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母必读】父母如何调动孩子积极性和配合度?这样做,效果显而易见!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父母必读】


父母如何调动孩子积极性和配合度?
这样做,效果显而易见!


    小区里面住着两个邻居,两邻居分别有一个年龄相仿的孩子,都是七八岁,上小学二年,两个家庭氛围给人感觉非常不一样。

    邻居A家的小学生孩子每天开心快乐,听话,和父母说说笑笑,家里欢声笑语,好不欢乐。

    邻居B家的小学生孩子,在家三天两头的和家长争吵哭闹,经常听到骂声和哭声连成一片,影响了左邻右里,旁人都看不下去了。

    这两家一样大的孩子,怎么家庭的氛围区别如何大呢?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真相。

    后来观察几天后,发现真相藏在父母的语言里面。孩子每天的状态、情绪藏在父母的语言里面。

    —01—

    周一早上天亮了,B家妈妈叫孩子起床,孩子迷迷糊糊地醒了,还在床上不动,也没起来。

    母亲叫了几次后以后开始情绪上头,于是对着还在床上睡眼朦胧的孩子吼叫:“起来,还不起来?晚上叫你早点睡不听,早上又不肯起床,说也不听。”

    孩子在妈妈的怒吼中不情不愿地起床,孩子的情绪也在妈妈的咆哮中开启了一天,这个孩子可能一天闷闷不乐,也可能一天都沉浸在想着怎么报复妈妈的战斗中,妈妈的咆哮激起了他的反抗心理。

    A家妈妈叫了两次孩子,孩子依然趴在床上。后来妈妈换了种提醒方式:“现在离出门时间还有10分钟,我会在出门前5分钟再提醒你一次啊,我去忙自已的事情啦。”

    孩子依然不为所动,于是妈妈忙自已的事情去了。

    5分钟后妈妈再次告知孩子:“现在离出门还有5分钟啊。”孩子这时候快速离开床,换好衣服,洗漱完毕就开心地出门了。

    B妈妈一开始叫孩子起床时,因为孩子的不配合而生气,于是不停地用各种不耐烦的语气、语言催促孩子,激起了孩子不悦,最后孩子的情绪也出现了,于是孩子就跟妈妈杠上了。你越催促,我越不做;你越急,我越慢。妈妈说的话,孩子完全听不到,配合就更加别提了。

    其实,通常我们忘记了,当妈妈对于属于孩子的事情过于紧张,过度包办的时候,甚至太拿孩子自已的事情当回事,最后变成孩子的事情就是妈妈的事情,孩子该担的责任也变成了妈妈的责任,孩子的锻炼成长机会也在包办中被剥夺了,界限感很重要,妈妈的语言也很重要。

    如何说,才能赋能孩子,让孩子自已提高配合度,自觉做好自已的分内事情呢?

    —02—

    曾经参加过一个体验式活动,就是不管妈妈如何凶地责骂孩子,孩子始终只对父妈妈说一句话:“妈妈,我只是一个需要爱的孩子。”

    当一个孩子把这句话对着妈妈说三次的时候,不管是孩子,还是妈妈,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孩子流泪是因为妈妈不懂自已的真实需求;妈妈流泪是被触动,也为自已的无知,孩子要的很简单,而我们却以为很复杂,曲解了孩子的真实需求。

    我们为人父母,常常通过孩子的表面行为对孩子做出反应,没有关注到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只看到孩子的表面,没有看到本质,于是父母带有情绪甚至极端语言常常引起双方的对抗,而非合作。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美在于晨。

    早上如何唤醒睡梦中的孩子,让孩子们愿意离开那张舒服的床呢?

    A妈妈如此说:“早上如果能多睡一会多好啊、躺在床上太舒服了、再躺,5分钟就起床。”等等。

    A妈妈的话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对孩子的想法表达出接纳,最后告诉孩子还可以躺五分钟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妈妈们这样说,可以让早晨变得容易些,平和些,制造出一种温暖和亲密的关系。当妈妈的话表达出同情、理解和接纳孩。而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以后,更加愿意配合。

    妈妈情绪平和,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当然,想让孩子早上起来有足够的时间赖床,我们还可以做的多些。

    早上把时间再往前调整一些,多预留十分钟给孩子调整,就像大人冬天不愿意离开温暖的床一样,需要赖一会儿就会离开,那就多给孩子预留十分钟赖床。

    养育孩子,需要每个妈妈多些耐心和觉察心。多些了解自家孩子的先天气质特点,找到适合自家孩子的方法和语言,对症下药,方可有效。

    —03—

    可以提前跟孩子沟通,通过孩子喜欢的方法来提醒孩子,而不是一味的着急和紧张。如何才能通过不用吼叫不着急来提醒孩子按时出门上学呢?

    做到以下几点,你也可以开启轻松开心的每一个清晨。

    第一,语言中表示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情孩子的心情。

    第二,用积极活泼可爱的语言提醒孩子。

    第三,预留充足的时间来和孩子进行短暂的互动。

    第四,给孩子预留足够的睡眠时间,早睡方能早起。

    从本质上说,大脑发育的核心在于孩子与一位有爱心、能作出积极回应的成年人之间的互动。《父母的语言》书中如此说。

    当父母用消极、负面的语言打击孩子,孩子更多展现出负面的行为来作以反抗。家里每次对话展现的就是敌对姿态和势力,激起孩子的反抗,于是家里争吵声不断。

    记得每一个孩子,他出发的需求点就是求关注、求陪伴、求爱。

    他的这些需求其实属于正常范围的需求,父母谨记并且常记得,那么父母说出来的语言是充满爱和理解,当孩子感受到这些情感的时候,他也会变的积极乐意合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是如何把孩子变成少年犯的?
不许哭!这几个字到底伤害了孩子什么?
孩子爱发脾气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会说话,是父母留给孩子最重要的软实力
有一种伤害不留伤痕,却危害孩子一生!
正话反说会让一个孩子做出什么举动?这段阴影让我心有余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