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公考辅导】言语理解与表达精讲(主旨概括题)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公考辅导】


言语理解与表达精讲


“言语理解与表达题”题型及解题技巧

    题型

    1.主旨概括题

    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进行概括归纳或者把握中心主旨、步骤、方法。主旨概括题的提问方式通常带有“主旨”“主要”“核心”“主题”“中心”……即宏观的行文脉络和微观的关联词语。行文脉络分为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几种。

    2.态度观点题

    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的态度观点、倾向性或者对某事的评价。

    3.细节判断题

    主要考查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把握文段隐含细节或推断信息的能力。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等。

    4.标题填入题

    典型标题填入题:游记类、新闻类、说明文类、议论文类标题填入题;非典型标题填入题:抒情散文型、叙事散文型、杂文类、文字应用类标题填入题。

    5.词语理解题

    要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的准确含义,考查考生把握词语或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特定含义的能力。在提问中通常有部分词语或语句用双引号标注,要求考生对这部分词语或语句加以理解。通常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对文中划线部分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也可以理解为……”“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指的是……”等等。

    6.意图推断题

    即要求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把握作者说话的意图、目的、初衷。本质上考察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逻辑发散思维,而且这种思维往往与解决问题紧密相关,也就自然成为考核一个人是否具备公务员素质的标准之一。

    7.语句排序题

    要求考生将若干个句子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和行文顺序加以重新组合,对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很高。

    8.代词指代题

    要求理解文中出现代词所指代的具体含义,这种题目我们称之为“代词指代题”。

    9.语句衔接题

    重在考查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缀句成文能力。此类试题往往从修辞、语法、逻辑、语境等方面设置干扰项,迷惑考生,乍看眼花缭乱,举笔无措。其实,只要遵循规律,摸清思路,也就迎刃而解。

    10.词语删减题

    旨在考察考生语言组织应用能力及纠错能力的题型,称为“词语删减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精讲

主旨概括题

    1.提问方式:
  A.主旨类(找重点):主要强调和说明,核心意思,主要意思,观点,表明,说明,主要讨论谈论,主旨,主要含义,支持的观点,直接论述的观点,旨在说明
  B.概括类(突出重点,兼顾其他):概括,复述,归纳,总结(主旨最准确的概括)
  所谓重点就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2.做题原则:寻找文段中的重点(主题句),通常主题句是解决问题的对策,或者是核心的观点,在选项中找到重点的同义替换,不能是引申(一般意图推断类:提问应该是作者最想表达的观点)
  3.做题方法(两个方面)
  A.从微观入手寻找关联词(标志)
  考点一: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递进强调后者),既又(并列无强调)不但而且甚至(两级递进强调最后项)
  a.递进之后是重点
  b.不但=-不仅,不只,不单,不独,不光
  而且=也,还,并且,还
  更=尤其,特别,甚至,重要的是,核心的是,关键的是
  c.一级递进和二级递进同时,二级递进是重点
  d.不但可以省略,而且不能省(因此要学会找到而且),有不但一定有而且,有而且不见得有不但。
  反面论证(要强调否则前面的内容)
  a通过反面的论证来加强正面的内容,本身不重要(阅读时可以省略)
  b标志:否则,不然,如果不(直接可以往前看)
  句子成分分析法——长难句找主谓宾
  必须,只有,除非——通常引出解题的对策(同义替换,差异=多样性,必须=必不可少)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转折
  考点二:因果关系
  a.结论之后是重点
  b.因为和由于引导原因,问原因时才看,结论才是重点
  c.之所以,是因为是倒装,强调原因,原因是主旨重点
  d.导致,后面是结论,是重点
  e.所以=可见,看来,因而,因此
  考点三:举例(数据型,文字型)
  目的是论证观点(阅读时可以省略)
  标志:例子,例如,以为例,为一个例证
  选项:涉及例子的不选。
  考点四:冒号和破折号(解释说明)
  如果没有问到解释的内容,就不用看了,不是重点。
  考点五: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转折后面是重点)
  弱转——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好像只是
  强转——但,但是,然而,却,不过,可是
  虽然可以省——有虽然一定有但是,有但是不一定有虽然
  不过除了转折之外,还作为副词,表示只不过的意思
  除非相当于必须,只有,引导的是解决问题的对策
  当强转和弱转同时出现,看强转
  例20 除非和但相互印证,得出答案
  例22 更多的情况是——补充题,要符合作者的观点:书对人的影响是小的
  考点六:援引——援自引用,引出作者的观点,援引重点看后面。
  正向援引,结论词——正如某人所说——作者肯定
  反向援引,转折词——一家之言(有一种看法认为,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些人认为,人们以为,传统认为)——作者否定
  会话策略——这话没错,但是——作者否定
  排同求异法(理解正确或错误的是,非主旨题)例24
  排同——单项选择中意思相同的选项排除不选。
  求异——求矛盾,矛盾中必有一真一假(两个选项有矛盾,那就必有一真一假,存在答案的可能性很大,但前提是与原文相关)
  言语的择优原则:优中选最优(最大程度的同义替换,选对策的选项),次中选次差(一般是细节判断题)
  例25(大句包含小句)
  有一种看法(反向援引)其实(弱转)但是(强转),强转中有递进,看递进部分
  当强转和弱转同时出现的题目,选择强转
  考点七:必要条件复句
  只有AB
  a.必要条件是重点
  b.只有=必须,除非,需要,应该,如何,怎样
  不a就没有b
  ——怎样让老年安度晚年,已经成了迫切解决的问题
  ——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指导
  c.省略关联词“只有”时,看“才”的前面
  d.全部省略关联词时就找解决问题的对策(要区分现状和对策)——例33
  例29,必须,应,应是分论点中的关联词,不重要。
  考点八:倾向性
  不会明确的告诉是或者不是,而是表达一种隐含的倾向性
  积极的倾向性(用上箭头)
  消极的倾向性(用下箭头):似乎是(其实不是),好像是
  如果材料表述无倾向性,那么选项就应该无倾向性
  考点九:并列关系
  a.没有重点,应该全面,不可偏颇
  b.类型
  并存:既AB,互为解释——同义项
  相反相对:不是A而是BAB的反面)——反义项
  c.关联词:也,也,一边一边,有的有的,既又,不是而是
  关联词可以省略,用标点(;,。)表并列——用逗号隔开的要求句式相同
  注意:而是有转折,并列,承接三种关系,因此要看全文的结构确定
  阅读时省略人名地名数据年份等不重要选项。
  考点十:承接关系
  首先,然后,先,再
  承接复句和并列复句最大区别是次序
  考点十一:让步复句
  即使,也和虽然,但是得最大区别是时态
  即使,也是未然时态,虽然,但是是已然时态
  考点十二:取舍复句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有取有舍
  与递进复句最大的区别是一肯一否。
  B从宏观入手寻找行文脉络
  类型把握三种:
  总分,总分总,分总(总句是重点,分句是解释)
  首尾句原则——总句在首尾
  辅证原则——地位为辅,作用为证(证明的观点是重点)
  a.举例:例如,比如,以为例(看前后
  b.原因:因为,由于——看前后
  归根到底=说到底(不等于因此)——补充说明的意思,并非结论
  c.援引:反向/正向——看之后
  ……指出,说明,表明,显示——主题句,重点,结论。
  d.反证:否则,不然,如果不——看之前
  注意:辅证不重要,阅读可省略,要用辅证去寻找前后的观点,围绕辅证表述的选项不是答案
  e.问号:
  设问(一问一答)——引出观点,
  反问(问中有答)——有积极或者消极的倾向性
  疑问(有问无答,不确定性,有可能存在倾向性)
  ——可能=这是否是(同义替换)
  多个关联词文段——做题步骤:首先用宏观的行文脉络确定主题句,再用微观的关联词找重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务员行测考试:巧解主旨概括题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解题巧法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二)——题干的关键词、关联词和标点符号
关联词大全
言语如何快速判定哪是重点,你总结过吗?
行测片段阅读指导:主旨类题型的四种解题技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