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四十九章之四圣人皆孩之
        老子心目中理想的圣人,是小农经济社会里百姓的理想和愿望的集中体现。老子认为,具有德善和德信境界的圣人,才能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心。他讲到: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先说圣人的状态和境界,老子形容为歙歙焉。这一状态如大鸟准备到树枝上休息时,脚踏在枝条上,翅膀将收起而还未收起的状态。寻找着脚下最稳固的立足处和身体平衡点。很小心谨慎的样子,生怕掉下去出危险的样子。圣人的这种心理和行为状态,是为天下百姓作榜样,总是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言行给天下百姓带来不好的影响和危害。
     圣人这样作是故意的吗?不是,是他们具有德善与德信的自然而然的状态。因为他要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成为一个治国平天下的圣人,就必须这样,也自然会这样。才与自己崇高的地位、理想和荣誉相匹配。
    圣人歙歙焉,如果天下人都学习他,也少一些私心,也多一些仰慕圣人的言行,全天下就可能浑其心,也就是将人人为自己变成我为人人的善良心和守信心、变成一心为公的公共心。这样就会将千方百计为个人的私心,化为全天下人都具有的公心,全天下人同心同德,还有什么好事作不成功呢?百姓千千万万双眼睛关注着圣人,学习着圣人,这天下还能不太平吗?老百姓会想,圣人为我们,我们还能不团结在圣人周围吗?我们还能不像儿妇团结在父母的周围吗?圣人皆孩之,圣人将我们全天下的老百姓都当孩子一样爱护养育,我们当然也会以父母一样对待他。
      中国古代产生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老子在这里实际上就是给侯王们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和方法。先自己修身,歙歙焉,有全心全意为全天下老百姓谋利益的大志和德善、德信的境界。如同父母对待自己一样、自己对待儿女一样对待全天下的老百姓,这样天下就会太平。老子企图树立圣人的榜样,让侯王们和全天下的人都学习,使社会变成理想的太平世界。
     老子的这种教化应该说是善良的愿望,也会起一定的作用。然而在人人为自己的阶级社会,竞争激烈,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状态不会真正完全实现的。家庭关系不能完全演化为侯王和百姓的关系。是社会发展水平和制度决定的,不可能因老子提倡就从根本上改变多少。在阶级社会,谁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常常这个阶级就会处于优势统治地位,谁代表了全天下老百姓反剥削反压迫的心声,谁就会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者。因为阶级斗争和生产力水平决定着一切,当然也决定了产生了老子这样一种善良的愿望。如果有侯王能够认真学习施行,也会在自己统治的范围内,起到一些良好的影响,使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获得缓解,也有利于社会和平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民生活的改善。
     应该说,如果社会上充斥着老子的思想,也会给侯王们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他们心目中有老百姓,善待老百姓。如果侯王们不听众老子的教导,那老子后面讲的民不畏死的局面就会出现。社会也就不会太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12.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圣人之道,大公无私(第四十九章)
《道德经》第四十九章 圣人无心,民心为心
《老子》:治者四境,最高的境界是“不知有之”
老子名言及注解集锦(80句)
德经 12、浑厚包容
浅谈道家思想的核心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