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会出现质量问题?如何控制产品质量呢?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还是检验出来的”这个话题,一直以来成为企业界争论的焦点:生产者说质量是检验出来的,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是检验员没有把好关;检验员说质量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者如果不制造不合格品,市场上就没有劣质产品!

很多的公司,一旦有出现质量问题,就把责任往品质部门推,很多公司都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观点:

  • 容许少数的不良,意外的瑕疵是无可避免的;
  • 品质是品管部门的责任;
  • 只重视产品的检验,检验人员需要负责解决瑕疵品;
  • 出了问题,都觉得是品质部门的事情。

许多从事质量工作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感受。往往写报告时,质量部一个人完成,其他部门基本上不管;老板觉得质量不是很重要,研发很重要,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质量部门在公司并没有什么地位,往往说了几句真话,就该被闪人了。

那么,产品质量到底是生产出来的还是检验出来的呢?

首先,我们要分析先与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众所周知,产品生产在前,检验在后,换言之,只有先生产出产品,才能检验,如果没有产品就无从检验,何来优劣的结果?

显然:生产是主动的,检验是被动的。“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一理念之前,早期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检验,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

威廉·戴明的这句质量名言指出,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的重点决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制造阶段,即生产过程阶段。

一、为什么会出现质量问题?

产品开发前问题不处理好,量产直通率太低,就希望靠着品质救火,想靠提高检测的频率,从中降低瑕疵品或不合格品。

加入返工料,不合格物料,却没有事先经过测试验证,没有准确的产品质量波动情况认知。

客户催着要货,上面施压,老大就根据自己的所谓的实际经验说话,对于不在标准范围的产品,实施特殊放行,导致产品问题。

行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标准,公司还依旧按照原来的标准生产;

生产过程中出现非人为的品质问题,却又不在检测频率范围内等……

二、品质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

某汽车配件,使用某公司生产的ABS( 750SQ ),用了3.4吨后,发现用该原料制造的塑料件表面均有黑点,造成产品不合格,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案例二:

某公司生产白色膜用于奶膜,所有的检测项目都合格,所以方法出厂,但是薄膜生产商在使用的时候,发现母粒味道比较难闻,后来就进行投诉。最后导致,几百吨的订单,就因为这样的一个品质问题,黄了。万幸的是,使用商没有把薄膜生产出来,不然后果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案例三:

某公司生产的工程母粒,由于对颜色控制不严格,导致使用公司生产的塑料件产生色差,从而导致客户不再使用该公司的塑料产品。

案例四:

由于对塑料水分控制不严格,导致塑料制品商在使用塑料过程中,塑料出现各种气泡,导致大量的不合格品产生,最后几十吨的塑料,全部退货,并赔偿已造成的损失。

对于塑料出现品质的案例,屡见不鲜。如果这些情况都要品质部门来背黑锅的话,那真的是太冤枉了。

质量管理体系的每一环节,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而这些控制显然不是质检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能够完全承担的,必须由处于最佳位置的人员来实施这些控制。例如,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很容易,但在检测中却很难发现,此时,处于生产作业者显然比质检员对质量问题更了解,如果作业者不主动控制质量,仅仅依靠质检员把关,产品质量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三、如何全方位控制产品质量?

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基本定位了,然后的质量全靠采购、加工制造、包装、运输来保证了,把这些环节控制好,质量自然就控制好了。所以产品质量是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实现的,质量是通过工艺管理实现的。如何控制产品质量:

1、工艺需要多方评审、确定了的工艺不要轻易更改

(1)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变化点。

(2)不要轻易更改工艺,轻易更改工艺容易掩盖了问题的真正原因。

2、过程控制要有量化和追溯的意识

(1)机械零件没有那个因素不影响最后的结果,不要忽略任何细节。

(2)任何细节尽可能用数据去量化控制并记录。

(3)过程细节不进行控制和追溯容易导致查不到真因。

3、解决问题一定要有耐心

(1)不要过多希望一口气吃个胖子,花时间找到真因然后解决,可以事半功倍。

(2)发现异常情况不要因为与解决的问题好象没关系而置之不理,任何蛛丝马迹都需要深入研究,可以开头脑风暴会议,毕竟一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

(3)找不出原因和规律的时候不要不行动,可以多收集数据,找到异常点。

(4)把以前试验和总结的一些经验和规律再温习一下,找一下灵感。

(5)一旦发现一些经验和规律后,再深入下去把它上升为理论,任何问题最终都需要理论支撑。

4、要建立预防的思维

(1)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预防,而不是出了问题后如何挽救。质量管最基本是找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要控制风险。

(2)任何质量问题出现前一定是有征兆的,就看你有没有方法、手段和经验去监控和识别。(例如SPC)

(3)同一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第二次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说明第一次没有找到根本原因,或者措施没有落到实处。

5、质量的控制一定要有管理的思维

(1)不要希望直接靠工艺员来实现产品质量的稳定。

(2)产品质量是制造出来的,不对直接制造者进行管理,质量永远不能稳定。

(3)如果产品直接制造者表现和状态没有受控,一旦出了质量问题你永远分析不准确原因,因为人的因素最难分析,问题分析最好最终都不要把原因归结为人的因素。

(4)不要以为我们现在工艺纪律中规定的过程控制要求都符合了,产品质量就绝对没问题,因为工艺也有可能有问题,需要从实践中去总结。

(5)过程控制要求要不断完善,同时也要把人管好,要从人、机、料、法、环、测各个方面总结经验。

6、要多听取意见和建议

(1)不要认为别人不清楚实际、不能一下子解决问题,意见就没有价值,旁观者清,毕竟人的认知是有限制的,有时候跳不出圈子。

(2)多与一线接触,他们是最了解产品与过程的。

7、措施要落地

不是所有问题排查了就结束了!以下工作是否落实?落实到装配岗位和检查岗位没有?工艺是否有要求?员工是否培训?培训后是否考评?考评后时候恶意检证?是否双班次落实?

8、飞行检查

要制定飞行检查的计划,针对制定的措施是否落地进行确认。

接下来,分享完整版《奔驰生产营运系统BBOS》培训教材,欢迎收藏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种车公司以“四个着力”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生产过程产品异常控制:过程不合格控制流程流程图
电缆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督查请从源头抓起!
首件检测--减人增效,提升品质
90000升的罐子怎么造出来,滚滚就可以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