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医药报20160722三伏贴:冬病夏治的首选

  一转眼就进入了三伏天,大家越来越感到天气酷暑闷热。在这个季节,“冬病夏治”四个字在我们耳边出现得越来越频繁,然而大概很多朋友还不能具体说出冬病夏治的概念吧,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冬病为什么要夏治

  冬病就是指在冬季易发作、常发作的疾病或不适症状,多表现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骨关节系统受累。具体来说,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为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又叫做“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阳气不足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时也喜欢盖着被子,平日穿长袖和袜子。

  冬病夏治是指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每个节气中气血运行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平衡。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的阳气也达到四季的高峰。尤其到了三伏天,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发泄,气血趋于体表,适合中药贴敷的治疗方法。

  冬病患者体质虚寒,再加上冬季气候寒冷,环境冰寒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不利于阳气不足的患者排寒。所以在冬天治寒证,就像雨天里晾衣服,是很难晾干的。

  而到了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人体里面是心火正盛,阳气生发,毛孔张开,这时躲在后背的膀胱经和关节处的积寒最易被排出体外。因此,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中医把冬病放在夏季根除及预防。

  不过,夏季时人体若是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倘若不能在夏日去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此外,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此时如果再吃冰棍、喝冷饮,或者整日在空调房间内工作,就会导致“陈寒未去,又添新寒”。

  夏治选择中药贴敷法

  中药贴敷疗法是将某些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制成膏状,敷贴于人体表面特定的穴位,药物持续刺激这些穴位,引起穴位局部的皮肤充血,通过经络的调节作用,以温阳利气,驱散内伏寒邪,调节脏腑功能,既可改善临床症状,又可提高机体免疫力。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将三伏贴贴敷于相应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并调节人体脏腑内在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三伏贴可以治疗和预防多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以及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消化道溃疡、慢性腹泻、小儿厌食和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痛经等。研究显示,连续贴敷三伏贴3年以上,上述病症多能明显减轻,发病率降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2016年三伏贴敷贴时间

  头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5日

  闰中伏:8月6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6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抓住温补阳气最关键的三伏天,温暖一整年!
冬病夏治,三伏天炙
冬病夏治的中医原理
冬病夏治,这些“神器”你知道多少?
【望安山文学】王金山|​|​又是一年“冬治”时(科普作品)
百病从寒起,三九升阳气—冬病冬防神农三九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