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家型校长”成长有多难?

 

圆桌会谈:“教育家型校长”成长有多难?

岁末年初,广州的大街上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一个舒适宜人的上午,在广州市教育局简朴的二楼会议室里,我们约请了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主要负责同志和广州10所学校的校长。一张方桌,几杯清茶,几份《中国教师报》……围绕“教育家型校长”这个话题,大家展开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直到饥肠辘辘,仍意犹未尽。“不要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要读一些‘没用’的书,写一些发表不了的文章”、“要还原教育本来的、真实的功能”……老话题,新观点,“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途径有哪些?相信从中你会有所发现——

  “教育家型校长”成长有多难?

  ■本期圆桌主席:

  华同旭 广州市教育局局长

  ■本期对话嘉宾:

  黄永光 广州市广雅中学校长

  熊少严 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

  邹燕 广州市协和中学校长

  荀万祥 广州市真光中学校长

  罗峻峰 广州市第二中学校长

  何 勇 广州市执信中学校长

  李灿佳 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校长

  陈庆雯 广州市铁一中学校长

  刘建祥 广州市第六中学校长

  陈 晓 广州市东风东路小学校长

  邓云洲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主席致词

  教育,还是要教育家来办

  □华同旭

  广州很多学校都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追求“教育家办学”的氛围也很浓厚。比如真光中学,1872年建校,出了很多有名的校长。第一任校长是美国的那夏理女士,她在真光工作了45年,为了这个学校终身未嫁。她为学校立下了“真光尔乃世之光”的校训,鼓励学生用宗教般的虔诚来对待学习,鼓励学生要充满信心,用爱来拯救世界。她反复告诫学生,“行胜于言。言而不行,不若不言。”被“真光人”尊为“校祖”。后来,那夏理将接班人的姓名改为“罗刘心慈”,“慈”表示心中有慈,心中有爱。罗刘心慈校长又提出“真光就是爱,爱就是真光”,把那夏理校长的思想进一步定义在“爱”上面。尽管这些校长没有被世人尊崇为教育家,但是,客观地讲,她们一生都在不懈地往教育家的目标追求。

  记得2006年2月1日,我到广雅中学宣布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任命,当时就告诉老师们:“不要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我一直认为,如果不是教育家来办教育,教育是办不好的。对于校长来说,培养的学生那么多,如果他们不能成为教育家,那对下一代的影响就会很大。所以说,中国正迫切呼唤教育家的出现。我认为,无论是名校还是非名校,培养的都是祖国的未来,校长如果不是教育家,或者说,如果我们不用教育家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希望的。

  对于校长们,我一方面要求他们成为教育家,一方面尽可能给他们提供帮助,至于学校校内的事,我是从不干涉的,干部任命、资金调配、工作安排等,都是校长说了算。我总认为,既然你希望他们都成为教育家,就要为他们做好保障工作,让他们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

  论坛一:

  “教育家型校长”对个人的要求

  陈盼: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有多难?据我所知,在座的很多校长都是广东省、广州市的“名校长”、“优秀校长”,有教育思想,办学中也有很多创新之举。你们个人是怎样朝着“教育家”的目标奋进的?在你们看来,一个校长要想成长为“教育家”,自身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教学领导力

  荀万祥:我认为,校长首先必须要有教学领导力,这是国内外都很重视的问题。“教学不要打外围战,一定要注重课堂。”真正的教学领导力在于课程设置、课程开发、课程实施,真正落实好了,就是为学生服务。

  邓云洲:教育家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要有办学的实践。仅会写书只能叫教育学家;只会教书只能叫教学专家;教育行政干部只能叫教育管理专家。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家只能从学校里产生。第二个特征就是要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第三个特征就是要有系统的、成体系的教育理论。这种理论要经过亲身实践,有一定程度的推广。第四个特征就是要有教育家的情怀,一定要有激情,对教育充满了爱,感觉从事教育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教育家情怀

  熊少严:校长要成长为“教育家”,我认为关键在于8个字:理想、情怀、学养和智慧。特别是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完成行政指令的时候,一个校长对教育理想的坚持就显得尤为可贵。如果他只是教育流水线上的一个熟练工的话,“给我多少学生,我就给你多少的升学率”,在教育的过程中,他就没有灵魂。我们这些“名校长”办事能力都很强,但和一些名家相比,就是缺一些书卷气,缺一些学养,缺一些理论支撑。我建议现在的校长们,读一些“没用”的书,写一些发表不了的文章。

  陈盼:我知道您的意思应该是:“读书不为有用,写文章不为发表”。但现实是很多校长都忙于检查,忙于评优,忙于抓升学率,忙于校园建设,连自己的身体都顾不上来,更别说沉下心来思考教育、思考学生、思考老师了。

  何勇:所以说,现在校长要想成长为教育家,首先要淡泊名利。如果一味去追求成绩和光环,是根本成不了教育家的。我们经常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邀请函”,什么“中国最杰出的学校”、“中国最杰出的校长”,只要给钱,都可以授予你,这些都是功利的表现。

  丰富的学养

  陈庆雯:一个校长的发展,基本流程是“合格——骨干——优秀——卓越”。到优秀这一层难度都不是很大,难就在于由优秀到卓越的飞跃,这是一个自我突破和上升的过程。优秀是卓越的基础,但有时候也会成为大敌,这就是瓶颈期。我认为,卓越首先是一种境界,是内心的一种追求,达到这种境界,不一定是社会上某一种称号的认可。教育家也有狭义的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就是行政部门授予了什么家;广义的就是民间的口碑,社会的认同度,从这个层面上说,很多老师或校长已经具备了这样的特质。

  当今社会,要求教育家也是个杂家,除了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层面还要广一点,杂一点,这样教育的发展空间才能更大一些。对校长个人而言,要达到这样一个层次,除了内在的自我提升,还要适应外在环境。教育并不是清高的、脱离现实的,我们不能等待合适的环境出现以后才去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对教育的守望,还要在现有的发展中适应环境的要求。

  黄永光:教育家,作为一个模型来分析的话,有很多维度的因素都涉及,其中基本支柱的维度至少有四条:第一,要有哲学根基,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教育家都是哲学家,如柏拉图,黑格尔。反过来,很多著名哲学家又去当校长。第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站在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高度来审视教育。第三,校长本人的专业水平,包括他的学科水平和管理水平,他在这个学科里面是不是有标杆性的作用,他的管理是不是很有智慧。第四,就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陈晓:是的,校长要想成长,必须要有丰富的阅历。我10年的经历,让我形成了一种对教育的追求,一种对教育价值的定位。我现在的教育理想和师范刚毕业时的理想是不一样的,我认为这种经历让我更接近了教育价值的本原,在我的工作中去践行和追求。

  黄永光:从时间的维度来看,教育家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教育家的追求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没有一个绝对的终点站。这样的一种目标,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长期的积淀才可以。

  论坛二:

  “教育家型校长”对环境的需要

  陈盼:感谢各位从多个方面提供了一些方法,相信广大校长们会有所启发。那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就是,现行教育体制,哪些地方制约了校长们向“教育家”这个目标迈进呢?“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又需要社会哪些方面的支持?

  政策的保障

  黄永光: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不但不够,甚至很多政策有碍于校长成长为教育家。比如:很多会议规定学校一把手校长必须到位,一天3个会议,校长怎么到位啊?怎么有时间思考教育啊?参加“计划生育会议”跟校长成长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校长的外延远远大于教育家素质要求的外延,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校长难专、难静、难为。我重点想讲一下“难为”。我们现在的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这就是矛盾。梁漱溟当校长的时候,他有很大的权力,他可以聘一个教师,我们不行;他可以辞退一个教师,我们也不行;他可以随便修改课程,我们更不行。所以说,政策支持非常重要。

  罗峻峰:我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一下,国家的政策支持不够。广东省现在评了一批“名校长”,我是第二批被评上的。我想,评这个的目的,一定也是想培养校长向教育家方向去靠拢。但过了一段时间,估计是新鲜劲过了,经费也用得差不多了,最后结束的时候,就草草收场。我们现在第二批很多校长都不参加,不去听课了。第一批的时候,每个人还有5000块钱的科研经费,我们第二批不但什么都没有,连那个证书都是自己去领回来,几个校长的名字都打错了,很是挫伤大家的积极性。另外,广州市当时推选上去的5个“名校长”,现在只有我跟旅游商贸职业学校的李灿佳校长还留在学校里,其他的3个都调去当公务员去了。国家在校长身上花了这么多精力,培养他们朝着名校长、教育家的方向发展,但几年后,他们却不在学校干了,我觉得这是教育最大的损失,教育家的目标就更难实现了。所以,希望国家的支持力度,能一以贯之,这是我们所呼吁的。

  熊少严:校长们为什么走不到教育家这一步,我想,除了个人原因,还有制度的约束。刚才说了,校长闲不下来。我们现在的校长,除了会管理学校以外,还会拆迁、会征地、会建房子、会要钱、会打官司、会喝酒……他们的能力都很强,但我觉得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校长的本事。这也不是校长们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包括我也在内,来到教科所以后,我本想做个闲散的文人,可是现在发现,我什么都做了,就是没搞研究。为什么呢?就是要应对的行政指令太多,根源就在于行政化的管理体制。行政部门要创设一些条件来帮助校长们成长。比如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加大经费投入等。

  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校长频繁调动。这样对校长的成长是不利的。校长自我的成长和风格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如果一个校长5年内被调往3个学校,满腔的热情、满脑袋的方案,到了第3个学校,可能什么都没有了。那么,什么样的校长老爱被调来调去呢?不听话的校长,也就是有个性的校长。其实,个性是很难得的,教育管理和教学,都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没有个性就不可能有创造力。学生在一种载体上成长,主导者本身的个性不张扬的话,学生也都会变成一群“小绵羊”。

  刘建祥:我认为应该呼吁师范教育的规范,我感觉现在师范生的培养太多注重技巧,较少关注内涵。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太差,字写得不好,讲话逻辑不清等。教师应该有一个基本的职业规范,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如果能从这里作为一个起点,那么培养大批优秀的教育人才以及教育家就有一个很好的平台。

  李灿佳:我同意刘校长的话。我从事职业教育工作41年,在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工作了近30年。可以说我一生都是从事职业教育。我的理想是为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创造一种成长、成才的好环境,教会他们做人、做事,学会自信、合作、礼貌、诚信、承担,为将来从事旅游商贸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舆论的环境

  邹燕平:教育家不能靠刻意培养,而是需要一种土壤。我原来在湖南一个县里的省重点中学,这个学校办学成绩很突出。当时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对我们刚分配过去的10个老师特别严格,要求我们每天晚上把第二天上课的教案送给他批,只有他通过后才可以上课,通不过的就重写,然后第二天早上6点一定要送到他家去。每学期末,他还要求每个老师把学生鉴定送给他看,他会从中抽5份出来,让你回答是哪个学生的?答错一份,可以;答错两份,全部重写,而且规定鉴定要在350字以下。所以,我那时当班主任,老是想学生的特点,连学生在学校体育比赛中得标枪组第八名都记着。这个习惯养成后,到现在,我和孩子们的关系都特别好,他们在我眼里都是独一无二的。从我自身的成长经历看,校长要成为教育家需要有一份激励、鼓励他成长的土壤。

  黄永光:这种土壤还应包括舆论。现在的舆论多倾向于判断考试成绩,倾向于状元、尖子生的产生。而社会输送给学校的又不是统一标准的学生,入门不等,出口统一高要求,这样一来,校长、老师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这个方面,这样培养出来的就只能是考试能手、应试能手,很难培养出教育改革的专家。我认为,需要舆论给予足够的支持,而这种支持也应该体现在对人才,对学校评价的全面性上来。

  何勇:是的,现在对教育者投入的加大远比不上对教育者期望的加重,出了什么问题,都找校长、老师。我不是推卸作为教育者的责任,但在相当多的地方,都把教育当成了一种门面,一个幌子。我们总在说“优先发展教育”,但是优先在哪里?虽说现在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但大环境还是在关注升学率。要培养教育家,首先要还原教育的本质功能。现在我们都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我们的教材,有多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国家课程是规定死的,所有学生面对的标准是一样的,但是学生的差距是很大的。所以说,目前紧要的,是对现有的国家课程进行学校层面的再开发,使得国家课程适应学校。现在我们的一些顶尖学生都选择到国外去上大学,我也很难过,我教过的最优秀的学生基本都在美国学习、工作。

  人文的关怀

  黄永光:前面我说了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舆论导向不对,我还想说一点,就是健康上的支持没有。校长太累了,一个很累的人,他没有空间去思考怎么干得更好,疲于应付。也许你要问,健康本来是属于个人的,外人怎么能支持呢?实际上是可以的。比如说,为校长创造一些利于他休养的,利于他反思的条件,甚至像规定校长出席会议那样强制他去休养,这样,校长们才可能有更多的精力、更长的生命去为教育服务。

  荀万祥:我和黄校长想的一样,就是三条建议:真正把时间还给校长。现在真的是想静下来坐下来看点书,有点思路,但时间远远不够用。今天,中国的很多校长都是高耗低效的——不应该做的事要做,应该做的没有时间去做。校长最需要静,只有静下来才能生慧。第二,把健康还给校长。我身边有个例子,一个校长年龄和我差不多,刚当上一年校长,就患肝癌去世了。所以说校长们的身体值得担忧。第三,把自主权还给校长,起码我们要有人事自主权。

  结束语——

  黄永光:其实,一个人的成长,需要凭借很多因素。以爬山为例,学过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的人都知道,成功有三个因素——志向、力量和外物,这三条把它们分成两类,一个就是外部条件,一个就是内部条件。志、力属于内部条件,那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前面几位校长都说过了。那外部条件怎么办呢?王安石说,爬山借助火把来照亮,但光有火把照亮还不行,还要有爬的志向,有志向还不行啊,还要有爬的力气,所以“志”、“力”、“物”这三者,缺一不可。同样的道理,校长有志向当教育家还不行,还要有“力”,还要有“物”,所以内修学雅,外借文化,应该是校长达到教育家水平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非常希望整个社会能够高度关注,为校长们的成长创造有利的外物条件。

  熊少严:虽然现在束缚教育家成长的因素很多,但我总相信,不久的将来,教育现状都可以改变,教育家会成批地成长。为什么这样说?以广州为例,现在教师的起点越来越高,40%的小学教师都是本科学历。下一步,博士当校长也是很正常的了。到那时,教师就不再是一般的教书匠,他已经站在了一个很高的高度。教学管理者可以成为教育家,一些不搞行政的,一线教师也可以成为教育家;名校的校长、教师可以成为教育家,薄弱学校的校长、教师也可以成为教育家。

  (本期采访得到了广东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深圳市教育学会秘书长汪继威的大力支持)

  中国教师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黎华:阳光工作,智慧生活
凌宗伟:没标榜自己是“教育家”的校长不是“好校长”
教育家的夏丏尊先生
我是60号,胡革新,正在参加展荔湾人才风采,为特贴专家点赞
教育大师级专家的声音和真正教育家的情怀
什么样的校长才算优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