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师法自然

一、自然

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不单指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主要还包括人们在生活中所呈现出的那种自然而然的状态,那种生命的本真状态。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都是生活这种客观现实中,他们的所思所感肯定要受到这种客观现实是启发和影响,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艺术创作。所以艺术家要不断的从自然中汲取养料并以自然为依据,真诚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受,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

二、师法自然

从远古时期人们凿石刻壁,刀耕火种,到今天的数码科技,3D电影,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社会意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带来的是艺术手段、艺术内容、艺术地位和艺术功能等的巨大改变,以及艺术种类的逐渐增多。由于时间的变迁我们不能盖棺定论的说这一时期的艺术一定比那一时期的优秀,因为不同流派的艺术从大的方面来讲所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不同;不同艺术家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更是不尽相同的。但只要是好的艺术都会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自然的师承。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就是对自然的挚爱和对人格的忠诚。我们不能定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与法国印象派的作品孰优孰劣,因为两种艺术产生于完全不同的时期和社会背景下。14世纪初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不仅动摇了中世纪的社会基础宗教神学,并在很大程度上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这样不仅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与宗教神权文化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者要求: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把思想、感情、智慧都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这些作品中都充满了人性,表达出作者强烈的人文思想还和人文关怀,这都是艺术家在师法自然的基础上真情实感的艺术化体现。法国印象派同样是时代的产物。19世纪,生产力和科技发生巨大飞跃,色彩科学的发展和照相技术的产生,加上当时许多画家极力反对陈陈相因毫无生气的古典主义绘画以及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许多画家在为绘画寻找新的出路。在这个背景下印象主义产生并发展起来,并在美术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印象主义画家提倡户外写生,十分注重对外光和色彩的表现,这一绘画理念至今仍然对世界各地的画家产生巨大影响。从印象派作品中我们更能清晰看出艺术家对师法自然的重视。

以上我们主要从绘画方面论述真正优秀的艺术作品需要师法自然,需要对自然的挚爱和忠诚,这一原则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同样是至关重要的。在音乐方面,中国的民族音乐和西方的交响乐存在巨大差异;在舞蹈方面,中国的民族舞和外国的芭蕾舞在配乐、服装、编舞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别;在戏剧方面中国的京剧和西方的歌剧更是存在天壤之别。尽管如此,这并没有影响这些不同风格的艺术流行于整个世界,并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并引起人们的共鸣。而且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增多,不同风格的的艺术之间不仅达到了相互包容,更是出现了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的现象,并在这个基础上应运而生了一大批新的艺术形式,像流行音乐、现代舞、现代京剧等,之所以不同风格甚至不同种类的艺术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融合,艺术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得到传承和创新,就是因为这些艺术中都包含了人类的共同感情:对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真诚。艺术家们在师法自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中的美并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正是因为艺术有如此共同的本源,不同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人群间才可以实现相互交流,融汇贯通。

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艺术要师法自然,当然不是说艺术对客观自然的完全模仿和照搬。而是艺术家要用心去感悟自然,抓住自然的特征,察觉自然外形下的内在的真,引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并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出来。中国唐代的山水画家张璪提出:外事造化,中的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感情,这一名言浅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不衰,因为它道出了艺术创作的关键所在。法国著名的野兽主义代表画家马蒂斯曾在1951年东京展览会序言中说:我作品的主要价值来自对自然的认真观察与尊重。马蒂斯的作品风格多样,强调和谐和色彩的表现力,追求原始格调,充满幻想意味,色彩绚烂线条流畅很有装饰性,尤其是其晚期作品日益变得抽象起来。但就是这样,马蒂斯仍然感到有必要劝告那些正在创作承认自己并不理解的绘画的青年们去研究自然,以便年轻一代能够明了其形象的源泉并不仅仅存在于追求风格中,而存在于面对自然保持坚定的真诚中。真正的艺术家能透过现象感受到内在的真,而庸众只会毫无感情的描摹对象或哗众取宠迎合大众胃口。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可以流传至今感动无数听众,而许多流行歌曲毫无真情实感,只是无病呻吟,迎合大众胃口,为了商业利益而创作,这样的东西根本不会具有任何生命力。艺术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就像罗丹的雕塑作品《丑之美》,在庸众眼里认为她是奇丑无比,令人作呕的。但在真正的艺术家眼中,这是对生命凋落和人生尊严的感慨,它毫不做作的传达出了生命的真,所以它是美的。

四、总结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其对艺术的影响也越来越强烈。新的艺术形式层出不穷,传统艺术受到极大挑战。在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创新上,许多艺术家都感到毫无方向,越来越觉得艺术是一种无法琢磨,无法说清的东西。人们迫切想要搞清楚什么是艺术;什么不是艺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什么作品;他为什么或为了谁才创造的这些作品。实际上艺术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有时浅显有时深奥的问题,最终取决于你对艺术抱有一个怎样的态度。对于任何一位从事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来说:艺术就是默想,洞察自然而触到自然运行的精神,瞩视宇宙,而在方寸之中创造出自己的天地。 艺术需要师法自然。

注释:

{1}罗丹述;葛赛尔记;傅雷译.罗丹论艺术[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11.

{2}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史教研室.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47.

{3}滕守饶.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罗丹述;葛赛尔记;傅雷译.罗丹论艺术[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17.

参考文献:

[1]罗丹述;葛赛尔记;傅雷译. 罗丹论艺术[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第二版.

[2]杰克·德史·弗拉姆编,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M]. 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3]滕守饶.艺术与视知觉[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史教研室. 外国美术简史(增订本)[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研室. 中国美术简史(增订本)[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罗丹的启示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行云流水,潇洒飘逸”著名书法家罗丹作品欣赏
【雕塑艺术家罗丹资料简介逝世时间】人类艺术史上永垂不朽
雕塑家罗丹说过这个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你怎么看?
罗丹论艺术
淳朴自然的艺术风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