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透支
正在广州举行的2007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人“健康透支”的后果已经初步显现,应当及早进行健康管理,投入越早,回报越大。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助理兼公共卫生学院院长黄建始在论坛上指出,“我们在过去20年中客观上是在不断地透支健康,现在已经初见后果。”
 
黄建始援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指出,目前,中国癌症的死亡率每年达到了15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率每年达到300万。在现代社会,精神和心理疾病的负担正在日益加重,实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1600万。
 
黄建始指出,城镇化将是新世纪对中国人健康的第一大挑战。如果城镇化按照每年增长1%的规模来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2.89亿农村人口转向城市。这至少会带来以下两个问题: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密集,住房和交通拥挤,生活空间缩小,工作压力增加,为传染病的流行带来了很好的
条件;同时,城镇化带来了“现代病”,肥胖已经在中国流行。
 
黄建始提醒,“要趁早对健康进行投资和管理。在早期花很少的资源可获得很大的回报;越到后期,投资的机会越少。”
国人的健康不能再透支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透支”成了人们生活的常态,并美其名曰是“提前享受”:买房、买车贷款自不必说,月月奔向银行去补齐信用卡上刷掉的“银子”也是司空见惯。
当然,我不能说这有什么不对。就拿房贷来说,毕竟,提前住上房子要比攒了一辈子钱直到告别人生之前才有安身之地来得实惠。即便付上些利息,也还是值的。只不过,当透支的东西不在金钱,而是健康时,你是否还能潇洒地挥挥手说,“我提前享受了,值了”?
资料显示,我国癌症的死亡率每年达到了15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率每年达到300万,而精神和心理疾病的负担也在日益加重,实际患者人数已经超过1600万。
除了以上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近几年来,“不该死的走了”频频见诸报端:2005年5月,深圳一家公司25岁的胡新宇倒在工作岗位上;同年5月,一家通讯公司工程师程明,在出差进行电信日重点设备保障工作时不幸去世,年仅32岁;2007年6月23日,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在家中去世,享年59岁。……这些新闻不断地在向我们敲响着警钟。可以说,我们在过去20年中,不断透支健康的后果,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可怕的是,即使警钟长鸣,真正意识到透支健康的严重性,开始还债,开始投资健康的人今天在我国实在是不多的。
首先说,健康真的在透支吗?恐怕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不这么觉得。可能在他们的意识里,觉得不趁着年轻时多奋斗些,多积累些,甚至多享受些,就会给自己留下遗憾。李白不是说过嘛:“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可从另外一个角度想想,李白那时没有汽车尾气、没有城市拥堵,没有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所谓尽欢也不过对饮畅谈、游山玩水,自然用不着考虑健康透支的问题。在这点上,现代人如何能跟古人相比。
而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体在走下坡路,总是抱怨说,工作累、压力大。可是说归说,做归做,他们偏偏还是维持着原来的生活轨迹,一边抱怨着,一边挥霍着,倒是在“补”字上下足了功夫,买来各种保健品,希望把损失的都补回来。而事实上,保健品哪有这样的功效。其实这时少吃点油,多出点汗也许更实际一点。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他们把听健康讲座,讲究健康饮食和锻炼都当作一种潮流来追。本身来说,这样的“好”的潮流追追倒也无妨。可惜的是,他们常常在追求这种潮流的同时,还明知故犯,有意无意地损害着身体的健康。举个例子,有个中学请我去做健康讲座,定的时间却是周五下午4点半。周五下午4点半,工作了一周,上了一天课,换了我,早就归心似箭了,那有度量允许其他事来损害我的健康,哪怕是再好的“健康讲座”我也没兴趣。这就像抽着烟,告诉人家吸烟的危害一样可笑。
我想,不管是上面说的哪一种人,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他们都对自己的身体不够重视,这也许是部分国人健康透支的一种原因吧。
大家知道,城镇化将是新世纪对中国人健康的第一大挑战。如果城镇化按照每年增长1%的规模来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近3亿农村人口转向城市。这至少会带来以下两个问题:人口流动和城市人口密集,住房和交通拥挤,生活空间缩小,工作压力增加,为传染病的流行带来了很好的条件;同时,城镇化带来了各种“现代病”,肥胖已经在中国流行。
这些严酷的现实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当务之急,要赶紧改变观念。中国人的健康不能再透支了!要知道,身体就像机器一样,需要定期维护。当我们发现了问题以后才想到健康维护,那么意外就在所难免了。很多疾病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健康危险因素时时刻对身体侵蚀。一旦等到发作,其实已经来不及了。 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说的也就是这种预防为主的观念。
那么,如何预防呢?除了保证健康规律的生活起居习惯,还应该趁早对健康进行管理。比如提前对身体状况进行评估,找出健康风险因素,根据结果进行有效的干预。这就像投资一样,在早期花很少的资源就可能获得很大的回报;而越到后期,则投资的机会越少。
凡是重要的事情实际上都是简单的。想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吗?健康投资的回报其实是最大的。
 
国人健康透支令人忧
在刚刚过去的2007,几位精英人物的突然病发,甚至离世为这一年平添了几分黯淡:9月3日,45岁的广州市城管副队长李志军连续65天工作到次日凌晨三四点后,在家门口猝死;10月31日,北京市海淀妇产医院32岁的产科大夫耿岩在连续加班后,晕倒在医院走廊里,尽管抢救过来,神志却一直没有清醒;11 月18日,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郭予大在准备一台手术时突发休克死亡,年仅44岁……
在为这些年轻生命扼腕叹息的同时,“健康透支”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为此,联合慧聪调查公司,就健康透支的现状,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1321位15—65岁的市民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显示,在“忙”字背后,不少中国人正慷慨地用健康作为代价,其中,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有病不看等现象极为普遍。
 国人健康十大隐患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20个问题,在“你有哪些不健康症状”选项中,42.09%的人表示自己经常疲劳,其次是腰酸腿疼(26.87%)和颈椎不好(21.20%)。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助理黄建始表示,出现疲劳症状并不可怕,“现代人的身体大多一年不如一年。关键是要意识到这些预警信号,及时调整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感到疲劳,就表示该休息了。”但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根本意识不到或做不到这点。
也因此,在“国人存在的主要健康隐患”一题中,“经常熬夜”,
被63.97%的人看作健康隐患之一,仅次于“抽烟”(77.44%),其余八大隐患则依次为“不吃早餐”(45.19%)、“喜欢吃油炸食品、西式快餐”(44.13%)、“每天喝三杯以上烈酒”(39.89%)、“经常坐着不动”(34.22%)、“经常在外就餐”(33.91%)、“经常饥一顿饱一顿”(33.01%)、“不体检”(32.70%)和“盲目减肥” (28.99%)。从调查结果来看,抽烟是百姓公认的“第一杀手”。“我认为,抽烟已经不能算隐患了,它是赤裸裸摆在人们面前的‘明患’,必须强制戒烟。”黄建始告诉记者。他表示,国人还存在一个很大的健康隐患,即健康素质发展空间不够。“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寻找、分辨、正确使用健康信息的能力不足,导致非但顾不了自己的健康,还容易上当受骗。”
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和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钮文异教授看来,以上十大健康隐患,很多是相关联的。“如‘经常熬夜’和‘不吃早饭’。人一熬夜,就要睡懒觉,起床后直奔单位,肯定没时间吃早饭,晨练自然也省下了。”而种种隐患直接导致的后果显而易见。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癌症死亡人数每年达150万人,心血管病死亡达300万,精神和心理疾病实际患病人数达1600万。对此,黄建始认为,国人健康透支了近20年,如今后果逐渐凸显出来。
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师协会会长殷大奎在肯定了本次调查的意义后也表示,国人健康现状实在令人担忧。“WHO将健康定义为个人和社会的资源。既然是资源,就是有限的,需要科学地开发、利用,而目前很多中国人正在无限度地挥霍自己的健康资源。这样发展下去怎么得了呢?”
 
不健康生活方式造成透支
调查中,饮食不规律、失眠、缺乏运动等生活方式问题在老百姓中很普遍。入选的十大隐患中,半数和饮食有关。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何计国表示,其中,最大问题是动物性食品和脂肪的消费量增加,并摄入过多的油炸、烤制食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也曾表示,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更均衡、健康,已成为全世界推崇的典范。
在饮食习惯一项中,24.53%的被访者表示自己中午随便对付;常在外就餐、应酬的被访者则有16.12%。何计国表示,中国人吃饭确实比较将就,早餐草草了事,午餐简单对付,晚上加班至深夜,再去吃夜宵。“一般来说,早中晚三餐比例应为3:4:3,如果做不到,不妨调节到2:4:4。”
尽管被问到睡眠质量时,65.48%的人表示比较正常,但仍有数据显示,失眠是40—49岁人群的主要问题。黄建始认为,这和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有直接关系,“比如现在很多人把工作带回家做,这直接导致他们睡眠质量下降。而对中年人来说,更要承受‘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再加上更年期等问题,失眠便成了普遍现象。”
如果说“失眠”是某个年龄段面临的主要问题,那么缺乏运动则成了国人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次调查中,仅不足两成的人表示自己每天都能保证运动20 分钟左右,而因没时间或压根没有运动意识的人则分别占26.72%和15.44%。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系副教授陆一帆表示,本次调查反应的情况跟现实状况基本一致,缺乏运动是城市人群的普遍问题。究其原因,首先由于目前中国还没形成有效的体育运动文化,相比之下,欧美人体育运动文化就很丰富。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中国朋友间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请你吃饭。”而在国外,人们谈得更多的是跟朋友、家人郊游。其次,运动意识不够。调查中,26.72%的人表示没时间运动。“这说明国人还没有成正确的观念。”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得知调查结果后,有些愤慨地说,“对这些称自己没时间锻炼的人,我倒要问一句,你有时间睡觉没有,有时间吃饭没有?如果都有,为什么没时间运动?阳光、空气、水、运动,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四件东西,比吃饭、睡觉更重要,必须重视。”陆一帆表示,其实运动是不分时间场合的,比如在办公室里,可以把打印机、文件夹等放在离座位远点的地方,有意识地让自己动起来。
工作让人身不由己地牺牲健康
除生活方式外,工作压力也让中国人不由自主地用健康作为代价。尽管当被问到“对健康和事业的看法”时,41.94%的人表示,事业固然重要,但没有健康等于零;20.14%的人认为,好身体和成功的事业可以兼得。然而,用黄建始的话来说,有些事情说着容易做着难,“要真在事业和健康面前选择的话,相信绝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事业。真正关注健康,恐怕是60岁以上的人才能做到的了。”
调查结果也进一步印证了黄建始的观点。被访者中,25.63%的人每天工作时间为8—14小时,1.21%的人每天工作在14小时以上。与此同时,9.92%的被访者称压力大到经常觉得透不过气来;1.14%的人甚至曾经想过自杀,仅12.41%的被访者表示从来没因为压力觉得抑郁。其中, 29.67%的人认为压力主要来自工作,31.49%的人和2.50%的人则表示压力分别来自与之相关的收入和晋升。

西南大学心理学副教授杨东表示,压力之所以产生,是由于我们的主观对客观环境产生了目标和预期——我要在多长时间内赚多少钱,我要买什么样的房。压力不一定有害,它也是激励我们发展、进步的动力。但如果一个人欲望过强、目标过高,所受的压力就会变大。当个人长期受到中等强度以上的压力,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身心反应。如紧张、焦虑等。最严重的后果,是导致面对压力“失控”,如想到自杀。与此同时,自我把控能力越强的人,抗压能力越强。“所以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身体状况来设立生活、工作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被压趴下。”

在减压方式上,48.60%的人选择了“倾诉”,其他依次为运动(26.72%)、打游戏(19.76%)、吃东西(19.08%)等。杨东认为,倾诉对人际关系、亲情带来的压力,的确有缓解作用。但对房贷等比较现实的压力,则治标不治本,要想真正减压,还得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

“想要健康,只能靠自己”

可见,殚精竭虑地工作,马马虎虎地生活,是时下很多现代人的共性。即便在生病后,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病不看。调查中,近三成被访者表示,如果觉得自己的健康透支,实在撑不住了才会去医院检查;28.01%的人表示不会去医院检查,熬一熬就过去了;而一不舒服马上去医院检查的人仅占 27.86%。

“有病硬撑不对,但一有病就去医院或滥用药也不对。”黄建始认为。卫生部调查显示,注射剂使用比例在城市达10%左右;在农村,更高达75.6%。而在发达国家,其使用比例仅约4%。“乱买药、用药会影响用药安全,这是每个人都要明白的。”钮文异称。

采访中,几位专家均表示,老百姓应努力提高自身健康素质,学会什么时候该去医院,什么时候不该去。“如普通感冒,如果没有并发症的话就用不着看医生。否则不仅会造成体力负担,还可能感染其他病。”黄建始认为,想健康,只能靠健康自我管理。洪昭光则表示,除提高健康素质外,每个人还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人生有三驾马车——工作、家庭和健康。工作很重要,失去了可以再来;家庭更重要,失去了还可以再组,但会让人心痛;健康最重要,因为一旦失去,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了。WHO提出,‘健康是金子’,其实健康比金子还珍贵。如果健康是‘1’,金钱、事业、地位、家庭、幸福等都是‘1’后面的 ‘0’。如果没有‘1’,后面的‘0’又有什么意义呢?”

而政府要做的则是鼓励、教大家如何进行健康自我管理。黄建始表示,“政府应该尽早干预,帮助老百姓把疾病扼杀在萌芽阶段。我之前听说某地政府发文让所有公务员都买当地产的烟,这种做法不仅不负责任,而且有些荒谬。”殷大奎也表示,政府有责任进行对健康的早期干预。“我记得美国一所大学健康研究管理中心主任曾说过,美国经过20年研究,发现了90%和10%两个比例,即90%的企业和个人通过健康管理和教育,能把医药费降到10%。在过去一个世纪中,美国人寿命增长了30年,其中,医疗技术只帮它延长了5年,其余都是健康管理的功劳。作为政府,如果你愿意把钱花到早期的健康管理上,就可以把很少的钱花到后期治疗上,这是很划算的。”▲

通常记者朋友采访之后都会答应发稿前给我过目,以防沟通过程中出现误解,遗憾的是这位记者答应了的事没有做,因此在发表的文章中关于本人的引文出现了一些容易产生误解的内容,特纠正如下:

1."现代人的身体大多一年不如一年。"我的原意是"生老病死是人的正常生理规律,每个人发育成熟后的身体都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最后都要死,这是不用科学证明的,健康就是活的长一些,活的痛苦少一些,幸福多一些。" 这里不仅仅是现代人,古代人也一样。另外,在发育成熟之前,身体还是往上的,成熟后开始走下坡路。

“我认为,抽烟已经不能算隐患了,它是赤裸裸摆在人们面前的‘明患’,必须强制戒烟。”黄建始告诉记者。他表示,国人还存在一个很大的健康隐患,即健康素质发展空间不够。“ 此处,我没有说"必须强制戒烟"而是"应该大力提倡戒烟"."即健康素质发展空间不够"这句话的原意应该是"健康素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对中年人来说,更要承受‘上有老、下有小’的压力,再加上更年期等问题,失眠便成了普遍现象。”我记得我并没有讲"再加上更年期等问题,失眠便成了普遍现象。”

想健康,只能靠健康自我管理。我的原意是:要想健康只能靠自己,包括靠自己提高健康意识,靠自己养成健康习惯,靠自己寻求医学帮助等,不是"只能靠健康自我管理",在病了的时候光靠健康自我管理是不行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要健康需学会自我管理“15字诀”
黄建始教授:制造健康其实很简单(视频)
协和58岁黄建始教授因癌在美去世
人到中年“五不熬”
健康管理专家黄建始教授患多发性骨髓瘤在美病逝
让国人知道:健康不能再透支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