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易未央》节选(六十四)
 

35、处女崇拜观的来历

在我国古代这样一个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男性的妇女观实际上处于左右社会的主导意识,并规范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其中对妇女的贞操评价乃是对妇女总体价值评论中的核心部分,因而探讨这一问题,就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我国古代妇女所处的社会地位。

我国古代处女崇拜观的形成较早,在《周易》中,已经产生了“处女贞”的思想,尽管这一思想还十分模糊,但还是在六十四卦中不时地表现出来,例如,《周易·渐卦》:“渐:女归吉,利贞。”这一卦,下卦“艮”是止,上卦“巽”是顺,是渐进的意思,它意为当女子出嫁时,必须符合婚嫁的礼仪,循序渐进,不可在婚前有任何不正当的男女行为,否则就不吉利。这一卦,由“六二”到“九五”各爻都得正,象征出嫁的女子品德纯正,就会吉祥,但这一纯正,必须坚持到婚嫁之前,才会吉利。

《周易》其他各卦,也透露了处女崇拜的信息,如《归妹卦》的卦体为下兑上震,《说卦传》认为:“兑为少女,震为长男。兑,说(悦)也,震,动也。”《归妹》说:“说以动,所归妹也。”这里不言“动以说”,而言“说以动”,在于强调少女喜悦而后使长男动了情,这说明少女急于下嫁,不可再留,只可让她归到夫家。下面又说:“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少女急于下嫁到夫家为何又得“征凶”,“无攸利”呢?李光地《周易观象》说:“少先于男,先婚姻之礼。长少非耦,失婚姻之时。卦德以‘说以动’,又必有恣情妄动之失。”用封建的道德伦常去衡量,以上三点都有失体统,说明少女这种急于下嫁,失去贞操是很不正当的。那么“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这就是说,当未婚未嫁的女子能深居于闺门之内,以自守贞操,这就没有改变女子的常道。

《周易》中这种重视少女贞操的观念,对后世处女崇拜观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虽然在秦汉时,处女崇拜观已经发展起来,但还未形成时尚。处女崇拜观开始流行,并成为门阀士族阶级的一种脾味,是在魏晋之际。那么,在唐宋以后,对处女贞节的要求,已由上至下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风尚。

众所周知,在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确立以后,由于对子嗣嫡传的重视,使得对已婚妇女的性禁制先期严厉起来,而对未婚女子的性禁制却似乎并不十分严格,尽管《周易》中已对少年贞节问题间接地提出了要求,但未引起社会的重视。其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战乱之中,急需繁衍人口,而女子结婚不能生育,即是大过,所以人们的注意力在于女子是否能够生育上,而对于少女的贞节则不是十分讲究。如在《礼记》中授予男性的离婚特权即“七出”里,就把“淫佚”放在“无子”之下,成为出妻的第二位原因。第一个原因(无子)是为了保证父系血缘的延续,第二个原因(淫佚)则是为了保证父系血缘的纯洁性。“七出”中的条文,与未婚少女都没有直接的关系。相反,从一些史籍记载来看,秦汉以前未婚少女的性关系似乎还有些开放。

然而,从秦汉以后,在强化已婚妇女贞操的同时,对处女贞节的要求也趋于严厉化,“处女崇拜”也逐步形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封建统治者养婢纳妾都要求处女,口头上是为了广子嗣,耀祖宗,骨子力却是处女崇拜心理的流露,即使在平民男性中,是否“处女”也成为他们择偶的首要条件,所谓“水不厌清,女不厌洁”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普遍心态。

据文献记载,我国从汉代起便有了处女裸体检查的事,到明代已成为时俗,这种裸体检查,绝非今天所说的医学检查,其目的主要在于察视是否处女。其次,再看肌肤是否洁白有光泽,是否有疤痕和其他缺陷。官方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叫作“隐婆”,民间大多委托男方的女性亲属或媒婆去负责办理。可见处女之在婚姻缔结诸因素中所占的比重是何等重要了。

处女崇拜表面上似乎是对妇女道德的要求,实际上,它恰恰表明了整个社会道德的堕落,对贞操表彰最热烈的时代恰恰是对贞操破坏最力的时代。如在宋元以后,贞操观念被拔到无以复加的高度,同时也把纵欲主义推演到了极致。正像处女守贞是为了满足男性的处女崇拜一样,性禁制强化的结果必然导致性放纵。首先,元、明两代是“房中术”兴旺的时期。其次,“房中术”扩展到文学领域,使明代的色情文学出现空前繁盛的局面,如《金瓶梅》、《三言》、《二拍》等,其中一些露骨的色情描写又把“房中术”的知识歪曲化地推广到民间。从明代的色情文学库中,人们完全可以提炼出专门宣淫的“色情学”。最后,明清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娼妓制度最盛的时代。明清的娼妓制度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是任何研究这段社会史的人们都不可忽视的。与娼妓制度并行不悖的是中国的纳妾制。这种事实上的一夫多妻制,名义上是为了蕃子嗣,实际上,越近后期越表现为社会道德的堕落。恩格斯指出,纳妾和嘘娼“在道德上对男子的腐蚀,比对妇女的腐蚀要厉害得多……它败坏着全体男子的品格”。在对妇女进行性压制的同时,男子的“二重道德”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一层心理积淀,它至今仍在或多或少地左右着中国男性的价值观念,尤其在择偶、婚恋、家庭生活和对女性的评价上。

当然,在中国古代歧视女性,以处女——贤妻——良母的标准要求自己妻女的同时,又试图破坏他人妻女的贞操,这种情况,不仅中国独有,西方一些文明古国似乎更甚。从对历史的回顾中可以看出,这种以男性需要为中心的社会心态,恰恰是建立在以《周易》为首的儒家经典之上的,这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现代化改革,以推动整个社会(包括人口一半的妇女)进步的目标,是格格不入的。因而,对《周易》中首先表露出来,并在后世逐步发展的处女崇拜观进行反思,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

37、周易六十四卦类别及排列组合

 《周易》六十四卦有多种类别及排列组合,下面将最基本的类别及排列组合介绍给大家,以做为学习、研究用。

1)、易卦的类别其及含义。

  易卦包括八卦及六十四卦,有六十四卦图,图的这些卦与卦之间,无论从符号上、时位上都存在着密切关系,前人从阴阳的相反相成和阴平阳秘,以及符号变换、数量增减等方面,将易卦分为经卦、别卦、阴卦、阳卦、内卦、外卦、贞卦、悔卦、消卦、息卦、飞卦、伏卦、对卦、覆卦、错卦、综卦、半卦、相易卦、交卦、之卦、互卦、包卦、像卦、命卦、声卦、应卦等。以上这些卦的分类,近代人把它称为之象数基本方程式,其推衍又有简单象数推衍和复杂象数推衍两大类。前者指比应、互体、旁通等;后者指卦气、纳甲、爻辰等。中医脏象学说,受简单象数方程式影响较大,而其整体观、中和观、节律观,受复杂象数方程式影响较深。所谓即以上下卦相应之爻位相比,观其得位与否,应与不应,得位谓之“中”,相应谓之“和”,既得位又相应谓之中和。所谓互体,即每卦六爻的中间四爻,可以交互结合而构成其他的卦,即后文的互卦、包卦之类。所谓旁通,是从阴阳相反的的方向去分析问题,如后文的飞卦与伏卦,本卦与之卦之类。如中医确立“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以热治寒,以寒治热;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治疗原则,都是这种思想。所谓卦气说,即以四正配四季,从六十四卦中选出震、离、兑、坎四卦,取其卦象表示四时阴阳消长,四卦之六爻各主一节气,共二十四节气。以十二消息卦配十二月七十二候,用易卦卦象模拟四时更迭,星移斗转的节律性。《素文·四气调神大论》就是根据四时中万物生长收藏的规律,来指导人们如何去养生防病的。所谓爻辰说,就是借之十二爻阴阳交错排列,结合地支,以子午为经,卯酉为纬,代表四方。又以二十八宿分四象列四方,并以北斗斗柄所指为标,以观察日、月、五星运行的方位。中医“营卫生会”五十周次于身而大会之理,即出于此。所谓纳甲说,即以八卦显示月相,历每月初三月相上弦,一阳初生,象震;初八,月更明,又增一阳象说;十五满月,阳之极,象离为火象日,坎为水象月,居中宫。并以卦象与天干相对应,乾象盈甲,消化入坤,艮象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此通过月相、天干为中介,把八卦与五行和五方结合起来,这也是古代阴阳五行相结合的一个侧面。纳甲、爻辰之说起于汉代,已将盖天、浑天混为一谈,盖天派的天文观,也用天干、地支纪理,但分别以天干纪天,地支纪地,不以六十甲子转动为法。

经卦、别卦:八卦图上单一的八卦,也就是只具三画的八个基本卦,称为经卦,任意两个经卦排列组合构成的六十四卦,统称为别卦,又称为重卦。

内卦、外卦:两个经卦重合而成别卦,别卦的下卦为内,上卦为外,因卦画皆由下而生。

阴卦、阳卦:乾为阳卦,震一索而得男,坎再索而得男,艮三索而得男,皆为阳卦。坤为阴卦,巽一索而得女,离再索而得女,兑三索而得女,皆为阴卦。其余五十六卦,皆以体用不同再分阴阳。

贞卦、悔卦:一卦的贞悔,也如爻的动静。论卦体则内贞而外悔,言卦变则静贞而动悔。

消卦、息卦:表示阴气渐消之卦,称为消卦,如姤、遯、否、观、剥、坤等卦;表示阳气渐盛之卦,称为息卦,如复、邻、泰、大壮、夬、乾等卦。

飞卦、伏卦:六十四卦的每一卦,背后都隐伏着与他相对立的卦,它显象的本卦称为飞卦,隐伏在北后相对立的卦,就称为伏卦。

对卦、覆卦:凡阴阳相对的卦称为对卦,又名类卦。如乾对坤,坎对离,屯对鼎,蒙对革,颐对大过之类。两卦内外卦的卦画完全相反,则称为覆卦。如需之覆卦为讼,屯之覆卦为蒙,师之覆卦为比,鼎之覆卦为革之类。

错卦、综卦:两卦在横的平列上,一左一右,阴阳相对,称为错卦。来知德说:“一左一右谓之错”,“错者,阴阳相横对也”。如乾坤两卦相错,乾的各爻都为阳,坤的各爻都为阴,乾之初九对坤之初六,乾之九二对坤之六二,如此类推,都是阴阳相对的。在六十四卦中,有三十对相错的卦,从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的圆图中可以看出,由坤向左至姤的卦与从乾向右至复的卦是相错的。彼此两卦,一上一下,可以相互颠倒的称为综卦。来之德说:“一上一下谓之综”,“综者上下相颠倒也”。如屯和蒙两卦相综,即把屯卦颠倒过来就是蒙卦,蒙卦颠倒过来即是屯卦,这种现象在六十四卦中,除乾、坤、离、坎、小过、中孚、大过、颐八个卦不相综外,其余五十六卦相综。从横的方面了解卦的阴阳二气左右相对,从纵的方面了解卦的阴阳二气上下流通。

半卦:半卦有半对卦和半覆卦。本卦之内外两象,其中有一象易为对卦者,称为半对卦。如归妹为雷泽,中孚为风泽,只上半的雷易为风;蒙为山水,困为泽水,只山易为泽,均为上半对卦。履为天泽,遯为天山,只下半泽易为山;师从地水,明夷为地火,只下半水易为火,均为下半卦震仰盂变为艮覆碗,风天小畜与泽天夬,只上半卦巽下断变为兑上缺。上半卦变为上半覆卦,下半卦变为下半覆卦。

相易卦:凡上下两卦自相对易或上下两卦自相反易者,皆称为易卦。上下对易之卦,如否泰两卦,不仅卦象相反,意义亦相反。上下反易之卦,如山雷颐,泽风大过。

交卦:指两卦交相易位之象,如天泽履与泽天夬,雷风恒与风雷益,由于两卦上下的位置不同,而组成不同的卦。

之卦:之,是往的意思。凡相对两卦,由此卦爻位而往彼卦爻位皆称为之卦。之卦可使不当位之爻变为当位,使奇偶相易,阴阳相交,之而得其正。如乾卦二四六的偶位之爻不当位,因乾为阳,坤卦一三五的奇位之爻不当位,因乾的二四六爻之坤,坤的一三五爻之乾,则成既济之卦象,余可类推(占卜家一卦变六十三卦皆谓之“之”)。

互卦:六十四卦中,每个本卦的六爻,除初爻和上爻的中间四爻可由二三四爻和三四五爻结合,各构成一卦,称为互补或互体卦。含二爻的称为二互,内互或下互,含五爻的称为五互,外互或上互。一个别卦,包含四个经卦,内卦、外卦、内互、外互。卦中有卦,象里套象,从卦象上可以察觉,易于把握。一卦中所含四卦各有卦象,衍生重重相互关系,有相互制约的作用,任意变动其中的一爻,则全部关系都要改变。

包卦:在六画之卦中,以上下三画,中包三画,各形成另一卦象,称为包卦。如咸、恒两卦,上下三画为坤,中包三画为乾,故曰咸恒包乾也。损、益上下三画为乾,中包三画为坤,故曰损益包坤也。咸卦又构成坎包巽;恒卦又构成坎包兑;损卦构成离包震;益卦构成离包艮。

像卦:将六爻之别卦作为三爻的经卦看,大象像何卦,即为该卦之像卦。如颐、中孚像离卦;大过、小过像坎卦;大壮像兑;剥像艮之类。

命卦:凡六爻之卦,所系之辞有卦名者为阳爻,其余未标卦名者,皆为阴爻,言卦名之爻即是命卦。如坤卦六爻皆无卦名,则仍为坤,屯卦二五两爻有卦,则二五两爻为阳,余为阴;震卦六爻皆有卦名,则命名为乾。总之,卦有阴阳,爻从卦论。

声应卦:平声为阳,仄声为阴,取同声相应,从卦辞音之平仄以分阴阳。如阳在下也,德施普也,反复道也,进无咎也,大人造也,盈不可久也,为六阴声,有坤象。又曰下也,时舍也,行事也,自试也,上孚也,穷之灾也,此五阳一阴,有剥象。声应卦很牵强,仅备一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卦术
春秋古易:爻非爻,清华简《筮法》以经卦解易
道功说易:学习周易义理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周易入门35问
《周易》入门35问
《周易》命名、演卦、成卦中的辩证思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