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易未央》节选(二十九)
 

四、 医易相通

  历代医学家都承认:“天人一理,医易相通”。《易经》是中医学的理论渊源。如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气化学说、运气学说、中医病机学说无不可溯源于《周易》。

  中医学是周易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典范。众所周知,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和灵巧的生命系统。在几千年来,在亿万人的治疗过程中,验证了以《周易》、《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的中医学是有实际效果的。这雄辩地证明了,《周易》中所包涵的理论概念是经受了实践考验的。

  医易相通的内容十分丰富。

在本书其他章节中对《周易》与中医学的联系有专门的论述,所以在本节里只作简单的补充介绍。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和《易经》的成书年代相距较远,但和《易传》的成书年代相近。《周易》的重要哲理在《黄帝内经》中大多有所反映,《黄帝内经》对《周易》的精华有重要的发展。

  在《周易》中,以阴阳变化为纲,以天地人三才之道的整体自然观来观察自然界与社会的变化。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始也”。对阴阳概念的重要性作了进一步的深刻论述。《黄帝内经》主张:“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通过把握阴阳来掌握自然规律;“处于阴阳,调于四时”,也就是和阴阳变化,适应于四时气候的变迁。《素问·气交变大论》提出:“善言天者,必验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古代是把人的变化、当前的变化、物的变化作为对于天(自然)的理解,对古代变化的理解、对气(理论)的理解是否正确的一个检验。这与现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精神是一致的,与现代科学通过实验和事物的变化来认识客观规律的科学方法论是符合的。

  《黄帝内经》中的这些论断,充分地表明了它是继承和发展了《周易》的理论思想的。

    2、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学说是中医的基本理论之一。所谓“运”是指天体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运行,这是古天文学客观规律的总结;所谓“气”就是由于天体运行而形成的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气的不同变化情况。

   由《黄帝内经》可见,五运六气主要是在对天文、气象等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归纳而建立起来的。它是以五运配天干(土运统主甲己年,金运统主乙庚年,水运统主丙辛年,木运统主丁壬年,火运统主戊癸年)推算年岁运;六气配地支(逢子午两年,是少阴君火司天;逢丑未两年,是太阴湿土司天;逢寅申两年,是少阳相火司天;逢卯酉两年,是阳明燥金司天;逢辰戌两年,是太阳寒水司天;逢巳亥两年,是厥阴风木司天)推算年岁气。并以五运六气的结合来说明天时、地理、历法、五音等方面与医学的关系:以推算自然界(主要是天文因素)的变化影响到气象变化,进而对人的影响。如果掌握了天时、气候变化的规律,就可以预测每年气候变化和发病情况。邹学熹等学者介绍,其步骤分大运、主运、客运、主气、客气、客主加临。

  大运——推算60年气象变化和一年中气候变化的太过和不及;

  主运——推算一年中五个季节正常气候变化;

  客运——推算60年中每年五个季节的异常变化;

  主气——用以说明一年24个节气的正常规律;

  客气——用以说明一年节气的异常变化;

  客主加临——按五行生克、君臣位置、同气等来定。

  运气学说认为:通过运气推算,了解天气的变化、阴阳的对应关系,以便养生(中医把养生和治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实际上是研究自然规律和人体健康与疾病关系的学说。从现代科学角度来看,是考虑比较全面的。天干、地支纪年可反映日月地三体运动的细微结构,包涵了多种周期和有序性,在分析步骤中,既考虑到60年的趋势变化(大运)、又着重研究了一年中五个季节和24节气的变化;既考虑到正常变化(主运、主气),又考虑到一些异常的,特殊的变化(客运、客气)。“运”与季节性变化有关,反映了中期变化,“气”与24节气有关,反映了短期变化。综合地来看,它是研究长、中、短期日月地系统对气象的影响。在2500年前,已经形成了研究方法的体系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素问·天元纪大论》指出:“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指出天之气的变化周期为6年,地之气的变化周期为5年,两者会合周期为30年,六十年是天地之气变化的完整周期。傅立勤先生揭示了上述周期都有深刻的天体运动背景和比较准确的客观依据;郑军先生则进一步论证了客运客气周期可以从地球公转周期和各种月亮周期的相互联系中得到。这些周期正是极移周期产生的条件,因此,两者是一致的。

   《素问》中提及主运、主气的周期都是一年,但客运、客气周期是多长时间确没有明确。郑军先生根据主客之间的关系推算(其过程此处略):客运是438.30天;客气是426.13天。这两数字与极移周期的极大值和极小值相近。

  地球旋转的轨道相当复杂,所以,地球的自转轴也经常在一个范围内移动,在天文学上称为“极移”。极移轨迹看起来很不规则,但也有堆周期变化,主要有一年周期和十四个月周期、六年多周期。其中以十四个月周期最强,被成为钱德勒周期。钱德勒周期的极大值为440天,极小值为425天。

  郑军先生推测:中医运气周期是根据回归年极移周期而确定的。如果这一认识正确,则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高超表达方式不能不佩服,这是现代科学至今以前尚未验证的。进一步研究运气学说对现代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会有促进作用。

  1、经络穴位

  2000年前,中医发现了人体内分布最广、层次最高、功能很多、联系人与天地万物有关动态系统的巨大网络——经络,为《周易》的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学说提供了物质依据。什么是经络呢?按《黄帝内经》:经络是经脉、络脉及其连属部分经筋、皮部的总称。经是分布在机体深部的干线;络是循行于浅表的网络分支,经筋是四肢百骸的连缀部,皮部就是体表皮肤。按所属经脉的分区,它们组成人体内外联接的大网络,内连五脏六腑,外络四肢百骸,沟通表里上下,主宰全身的气运,调节人的生命活动使达到阴阳平衡的最佳境界。人体经络是从长期养生的医疗实践中概括出来的独特的理论范畴。它的存在和所具有特殊功能效果证明了《周易》论述的天人动态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观念是正确的。

  《灵枢·经脉篇》里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起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根据经络穴位的理论,经络循行的周期与天的运行周期相对应。《灵枢经·五十营》指出:“周天有二十八星宿,每个星宿之间的距离是三十六分。人体的经脉之气一昼夜运行五十个周次,合一千零八分。在一昼夜中太阳周历二十八星宿,分布在人体上下、左右、前后的经脉,共有二十八条,周身经脉的长度是十六丈二尺,与二十八星宿相对应”。把经脉之气运行一周历经二十八脉,和天体运行一周历经二十八宿相对比,体现了人与天地共脉搏,与日月同呼吸的关系。

  在治疗中,经络穴位学说导致了针灸学的发展,其中一些特殊方法,如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更是溯源于易学,根据于《黄帝内经》。子午流注是根据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将井、荣、输、经、合等俞穴配合脏腑,然后按甲子数以计年、计月、计日、计时,以推算经气流行盛衰、开合来取穴,常会收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子午二字具有辰、阴阳、方位等概念;流注二字是形容水的流动转注。子午流注,就是根据自然界气机活动变化的规律,结合人体气血运行与其同步周期的变化关系。灵龟八法是以奇经八脉的八个主穴为准。配合八卦,并以甲子数推算其变易,来了解气血盛衰的情况。使用时可按时、日的干支相加相除的方法取穴,每天的十二时辰,都可按公式推算出一个穴位来进行针刺。

  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发展了针刺麻醉。在不用麻醉药品的情况下,可进行多种外科手术,病人甚至在清醒的状态下不感觉到剧烈的疼痛。这一奇迹般的效果使许多国外科学家叹为观止。这使有些科学家改变了对中医的轻视观点。

  

《易经》对数学的影响

概念

数学主要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是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上的一门学科。

研究空间形式的是数学中的“几何”,视觉思维占主导,培养直觉能力,培养洞察力;研究数量关系的是数学中的“代数”,有序思维占主导,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成就

古希腊的智者Pythagoras(毕达哥拉斯)宣称:“万物皆数”。

中国古代数学具有悠久的传统,在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中,中国数学持续繁荣时期最为长久,直到16世纪许多数学分支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并且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辉煌,既有系统的理论又有丰硕的成果。

《易经》从最早诞生时起就和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易经》的模式造就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模式化,很多优秀的中国数学家都由此留下了不朽的著作,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数》、《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等经典书籍,这些书籍对数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原理

《易经》对于数学的影响是贯穿始终的,最早就是李约瑟所指明的对于中国古代数学起始和发展的本源作用,到了现代,《易经》对于二进制、集合论、布尔代数论、群论、离散论、结合论、图论、数论和概率论等都具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指导作用,并且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都在直接或间接的运用《易经》的思维破解玄妙的奥林匹克数学试题,如染色思想、映射思想、赋值方法、二进制方法和奇偶性分析等。

在《易经》里面,不仅是万物皆象,还含有丰富的数理知识。我们都知道,《易经》的先天八卦、后天八卦、河图、洛书,都是具有阴阳数理的结构图形,并由此指导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主干,即“几何学”。这又包括:方圆术,以勾股定理及其应用为主;方田术,计算圆、方圆形的面积、周长、半径等;割补术,将圆、方、球形分割拼补,以解各种图形的计算问题。

还有,我们古人创作的最伟大的计算工具——算盘,更是将《易经》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算盘的上框、下框和中间隔框,对应“天、地、人的三才”;上框中的珠子共二十四颗,对应“二十四节气”;下框中的珠子共六十颗,对应“六十甲子”;算盘共有十二根立柱,对应“十二地支”;每根立柱上分为上下两档,两档各有两珠和五珠,上面的两珠对应“阴阳”,下面的五珠对应“五行”,共有七珠,对应“七日来复”;运算过程中,最上面的顶珠不动,只动下面六珠,对应“六爻之动”。这些构成算盘的“精心”设计,真可谓意义深远。

现代影响

当然,对近代数学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易经》对于二进制的贡献,这直接形成了现代人类计算机时代文明的新篇章。

二进制的创制者就是被德国人誉为“万能大师”的通才——莱布尼茨,他在数学、逻辑学、文学、史学和法学等方面都有建树,尤其对数学非常感兴趣,是微积分的创立者。莱布尼茨一直致力于研究二进制的问题,但却在进位问题上面出现了瓶颈。公元1701年前后,法国传教士白晋(JoachimBouvet)将“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这两个深苍《易经》秘义的图形带回欧洲,立刻引起了莱布尼茨的极大关注,他发现二进制在中国伏羲的卦图中早有表述和使用。

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很论证,莱布尼茨终于通过《易经》的启迪揭示了作为电子计算机原理“数学二进制”与《易经》六十四卦的同一性,并正式发表关于二进制的论文,题目是“论二进制位算术”,附题是“兼论伏羲氏所用数字的意义”。此后,莱布尼茨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正如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博士所说:“《易经》是一部比较完整的辨证的宇宙代数学”。

伴随着科学发展的脚步,《易经》对于世界数学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数学研究学者和专家都或多或少地借鉴或者研习过《易经》的相关理论或模型。

中国如:祖冲之、张衡、沈括、刘徽、李善兰、陈景润、华罗庚等。

西方如:DavidHilbertAlanMathison TuringFisherRonaldAylnerKurtGodelVonNeumannHadamard Jacques Salomon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属性数学是《易经》《道经》《黄帝内经》文化复兴的源泉
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是历更三古
《周易基础入门》(前言)
“中国一定大放光彩,要注意《周易》”,1990年老人临终前的告诫
周易预测学对现当代医学发展的意义
易学数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