自汗,肌肤不仁,或偏身麻木,肌肤甲错,舌有瘀斑瘀点,或舌质暗,脉细涩。

    2.常用食疗方

    (1)黄芪川芎兔肉汤

    配方:兔肉250g,黄芪60g,川芎10g,生姜4片。

    制法:兔肉切块,去油脂,用开水氽去血水,然后与黄芪、川芎、生姜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用法:每日或2日1剂,随量饮汤食肉。

    (2)归参鳝鱼汤

    配方:党参15g,当归15g,鳝鱼500g。

    制法:将中药放入药袋中扎口,鳝鱼洗净切段,放入料酒、酱油、葱、姜等,与药袋同煮开,去浮沫,改用小火炖1小时,捞出药袋,加入味精、香油等调料。

    功效:益气活血通络。

    用法:1~2日1剂,可连用半月,吃鱼饮汤。

    【肝肾亏虚】

    1.临床表现:肢体偏瘫,腰酸腿软,耳鸣健忘,眩晕目糊,或筋脉拘急,屈伸不利,神情呆滞,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2.常用食疗方

    (1)杜仲牛膝猪脊骨汤

    配方:杜仲30g,怀牛膝15g,猪脊骨500g,红枣4个。

    制法:将杜仲、怀牛膝、红枣(去核)洗净,猪脊骨斩碎,用开水汆去血水,然后一齐放人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3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补肾强筋健骨。

    用法:上汤随量饮用。

    (2)杞菊饮

    配方:枸杞子30克g,菊花10g。

    制法:将二药煎水代茶饮。

    功效:滋阴补肾,疏风清肝。

    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

    【脾虚痰湿】

    1.临床表现:肢体瘫软无力,感觉迟钝,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形体肥胖,面黄唇淡,或言语不利,舌体胖大有齿印,舌淡苔腻,脉细滑。

    2.常用食疗方

    (1)薏豆萝卜粥

    配方:薏米30g,白扁豆30g,鲜山药30g,白萝卜60g,粳米60g。

    制法:鲜山药去皮切块,白萝卜切块,薏米、白扁豆、粳米、加清水适量煮粥,10分钟后加入山药、白萝卜,熬至粥稠。

    功效:健脾祛湿。

    用法:每日1剂,连服7~10日。

    (2)人参薤白粥

    配方:人参10g,薤白12g,鸡蛋(去黄)1个,小米50g。

    制法:先将人参打碎,加水用文火煎汤,然后加入小米煮粥,粥将成时下鸡蛋清及薤白,煮熟即可。

    功效:益气和中,豁痰通阳。

    用法:可作早晚餐服食。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较常见的一种代谢性骨病,以中老年人较为多见。其特点为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骼脆性增加。临床发病女性多见于绝经期后,男性多在55岁左右。有的无任何自觉症状,而以四肢某部的骨折或脊柱压缩性骨折而突然发现,有的以腰背持续性钝痛或剧烈疼痛为特点,背举重物时加重,限制活动可减轻。身材变矮是一个早期体征,患者常有驼背,上腹部出现横带状角化皮肤,消瘦及食欲减退等。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范畴,中医认为“肾主骨”“腰为肾之府”,因此本病发病的关键是肾虚髓液不足。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肾阴亏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证型。

    【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腰背酸痛,两膝酸软,视物昏花,筋脉拘急,爪甲枯脆,眩晕耳鸣,或有骨折,形体消瘦,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2.常用食疗方

    (1)法制黑豆

    配方:黑豆500g,山茱萸、茯苓、当归、桑椹、熟地、补骨脂、菟丝子、旱莲草、五味子、枸杞子、地骨皮、黑芝麻各10g,食盐100g。

    制法:将黑豆用温水浸泡30分钟,备用。再将其他12味药装入纱布袋内,扎紧入锅,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取出药液,如此煎煮4次,将药液合在一起。取药液、黑豆、食盐同放锅中,用文火煎煮,至豆熟液涸,取出曝晒至干,装入罐内或瓶内备用。

    功效:补肾养肝,强筋壮骨。

    用法:每日取适量嚼服。

    (2)桑椹杞子米饭

    配方:桑椹30g,枸杞子30g,粳米80g,白糖20g。

    制法:取桑椹、枸杞子、粳米加水适量并放入白糖,文火煎煮焖成米饭。

    功效:滋阴补肾。

    用法:作主食食用。

    【脾肾阳虚】

    1.临床表现:形寒肢冷,腰酸腿痛,或有浮肿,食欲不振,腹胀,男子阳痿,女子月经不调,舌胖苔白,脉沉细。

    2.常用食疗方

    (1)雀儿药粥

    配方:麻雀5只,枸杞子20g,大枣15g,粳米60g。

    制法:将麻雀去毛、内脏及头足,切碎,与枸杞子、大枣、粳米一同煎煮,待粥将成时,加入姜、葱、盐,再沸即可。

    功效:补肾温阳益精。

    用法:可作早晚餐食用。

    (2)茯苓羊肉包子

    配方:茯苓30g,面粉1000g,鲜羊肉500g。

    制法:先取茯苓煎煮3次,每次加水适量,沸后1小时取药汁。3次药液合并加入面粉,常法发面。将羊肉剁成肉末,与其他佐料拌成肉馅。待面发好后,做成包子,蒸熟。

    功效:温补脾肾。

    用法:可作主食或作早晚餐食用。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长期低于40001立方毫米(4×l09/升)以下,临床以易于疲劳,易于感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其原因一般是由化学和物理因素(放疗、化疗等)、药物过敏、细菌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疾病所引起。

    白细胞减少症属中医“虚劳”“血虚”“血证”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素体不足,劳欲过度,肾气受伤;或饮食失节,劳倦内伤,损及脾胃;或情志失调,劳心太过,心肝亏虚,或误中药毒,接触毒物,脏气受损;或大病久病,耗伤气血等导致脏腑阴阳气血虚损而发为本病。基本病理为脾肾两虚,气血不足。临床常见证型有气血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

    【气血两虚】

    1.临床表现: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倦怠乏力,头目眩晕,纳呆食少,失眠多梦,自汗或齿衄、肌衄,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2.常用食疗方

    (1)猪蹄汤

    配方:猪蹄筋100g,灵芝、黄精、黄芪、鸡血丁各15g。

    制法:将猪蹄筋与灵芝、黄精、黄芪、鸡血丁一同放人锅内,加水适量,炖煮1~2小时,即可。

    功效:益气养血。

    用法:每日2次,每次200ml,吃蹄筋喝汤。

    (2)地黄甜鸡

    配方:生地黄250g,母鸡1只,饴糖150g,桂圆肉30g,大枣5枚。

    制法:将母鸡由背部颈骨至尾部剖开,去内脏、爪、翅尖,洗净,人沸水锅内略汆片刻,捞出待用。将生地切成约0.5cm见方的颗粒,桂圆肉撕碎,与生地混合均匀,再用饴糖调拌后塞入鸡腹内,将鸡腹部向下置于钵子中,大枣去核放在钵子内,灌入米汤,封口后上笼旺火蒸2~3小时,待其熟烂取出,加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益气养血,养阴益肾。

    用法:佐餐食用。

    【脾肾阳虚】

    l临床表现:面色咣白,神疲体倦,畏寒肢冷,头晕耳鸣,纳呆便溏,小便不利或清长。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

    2常用食疗方

    龙马童子鸡

    配方:海马1只(约25g),仔公鸡1只,虾仁50g。

    制法:将仔公鸡洗净用沸水焯去血水,剁成小块分装在七个碗内(每碗约125g)。海马、虾仁温水洗净,浸泡10分钟,分七份放在鸡肉上。加少量葱姜、料酒、盐,清汤适量,上笼蒸熟。鸡出笼后,拣去葱段、姜块,把鸡扣人碗中,原汤倒在勺内,烧开去浮沫,用味精、盐调味,豆粉芡收汁,浇在鸡面上即成。

    功效:补肾壮阳。

    用法:佐餐食用。

    【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头目眩晕,腰膝酸软,疲乏无力,咽干口燥,两颊潮红,低热盗汗,五心烦热,易于感染。舌红少津,脉细数。

    2.常用食疗方

    (1)红杞乌参鸽蛋

    配方:枸杞子15g,乌参2只,鸽蛋12个,食盐5g,绍酒30g,胡椒面3g,酱油15g,花生油500g,猪油、鸡汤、普通汤、生姜、葱、淀粉各适量。

    制法:海参用凉水泡胀后,去净内壁膜,用沸水焯两遍,洗净,用刀尖在腹壁切成菱形花刀,注意不要切透。鸽蛋加冷水文火煮熟,捞出放入凉水内,去壳备用。在烧热的炒锅内注入花生油,将鸽蛋滚满干淀粉,放入油锅中炸成金黄色,待用。炒锅烧热注入猪油50g,待油温八成热时下葱、姜煸炒,随后倒入鸡汤,煮2~3分钟去葱、姜,再加入酱油、绍酒,胡椒面和海参,烧沸后去浮沫,移文火上煨40分钟,加入鸽蛋、枸杞子,再煨10分钟,取出海参摆人盘内(背朝上),鸽蛋放在周围,汁内加入味精,用湿淀粉勾芡,淋上热猪油,浇在海参和鸽蛋上即成。

    功效:补肾益精。

    用法:佐餐食用。

    (2)首乌酒

    配方:制首乌150g,生地黄150g,白酒1000ml。不宜多饮。

    制法:首乌洗净闷软,切成l厘米见方的块,生地黄切成薄片,待晾干水气同放入酒坛中,将白酒缓缓注入坛内,搅匀后封闭浸泡。每隔3日搅1次,10~15日之后即可开坛滤去药渣饮用。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

    用法:每日早晚各饮1次,每次l0~20ml。不宜多饮。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部分或全部衰竭而引起的一类贫血。临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反复感染和周围血象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减少,发病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引起再障的原因较为复杂,约有半数以上的患者有时找不到明显的原因,临床上称这类患者为原发性或特发性再障;除此以外,大多由疾病或理化因素所引起,称为继发性再障。在继发性再障中最常见的原因是药物,尤其是氯霉素、合霉素等,或工业和生活中接触到的某些化学物质的过敏或中毒;其次是各种形式的电离辐射,较少见的有病毒感染和免疫反应。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中医“血证”“虚劳”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禀赋薄弱,烦劳过度,或饮食不节,或久病失血或邪毒伤正,以致脾肾亏损所致。临床根据症状可辨为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等证型。

    【气不摄血】

    1.临床表现:神疲倦怠,心悸气短,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头晕目眩,皮肤、黏膜有散在紫斑,色淡暗,时起时消,反复发作,舌淡,苔白,脉细。

    2.常用食疗方

    (1)归芪蒸鸡

    配方:当归20g,炙黄芪100g,子母鸡1只。

    制法:将子母鸡洗净,用开水汆去血水,凉水冲洗干净,将黄芪、当归装入鸡腹中,放入盆中,加葱、姜及各种调料、清汤,盖好盆盖,上笼蒸2个时后取出即可。

    功效:益气健脾摄血。

    用法:佐餐食用。

    (2)健脾补血包子

    配方:山药100g,茯苓20g,白扁豆25g,白术15g,猪肉500g,黑木耳50g,菠菜500g。

    制法:白术煎取汁和面粉,研细的茯苓粉、白扁豆粉一起和面发酵,再揉入蒸捣烂的山药做包子皮,以猪肉、木耳、菠菜做馅,包成包子蒸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补血养血。

    用法:可作点心或主食食用。

    【肝肾阴虚】

    1.临床表现:头晕乏力,午后颧红,低热盗汗,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皮肤黏膜瘀点瘀斑,或尿血便血等,舌质红,少苔,脉细弦数。

    2.常用食疗方

    (1)汽锅乌鸡

    配方:乌骨鸡1只,冬虫夏草10g,黄精5g,熟地5g,党参10g,玉兰片、冬菇、绍酒、盐等适量。

    制法:乌骨鸡洗净切块,与上述原料均放入蒸锅内,加少许清汤,蒸2~3小时,即可食用。

    功效:滋养肝肾,宁络止血。

    用法:佐餐食用。

    (2)二冬甲鱼汤

    配方:甲鱼1只,天门冬、麦门冬各15g,枸杞子5g,生地15g,火腿50g。

    制法:甲鱼洗净,放入锅中先煮20分钟,取出,剔去上壳和腹甲,切成3厘米段,与调料及诸药同煮,待甲鱼熟透即可。

    功效:滋补肝肾。

    用法:饮汤食甲鱼肉。

    【脾肾阳虚】

    1.临床表现:面色咣白,畏寒肢冷,少气懒言,腰酸乏力,便溏,或阳萎,或浮肿,舌淡胖,苔白,脉沉濡缓。

    2.常用食疗方

    (1)胎盘饮

    配方:鲜胎盘半个,冬虫夏草10~15g,桂圆肉30g。

    制法:将胎盘洗净切块,同二药共入锅中,加水炖熟,调味即可。

    功效:温肾补脾。

    用法:吃胎盘喝汤。

    (2)补肾壮阳虾酥

    配方:大对虾1对,黑芝麻50g。

    制法:对虾取肉为茸,加绍酒调味,置于面包托上,蘸黑芝麻炸成金黄。

    功效:补肾阳,益精血。

    用法:佐餐食用。

    ●缺铁性贫血

    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缺铁性贫血便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影响血红蛋白合成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贫血。临床可出现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胸闷心慌,食欲减退等症状,其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发生的速度。

    缺铁性贫血属中医“血虚”“虚劳”“黄胖病”等病证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或由于脾胃虚,不能布化精微即铁源供给不足所致;或由于七情变化,思虑过度,精血暗耗所致。根据临床表现辨证一般可分为脾气虚弱、气血两亏、肝肾亏虚、脾肾阳虚证型。

    【脾气虚弱】

    1.临床表现: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胃纳减少,脘腹胀闷,或伴齿龈出血,或见月经量多,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2.常用食疗方

    (1)参枣汤

    配方:党参15g,大枣10枚。

    制法:上二味水煎2次,去渣合汁。

    功效:健脾益气生血。

    用法:每日2次,吃枣喝汤。

    (2)归参炖母鸡

    配方:当归15g,党参15g,母鸡1只(约1500g)。

    制法:将当归、党参放入鸡腹,置沙锅中,加各种佐料及清水,先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煨炖至鸡肉熟烂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养血生血。

    用法:食肉喝汤,佐餐食用。

    【气血两亏】

    1.临床表现: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唇甲色淡,舌淡,脉细濡。

    2常用食疗方

    (1)补血肝片

    配方:黄芪30g,当归9g,山楂片9g,猪(羊)肝250g,鸡蛋1个,笋片、黄瓜片各50g。

    制法:将猪(羊)肝去筋切成薄片,加入鸡蛋、淀粉、精盐,上浆,笋片焯水备用。黄芪、当归、山楂加水浓煎至20ml,加酱油、盐、料酒兑成滋汁备用。炒锅置旺火烧热,加油烧至六七成热时,下肝片滑开至熟,捞出去油。原锅留少许油,把葱姜末煸一下,再加入肝片、笋片、黄瓜片,加入滋汁,颠翻炒匀,勾芡,淋上明油即可。

    功效:补肝养血。

    用法:佐餐食用。

    (2)申仙鸭

    配方:鸭1只(约2000g),人参3克,龙眼肉20g,莲子50g,大枣50枚。    .

    制法:鸭子去毛、内脏,剁去脚,洗净沥干。人参切片,莲子泡胀去表皮、心,大枣去核,龙眼肉洗净。用盐5g、酱油50毫升、料酒30ml混匀后搽在鸭表面和腹内。将人参、龙眼、莲子、大枣混合后,填人鸭腹,放在沙锅中,上笼用武火蒸至鸭熟即可。

    功效:补气健脾养血。

    用法:每周1次,佐餐食用。

    【肝肾亏虚】

    1.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心悸耳鸣,时有烦热,腰膝酸软,口干,面色萎黄,舌质红,苔少,脉细弦或细数。

    2.常用食疗方

    (1)大枣阿胶粥

    配方:阿胶15g,糯米100g,大枣10枚。

    制法:将阿胶捣碎,大枣去核与糯米煮粥,粥成时人阿胶稍煮,搅令烊化即成。

    功效:养血止血。

    用法:每日早晚餐温服。

    (2)多子汤

    配方:枸杞子10g,女贞子15g,桑椹子20g,韭菜子10g,五味子6g,金樱子15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

    制法:上物水煎,代茶饮。

    功效:滋养肝肾。

    用法: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

    【脾肾阳虚】

    1.临床表现:面色咣白,形寒肢冷,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沉细无力。

    2.常用食疗方

    (1)当归生姜羊肉汤

    配方:当归30g,羊肉500g,生姜30g。

    制法:将羊肉、当归、生姜均洗净,放入沙锅中,加料酒、清水适量,煮至羊肉熟烂,调味即可。

    功效:温阳散寒养血。

    用法:吃羊肉喝汤。

    (2)参杞狗肉

    配方:狗肉1000g,党参20g,枸杞子10g,菟丝子10g,砂仁5g,牛膝15g。

    制法:上物除狗肉外,人沙锅加水煎煮30分钟后,取药汁。狗肉切成小块,加酱油、糖、黄酒、葱、姜、味精等调料,腌渍人味,放人锅中,加药汁及适量清水,煮沸后,文火煨至狗肉烂熟即可食用。

    功:益气温阳补血。

    用法:佐餐食用。

    ●脱肛

    脱肛是指肛管直肠黏膜脱出肛门以外的一种病证。临床上多见于老年人。是由于长期习惯性便秘、腹泻、排尿困难、慢性咳嗽、重体力劳动等使腹腔内压力增高而致,也可由盆腔底部组织软弱使直肠易于脱出。中医学认为本病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过度劳累导致脾肾气虚,失于固摄;或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厚味,致使积湿酿热,湿热下坠,郁于直肠而成。临床主要分为气虚下陷、脾肾两虚和湿热下注三个证型。

    【气虚下陷】

    1.临床表现:直肠脱出于肛外,咳嗽、行路、排尿稍用力均易发生,便后伴头晕心悸、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弱无力。

    2.常用食疗方

    (1)芪实大肠汤

    配方:黄芪30g,芡实30g,猪大肠150g。

    制法:将黄芪、芡实、猪大肠一起煲汤,调味食用。

    功效:益气升阳举陷。

    用法:每日1次,连服1周。

    (2)益气鲫鱼膳

    配方:鲫鱼200g,黄芪15g,炒枳壳9g。

    制法:先煎黄芪、枳壳,约半小时后下鲫鱼,煮至鲫鱼熟。加少许生姜、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用法:饮汤吃鱼肉。

    【脾肾两虚】

    1.临床表现:直肠滑脱不收,肛门右下坠感.兼见头晕,耳鸣,神疲困倦,动则气促,腰膝酸软无力,夜晚尿频,大便溏泻或干结难排,舌淡,脉沉弱。

    2.常用食疗方

    (1)升麻乌龟煲

    配方:乌龟肉120g,升麻12g。

    制法:乌龟肉切成块,升麻用纱布包好,一同入沙锅,加水适量,以武火煮开,去浮沫,再用文火炖至龟肉熟烂,拣去药袋,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肾。

    用法:饮汤吃肉。

    (2)黄鳝煨猪肉

    配方:黄鳝400g,猪瘦肉400g,黄芪15g,大枣10枚。

    制法:将黄鳝去内脏,切成段,猪肉切块,与大枣一起煨制至猪肉烂熟。

    功效:益气健脾补肾。

    用法:饮汤食肉。

    【湿热下注】

    1.临床表现:肛肠突出于外,肛门热痛,局部红肿,兼见面赤身热,口干脘闷,。腹胀便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常用食疗方

    (1)绿豆糯米酿大肠

    配方:猪大肠适量,绿豆、糯米分别为2:1的量。

    制法:把浸开的绿豆、糯米放入洗净的猪肠内,两端用线扎紧,放瓦锅内,加清水适量,煮2小时。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分次佐餐服食。

    (2)大蒜烧茄子

    配方:大蒜25克,茄子500g。

    制法:茄子剖成两半,从内向外切成1cm左右的十字花刀,再切成4cm×2cm的长方块。炒锅置旺火上,注入菜油,油热冒烟时离火,油温略降后逐个放入茄子,翻炒两次,再下入蒜瓣、姜末、酱油、食盐、清汤,烧沸后用文火再焖10分钟,翻匀,撒入葱花,加白糖、勾芡,收汁炒匀,加入味精,起锅装盘。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佐餐食用。

    ●痔疮

    痔疮是直肠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下的静脉丛发生扩大、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在肛门齿状线以上、黏膜下的痔上静脉丛发生扩大和曲张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称为内痔;在肛门齿状线以下,由痔外静脉扩大曲张或反复发炎而成的,称外痔;二者兼有者,则为混合痔。本病的发生往往在静脉壁薄弱的基础上,复因饮食不节,燥热内生,下迫大肠,以及久坐、负重、远行等,致血行不畅,血热相搏,经脉结滞不散而成。临床主要分为湿热蕴结、热迫血行、气血不足三个证型。

    【湿热蕴结】

    1.临床表现:痔疮肿胀痒痛,大便臭秽,泻下不爽,口苦口干,胸脘满闷,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2.常用食疗方

    (1)苦参鸡蛋

    配方:苦参6g,鸡蛋2只,红糖60g。

    制法:先将苦参加水400ml,煎煮约30分钟,去渣取汁,再将鸡蛋、红糖人汤内同煮,至蛋熟。

    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用法:鸡蛋趁热去壳,连蛋带汤1次服食。每日1次,4日为1个疗程。

    (2)芹菜粥

    配方:连根芹菜120g,粳米150g。

    制法:芹菜洗净,切成长1cm的段。粳米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入芹菜,改文火煮至粥成,调味即成。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早晚食用。

   【热迫血行】

    1.临床表现:痔疮,肛门灼痛,便血鲜红,或伴发热,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黄燥,脉数。

    2.常用食疗方

    (1)槐花酿大肠

    配方:猪大肠约30cm长,槐花20g。

    制法:先洗净猪大肠,将槐花放人猪大肠内,两头用线扎紧,加水适量煮熟,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用法:食大肠饮汤。

    (2)苋菜头煲猪大肠

    配方:鲜苋菜头100g,猪大肠150g。

    制法:猪大肠洗净、苋菜头,分别切段,加清水适量,煎煮2小时,去苋菜头,加盐少量调味。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消肿。

    用法:吃大肠饮汤。

    【气血不足】

    1.临床表现:痔疮脱出,或便血色淡,面色无华,头晕心悸,神疲倦怠,舌质淡,脉细或弱。

    2.常用食疗方

    (1)阿胶糯米粥

    配方:阿胶30g,糯米100g,红糖50g。

    制法:先煮糯米粥,粥将成时加入阿胶、红糖,边煮边搅,至阿胶融化即可。

    功效:益气养血止血。

    用法:每日1次,连服5日。

    (2)黑木耳煲红枣

    配方:黑木耳15g,红枣20枚。

    制法:将黑木耳、红枣放瓦锅内,加适量水煎汤。

    功效:养血和血止血。

    用法:每日1次,连服数日。

第12周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一种疾病,早期主要表现为排尿次数增多,尤其是夜尿多,排尿困难,后期可出现急性尿潴留、尿失禁、血尿,甚至因尿路梗阻而造成肾功能衰竭、酸中毒等。本病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其病位在膀胱,与三焦、肺、脾、肾、肝均有密切关系,多由湿热蕴结、瘀血阻滞和脾肾亏虚所致。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膀胱湿热、中气不足、肾阳虚衰、阴虚火旺和瘀血阻滞五个证型。

    【膀胱湿热】

    1.临床表现:尿少黄赤,点滴不畅,或闭塞不通,少腹胀满,烦躁不安,大便溏而不爽或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常用食疗方

    (1)茅根瘦肉汤

    配方:鲜茅根150g,猪瘦肉250g。

    制法:将猪肉切成细丝,与茅根一起加水适量煮熟,酌加调料。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

    用法:分次喝汤吃肉,可常服。

    (2)冬瓜薏米汤

    配方:冬瓜350g,薏米50g,白糖适量。

    制法:将冬瓜切成块,与薏米煎汤,用糖调味。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以汤代茶饮。           

    【中气不足】   

    1.临床表现:小便欲解不爽,或气坠脱肛,精神不振,少气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常用食疗方

    (1)薏米药粥

    配方:党参10g,薏米120g,黄芪120g,生姜12g,大枣10g。

    制法:将党参、黄芪用布包,大枣以冷水泡透,与薏米一起,置锅内,加水适量,用武火煎沸,加入拍破的生姜,改用文火煨熬,至薏米熟烂即成。去药包。

    功效:健脾益气升阳。

    用法:趁热空腹食粥。

    (2)黄芪鲤鱼饮

    配方:生黄芪60g,鲜鲤鱼1尾。

    制法:将鲤鱼去鳞、腮及内脏,与黄芪同煮汤。

    功效:益气升阳,利湿通窍。

    用法:饮汤吃鱼肉。

    【肾阳虚衰】

    1.临床表现:小便排出无力,淋沥不畅,面色无华,神疲倦怠,手足不温,腰膝冷痛,舌质淡,脉沉弱。

    2.常用食疗方

    (1)杜仲猪腰

    配方:杜仲12g,猪腰1只,葱白3根。

    制法:先把杜仲加水煎成汤汁备用,猪腰去筋膜,切片,加入葱白和适量水,一起煨制,待猪腰熟时,兑入杜仲汁,加食盐调味。

    功效:温肾壮阳,强壮筋骨。

    用法:饮汤吃猪腰。

    (2)苁蓉羊肉粥

    配方:肉苁蓉10g,精羊肉60g,粳米60g,葱白2根,生姜3片。

    制法:分别把羊肉、肉苁蓉洗净,切细。先煎肉苁蓉取汁,去渣,再用肉苁蓉汁与羊肉、粳米一同煎煮,粥成时调味即可。

    功效:温补肾阳。

    用法:空腹服食。

    【阴虚火旺】

    1.临床表现:尿少黄赤,赤涩疼痛,或闭塞不通,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红苔少,脉细数。

    2.常用食疗方

    (1)枸杞粥

    配方:鲜枸杞叶60g,粳米60g。

    制法:先将枸杞叶加水煎煮2次,取汁去渣,再加粳米一起煎煮成粥。

    功效:养阴清热,益气和胃。

    用法:早晚食用。

    (2)知地麻鸭

    配方:生地30g,知母20g,牛膝20g,麻鸭1只(约1000g)。

    制法:鸭子去毛、内脏、头、足,药物用纱布包好放入鸭腹内,置沙锅内,加水适量,用文火炖熟,调味。

    功效:滋阴清热。

    用法:吃鸭肉饮汤。

    【瘀血阻滞】

    1.临床表现:小便努挣方出,或点滴全无,小腹刺痛,可有血尿或血精,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或细涩。

    2.常用食疗方

    (1)癃闭茶

    配方:肉桂40g,穿山甲60g,蜂蜜适量。

    制法:将肉桂和穿山甲分别研成细粉和匀,用蜂蜜水冲。

    功效:行瘀散结,通利水道。

    用法:每次3~5g,每日2次,代茶饮。

    (2)桃仁粥

    配方:核桃仁50g,粳米80g。

    制法:粳米煮粥,核桃仁去皮捣烂入粥内,文火煮数沸,见粥面有油即可,加红糖调味。

    功效:温阳益气,润燥止痒。

    用法:早晚食用。

    ●湿疹

    湿疹是常见的皮肤过敏性疾患,既可泛发全身,又可局限于某些部位。属中医“湿疮”“湿毒疮”等范畴。是由于先天特异体质,加之后天失于调摄,嗜食辛辣烤炙或肥甘厚味,致使湿热内蕴,发于肌肤。临床辨证主要分为湿热蕴结和阴伤湿恋两个证型。

    【湿热蕴结】

    1.临床表现:皮肤瘙痒,红斑迭起,粟疹攒聚,水疱丛生,湿烂,基底鲜红,溲赤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2.常用食疗方

    (1)土茯苓炖龟肉

    配方:土茯苓30g,乌龟1只。

    制法:乌龟宰杀后,用开水略烫,去掉油脂,再与土茯苓一起炖烂。

    功效: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用法:喝汤吃肉,每日1剂,连用1周。

    (2)茅根绿豆饮

    配方:鲜茅根30g,绿豆50g,泽泻15g,冰糖20g。

    制法:白茅根切段,与泽泻一起先煮20分钟,捞去药渣,再入绿豆、冰糖,煮至绿豆开花蜕皮后,过滤去渣取汁。

    用法:每日1剂,温饮药汁。

    功效:清热除湿,凉血解毒。

    【阴伤湿恋】

    1.临床表现:病程日久,皮损渗水不多,基底暗红,隐隐作痒,或皮肤干燥,肥厚粗糙,瘙痒时作,舌红少苔,脉细滑。

    2.常用食疗方

    (1)黑豆生地饮

    配方:黑豆60g,生地12g,黄防风6g,冰糖12g。

    制法:前味加水适量,煮取汁液,再将药汁倒入锅中,加冰糖,边搅边加热,至糖熔化为度。

    功效:健脾清热,养阴解毒。

    用法:每日1剂,空腹服。

    (2)百合桑椹汁

    配方:百合30g,桑椹30g,大枣12枚,青果9g。

    制法:以上四味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煮取汁液,白糖调味。

    功效:清热润肺,除湿止痒。

    用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10日为1个疗程。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指无原发皮疹,但有瘙痒的一种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瘙痒。好发于成年人,多见于冬季,少数亦有夏季发作者。最初瘙痒仅限于一处,进而逐渐扩展到身体大部或全身。瘙痒时发时止,多以夜间为甚。少数因抓瘙而引起感染。本病的发病因素比较复杂,一部分可能与神经衰弱、大脑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白血病、霍奇金病、肾炎、膀胱炎、习惯性便秘等有关。另一部分可能与外来刺激有关,如冬季寒冷皮肤干燥,夏季炎热皮肤多汗,穿着化纤织品,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接触某种药物及化学物品,也可促使本病的发生。皮肤萎缩、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功能减退引起皮肤干燥,都可成为皮肤瘙痒症的致病因素。中医临床主要分为风热外袭、风寒束表、湿热内蕴和气.血亏虚四个证型。

    【风热外袭】

    1.临床表现: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剧烈,遇热更甚,抓后呈条状血痂,发病以夏季为多,口干,心烦,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热。

    2.常用食疗方

    (1)银花枇杷饮

    配方:鲜金银花10g,鲜枇杷4个。

    制法:枇杷洗净,切开去核,捣烂,放入金银花,用开水冲泡。

    功效:疏风散热止痒。

    用法:代茶频饮。

    (2)绿豆藕

    配方:绿豆20g,鲜藕300g。

    制法:藕洗净去皮,绿豆泡好后,装入藕孔内,蒸熟切片。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可作点心食用。

    【风寒束表】

    1.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干燥多屑,冬季发病为多,痒以解衣或夜间为甚,部位多见于大腿内侧、小腿屈侧及关节周围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常用食疗方

    (2)姜桂红枣汤

    配方:干姜9g,红枣10枚,桂枝6g。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煎汤。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止痒。

    用法:每日1剂,服1 0日。

    (2)葱豉粥

    配方:粳米50g,葱白3根,豆豉20g。

    制法:先将粳米加水煮沸,再入豆豉共煮,米将熟时,加葱白,煮至粥成,用少许盐、味精调味。

    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痒。

    用法:早晚分次常食。

    【湿热内蕴】

    1.临床表现:皮肤瘙痒多发生在外阴、阴囊、肛门等处,局部瘙痒不止,抓搔后滋水淋漓,女子带下增多,口苦胸闷,尿赤短少,大便溏而不爽,气味较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常用食疗方

    (1)海带绿豆汤

    配方:海带250g,绿豆100g,白糖适量。

    制法:海带切碎,与绿豆、白糖加水共煮汤。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用法:饮汤吃海带和绿豆。每日1次,连服1 0日。

    (2)蕹菜猪肉卷

    配方:鲜蕹菜300g,猪肉100g。

    制法:先将蕹菜叶摊平,猪肉剁烂拌馅,放于蕹菜叶上,卷好蒸熟即可。

    功效:清热凉血,解毒止痒。

    用法:佐餐食用。

    【气血亏虚】

    1.临床表现:皮肤瘙痒,抓后血痕累累,面色萎黄,或伴有头晕眼花,心慌,失眠等症,病呈慢性,多发于老年人,舌质淡,脉细弱。

    2.常用食疗方

    (1)羊肉山药粥

    配方:羊肉50g,冬瓜150g,山药100g,粳米50g。

    制法:粳米加水煮粥至八成熟时,再将羊肉(剁碎)、冬瓜(切块)、山药(切丁)放入粥内同煮,待冬瓜、山药煮烂后,加入盐、味精调味。

    功效:温阳益气。

    用法:早晚各1碗,连服7日。

    (2)芪枣包子

    配方:黄芪300g,大枣300g,面粉300g。

    制法:黄芪加水煎煮20分钟后去渣,人大枣再煮,熟后捞出大枣,去皮核取肉,捣烂为馅做包子,蒸熟即得。

    功效:益气补血。

    用法:可作主食。

    ●痤疮

    痤疮,是青春发育期常见的一种皮脂腺疾病。好发于青年人的颜面、上胸、肩、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皮疹为针尖或芝麻大小的毛囊炎性丘疹,周围红晕,丘疹顶端有黑色小点,故称“黑头粉刺”,挤压时有糊状黄白色物排出,可继发感染,形成脓疱性痤疮;炎症深在时可发展成结节性或囊肿性痤疮,消退时可形成瘢痕疙瘩。除丘疹外,病者皮肤尚有皮脂溢出过多、毛孔扩大等改变。病程经过缓慢,青春期过后可逐渐自愈。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血热偏盛,又偏食肥厚辛辣,肺胃积热,郁滞皮肤而发。临床主要分为肺胃热盛和热壅血瘀两个证型。

    【肺胃热盛】

    1.临床表现:皮疹多发生于颜面,尤其是额、颊、鼻旁等,皮疹炎症明显,或有脓疱,口臭口干,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脉数。

    2.常用食疗方

    (1)枇杷菊花粥

    配方:枇杷叶9g,菊花6g,粳米60g。

    制法:枇杷叶、菊花用布包好,加水2000ml,煎至约1500ml,再人粳米煮粥服食。

    功效:清泻肺热。

    用法:每日1剂,连服10~15日。

    (2)猪肉三瓜片

    配方:猪瘦肉50g,苦瓜100g,丝瓜100g,黄瓜100g。

    制法:猪肉切片,先人油锅中煸炒至半熟,再依次放苦瓜片、丝瓜片、黄瓜片同炒,并入调料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痒。

    用法:佐餐食用,可常食。

    【热壅血瘀】

    1.临床表现:痤疮久治不愈,前额、两颊甚至胸背处疙瘩丛生,多有脓疱、硬结,色泽紫暗,触之韧实,攒聚呈块,皮脂溢出明显,自觉疼痛,或结瘢累累,痒痛相兼,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2.常用食疗方

    (1)兔肉藕片

    配方:兔肉150g(切片),鲜藕200g(切片),红花6g,调料适量,麻油30g。

    制法:先把麻油烧开,浇于红花上,待凉后捞去红花,留油加热,煸炒兔肉,待半熟时加藕片同炒,再加入调料即可。

    功效: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用法:佐餐食用。

    (2)海蛰二菜

    配方:海蛰200g,紫菜15g,芹菜50g。

    制法:海蛰洗净切丝,紫菜撕碎。芹菜切丝用开水焯过,再以凉开水浸渍,捞出控干,一起拌匀,加调料调味。

    功效:清热凉血,化瘀散结。

    用法:佐餐食用。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本病好发于胸胁、腹部,其次为头、面、四肢部位,患部皮肤先有局限性疼痛,或同时出现红斑,1~2日内红斑上出现簇集成群的水疱,粟粒至绿豆大小,重者可发生大疱、血疱或坏疽。成群水疱常沿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水疱群之间皮肤正常。损害多为单侧不超过身体中线。自觉患处皮肤灼热疼痛,有的可伴发热、心烦、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病程多为2~3周。中医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蛇串疮”或“火带疮”。认为其多因风热毒邪侵袭肝经,或嗜食肥甘炙烤之品,湿热蕴积而成;病变后期,可致气滞血瘀。临床上主要分为肝经风火、湿热内蕴和气滞血瘀三个证型。

    【肝经风火】

    1.临床表现  水疱、红斑明显,局部疼痛如火灼,多发生在胸胁部,常伴口苦咽干,口渴烦躁,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2.常用食疗方

    (1)柴胡青叶粥

    配方:大青叶15g,柴胡15g,粳米30g。

    制法:先把大青叶、柴胡加水1500ml,煎至约1000ml时,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将成时,入白糖调味。

    功效:清泻肝火。

    用法:早晚分食,每日1剂,可连服数日。

    (2)枸杞叶粥

    配方:枸杞叶30g,粳米50g。

    制法:枸杞叶摘洗干净,与粳米一起加水熬粥。

    功效:清热泻肝。

    用法:随量作早晚餐食用。

    【湿热内蕴】

    1.临床表现:红斑明显,水疱数目多,或有大疱、血痂、糜烂、渗液等,多分布于胁肋、腹部或下肢,常伴纳食减少,大便溏或溏而不爽,舌苔腻或黄腻,脉象滑数或沉缓。

    2.常用食疗方

    (1)马齿苋薏米粥

    配方:薏米30g,马齿苋30g。

    制法:将薏米和马齿苋加水煮熟,加红糖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健脾化湿。

    用法:每日1剂,连用7日。

    (2)竹茹桑叶茶

    配方:竹茹5g,桑叶6g,炒谷芽9g。

    制法:以上三者加水适量,共煎取汁。

    功效:清热除烦,健胃消食。

    用法:代茶频饮,每日1剂。

    【气滞血瘀】

    1.临床表现:红斑、水疱大多消退或干涸结痂脱落,但疼痛仍然不止,以致影响睡眠,精神不佳,舌质紫暗,苔白,脉弦。

    2.常用食疗方

    (1)柴归陈皮蛋

    配方:柴胡15g,当归9g,陈皮9g,鸡蛋1个。

    制法:以上四味加水适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行气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吃蛋饮汤,每日1剂,连用7日。

    (2)茉莉花糖水

    配方:茉莉花5g,红糖适量。

    制法:茉莉花与红糖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理气活血,解郁止痛。

    用法:代茶频饮。

    ●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慢性鳞屑性皮肤病,好发于头、面、四肢伸侧,尤以肘、膝关节伸侧为多,常为对称性分布,重者遍及全身。皮损为红色丘疹或斑疹,亦可融合成大片者。其边缘清楚,上面覆盖多层干燥银白色鳞屑,刮去后可见透明薄膜,除掉此膜下露点状出血现象,并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容易复发。本病属中医学“白庀”“松花癣”“风癣”等病证范畴。多因情志内伤、饮食失调,以致脾胃不和,邪热内蕴,结于肌肤,气血运行失畅所致。临床主要分为热入血分、湿热内蕴、瘀血内阻、冲任不调、正虚邪恋五个证型。

    【热入血分】

   1.临床表现:皮损发展迅速,不断扩大且出现新皮疹,疹色鲜红,鳞屑肥积,点状出血明显,患部瘙痒难忍,因外伤或搔抓可引起新疹发生。伴有心烦,口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脉数。

    2.常用食疗方

    (1)槐花粥

    配方:生槐花30g,粳米60g,红糖适量。

    制法:将生槐花加水煎取汁液约1000ml,再与粳米、红糖一起煮成粥。

    功效:清热凉血。

    用法:早晚服食,连用7~10日。

    (2)银花丹参饮

    配方:金银花20g,丹参15g。

    制法:将金银花、丹参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以文火煎熬30分钟,去渣取汁,加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用法:早中晚分3次服用。

    【湿热内蕴】

    1.临床表现:患部除有皮损外,常伴有浅在性、无菌性脓疱,好发于掌跖部,也可泛发全身。重者有发热,口渴,尿黄,便结,或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常用食疗方

    (1)车前蚕砂薏米粥

    配方:薏米30g,车前子15g(布包),蚕砂9g(布包)。

    制法:把车前子与蚕砂加水煎取汁液,再用该药汁与薏米一起煮成稀粥,用白糖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化浊利湿。

    用法:每日1剂,连服8~10剂。

    (2)海带水

    配方:海带50~100g。

    制法:海带先洗去盐和杂质,再用温开水泡3小时,捞去海带,留水备用。

    功效: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用温海带水洗患处。

    【瘀血内阻】

    1.临床表现:皮损累及关节,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以致僵硬畸形,弯曲不能伸直,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

    2.常用食疗方

    (1)桂枝杜仲粥

    配方:桂枝9g,杜仲18g,薏米30g。

    制法:先把前二味加水煎煮取汁,再加薏米煮成稀粥,白糖调味。

    功效:温经通络,除湿化瘀。

    用法:每日1剂,连服10~12剂。

    (2)桃仁粥

    见前列腺增生。

    【冲任不调】

    1.临床表现:多发生在妇女,皮损在怀孕期间减轻或消失,但产后又复发或加重,平素有月经不调史,舌质淡,脉沉弱。

    2.常用食疗方

    (1)当归炖羊肉

    配方:当归9g,羊肉60g。

    制法:先将当归加水煎煮取汁,再加入切碎的羊肉炖汤,用少许食盐调味服食。

    功效:温阳散寒,调补冲任。

    用法:食肉饮汤,每日1剂,连续服食7~8剂。

    (2)大枣甘草汤

    配方:大枣30g,甘草10g。

    制法:大枣、甘草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去渣取汁。

    功效:益气调中,扶助正气。

    用法:每日1剂,分2次饮用。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易发生于颈部、项背的衣领摩擦部位,古称“摄领疮”。它以皮肤苔藓样变和阵发性剧痒为特征。因其顽固难治,故中医称为顽癣;又因其皮损如牛皮厚而坚固,故又称“牛皮癣”。严重者可影响睡眠,甚至彻夜难眠,影响日常生活起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病病因尚未明了,可能与精神因素有很大的关系,饮食也为其发病的主要诱因。中医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肺胃蕴热、热毒炽盛、正气亏虚三个证型。

    【肺胃蕴热】

    1.临床表现:病变初起,皮损以丘疹或红斑为主,局部瘙痒阵发,舌红,苔薄黄,脉数。

    2.常用食疗方

    (1)芹菜豆腐

    配方:芹菜20g,豆腐30g。

    制法:把芹菜洗净切碎,与豆腐共同煮熟,加食盐调味服食。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1剂,服食次数视病情而定。

    (2)藕节汤

    配方:藕节30g。

    制法:藕节加水煎煮取汁。

    功效:清泻肺热,凉血化瘀。

    用法:饮汤,每日2次,可连用7~l0日。

    【热毒炽盛】

    1.临床表现:皮损泛及全身,呈大片浸润潮红斑块,间有抓痕、血痂及苔藓样变,自觉奇痒不止,心烦内热,口渴喜冷饮,尿黄便于,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

    2.常用食疗方

    (1)土茯苓大枣煎

    配方:大枣、土茯苓各30g。

    制法:以上二味加水煎汤。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

    用法:饮汤,每日2次。

    (2)绿豆百合薏米粥

    配方:薏米50g,绿豆25g,鲜百合100g。

    制法:将百合掰成瓣,去内膜,绿豆、薏米加水煮至五成熟后加入百合,用文火熬粥,加白糖调味。

    功效:养阴清热,除湿解毒。

    用法:每日1~2次。

    【正气亏虚】

    1.临床表现:剧痒,夜间为甚,皮损呈苔藓样变,表面脱屑,间有抓痕结痂,舌质淡或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2.常用食疗方

    (1)金针瓜络蚌肉汤

    配方:蚌肉30克g,金针菜15g,丝瓜络10g。

    制法:以上三物,加水适量煎汤,加盐调味。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通络。

    用法:饮汤吃肉,每日1次,连用10日。

    (2)花生赤豆枣蒜汤

    配方:带衣花生米90g,赤小豆、红枣各60g,大蒜30g。

    制法:以上诸物加水共煮汤。

    功效:益气养血,除湿解毒。

    用法:早晚分服。

    ●颈椎病

    颈椎病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肾亏虚、风寒湿痹两种类型。

    【肝肾亏虚】

    1.临床表现:颈项疼痛,活动不利,伴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腰腿疼痛等,舌质淡红少苔,脉细。

    2.常用食疗方

    (1)桑枝煲鸡

    配方:老桑枝60g,母鸡1只(约1000g),食盐少许。

    制法:将鸡洗净,切块,与老桑枝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煲汤,调味。

    功效:补肾精,通经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用法:饮汤食鸡肉。

    (2)葛根煲猪脊骨

    配方:葛根30g,猪脊骨500g。

    制法:葛根去皮切片,猪脊骨切段,同放锅内加清水适量煲汤。

    功效:益气养阴,舒筋活络。适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用法:饮汤食肉,常用有效。

    【风寒湿痹】

    1.临床表现: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椎体压痛,痛连上臂,手指麻木,筋脉拘急,遇寒则剧,得暖则舒,舌质淡,苔白,脉弦。

    2.常用食疗方

    (1)炒蛇片

    配方:乌蛇1条。

    制法:将乌蛇去皮、内脏,洗净,切成薄片。烧热锅,放入油,烧至油七成热时,将蛇片倒入锅内翻炒,至蛇片八成熟时,加盐、黄酒、葱段、姜片,继续翻炒至熟透。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

    用法:佐餐食用。

    (2)川芎白芷炖鱼头

    配方:川芎15g,白芷15g,鳙鱼头1个,生姜、葱、盐、料酒各适量。

    制法:将川芎、白芷分别切片,与洗净的鳙鱼一起放人锅内,加姜、葱、盐、料酒、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熟。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用法:佐餐食用,每日1次。

    ●冻疮

    冻疮是指人体的手、脚、耳、鼻等部位受低温和潮湿的影响而出现紫斑、水肿、炎症等反应的一种全身性或局部性的损伤。其发病与平素气血衰弱、耐寒力差及寒冷侵袭有关。临床主要分为寒湿侵袭和气血两虚两型。

    【寒湿侵袭】

    1.临床表现:受冻部位皮肤苍白或麻木感,微肿,或瘙痒、疼痛,伴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2.常用食疗方

    (1)附姜煨狗肉

    配方:熟附片6g,生姜150g(煨熟切片),狗肉150g(切块)。

    制法:先以蒜头及花生油炝锅,放入狗肉微炒,待皮色转黄,再加水适量,以武火烧开后,放入熟附片及煨姜,改用文火煨至狗肉熟烂,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

    用法:佐餐食用。

    (2)桂姜粥

    配方:桂枝10g,干姜3g,糯米50g。

    功效:温阳散寒,通经活络。

    制法:先把桂枝、干姜加水煎煮,用其汁液与糯米煮粥。

    用法:早晚分次食用。

    【气血两虚】

    1.临床表现:受冻部位明显肿胀,初起皮色苍白或灰白,继之发紫,疼痛或不知痛痒,入冬受冻而发,平素气短乏力,精神疲倦,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2.常用食疗方

    (1)归参炖母鸡

    配方:母鸡1只(约1250g),当归15g,党参15g。

    制法:把当归、党参、葱、姜、料酒、精盐放人洗净的鸡腹内,入锅加水,小火煨炖至肉熟烂即成。

    功效:益气补血。

    用法:吃肉喝汤,分餐食用。

    (2)当归羊肉羹

    配方:当归25g,黄芪25g,党参25g,羊肉500g。

    制法:当归、黄芪、党参装入纱布袋内,与羊肉一起放入锅内,加葱、姜、料酒、精盐、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改用文火煨至羊肉软烂,味精调味。

    功效:补气养血。

    用法:吃肉喝汤,每日2次。

    ●颈部淋巴结核

    颈部淋巴结核,是指发生于颈部,并可延及颌下、锁骨上窝、腋部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初起结核如豆,皮色不变,不觉疼痛,逐渐增大窜生,成脓时皮色转为暗红,溃后脓水清稀,夹有败絮状物质,此愈彼溃,形成窦道。本病属于中医“瘰疬”范畴,多由情志不畅,肝郁气结,脾伤失运,痰热内生结于颈部;或肺肾阴伤,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火凝结而成,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肝郁痰结、肝郁化火、肺肾阴亏及气血两亏四个证型。

    【肝郁痰结】

    1.临床表现:颈部瘰疬,皮色不变,不热不痛,全身无不适,或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腹胀纳呆,舌苔薄白,脉弦。

    2.常用食疗方。   

    (1)梅花粥

    配方:白梅花5g,粳米100g。

    制法:将粳米加水适量煮粥,将成时,加入白梅花,再略煮几沸即可。

    功效:舒肝理气解郁。

    用法:每日1次,顿食。宜常食。

    (2)陈皮炒肉丝

    配方:陈橘皮10g,猪瘦肉100g。

    制法:猪肉切丝后加盐、黄酒拌匀,陈皮浸泡至软切丝。锅内油烧至七成热时,下肉丝、陈皮丝一起翻炒几下,再加入少许盐、黄酒炒至香,添水焖烧5~6分钟,放人香葱即成。

    功效:理气化痰。

    用法:佐餐食用。

    【肝郁化火】

    1.临床表现:结核增大,皮核粘连,皮色逐渐转暗红,按之微热,或有波动感,轻微发热,食欲不振,舌质偏红,苔薄黄,脉弦数。

    2.常用食疗方

    (1)郁金膏

    配方:郁金250g,虎杖500g,蜂蜜1000g。

    制法:将郁金、虎杖水煎取汁,共2次,加蜂蜜再入锅,用小火煎沸5分钟离火,冷却,装瓶备用。

    功效:舒肝解郁,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2次,每次1匙,饭后开水冲服,2个月为1个疗程。

    (2)香附栀子粥

    配方:香附6g,栀子10g,粳米100g。

    制法:先把香附、栀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用药汁与粳米一起煮粥。

    功效:舒肝理气,清热泻火。、

    用法:早晚分食。

    【肺肾阴亏】

    1.临床表现:结核破溃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日久不愈,伴有潮热骨蒸,咳嗽盗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2.常用食疗方

    (1)桂圆参蜜膏

    配方:党参250g,沙参125g,桂圆120g,蜂蜜适量。

    制法:将以上三味以适量水透发后,加水煎煮,每20分钟取煎液1次,将3次煎液混合,再用文火煎熬浓缩至稠黏如膏时,加蜂蜜至沸停火,冷却备用。

    功效:补元气,滋肾阴,清肺热。

    用法:每次1汤匙,每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2)川贝甲鱼

    配方:甲鱼1只,川贝母5g,鸡清汤1000g。

    制法:将甲鱼洗净切块放人蒸钵中,入鸡汤、川贝母、料酒、花椒、姜、葱,上笼蒸1小时,调味即成。

    功效:滋阴补肺。

    用法:佐餐食用。

    【气血两虚】

    1-临床表现:结核破溃脓水清稀,夹有败絮样物,日久不愈,伴面色少华,精神倦怠,头晕,失眠,舌质淡,脉弱无力。

    2.常用食疗方

    (1)八宝芡实粥

    配方:芡实、薏米、白扁豆、莲肉、山药、红枣、桂圆、百合各6g,粳米150g。

    制法:前八味加水适量,煎煮40分钟,再加入粳米,煮熬成粥。

    功效:益气补血。

    用法:早晚食用。

    (2)归芪炖母鸡

    见冻疮。

    ●痛经

    痛经是指经期或经期前后发生阵发性下腹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月经初潮即有腹痛者,为原发性痛经,多见于未婚未孕妇女,妇科检查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初潮后一段时间无痛经,后发生痛经,多发于盆腔器质性病变者,为继发性痛经。中医学认为,痛经主要由于情志不舒、经期感寒、素体虚弱或产妊过多等导致冲任不调,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和肝肾不足四个证型。

    【气滞血瘀】

    1.临床表现:经前或行经时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行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则痛减或消失,伴有经前胸胁胀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

    2.常用食疗方

    (1)川芎煮鸡蛋

    配方:鸡蛋2个,川芎9g。

    制法:鸡蛋、川芎加水适量同煮,鸡蛋去壳,再放回药汤内,用文火煮5分钟,加黄酒适量。

    功效:行气活血。

    用法:吃蛋饮汤,日服1剂,5日为1个疗程,每于行经前3日开始食饮。

    (2)黑豆红花饮

    配方:黑豆30g,红花6g,红糖30g。

    制法:将黑豆、红花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煮沸4分钟后,再用文火煮至黑豆烂熟,去黑豆、红花,加红糖调味即成。

    功效:活血化瘀,缓急止痛。

    用法:每次服2杯,每日2次。

    【寒湿凝滞】

    1.临床表现:经前或经行中小腹疼痛,疼痛较剧,经量初少逐渐增多,色暗红带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畏寒喜暖,得热则舒,腰脊疼痛,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

    2.常用食疗方

    (1)红糖姜汤

    配方:红糖50g,生姜20g,大枣10枚。

    制法:将红糖、大枣加水煎沸20分钟后,放人生姜,再煎5分钟。

    功效:温经养血活血。

    用法:代茶频饮。

    (2)姜艾鸡蛋

    配方:生姜15g,艾叶9g,鸡蛋2个。

    制法:将艾叶切断,生姜拍碎,与鸡蛋一起放入锅中,加水300毫升同煮,蛋去壳,复入原汁中烧煮5分钟。

    功效:温经散寒止痛。

    用法:趁热饮汤吃蛋,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行经前3日服用。

    【气血虚弱】

    1.临床表现: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少,经色淡,质稀薄,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质淡红,脉虚细。

    2.常用食疗方

    (1)黄芪乌鸡

    配方:黄芪100g,乌骨鸡1只(约1000g)。

    制法:黄芪切段后放入鸡腹内,鸡放沙锅内,加水适量,煮沸后,改用文火,待鸡熟烂,加盐调味。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

    用法:以上为5日量。月经前3日食用。

    (2)归芪酒

    配方:当归、黄芪各150g,红枣100g。

    制法:将黄芪、当归切片,与红枣一起置纱布袋内,投入盛酒容器,加酒500毫升,加盖密封7日。

    功效:益气养血,活血调经。

    用法:每次饮10ml,每日2次,7日为1个疗程,行经前5日开始饮服。以上剂量可用3个疗程。

    【肝肾不足】

    1.临床表现: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兼有腰酸肢软,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脉沉细。

    2.常用食疗方

    (1)鳖甲炖白鸽

    配方:鳖甲50g,白鸽1只。

    制法:将白鸽用水憋死,去毛及内脏,鳖甲洗净捶成碎块,放入白鸽腹内。将白鸽放入碗内,加姜、葱、盐、黄酒、清水,入锅内隔水炖至鸽烂熟。

    功效:补益肝肾,调补冲任。

    用法:佐餐食用。

    (2)枸杞炖兔肉

    配方:枸杞子15g,兔肉250g。

    制法:将枸杞子和兔肉入适量水中,文火炖熟,用盐调味。

    功效:滋补肝肾,补气养血。

    用法:饮汤吃肉,每日1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辅助治疗痛风的五大食疗偏方
防治痛风的五大食疗方
食疗家养生网 > 食疗方法 >-----02
『一百天学中医食疗』第十三、十四周
小儿厌食症食疗秘方
前列腺增生食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