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交付攻略系列: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五次迭代

导言: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企业会将其供应链职能分散在不同部门进行管理,导致布局各异的部门划分和岗位职责。比如,采购部管理主计划、财务部管理仓库、销售部管理交付运输等等。不难看出,这样的设置与供应链基本思维中的“一个单向流”原则相悖,同时也给后期的改革优化带来了较大的阻力。究其原因,是企业对供应链职能的定位、范畴和重要度等方面的认知存在着偏差。如何纠正这种偏差?我们建议先从供应链管理的由来以及管理模式历次迭代的回顾中,建立底层的全局认知,帮助企业内观自身,确立方向。

文/Echo Q (华沣管理研究院研究员、资深咨询师)

01

供应链管理的由来

The Origin of SCM

关于“供应链”的思考,普遍认为最早来源于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经济链”,之后经过迈克尔·波特发展成为“价值链”。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深化推进、流水线作业日渐成熟,以及管理学研究不断突破的背景下,美国供应链设计之父杰伊·弗莱斯特(Jay Forrester)提出了企业之间相互关联的观点,并且预见性地指出了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作伙伴之间以及与市场的关联,他引入了一个分销管理的模型,并用计算机模拟设置了这种关联在各成员(研发、工艺、销售等功能)之间的流动过程,认可了合作伙伴之间相互整合的本质。

企业逐渐开始意识到,以内部单个模块化为基础的管理思路,已无法满足获取外部优势资源的要求。企业应该进一步建立与外部相关方的链接,整合利用这些资源,朝着“将组织之间商业运作连接到一起、获得共享市场机会的协作基础上的战略”这一方向迈进。这对于供应链管理思维的启蒙和产生,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同期,在大量的业务实践中,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得到了重大的突破。首先是在60年代末期,美国IBM开发了第一个库存管理和预测的信息化系统IMS(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紧接着,第一个实时仓库信息管理系统WMS(Warehouse Management System)和电子数据交互系统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应用,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游戏规则,这为企业在从传统“积谷防饥”、“削峰填谷”的内部业务运作思维,到实现“获得共享市场机会的协作基础上的战略”这一思维的转化过程中,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并在日后的实践中逐渐完善进而成为现实。

“供应链管理”一词是在1982年,首次被提出。Keith Oliver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把“供应链管理”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供应链运营的过程,旨在尽可能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它涵盖从原产地到消费点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成品的所有移动和存储。”

而这些革新,无论是供应链管理思维,还是在实现该转变过程中提供强有力支撑的信息化系统,在2000年之后才逐步导入国内的管理实践中,比欧美晚了二十几年。

以上对“供应链管理”这个概念的由来做了简单的回顾。当我们再次聚焦到现代企业的实务中,供应链管理模式的迭代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企业实际运作水平又处于什么阶段?

我们从大量企业的运作规律中,将其总结为以下五个阶段:信息孤岛阶段(Multiple Information Dysfunction)、内部集成阶段(Internal Intergrated Enterprise)、外部扩展阶段(External Extended Enterprise)、产业链扩展阶段(Industrial Extended Enterprise)、智慧供应链中心阶段(Smart Supply Chain Center)。

02

信息孤岛阶段

Multiple Information Dysfunction

在这个阶段,企业朴素的思考是,要保持运营的健康稳定无非就是两个方面:拿大订单,交好产品。这也就决定了两个主要的工作方向:对外致力于产品销售市场的不断拓展;对内狠抓制程质量,形成以销售和生产为显著导向的组织竞争态势。此时,供应链作为企业“第二利润中心”的重要地位并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未经系统性思考的供应链模式会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 信息孤立和阻滞。在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分工上,把对专业度要求极高的供应链各职能板块,分散排布在管理者认为关联性较强的部门兼任或代管。如此一来,供应链要求的系统性、单向流、高度集成的信息链等无法打通。相反地,传递节点的阻滞甚至迂回现象无处不在,最终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沟通成本和出错率极高。

2. 缺乏计划性。没有市场预测,未进行长期库存规划,企业按实际接单数量安排拉式生产,难以整合有效资源,常导致物料等待时间过长、紧急采购成本过高、产品交付周期无法满足客户需求等情况,最终因竞争力低下,不得不被动面对逐渐被盘剥的市场机遇。

3. MRP应用不成熟。这一阶段的企业MRP常常仅被用于工单下达、简单地记录进出库,BOM设置以及财务结算板块。对于主计划的缺料预警、排产设置,生产的达成率分析等工作,则需要使用手工表格的方式加以控制,有时甚至没有。

图1: 信息孤岛阶段企业供应链模式

03

内部集成阶段

Internal Intergrated Enterprise

到了这个阶段,企业已具备对供应链职能集成化的思考,整合相关跟单、主计划、采购、仓库、运输等板块职能而形成完整运作的物流供应链管理部门,提前计划并协调从接单到回款过程中的每一个节点上,信息流的传递、物料流的移动平稳平衡,同时为资金流的实现提供支撑过程。经过内部集成的供应链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 建立了市场预测及评估机制。从公司层面上讲,这使得企业提前对市场进行预判,为预算管理和利润的实现提供了核算依据,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对策及时纠偏;从供应链管理工作本身来说,这使得滚动的合理库存计划得以实现,同时预测量与实际交付量之间的差异分析也对后续的计划工作提供了一定的事实借鉴,这将极大地降低产品交付期,减少因产品变更信息阻滞而带来的库存呆滞等问题。

2. 内部信息传递效率提升。基于整合、系统性集成的思路而定位的各部门职能较为合理,这更利于部门之间的业务合作通过流程和制度更高效地被执行。

3. 供应链成本的整体管理能力提升。之前存在浪费现象的节点,在整合之后减少或者消除,并在持续的管理评估过程中挖掘价值点而达到更优。

图2:内部集成阶段供应链模式

04

外部扩展阶段

External Extended Enterprise

企业在上一阶段内部职能的日臻完善中,开始寻求向供应链的外部合作伙伴之间延展。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解析,企业在这一阶段认识到了仅凭自己的能力和资源是不足的,而供应链模式的设计定位便决定了,其在建立企业外部链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这一阶段的供应链模式最大的特点有以下:

1. 显著的横向延展。企业的供应链管理逐步向供应商端、客户端合作伙伴之间延长,信息高效的共享促进了整体链条中问题的快速识别,冗余节点的去除和资源的高效整合,从而整体提升了供应链效率,同时成本也大大降低。

2. 信息技术的应用助力了供应链协同的实现。EDI技术的突破之一,是在实现计划、库存等企业信息共享给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同时,又妥善地保护了企业的信息安全。

3. 供应链职能设计的愿景被彻底革新。企业不再仅以自身的价值指标为导向来评价经营的优劣,而是与整个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彼此促进,以共同达成终端客户的满意为愿景。这就促使企业开始研究与客户端的共同研发能力,评估和提升供应商端的供方能力,并在这些合作过程中不断整合迭代,提升竞争能力。

图3:外部扩展阶段供应链模式

05

产业链扩展阶段

Industrial Extended Enterprise

这一阶段是指,在供应链节点上的核心企业,与关联合作伙伴之间逐渐形成默契的共识,在该产业链上也逐步影响与之相关的更多的合作商,如代理商、中间商、运输商等。同时进一步向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深度延展,并将其进行垂直一体化的整合,最终由一条端到端直线影响的链条,迭代形成一张价值链的网状结构。在这个网状结构中,每个价值链成员的活动都像按照同页乐谱在同时演奏一样,保持理解同频,步调一致,更加敏捷地共享信息,发现问题,捕捉机遇,最高效地呈现最美妙的乐曲。

相应地,产业头部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和管理水平,将极大地影响该产业链上所有关联企业的运作模式,其主要数据指标、核心问题等,对于该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例如,大到可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新能源产业链的崛起、芯片布局之争等;小到可以探及各关联企业交期的缩短、标准包装的循环利用等。

图4:产业链扩展阶段供应链模式

06

智慧供应链控制中心

Smart Supply Chain Center

在供应链发展模式的最高阶段,随着智能技术、区块链、物联网等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探寻向智能控制中心的转型。这也就是在上一阶段产业链扩展为网站结构的基础上,以各项智能技术为工具依托,实现更高集成化的信息控制塔,当头部企业逐渐实现各节点的智能联动,会带动关联价值链成员整体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届时,企业原有的职能部门、岗位分工等节点,变得不那么清晰明显,进而推动新一轮的管理模式、流程制度等的变革。

图5:智慧供应链中心

07

结束语

Closings

从以上对于供应链模式迭代的阐释不难看出,其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国内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仍处在由第一阶段,即“信息孤岛”,到第二阶段,即“内部模块化”的探索之中。这里有两个常见的误区是需要警惕的,一是按照一般规律完全生搬硬套;二是直接导入最先进的智能技术便幻想一蹴而就。其结果可想而知。

当企业对整体迭代的过程有了全景认知,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阶段,就可以选择各阶段模式的优势,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来重组、确定最佳方案。供应链最完美的方案,始终是适合当下实际发展路径的方案,是各项不断变化的因素之间彼此促进,又彼此制衡的结果。过程中始终保持根基稳定,才有可能健康、持续地向纵深延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供应链管理六大问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供应链管理运作的关键
供应链管理走精益求精压缩成本的线路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碧桂园:人才管理卓越典范企业是如何炼成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