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园环境建设规划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园环境建设规划(2003——2010)
EAD> 高校校园环境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条件,也是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整体搬迁浦东金桥,设置为本科院校之际,特制定本规划。在校园环境总体设计上,力求校园环境的建设目标符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要求,力求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的基本条件符合或者高于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力求体现出与社区、企业相融的开放、务实、现代化的“海派”建筑理念,做到建筑布局错落有致、中心地带开阔、恢弘,具有功能智能化、环境园林化、教学、实训、生活一体化的建筑特色。同时,着力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把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与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发扬特色,力求创新,形成风格,打造一流的校园风貌和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
二工大新校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毗邻金桥出口加工区,距上海市中心20公里。教学、科研区在金海路以南,外环线500米规划绿带以东,西横圩沟以西,生活区紧临教学科研区,位于西横圩沟东侧地块。校区一期规划用地536亩,其中教学科研区用地436亩,生活区用地100亩。教学科研区土地由浦东新区政府无偿提供。校区二期预留规划用地200亩位于一期用地的南侧。校园总体规划,立足学校整体搬迁办学,同时着眼未来,采用一次规划,分批建设,分批投入使用的原则。
一.规划原则
1)     总体布局有利于学科交叉,有利于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高质量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 有利学校深化改革和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存。利用地形、地貌、河浜特征,努力营造优美、典雅、有文化内涵、充满生机的校园环境,立足于提高修养,陶冶情操,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
3)     校园建筑布局要突出主题,以实验实训中心为核心,充分体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院校的特点。校园大门前留有较为开阔、舒展的主入口广场。建筑以多层为主,以利于人流疏散。
4)     校区总体格调与浦东新区改革开放、蓬勃向上的时代风貌相协调,体现立足浦东、服务上海、辐射全国、联系世界的指导思想。
二.校区建筑环境规划部分
新校区将金海路作为学校的主出入口,以实验实训楼作为主入口的对景,通过中央绿地,把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文信息中心、国际交流学院和行政综合楼等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形成学校空间构图的视觉中心。
交流培训中心、田径场、体育馆和游泳馆以及各种球类场地布置在基地南端,既独立于教学科研区之外,又与生活区有方便的联系。
(一).一期建设规模及内容
我校为适应整体搬迁浦东金桥之需,浦东新校区的一期工程已于2001年11月开工建设,2002年9月完成主体部分,2003年7月全部完成。新校区的一期工程建设,根据学校坚持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高等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发展要求,体现出与社区、企业相融的开放、务实、互助和现代化的“海派”建筑理念,合理组织空间布局,将教学科研、体育活动、生活三大功能分区,以教学科研区为核心,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用房、体育用房、行政用房及其它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127380平方米。一期工程建设情况详见附件。
(二)校区二期建设规划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原上海东沪技术职业学院合并,成立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生在校人数超过7500人,由于新校区一期规划按学生数5000人规模考虑,已难以满足当前学生规模,特别是体育场地和学生公寓,矛盾十分突出。因此,急需启动二期工程,以解决发展之需。
新校区二期建设规划方案,占地约200亩,由人文艺术中心、特殊专业实验楼、学生公寓、体育场(标准足球场、蓝排球场)及配套用房组成;并预留校企合作中心用地。
1、建设内容
规划新校区二期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30,500平方米。其中:学生公寓
20,000平方米,人文艺术中心8,000平方米、特殊专业实验楼2,000平方米及辅助用房500平方米。
2、建设地点
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地点位于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选址位于外环线500M绿带规划红线以东,学校的南侧,西横圩沟以西区域。
二工大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和投资估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划建筑面积(M2)
单方造价
(元/M2)
总投资
(万元)
备注
建安费用
1
人文艺术中心
8000
2200
1760
2
特殊专业实验室
2000
2800
560
3
辅助用房
500
1600
80
4
体育运动场
300
5
室外总体
300
3200
6
学生公寓
20000
1400
2800
企业投资
合计
30500
8700
其它费用
(一)
土地费用
征用土地
200亩
20万/亩
4000
(二)
前期费用及配套费
1200
不可预见费用(10%)
990
总计
30500
14890
其他
校企合作楼
待定
目前二期建设项建书已上报,正在总体方案设计,2004年启动,2005年底实施完毕。
三、文化环境建设部分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学校整体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我校以整体搬迁浦东金桥,升格本科院校为契机,着力营造先进的校园文化环境,统筹规划新校区的校容校貌、人文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的格局、格调,重视校容校貌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形成持续、长效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良性机制,把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建设相结合、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与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因地制宜,发扬特色,力求创新,形成风格,从而建设起布局优越、整洁优美、文明优雅、管理优化、安全优先的校园文化环境,夯实创建市级文明单位的基础。
(一)建设园林景观型校园
新校区校园景观绿化环境由广场、景点、绿化、水系等组成,是一个由点、线、面相贯穿结合的有机整体。以入口广场、中心广场、静水平台、亲水平台、荷花池等大型景观为点,呈现变化,有开放式,也有围合型,或升或降、或动或静,不同的主题满足师生不同的学习、休闲空间需求,结合建筑形式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以道路为线,种植大型行道树,意在形成宁静的校园氛围;以开阔的水面和成块的大型绿地为面,形成面域景观。在实训区建设富有学校特色的主题园景。在2004年底校园绿化占65%,达到上海市级园林单位的标准。
按照建设生态环境的目标,实施“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四季飘香”工程。在绿化处理上,注重地形层次;植物造景多样,常绿与落叶植物的比列搭配匀衡,色彩季相变化有序,有专业深度。在绿色植物的配置上,以生态园林学为指导,以乔木为主,乔、灌、草、藤、竹相结合。引进了香樟、银杏、雪松、木荷、榉树、乌桕、广玉兰、白玉兰、桂树等常规树种,还有独本紫薇、独本金桂等名贵树种,同时适量种植了一些热带植物如华盛顿棕榈、银海藻等。长绿、落叶乔木交错,随季节色彩斑斓。灌草滕竹点缀,高低错落,富有层次。
节点景观设计多以写意为主。入口广场的水幕墙,以山地竹为背景,青竹黛砖,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中心广场的时钟造型,寓意深远;图文信息中心门前二棵古朴的百年榉树,以增添学校的历史厚度。
本项目分步实施,2004年12月之前完成。
(二)建设数字信息化校园
新校区完成8000个信息点的网络综合布线,做到校区内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任何人都能通过网络终端联入校园网和接入因特网,查阅、收发和调用所需信息,充分体现3A理念(Anywhere, Anytime, Anyone)。
2003年建成可容纳20万册电子图书、1500种(近5年)电子期刊、100部电影、5000首歌曲、500-700门课件和全校各类管理信息的数据中心。
2005年前逐步建成基于校园网络的四个信息网(校园门户网、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二工大学生网、二工大校友网)和四个应用网(办公行政网、教学管理网、多媒体校内教学网、多媒体视听网)。
为学生提供终身E-mail信箱服务,增强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
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用于校区内一切需要结算和身份识别的地方,并提供银行资金的自动划转。
各类应用系统(包括卫星及闭路电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广播系统、电子公告牌、校园一卡通、安保和消防等系统)可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
本项目2003年12月之前完成。
(三)建设文化特色型校园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与社会、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校企合作、校社联携”新型的“相互作用大学”,构筑校企之间“双向进入、互助双赢”的开放式教育机制。为此,在学校文化环境建设规划中,突出产学研结合的科技文化特色,营造美观大方、品位高雅、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文化,校训牌、纪念碑、雕塑等校园文化标志物,与学校建筑文化、景观文化、工艺文化有机融合,形成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校园特色文化,反映我校特定的学校精神,体现环境育人的功能。
1、校区科技文化特色的显现:
校区科技文化特色,主要体现在校企之间“双向进入、互助双赢”的开放式产学研结合方面。其核心部分,是与浦东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联手,在校区的主干道和教学实训区内,建立企业科技形象展示区,设置国际著名企业的企业文化、产品广告、技术特点、用人理念等形象展示的灯箱牌、宣传栏、雕塑群、形态碑等,形成企业形象灯箱街、企业信息传递亮点群、校企合作形态显示区,以彰显我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和校园文化特色。
在校园其他区域,文化环境布置分为四块:
1号区域:校门前广场,广场中央塑立主雕塑,两旁瀑布墙进行美化。校训牌设立在校门西侧,与电子屏幕、纪念碑相呼应。
2号区域:各主要大楼内,如综合楼、国际交流中心楼、图文信息中心楼、实验实训中心楼、教学楼的大厅安放雕塑、壁画、浮雕、校训屏等等。楼道内布置本校师生自己创作的反映我校师生精神风貌和美丽校园的摄影、绘画、书法、诗文、立体构成等,以及名人名言、劝学格言等。
3号区域:时钟广场以西的绿地为学生作品园地,放置我校人文艺术学院学生所创作的雕塑等艺术精品。
4号区域:教学楼东沿河亲水平台及绿化带,以桌、椅、小型雕塑等组合成为协调一体的休闲区。并且在教学楼和生活区的中心地带设置美观实用的宣传栏、阅报栏、信息布告栏、招贴海报等。
2、建设文艺体育活动基地
学校分别建有教师和学生活动中心和运动设施完善、分布合理的体育活动场所,亦作为学校艺术节、科技节和体育节等固定的重大活动的场地。在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建设大型体育场(含数量充分的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场和游泳池);建设一个大型室内体育馆。教工俱乐部和学生活动中心设在体育馆内,教工俱乐部辟有棋牌室、健身房、多功能活动室等;学生活动中心作为文化、艺术、科技、体育等各类学生社团的基地,定期举行丰富并且有特色活动。
在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设置学生阅报栏,在图文信息中心建设固定的电影放映点,每100名学生为单位设有一个电视放映点,广播喇叭在校区全面合理分布。
本项目2004年12月之前完成。
(四)建设舒适安全的校园
1、学习、工作、生活环境舒适
各院系设置教师办公室。办公室配置设备功能良好联网电脑、办公桌椅,书架,电扇或空调等。教学楼设置教师休息室,配置沙发、饮水机、衣帽架、整容镜、桌椅及吊扇或空调等设备,做到环境优雅,整洁舒适。
学生宿舍区基本条件为每个单元辟有一个客厅,每个寝室居住4-6人,人均面积10平方米左右。每室每人配置独立家具一套(包括单人床、书架、桌椅),有电话、电视、电脑线路管道。每楼有活动室,宿舍区内有专门活动场所,设有教育超市和教育书报亭。在教学区、生活区分别建立六处至八处适宜学生学习、休憩的休读景点,(每千生至少有2个休读点。)除了在寝室内设置浴室外,在宿舍区建设大型公共浴室,适应师生需要。
2、安全防范系统严密
校区内建有电子安全防范监测系统。实验室的通风、照明、控温设施完好;电路、水、气管道布局安全、规范;实验实训室有三废(废气、废液、废渣)处理措施;有防噪音设施,(对外影响小于70分贝);有防火、防爆、防盗、防破坏的基本设备和措施。有高压容器、放射性物质、易燃、剧毒物品的特殊存放库房和管理措施。校内排水泵房、楼顶水箱、储水箱、加压水箱,各路进出水压力符合安全标准。
校区道路交通基本设施良好。校内主干道、建筑物周边道路平整。禁鸣、限速、禁行等交通标志齐全、醒目。教学楼、宿舍楼周围有停车棚,建筑物周围有固定停车点。
3、卫生基本设施齐备
学校在后勤楼内辟出专门场地,建设有一定规模的卫生所。在生活区建设五个卫生条件齐备、就餐环境良好的食苑。规定固定的商业场所。校区内垃圾箱,果皮箱室内外配置齐全;垃圾收集与中转布点合理,设施良好;排水暗沟、窨井、化粪池、沉淀池设施配套。
本项目2003年12月之前完成。
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本规划以我校迁建浦东新校区设置本科的发展态势为依据,从校区建筑和文化环境两个方面提出学校环境建设方案,以适应学校新一轮发展的需求,也力求使蕴含着人文、艺术、科学精神的校园建筑和美观大方、品位高雅、内涵丰富的的文化环境,发挥出环境育人的功能,体现出学校精神、学校特色。
附件:
一期建设规模及内容
1、总体布局
空间布局作合理组织,总体分为教学科研、体育活动、生活三大功能区,以教学科研区为核心,建设内容包括教学用房、体育用房、行政用房及其它附属用房,总建筑面积127380平方米。各单体建筑面积分配见表1:
各单体建筑面积分配表         表1
序号
单体名称
建筑面积
(m2)
层数
1
行政综合楼
13090
13
2
实验实训楼
39640
3-5
3
图文信息中心
19400
4
4
国际交流学院
5850
3
5
教学楼
26500
5
6
交流培训中心
10000
10
7
变电房(3个)
450
1
8
水泵房
200
1
9
体育馆(含游泳池)
7250
2
10
食堂
3190
2
11
后勤用房
1040
3
12
汽车库
770
1
合   计
127380
新校区沿南北轴线方向,东侧依次布置行政综合楼和教学楼;西北侧则布置国际交流中心,既利于与外界的联系,又与其他区域适当分隔,强调其开放性。西南则设置图文信息中心,中心广场南侧为实验实训楼;体育中心设置在南侧。
学生生活区位于西横圩沟东侧地块,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独立设置,设学生公寓、食堂及相关生活辅助设施。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      264300M2
总建筑面积        127800 M2
建筑占地面积:    39402 M2
绿地占地面积:    172879 M2
道路占地面积:    31874 M2
建筑密度:        14.9%
容积率:          0.48
绿化率(含水面):   65.4%
建筑层数:        1—13层
(1)      功能分区
合理组织空间布局,将教学科研、体育活动、生活三大功能分区,以教学科研区为核心,动静分离,分合得当。通过轴线控制将各组成部分从形式到内容有机联系。
(2)      轴线组织
一个明确清晰、识别性强的校园,应有系列组织的轴线系统,将整个校园有机贯穿,使人身处其中能感受到场所的可识别性。
校区设置了一条斜向轴线,北至南由入口广场至实验实训楼,串起两个广场,在轴线两侧,依次分布教学科研区的10幢主要建筑,秩序井然,简洁明了。同时采用了一条大弧形步行道作为引导轴线,连接办公楼、教学楼和运动区,通往生活区。
(3)      广场规划及空间序列组织
校区设置两个广场,主入口广场弧形展开,独立设置,构成空间第一序列;连接斜向轴线大道,辅地、绿化对称布局,至中心广场为终点;中心广场位于构图中心,布置下沉式庭院,台状绿化,供交流、晨读、演艺之用,构成空间第二序列。
(4)      路网交通
本方案按统一性原则、安全性原则、舒适性原则规划路网。交通组织与功能分区统一,与空间设计统一;以人为主,人车分流;道路与环境结合,尺度适宜。
在金海路上设置二个出入口,主入口24米,供师生日常出入;次入口7米,为消防安全通道。校园的主干道设置为7米,环形相通,为机动车主通道;次干道设置为3米,均设人行道;园林小径设置为1--2米。由此,获得了清晰的功能完备的道路系统,明确了车行道路和校园的分隔关系,保证了校园的宁静气氛。
2.              单体建筑形态
(1)教学楼
为群体建筑,由7个单体组成。主体建筑为5层,局部3层,总建筑面积26500M2。
在平面布局上,将三翼教学楼和四组阶梯教室穿插布置,以风雨连廊相连,分区明确,力求人流疏散顺畅。教学楼采用内廊式。教学楼主入口设置在椭圆形阶梯教室一侧,与图文中心遥相呼应,在校区景观轴线上营造了一个亮丽的空间节点。
在建筑形体上注重建筑单元的塑造,每翼教学楼和每组阶梯教室均成为建筑语言表达的重要载体。以大面积的虚实对比,光影变化,精致的细部处理,塑造出新颖别致、晶莹剔透、充满韵律的现代建筑形态。
(2)图文信息中心
主体建筑为4层,总建筑面积19400M2。由图书馆、网络中心、会务中心三部分组成,是全校信息资源的神经中枢。
在平面布局上,图书馆集中于西网络中心与会务部分安排在弧形体块中,中以大空间门厅相连,两部分均向中庭敞开,使得内部空间活跃、流动。在内部空间处理上,多处采用中庭形式,以求空灵洒脱。
在建筑形体上,采用了直线和弧线的对比,强调虚实的对比。
(3)实训楼
主体建筑为5层,局部3层,总建筑面积39600M2。由科研合作中心、计算语音中心、实训综合楼、基础实验楼四部分组成,是学校的核心建筑。
在布局上,采用“三进”方式,即作三个层次布置。科研合作中心构筑前翼,弧形展开,计算语音中心和实训综合楼居中设置,以独立大堂相连;基础实验楼南向递进,以过街天桥与之相连,各楼既独立又相连,从而形成完整的建筑群体。
在建筑体形上,将计算语音中心和科研合作中心展开为长达168米的空间,辅之以流畅的横向线条,置于空旷的中心广场前,以显得大气。
(4)行政综合楼
主体建筑为13层,总建筑面积13090M2,位于入口广场左侧,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综合楼建筑
力求平面布局紧凑,主楼正南,入口裙房以45。角面向入口广场,形成明显的导入感。
在建筑立面上,将严整的划分和繁复的线条有机融合,力求达到理性秩序和感性创意的平衡。玻璃幕墙的采用,使整个建筑稳重平和中不失通透,增添现代气息。
(5)体育馆
主体建筑为2层,总建筑面积7800M2。位于校区东南角。体育馆平面布置为扇形,体育馆的立面力求新颖,以大弧形大构架、跌落式的屋面造型,
呈扇状的展开外型。通过鲜明的曲线变化、构件穿插,色彩对比,展现了一座富有个性的现代建筑。
一期建设于2003年7月全部完成.
校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忻州一中北校区3D校园全景图曝光,真是漂亮!
阜阳一新大学 要来了!
黄铺中学校园规划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规划亮相 位于南中环街东延
大学校园改造建设规划报告
服务副中心建设 |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正在建设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