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体诗的章法(九)
‘寄寓’、‘虚实结合’、‘用典’
[寄寓]:
     寄寓是诗人对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
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情此景抒发。这种抒情方式也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松、竹、梅、
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
等常是诗人们借于
抒发的对象,
如白居易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寄偶于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顽强的生命力、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我们看这首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
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
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
这又是一个大题目。
用典,其实就是选词造句的问题。
在选词造句时,有时不是直接选用一般的表意词,
    典,我们读诗词时是个难点
    不了解典故,就不能了解诗的意境境
    所以读、写古体诗词时,典故是个障碍
    而是选用古书中记载过的古人的故事或语言,使内容更加丰富,
让读者通过这些材料的启示而发生联想,进而体会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就是用典。古人叫做用事。
用典,就是使用典故,《辞源》解释,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出处的词。
诗词用典,会使诗词变得含蓄,厚重;同时反应作者的知识水平。故而古诗词广泛用典。
    下面分三种情况讲:
1, 一般性用典:
即在一首诗的某个情节或某个词用。
例如:(1)《已亥杂诗》第6首:
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橐笔:典。古书史小吏,手持囊橐插笔于头颈,侍立于大臣帝王左右,以备随时记事称持橐簪笔。
(橐,音托)全诗意思,我也曾做过持笔伴人的辛苦小吏。遂不懈努力但仍没得满意!
龚自珍己亥杂诗:
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停云,典。陶渊明停云诗四首序里,停云,是思亲友。说陶渊明更多的是亲情。
龚自珍《舟中读陶》:
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竞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梁甫,是典。
乐府楚调典名。也做“梁父吟”。梁甫山名,即梁父,在泰山下。
梁父吟盖言人死葬于此山,为挽歌歌词悲凉慷慨。今传诸葛亮作。
全诗颂扬陶渊明才似诸葛亮,德如松菊。同时矫正世俗的一些看法。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31首:
陶潜磊落性情温,冥报因他一饭恩。
颇觉少陵诗吻薄,但言朝扣富儿门。
冥报,是典。
陶渊明《乞食》诗有:“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少陵,指杜甫。朝扣富儿门,指杜甫“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全诗似乎颂扬陶潜性情及报恩想;而对杜甫初到长安急切求士的一些做法颇有微词。
2,一首诗大量用典:
李商隐(唐),还有王士祯(清),
他们是我国意识流的鼻祖。
例如( 1)李商隐《安定城楼》
迢递城高百尺楼,杨柳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该诗颔联,颈联,尾联都是用典。
颈联分别是‘贾谊’,‘王粲’的典故。
贾谊年轻献策不为汉文帝采纳,
王粲也年轻离乱荆州,依刘表;
作者赴泾州入幕王茂元也是奇人篱下。
颔联,是作者用范蠡典抒发自己的志趣和抱负,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意思是帮越王成就事业后早有归隐江湖之志。
尾联,‘腐鼠’是典故,出自《庄子·秋水》:
“……于是鸱得腐鼠,……”。意思是腐烂的死鼠,喻毫无价值的东西。
后遂用为贱物之称。 用庄子寓言表示自己不图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我们如果不明诗中典故,很难读懂此诗。
(2)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几乎家喻户晓。颔联,颈联都是用典。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用的是‘庄生梦蝶’典故;
‘望帝春心托杜鹃’。 望帝,典范: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
他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
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颈联二句用典:
‘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
“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
‘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蓝田日暖玉生烟”,成就了陕西的蓝田玉。“玉暖蓝田”这个蓝田玉品牌即来源此名诗!
对这首诗的理解,千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家多非常喜欢的。
(3)王士祯(清)《秋柳》
秋来何处最销魂,残照西风白下门。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唯悴晚烟痕。
愁生陌上黄骢曲,梦远江南乌夜村。
莫听临风三弄笛,玉关哀怨总难论!

‘白下门’指南京,那是六朝的首都,当时是被抒发今昔盛衰之感的对象。
颈联,“愁生陌上黄骢曲”,黄骢,是唐太宗的爱马,
此马死后命乐人作黄骢叠曲以示悲悼。
“梦远江南乌夜村。”乌夜村,是晋代何准隐居地,
其女儿就诞生于此,后来成了晋穆帝的皇后,对这位皇后来说,
这个普通农村乃是其日后荣华富贵的发祥地。
黄骢:黄骢马,《周书·裴果传》:“ 永安 末,盗贼蜂起。
 果 从军征讨,乘黄骢马,衣青袍。”
“死去的马”“梦远”传递作者的希望的幻灭。
三弄笛’,李白《春夜落成温笛》,是听到笛声“何人不起故园情“,
“玉关哀怨总难论”,李白《子夜吴歌》“总是玉关情”的引申。
和颈联连起来,给人一种幻灭的感觉。全诗八句五句用典。
简单地说,当我们写菊花常用‘东篱’,当看到‘刘郎’知道是在写桃花 ,
提起‘河东’就明白是指柳宗元,因柳宗元的号也称‘柳河东’,
‘雪钓’是指柳宗元的‘寒江钓雪’。
所以多读懂一点典故,以方便我们写诗填词,也方便自已读懂古诗词、理介古典诗词。
典故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是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
    欣赏古代诗词,绕不开用典。阅读古诗词,用典也是一大障碍。
用典在古代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诗、词、文里都有,韵文尤甚。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又可突出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我们再举一些例题来说明一下,以便进一步了解用典:
杜牧《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借古讽今,悲愤的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
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后庭花’是典:即《玉树后庭花》,
陈后主陈叔宝所作,后人视为亡国之音。
当年陈后主长期沉迷于酒色歌舞的萎靡生活,视国政为儿戏,终于丢了江山。
诗人鞭挞的对象是“商女”吗?不是!而是那些醉生梦死,
置天下安危于不顾的达官贵人,同时诗人感时忧国之情也不言自明。
全诗构思颇具匠心,言近旨远,含蓄深沉,是杜牧七绝中的优秀篇章。
又如李商隐七律《泪》: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此诗以用典著称。诗题为《泪》,诗中八句,却没有一个泪字,但读来句句是泪。
此泪,作者就是全诗运用典故来表现的。
     第一句‘永巷长年怨绮罗’是失宠之泪。
典出:永巷是汉代宫中幽禁妃嫔、宫女的地方;
《史记。吕后纪》载:“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第二句‘离情终日思风波’是离情之泪。离情,即离别之情;
典出:江淹(南朝·梁)在他的《别赋》中写道: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第三句‘湘江竹上痕无限’悼夫之泪。
典出:舜之二妃娥皇、女英哭湘江,飞泪溅竹成斑的典故。
    第四句‘岘首碑前洒几多’是感德之泪。
典出:西晋羊祜镇守襄阳,德政昭如日月,
死后百姓在岘山建庙立碑,岁时祭祀,见碑者无不流泪。
    第五句‘人去紫台秋入塞’是去国离乡之泪。
典出:昭君出塞;紫台,即紫宫,指的是汉代宫庭;
入塞,历史上关于入塞最为使人泪下的事恐怕就是昭君出塞这件事了,
王安石诗云:“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第六句‘兵残楚帐夜闻歌’是英雄末路之泪。
典出:项羽兵败垓下的故事,
《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於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第七句‘朝来灞水桥边问’写灞桥折柳;这是送别之泪。
 典出:灞水桥,指送别之处,《三辅黄图。卷六》载:
“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第八句‘未抵青袍送玉珂’收尾。
青袍,未有功名的服饰,指失意;
玉珂,指飞黄腾达的贵客。李商隐少怀大志,满腹才华,
可惜因卷入党派的争斗之中,因而一生未受重用,为幕僚。
当他在灞水桥边以一介青袍寒士而送玉珂贵客出京时,
比较之下,贵贱相形,天壤之别,岂不伤心至极、泣而涕下?
前七种泪只是作为铺垫,后一种泪则感受至深,哭而无声,
泪吞肚肠。真乃痛之切肤,悲之苦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商隐诗两首
诗学 || 诗文的用典
【满庭芳诗社】||己亥年5月社课及作品
李商隐借用乐器表达人生,写下一首如梦如幻的诗,读来感人不已
李商隐《锦瑟》赏析
《李商隐诗两首》解读与探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