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祖平绝句章法应用
邵祖平绝句章法四句。
第一句---起句
第二句---承句
第三句---垫句
第四句---结句
而每一种。句。另有三种。可以说是。包括了所有的绝句。
现在就以一种近体绝句。讲解这种句法。
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首诗很简单。不过也得先讲一下这首诗。先赏析一下这首诗。
这首诗是传说的李白。白老大想当年失意的时候写的诗。
 
白发三千丈
白发魔女,也没有这么长。这里显然的就是夸张的手法。
再看第二句
缘愁似个长
这首诗,前两句要结合 一起看,才知道杂意思。
白发看起来像是。三千丈。原来是太忧愁了,太忧桑了。所以哎。。又白又长啊。
不知明镜里
这里是个。疑问句了。不知道镜子里有杂吖?是杂妖魔鬼怪么?
何处得秋霜。
秋霜是银白。这里是指头发。
那里有白发呢。
结合后两句一看。就是自己闲着没事。拿个破镜子。看到了自己的白发。
至于为杂要来个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我们自己有时候。没人的时候。自言自语。
自己问自己。自己回答自己。

这一首诗。明显就是表达了。诗人寂寞,感叹自己年老的情感。
这首诗。大概就是这样写了。
跟着我们就是结合 。邵爷爷的绝句章法。才看这首诗。以及如何写绝句时,注意些什么问题?
别群有人说。估计李太白,就是因为作了这首诗。才起名太白。
我们先看。
1起句分顺起,逆起,对起。
起句。顺起。是直接描写景物。事物。
起句逆起。是一个结论。评价。等
对句对句。就是首句与第二句。要对仗。
那样我仔细看。
这首诗的第一句。
白发三千丈=====显然是。描写自己的头发。
是写景物。事物。这是起句里的顺起。
第二句,承句有顺承,紧承,反承


顺承。就是顺着首句的思维。描写。
紧承。就是与首句对仗。
 反承。就是与首句。表达相反的意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第二句。直接一看。就是顺接。
白发三千丈。因为。太忧愁了。
第二句是。承句顺承
第三句。垫句分虚垫,实垫,翻垫
垫句虚垫。是能引起思考。
实垫。就是描写事物。
翻垫。就是能引出第四句。与第四句。有共同关联点。
白发三千丈,哀声百里长。
不知明镜里,
不知明镜里。一看,就知道是。不知明镜里有什么?那就是有什么吖?到底有什么吖,纯正是闲着没事干。想我们问下去。
所以这肯定是引起思考。
是===
虚垫。
当第四句。叫结句,分平结,宕结,带结
平结,就是一个结果。明白的结果。
宕结,是多个结果。
带结,是一个疑问的结果,好似是有结果就好似没有结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何处得秋霜。那里的白头发吖?
那里呢?可是自己。也可以是别人的。最可怕的还可能是。鬼魂的。
只看这一句。有好多个结果。
这是宕结
当然经过我们推理之后。这白发。肯定是李白。
那我们看看吖。
1顺起
2顺承
3虚垫
4宕结
这是。这首诗的章法。
现在我们当回“李白”。改一下这诗。
起句。可以是
顺起。对起。逆起。我们现在就来个。

首句对起
首句。对起。可以改第一句。也可以改第二句。

第一句对起,第二句就是紧承。
白发三千丈,哀声百里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三千丈
哀声百里长
这是杂?这是对仗。
就是这么简单了。
再改
起句。还有逆起。
何处得秋霜,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白发三千丈。
其实就是把。第四句的结论。变成了第一句。
起句逆起,都是直接摆出观点。
所以。现在这样。就是起句的。三种句法。就是这样用。
我们在作绝句时。第一句。要想好。
是要顺起?
还是对起?
还是逆起?
就可以这样了。
那想完第一句了。就得想第二句。
原诗里的第二句是。顺起。刚才前两句用了。对仗。那第二句就是紧承。
第二句。有顺承。紧承。反承。我们看看如何反承。
 实垫白发三千丈,欢声亦久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三千丈。自己在忧伤。外面竟然这么快乐。这样就是反承。从对立面来写。
第二句。也有三种选择。我们下笔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这样来思考 。
第三句。垫句。虚垫。实垫。翻垫。
原诗是用虚垫 。再试试。实垫。
实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圆圆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实垫。就是描写事物。与虚垫相对。
虚垫是。不直接描写。要引人的思考。
实垫是。直接地一个事物描写。不用过多的思考。
还有一个是翻垫。翻垫比较难理解。就是。来引出第四句。而这个“引”。要求三四句。有一个关联点。
3翻垫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数丝明镜触,何处得秋霜。
数丝----发
明显的。数丝。与秋霜。就是一个关联的点。
同样。我们下笔写。第三句时。就是这样了。也可以有三种。思考方式。
第四句。结句。
有平结。宕结。带结。
原诗是宕结。
我们再试。将结句改成
平结。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余是最秋霜。

余指我。就是直接告诉大家。是本人在照镜。
这是一个结果。就是平结。
最后。是带结。带结多数是一个否定句。疑问句。
4带结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那见此秋霜?
这就是明显的。那里看到这白发?明明就是你自己了。还有杂呢?像有结果。
基本上。我们刚开始作诗时。不会怎么考虑句子的章法。只是根据心情来作。
但是当我们作多了。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应该要怎么下笔。这就是章法的用处。
有了这些章法。我们就会在下笔的时候。每句可以往三个方向思考。到时仔细思考。怎么样才能表达自己的诗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诗,写愁的绝唱!
李白这首绝句,堪称文学史上写愁的绝唱
学习格律诗笔记(连载之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家人们大家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格律诗的章法——起、承、转、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