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阴囊潮湿, 源于脏腑病变,善用风药祛湿,对证调理,还你一份清爽

阴囊潮湿,中医称为“阴汗证”,常见症状为阴囊周围长期出汗,伴异味或瘙痒。此为男科门诊常见病症,多见于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炎等疾病,也常作为独立主诉出现。

根据中医理论,阴汗证汗出潮湿为表象,脏腑病变为根本原因。心主汗,阴囊属肝,脾主运化水谷,肺通调水道,肾主五液,此病位虽在阴囊局部,却与心、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现代人饮食无度,嗜食肥甘厚味,喜辛辣刺激,易致湿热内蕴。且男性多好烟酒,其湿邪从阳化热者居多,故临床多见肝经湿热证。

而风能胜湿。风药一词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其言:“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也。”风药在治疗以湿邪为主的疾病中常有特殊疗效。除此以外,风药有疏肝、行气、活血之用,因此,在治疗阴囊潮湿,尤其是湿热证、寒湿证与血瘀证时,常加荆芥、防风等风药,疗效明显。

荆芥

回顾医案,患者钱某,37岁,主诉阴囊潮湿,灼热瘙痒,且行事快,小便黄,尿后淋沥,尿道灼痛。面诊时,我观其舌质红,苔黄腻,脉数。

钱先生平日烟酒无度,饮食无常,以致湿热酝酿,自购补肾之品,滋补过度,湿热化生,又久坐长思,压力过大,郁而化热。其病机,乃湿邪蕴结体内,下注精室,致阴囊潮湿;精关被扰,固摄失职,易泄;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常,致小便赤黄、灼痛。

龙胆

综合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草、栀子、柴胡、蒲公英、黄柏、滑石、苍术、车前子、防风,共奏清热化湿,导热下行,固摄精关之功。

嘱患者治疗期间,清淡饮食,作息规律。服药7剂后,阴囊潮湿,小便赤痛等症状减轻,继服上方加减以巩固,调理月余,病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囊潮湿(孙曼之)
阴囊潮湿,汗出腥臊,善借风药之力,将风邪湿热,涤除殆尽
风药
五苓散治疗阴囊潮湿,肾阳不足
阴囊潮湿,汗多骚臭,遂以真武汤,温阳化气导浊,7味药十剂汗止
阴囊潮湿不发愁,6个中成药,直击6大源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