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冥婚”背后的鲜活生命

逝者安息

近日,《中国冥婚调查》一文成为网络热点。该文最夺人眼球的看点就是,北方某地男性死者家属出资收购女性死者遗骸,为其亲属配对“冥婚”。据该报道称,现下搭配冥婚一事甚至成为产业,“15万元以下连骨头都买不到”。以至于,由于“需求旺盛,甚至还滋生出盗尸利益链”。令人更为痛心的是,据说当地一俟年轻女性在医院病逝,便有“媒人”到医院“提亲”,价高者得其尸。让人悲呼,今日仍有此等令逝者不得安息的荒诞之事。首先,此事严重违反了《殡葬法》,毫无疑问应受法律制裁。其次,这一报道重新揭开的“冥婚”一事,也提醒我们这个古老的“传统陋习”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前进,而离我们而去。

中国人对“冥婚”并不陌生。琼瑶系列小说“梅花三弄”中第二部《鬼丈夫》就讲述了一个心爱未婚夫的少女,在误以为丈夫火灾丧生后,与其牌位举行婚礼的故事,揭示了这种与亡者婚配的基本形式。

对于世界上所有传统文化来说,或多或少都相信人们死后,灵魂尚存,甚至可以过着和生者一样的种种生活。而对于具有东亚特色的灵魂观念,婚姻自然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不但生者有婚姻,连死者也被婚配。在《鬼丈夫》中,天真少女抱着“灵位”出嫁,在赚取活人眼泪之余,更多是用灵魂观念束缚了生者,将少女的青春陪葬了冷冰冰的“鬼丈夫”牌位。所以,琼瑶阿姨也不敢为这种荒诞的观念张目,为其编写了一个丈夫并未身亡,只是容貌毁的变通结局,让“冥婚”终于没有强占生者的命运。

由此可见,这种冥婚的目的在于取悦逝者的灵魂,并无实际上的物质意义,顶多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愿望。

“冥婚”的背后

既然为“冥婚”无意,但其流行至今不绝,又依靠着怎样的逻辑存世?袁枚的《子不语》(卷四)就有一则“替鬼做媒”的轶闻。借助这则离奇的故事,有助于我们把握冥婚背后的深层诉求。

“江浦南乡有女张氏”,婚后七年丧夫,改嫁了鳏夫张某。婚后半月“张之前夫附魂妻身曰:‘汝太无良!竟不替我守节,转嫁庸奴!’以手自批其颊。张家人为烧纸钱,再三劝慰,作厉如故。未几,张之前妻又附魂于其夫之身,骂曰:‘汝太薄情!但知有新人,不知有旧人!’亦以手自击撞。举家惊惶。”

这时媒婆秦某出面:“我从前既替活人作媒,我今日何妨替死鬼作媒。陈某既在此索妻,汝又在此索夫,何不彼此交配而退;则阴间不寂寞,而两家活夫妻亦平安矣。何必在此吵闹耶?”两个鬼魂竟然答应,还提出“必须媒人替我剪纸人作舆从,具锣鼓音乐,摆酒席,送合欢杯,使男女二人成礼而退,我辈才去”的要求。于是,张氏依其言,为两个亡妻、亡夫举办了婚礼,令其满意而去,不再作祟。

这则故事非常荒诞。鬼魂并不存在,也绝不可能通过“附体”的形式向活人索婚。但是,这则故事其实清晰反映了为死者举办“冥婚”的生者的内心想法。正是家中有丧的生者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难处,他们把这些难处的原因归咎为自己去世的亲属,认为生活的不幸,来自死者鬼魂的愤怒。为了不让鬼魂骚扰生者,最简便方法,就是安排一场所谓的“冥婚”,把两性死者的鬼魂凑成一对儿。

总的来说,这场逻辑的游戏根本不是什么死者的需求,而仅仅出于生者本身的精神困惑。人类学家郝瑞在《中国社会中的宗教与仪式》中,就以“当鬼成神”的观点,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灵魂信仰中对死者之灵的敬畏。若不满足死者的怨念,将会招致可怕的灾难,因此竭力为之应酬。

现在,我们知道,首先是人们遭遇了生活中的灾难。接着,人们在不知如何化解灾难影响的情况下,将其归因于家中的鬼魂。最终,依照传统用“冥婚”的方式,去安抚死者之灵。就像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一旦出现传染病暴发,人们无能为力,只得求神拜佛。而正如人们求神愈勤,反证他们处境越难,人们对“冥婚”的投入越大,“15万元以下连骨头都买不到”的万金求骨,正恰好反映出为逝者举办“冥婚”的生者陷入了巨大的生活危机。

那么,冥婚之所以频繁见诸今日报道的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困境?

隐藏的困境

“除去交通事故与疾病外,当地不少年轻男子在事故率高的黑矿场下井挖煤,死亡率远高于女子,再加上农村男女比例失衡,导致很多男方父母揣着十几万元的抚恤金,却找不到合适的女尸。”

在《中国冥婚调查》一文中,其实已经隐藏了问题的答案。“冥婚”密集出现的当地作为煤炭大省,有“不少年轻男子在事故率高的黑矿场下井挖煤,死亡率远高于女子”。这些年轻男子下井工作的原因,毫无疑问,就是想从这种高风险高收入的工作中,在短期内收集结婚所需的费用。这一目的对其家人来说也是心中早已明白的。

然而,这种井下工作所具有的巨大风险也只有由矿井工人及其家庭承担。一旦事故发生,之前下井的所有想念转眼成空。而矿主为了安抚事故家庭提供的“十几万元的抚恤金”和死者生前积攒下的婚礼资金,就转变成一笔附着了怨念的带血的“黑金”。对于出事家庭而言,这笔黑金随着斯人已去,失去了全部现实意义。

同时,这份用生命换来的血汗钱,从观念上将,已成为带不祥气氛的多余之物。死者家人几乎不可能将这笔钱挪作他用,因为死者是带着生前未及实现的怨念离开世界的。如何处理这笔巨款,就变成了一种具有仪式性质的解怨行为。因此这笔钱为婚姻而筹集的资金,毫无保留地被转化为筹备另一场“冥婚”的投入。死者家人在支配这些遗物时,显然是带着明确的目的。

“今年清明节前,胡青花为已经去世3年的儿子举办了冥婚,虽然女尸价格高达18万元,但胡青花却心满意足。‘女孩照片看过,长得很漂亮,和我儿子同岁,两人特别般配。’”

报道中的这段表面荒诞的叙述,其实是以一种黑色幽默的口吻,陈述了生活的无奈。毫无疑问,这笔用于“买尸”的18万巨款,就是男性死者生前积攒和抚恤金的总和。只是,这笔钱再也无法用于他的真正婚礼上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女孩照片看过,长得很漂亮,和我儿子同岁”等语也不再荒诞。对于这位3年前失去儿子的母亲,用挑儿媳的眼光来看待另一位因病去世的女孩,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诡异。

留下那些鲜活的生命

在中国的某些省份,“冥婚”一直存在。以往,它最多留下一段“替鬼做媒”那种引人发噱的荒唐故事。在两性正常死亡的社会中,冥婚最多只是传统时代人们默认的安抚死者的一种手段。然而,短期内出现的大量年轻男性死亡,使得死者性别比例失调,终于成为一种具有报道意义的“买尸”现象。

这惊人一幕背后,其实和“农村男女比例失衡”无关,真正有关的,是死者从事的高风险的“黑矿场下井挖煤”。如果,矿井工人的生命安全依然得不到保障,那么从婚礼资金转变为“买尸”冥婚的巨额支出,依旧不会停止。令人瞠目的冥婚现象仍然不会禁绝。

因为这一桩桩冥婚背后的,都曾经是一个个努力筹集婚礼资金的,鲜活的生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经纬:18万元办冥婚背后依靠着怎样的逻辑
为什么不能躺死人睡过的床?不只是迷信,越亲近的人越要忌讳
丧葬用品的由来有哪些?你都知道吗?
切记 亲人死后这事千万别做
矿工弟兄们,下井挖煤去啦!——献给“五一”劳动节
挖煤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