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什么是安徽党项人?他们是如何来到安徽的?如今情况如何?

安徽▼

说到安徽,想必很多人(包括安徽人自己)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徽的政(省)经(会)中心究竟在哪里?以及合全省之力而肥一城这两个经久不息的话题,而这两个话题都与一座城市有关,那就是安徽省会合肥。

散装安徽▼

今天的合肥以“霸都”之名在中部为人所知,不过作为安徽的省会,合肥在近现代似乎很少听说爆发过什么重大战役或者历史事件,宛如阿卡林一般的存在,相对于隔壁风起云涌的南京、各方争霸的郑州、赶沪超津的武汉甚至打响革命第一枪的南昌,显得多少有些没有存在感。

其实古代的合肥,是比较耀眼的存在,就拿三国时代来说,江苏、上海的沿海发达地区有很多都泡在了水里,南面的浙江江西、西边的湖北还处于荒芜阶段,其实三国时期孙权始终攻不下合肥,除了魏吴之间实力相差过大以及曹操和张辽等人的作用外,也有合肥的地缘有很大的关系,迫使孙权只能从巢湖方向进攻合肥,而合肥守军却可以从北、东、西多个方面获得大量的援军和物资,最终导致孙权被吓得躲在战船上不敢下来了......

泡在海里的发达地区▼

其实到了两宋元明时期,合肥还是比较发达的,而这也能从所谓的“庐阳三贤”可以看出来,庐阳指的就是今日的合肥,此三贤分别对应宋、元、明三代的包拯、余阙、周玺三人了,这三人最特殊的就是余阙了,其并不是汉人出身,而是被元代蒙古人称为唐兀人的后代。

那么究竟什么是唐兀人呢?其实唐兀人就是与两宋为敌的西夏党项人,由于蒙古人音译等方面的原因,才导致了唐兀人这个称呼的出现。

西夏保义二年(1227年),西夏政权被蒙古人消灭后,党项人遂成为蒙古元朝属民,而失去了共同生活地域的他们,除了部分幸存者仍旧留在西夏故地过着昔日的生活外,大量的党项人被蒙古人整编到军队中,成为蒙古(元朝)南下西征的一份子,而这就是蒙古战斗序列中的唐兀军了,而余阙的祖先就是以唐兀人的身份来到安徽的。

蒙古人南下▼

其实西夏存在的这段时间,还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那就是间接造成了陆上丝绸之路的断灭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盘踞在河西走廊的西夏政权,使得宋朝的商品,无法或者不愿意通过西夏进入西域开展商业贸易。况且此时正值指南针的改良,以及造船水平的提高,宋朝官家便把对外经济发展方向从内陆转向了海外。当时宋朝商人,完全可以从海上绕过南海和印度洋通往阿拉伯;而穆斯林商人则从相反的路线来到中国,比如今日中国江苏省扬州市菱塘回族乡,此地的回民同胞,其祖先就是在唐宋时期来到中国,并定居下来的。其实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其根本上还是技术的转变,使得陆路运输的竞争力越来越低。

余阙先祖为唐兀人,世居河西武威(今甘肃武威),其父沙喇藏卜为官庐州,余阙遂称合肥人,元惠宗元统元年(1333年),余阙以河南行省乡试第二名之身份,中该科右榜会试第二名,殿试亦中第二名,赐进士及第,也是科举史上合肥可考的第三名文榜眼,其曾为辽、金、宋三史修撰,累官至监察御史,余阙不仅善于舞文弄墨,还善治军,与兵士同甘共苦,有古良吏风,是不可多得文武全才。

至正十二年(1352年),红巾军起,天下震动,朝廷任命余阙代理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分兵镇守安庆,此后余阙与红巾军激战多次皆获胜,不过最终败于陈友谅之手,见大势已去便自刎于安庆城清水塘中,陈友谅感其义,派兵觅得其尸,殓葬于正观门外。元廷赠官河南平章,追封豳国公,谥忠宣。其妻蒋氏、妾耶律氏、女安安,闻余阙死,皆投井自尽。后人将该井名“风节井”,并建“一家仁亭”于井旁。

余阙虽死,可仍有子孙存活于世,今安徽桐城、枞阳、潜山、肥东、寿县、南陵、六安、凤台等县及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江苏等地均有其后裔。

其实河南不光有余阙这一支党项人后裔,如在河南濮阳市就有一支杨氏党项人,其于蒙古窝阔台汗七年(1235年),以窝阔台汗皇子拔都的护卫的身份随军南征,除此之外在甘肃、四川和云南等地也有党项人的存在,如四川的木雅人,不过木雅人与唐兀人除了血缘上几乎毫无关系,毕竟当年木雅人先祖是为了躲避蒙古人才南逃的,甚至还建立了一个叫“西吴”的小政权,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被彻底消失。

木雅人

值得提及的是,今日的云南不仅有朵氏党项人(元代云南肃正廉访使朵儿赤后人),还有一支契丹人,其先祖耶律忙古带,曾率领一支由契丹军组成的探马赤军,跟随忽必烈从关中出发,越过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挺近大理,迂回夹击南宋,而功成后的耶律忙古带等契丹人,就在当地定居下来,而后被明清收编,并逐渐改姓为蒋、杨、赵、李、郭、何、茶等姓氏。在新中国成立后,虽然这群契丹人后裔,被分属到各个民族当中,不过他们都自称为“本”人或者“蒲满”人。

蒙古

迂回夹击南宋

其实从余阙以淮南行省左丞(着二品服)的身份,战败自刎于安庆就可以看出来,安庆地区在近现代以前,一直是安徽地区的首府,直到江南行省分置也没有改变,其实安庆的衰落,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是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其次就是受到清末开埠的影响,此后随着津浦铁路的修建带动了蚌埠等皖北城市的发展,再加上皖南山区众多的因素,致使皖南地区的铁路交通发展长期滞后,尤其是远离长三角的安庆地区,种种因素导致了安庆不可避免的出现衰落。

太平天国▼

安庆▼

其实新中国成立以后,之所以选择合肥为安徽省会,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避免安徽的散装化情况发生,毕竟从地理上看,安徽全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由皖南山区和皖南沿江平原组成的皖南地区、以皖江流域为主体的皖中地区,以及受淮河、黄河影响的皖北地区。

三种地形地貌出现在同一个行政区,这无疑增加了治理难度。况且全省内部有很大的文化差异,皖南与浙北一脉相承,同属于吴越文化;而皖中地区,则与苏南地区关系密切;而对皖北影响最大的,无疑就是中原地区和同属江淮的苏北地区了。不过位于皖西南的安庆,在结合吴越文化、荆楚文化和赣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皖江文化,而在文化多元化的安徽选择一个城市担任省会的话,无疑就是位于全省中心的合肥最适合了。

而至于长期以来被安徽人民广为诟病的合肥在省内一家独大的情况,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首先安徽位置虽然重要,可在如今这个海洋经济时代,身处内陆的安徽,要想发展无疑比沿海省份困难一些,我们不妨先来假设一下,如果安徽均衡发展,那么会是什么情况呢?

就拿位于中国至中的河南省来说吧,河南的发展可谓是均衡的不能再均衡了吧,可河南的经济水平是个什么水平呢?想必去过河南的人都有体会,而安徽这套发展模式无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如若采取河南模式的话,想必甚至连河南都不如,不过安徽也有自身的问题,那就是合肥将大量资源集中到合肥后,至今仍未见到多大起色,并不拥有像四川成都那样的经济实力,想必这也是合肥被广为诟病的根本原因吧。

不过至今安徽仍然是北上京津、南下宁沪的重要通道,而安徽的高铁近些年来业发展迅速,我相信随着安徽全省高铁建设的持续稳步进行,作为安徽新时代“米”字型枢纽中心的合肥,必然能通过发达的交通,将安徽各地的商品运输到全国,从而带动安徽的整体发展,我期待十四五规划结束后,安徽能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安徽新时代“米”字型枢纽▼

安徽人民过大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徽合肥的余阙后代
安徽的人口分布,都往合肥聚集吗?
原来省会是这样旁落合肥的!
360doc网文摘手
​安徽的10个冷知识
为什么安徽的简称不是安,也不是徽,而是皖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