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洞宾一首“云雨诗”,本意是劝人戒色,被《金瓶梅》收录为开篇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道德教化常常以诗词的形式传达。而《金瓶梅》作为明代长篇小说的代表,自然也融入了这种文化传统。小说开篇即引用了一首“云雨诗”,出自道教神仙吕洞宾之手,本意在于劝人戒色,不料却被后来的作者李时中收录于小说中。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呢?

这首“云雨诗”写道:

'人生七十古来稀,百年光阴能几回?

若得干戈身已老,使君何用壮心肠?

宝刀白银催鬼怕,铁镜重修照颜妆。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倚云端不自持。

策杖蓬莱任逍遥,剪水蓝桥片片飘。

明珠一颗何所有?探汝夫人裹小腰。'

这首诗以清新婉约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生历程的不同阶段,由少年风华到暮年淡泊,反映了吕洞宾对生命和欲望的深刻思考。其中的“云雨”二字,暗指男女之事,成为了劝诫戒色的象征。通过“宝刀白银催鬼怕,铁镜重修照颜妆”等描写,强调了时光的无情和外貌的虚妄,以及对追求浮华欲望的忠告。整首诗以轻柔、唯美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追求淡泊人生,摒弃浮华欲望的理想形象。

然而,这首诗的意义在后来的《金瓶梅》中却被颠倒了过来。《金瓶梅》是一部以艳情故事为主线,以表现社会风俗、揭示人性弱点为特点的小说,开篇即引用了这首“云雨诗”,但将其中的劝诫戒色之意,转变为对风流情事的描绘,为小说开篇营造了一种挥之不去的风骚氛围。

这种转化背后折射出明代社会风尚的复杂变迁。明代是封建社会的后期,社会矛盾激化,思想观念逐渐解禁,开放。同时,明代文化中也存在着一种对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挑战,人们对个体欲望的追求更加强烈,这种现象在《金瓶梅》中得以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作者李时中并不仅仅是一个脱离道德底线的作家,他还以自己的方式,通过对人性的深入剖析,对社会现实进行了讽刺和批判。《金瓶梅》中的许多描写,虽然表面上流于荒诞低俗,但实际上蕴含着对社会道德、权力斗争、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在这个意义上,《金瓶梅》既是一部风流故事,也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

总之,吕洞宾的“云雨诗”以及它在《金瓶梅》中的变化,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道德教化的不同层面和方式。通过这首诗的两种不同诠释,我们可以看到历史和文化在不同背景下的呈现,以及作家对社会风气的观察和思考。这也提醒我们,在阅读和解读文学作品时,要结合历史、文化和作品本身,以更加深入的视角去理解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洞宾一首“云雨诗”,直白不失犀利,不愧是《金瓶梅》开篇诗
金瓶梅开篇诗
《金瓶梅》开篇的这首云雨诗,字里行间,潘金莲绝美体态身姿跃然纸上
吕洞宾一首“云雨诗”,直白不失犀利,被选作《金瓶梅》开篇诗
吕洞宾一首“云雨”诗,让女人脸红羞涩,被《金瓶梅》选作开篇诗
吕洞宾的一首“云雨诗”,写得直白露骨,被《金瓶梅》选作开篇诗,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