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县镇级图书馆(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县镇级图书馆(室)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

 

                  仁化县图书馆:卢家赋

                              20131115


                                                    目前图书馆、图书室的现状和普遍问题

1购书经费严重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全国来看图书馆的状况,据网络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内陆人均购书经费是0.794元,不足8毛钱;此外,在购书经费的投入上,全国绝大部分省份都没有达到平均水平。各地的投入也很不均衡,上海的人均购书经费达到了7.612元,而河南只有0.158元。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是0.501册。不仅数量少,各地图书馆的发展也极不平衡。上海的人均藏书是3.39册,而最少的三个地方安徽、河南、西藏都只有0.17册。根据联合国发布的公共服务指南,公共图书馆的馆藏应该以每人1.52.5册为标准。从我国的情况看,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差距。

从广东来看图书馆的状况,省立中山图书馆每年的购书经费大约7000万,深圳图书馆600万,宝安区图书馆500万,汕头图书馆每年购书经费是50万,韶关市图书馆2011年以前每年也是50万,2012年增加到200万。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的县级图书馆每年购书经费都在50-100万之间,粤东、粤北、粤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一般都是在0.5-8万之间。从201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实行免费开放以来,中央和省财政下拨的每个县级图书馆20万、文化站5万免费活动专项资金没有百分之百的到位,出现截留专项资金的问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粤东、粤西和粤北的图书馆和文化站尤其突出。

从韶关来看图书馆的状况,韶关市图书馆每年经费50万,2012年市政府增加购书经费投入200万。各县区图书馆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很多馆每年购书经费几乎为零,财政拨款几万元只能用在订阅报纸、杂志和水电费用。如果不是广东省流动图书馆进入各县图书馆,增加图书8000-10000册供读者借阅,很多图书馆是没有多少新书供读者借阅的。据说韶关市县、区图书馆发展比较平衡,曲江区图书馆相对比较强势。

从仁化来看图书馆的状况,仁化县图书馆成立于一九七五年,据说1998年以前,每年的经费是2万,1998-2002年经费是4万,2002-2013年经费是7万,2013年计划外县财政增加20万元,2014年开始每年经费是12万元,县馆2013年总共投入购书经费30万元左右(不含报纸、杂志经费),相当于30年采购图书经费的总和。每年15万元的免费活动经费能及时到位。各乡镇的图书室这一块,由于政府的投入几乎为零投入。为了方便边缘山区的读者借阅图书,2010年我们求助省立中山图书馆,捐赠2万多册图书。开始建设仁化县流动图书馆,这一计划的实施充实了镇级文化站图书室的藏书量,目前完成红山分馆、大桥分馆、石塘中学分馆、长江分馆、城口等7个分馆的建设任务。每年上级下拨的15万元免费活动经费能及时到位。

从仁化县乡镇、街道来看图书室的状况,2008年由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一个面向基层服务项目:农家书屋。全国投入经费达到了几十亿元,每个乡镇至少有5-6万,在每个村委会建立一个图书室,但是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相当一部分农家书屋的图书已经流失。因为体制上的问题,送下去以后怎么运行、怎么管理,没有制度上的保障,图书协管员补贴如何分配和管理等等存在很多问题。上级下拨的5万元免费活动经费能全部到位,比某些地区的文化站好很多。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if !supportLists]-->2、      <!--[endif]-->图书馆(室)受到互联网、计算机等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在网络、信息、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读者阅读的方式和场地,获取知识的手段已经发生变化。数字图书馆、移动数字图书馆、360doc个人图书馆像雨后春笋一样出现,读者通过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报纸、杂志、小说等书籍。经济发达地区图书馆已经实现自动化借、还图书服务功能,如上海、深圳的图书馆,借阅图书就像银行自动取钱机一样非常方便。珠三角地区实现馆际图书馆联盟业务,实现一卡通借阅图书服务功能业务。毋庸置疑现在图书馆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也就是说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但是图书馆界有不少人对互联网存在抵触思想,而且深根蒂固,认为是网络与图书馆争读者,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出现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场变革。

<!--[if !supportLists]-->3、      <!--[endif]-->图书馆人才奇缺,编制不足

县级图书馆缺人缺编非常严重,一般按每1-2万人就必须配置一个图书管理员,很多县级馆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图书馆成了个别领导安置家属、子女的通道,进来的人不是老、弱、病、残,就是企业下岗;分流人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手工劳动。人才缺乏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自从自动化在图书馆运行以来,计算机应用人才尤其需要。很多工作人员由于不会计算机,导致无法做好本职工作,无法实施完成馆领导制定的工作计划,无法实施向省文化厅申请的建设项目。

山区乡镇文化站缺编更加严重,几乎一个文化站就是文化站长一人一站,而且文化站工作是兼顾的,主要中心工作以政府的农村工作为主。文化站形同虚设图书室没有专人管理和开放,有些文化站图书室长期锁门关闭,导致图书资源浪费。

二、今后图书馆、文化站图书室的发展趋势

1、利用互联网开展图书馆、文化站图书室业务创新

   
在网络高速应用与发展的今天,面对海量的信息,面对互联网的挑战。图书馆因如何因势利导发挥网络在图书馆的服务作用,开拓多元化的服务渠道、引导和教会读者如何认识网络、使用网络获取人们所需要的知识。不要把现代网络拒接门外,创办新型复合式图书馆,根据这些需求,我们必须打破图书馆传统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保留过去精华,去其糟魄,改变图书馆内部的部门设置和服务模式。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开设移动、数字图书馆;满足读者随时随地阅读的需求。(2)设立视频播放新闻室;满足读者通过网络的视觉与听觉阅读海量新闻的要求。(3)设立数字报纸阅览室;满足读者通过网络阅览海量报纸的要求。(4)设立数字期刊阅览室,满足读者通过网络阅读海量杂志、期刊的要求。(5)利用互联网建设图书馆、文化站网站,通过网站方便读者阅读咨询,解答读者提出问题,了解读者的需求。通过转型满足读者阅读的需要,把图书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平台。

2、建立一支综合型的图书管理人才队伍

由于过去图书馆调入的人员不是老、弱、病、残就是领导的家属、子女或者裙带关系户,这一现象非常普遍。自从21世纪计算机在图书馆广泛应用以来,原来的人力资源和人员结构已经无法信任现在图书馆的工作。加上数字图书馆、移动图书馆、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版图书、图书馆、文化站网站应用图书馆,传统图书馆已经向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简单的手工服务模式和手段已经不适应现代图书馆的业务,人才是做好图书馆事业关键所在。它需要大量计算机专业人员维护与实操(音频与视频制作、数据采编与录入等),也需要包含图书馆专业在内的综合类各专业人才的参与,所以图书馆现在需要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做好图书馆各项工作;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书有景有空调,暑假避暑这些书店不容错过!【附龙园试睡第二季入选名单】
浅谈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图书室工作计划及总结
学校图书馆规章制度
“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之后——玉溪新闻网
【吉林】沈歆然《我发现一个好地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