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子家训与家庭健康】不要被名利欺骗了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对别人施以恩惠,不要记在心里。

受了别人恩惠,不要轻易忘记。

常言道,助人为快乐之本。这句话绝对没错。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感受,能真正帮到人,做到好事,心里就会好高兴。

但社会上又有一些人说,帮别人自己不就吃亏了,而且帮了人,人家都不会回报你。

告诉大家,帮人绝对不会吃亏,那为什么很多人感觉到吃亏呢?

因为他用索取的心态去帮人。

俗话讲,有求皆苦,无欲则刚。

你有索求了,帮助别人想要得到回报,就会很苦。

索求之心,这叫较量之心。

较量之心是痛苦的根源,快乐幸福不是因为你赚的钱多,而是因为你较量得少。

所以什么人最快乐呢?没有较量之心去帮助别人的人最快乐。

这就叫施惠无念,这句话是真正的快乐之道。

现在很多人目光比较短浅,只看眼前,看不了长远,结果虽然得了小便宜,却失了大利益,这在《论语》上叫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就像我们刚进山里来时,一年多都是义诊,周围亲戚朋友,没有不反对的。

他们说,读了那么多书,又到外面那么辛苦地拜师学艺,回到家里来住进深山,帮人看病,居然不收钱,这不是吃大亏了吗?

即使你不明着讲收钱,别人看好病了给你送红包,是自愿的,你也要收啊!

我们立下一条原则,义诊到底,如果收钱了,那就不叫义诊。

老师曾经说过,如果收钱了,就把无量的事业做成有量了,看似得眼前利益,实则吃了长远大亏。

如果几年前,让我们听到这句话,我们听不懂。

现在自己亲自做了一年多义诊后,越发明白这句话,真有大道理。

人之所以庸俗,不成就,是因为心中计较着名利。

你不抛开名利,名利就成为你成就的最大障碍。

以前莲池大师还小时,他去拜访遍融长老。

他三步一拜,请求老和尚开示。

古人参访求法,都是恭敬虔诚到极处的。

老和尚看他这么虔诚恭敬,就把心法传给他。

跟他讲,你不要被名利欺骗了。

就这一句老话,周围所有人听了都以为老生常谈,不以为然。

莲池大师当时听这一句话,如雷贯耳,振聋发聩。

后来他远离名闻利养,老实修行,成为莲宗祖师,具大成就。

后来别人问他,你这一生是怎么成就的?

莲池大师,我这一生转变最大的就是得益于这一次老和尚的重要开示,使我一辈子都不被名闻利养束缚住,能安心办道。

大家看,为什么同样的一句老话,有人开悟,有人糊涂。

因为个人的根器不一样。

上等根器的人,一听到经典,不仅喜欢,而且会依教奉行,这叫欢喜信受。

中等根器的人,听到经典,只是欢喜,要他去落实之心,却没有动力,容易被得失名利所障碍。

下等根器的人,听到经典老话,不单难生欢喜心,甚至还会怀疑不信。

当我们抛开名闻利养去看病的时候,发现病人进到山里,像是回到家里一样,我们用药的效果非常好。

好像我们开的很平常的药,不知道怎么效果就那么好?

后来才明白病人他都拥护你,绝对信赖你。

结果,我们教病人晚上必须素食,病人无不照办,教病人下午要徒步行走两个小时,病人很乐意就照办。

这样医患之间,就像一家人一样,家长说干什么,下面没有不立即去做的。

因为他知道医生既然义诊,不图你的钱了,肯定是真帮你的。

真帮你的医生,哪个病人不欢喜呢?

病人心中一欢喜,病就好了一半,为什么呢?

古话讲,人逢喜事精神爽。

能够接受到义诊是一件喜事,心中一旦有喜事,精神就会充足,喜能够养心神啊!

精神充足一分,病气就会退掉一分。

所以他们有些有医保卡可以在大医院看病吃药不花钱的,也不去了,宁愿到山里来,自己雇摩托车花了钱,拿着药单子在外面抓了药又出了钱,但他们都很高兴。

所以一年多,治病治出了不少奇迹,而奇迹不单奇在辨证论治,更奇在病人的极度拥护。

初中时,我们就读到《孟子》讲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的人,亲戚都会叛离他,多助的人,天下都会归顺他。

如果天下人归顺你去做事,你做起这件事来,不正像顺风行船那样快吗?

所以这一年来治病效果好,医技增长得也快,最重要的是带来强大的自信,因此写起文章来,更加勇猛精进,不知疲倦。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刚开始念念计较金钱,跟病人就有了障碍,有了障碍,他能安心吃你的药吗?会安心听你的话吗?

不安心吃药,病会好得那么快吗?不听医嘱,身体会那么快好起来吗?

所以我们写《名医传》的时候,边写边感动得掉泪,庆幸我们这条路走对了。

因为古代真正的名医大医,他们看病绝对没有明码标价,收多少钱,张仲景坐堂看病,孙思邈在山上看病,都是施医赠药。

这些苍生大医是怎么成就的呢?

心无名利挂碍,念念在医道上,所以成就得特快。

他们施惠无念,结果上天给他们最丰厚的回报,让他们成为医圣药王,你好像没得到钱财,但是你得到世间最无价的才华。

才华可以让你衣食无忧,没有钱财的担忧,而钱财却不能给你买来才华。

所以说,现在很多人不懂。他们不明白为别人就是最好的为自己。

学一个技术,就像立马把他变成金钱,这样不单技术不精,还赚不了钱。

很多学生都说,要怎么样学医最快呢?

我们认为抛弃名闻利养,学起医来,就像射箭那么快。

抛得越彻底,越没有挂碍,医道成就就越快。

特别是学有所成后,要懂得利益众生,救助病人。

在大学时我们就看过《医道》这部连续剧,主人公许浚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准备放弃中医。

他以为自己学中医,得到名利,是因为自己帮了病人,是很正常的事,但他老师把他逐出门外。

他怎么也想不明白。

后来在大街上一个道人笑笑跟他讲,年轻人你以为是你在救病人吗?

许浚就说,病人明明吃我药好的,怎么不是我在救病人呢?我得到病人的帮助是应该的啊!

这道人笑道说,不是你救了病人,而是病人救了你!没有病人你医道怎么成就?

许浚听了后呆住了,一下子恍然大悟,才知道自己真的错了,马上回去给师父认错。

从此以后,看病帮助人,不夹杂个人半点希求之心。

结果他反而成为苍生大医,成为真正的历史名医。

所以在学习医道上面,如果夹杂了名利,就像牛奶里头掺了水一样,很快就变坏了。

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是学习绝技最好的时代,也是最不好的时代。这怎么说呢?

说是最好的时代,是因为你绝对不会饿死,对于古人而言,只要不饿死,又能够得到那么多资源信息,他就一定能够真正成就。

那为什么又说是最不好的时代呢?

是因为诱惑太多了,你稍微学有点小成,就想把这些成就变为名利,这样你的进步从此就打住了。

永远停留在如何把自己所学转化为金钱这上面。

为何古人学艺容易成就,今人难呢?

因为古人读书为明理,今人读书为名利。

古人读书志在圣贤,今人读书志在金钱。

你如果志在圣贤,那么帮助别人是理所当然的事,根本就不会心存挂念,希望得到回报。

你如果志在金钱,每做一个动作,都在想,这样做出去后,有多大收获,能赚到多少钱。这样每天在这里头较量的气血能量,都比你用在技艺上要多。

这样心胸被名利充塞,格局越来越小,就会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帮助别人。

在经典上讲,怎么得到智慧呢?很简单,法布施得智慧。

怎么得到愚痴呢?很简单,吝法得愚痴果报。

一个人不断地分享自己智慧,他越越有智慧。

一个人吝啬于帮助别人,就会变得越来越愚笨。

所以愚痴要怎么转为智慧,要多帮助别人。

智慧又怎么变为愚痴的呢?因为吝啬了。

我们村里又两个老人,一个老富人,一个老穷人。

老富人家里的钱多到他用不完,他在路上走昂首挺胸,对谁都不弯腰,趾高气昂。

结果六十多岁颈椎弯不了,腰椎弯不了,穿个鞋子,都要用穿鞋板,自己没法弯腰穿,只好天天吃药,天天请人按摩。

不久就中风偏瘫,带着不情愿郁郁而终了。

另外一个老穷人,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平时这穷人去赶集,路上看到有些烟头纸屑果皮,八九十岁的老人,都会弯下腰去捡。

这个习惯持续了几十年,人家问他,老人家,为什么这么辛苦呢?

老人哈哈大笑说,这果皮人家不小心踩了摔倒,骨头都会摔散架,我能捡就捡走吧!举手之劳而已。

奇怪这九十多岁的老穷人,从来没有什么颈肩腰腿痛,也不用吃药打针,请人按摩。

大家就不解,为什么多病,穷人没病呢?

其实懂者就能明白,这叫好人有好报。

你看一个捡烟头果皮的动作,他弯下腰去了,就像拜佛一样,每天弯多少腰,这样常弯腰,就像门枢一样,常开关,怎么可能生锈,给蛀虫蛀呢?

再加上老人家心存善念,根本不计较这捡果皮能得到什么好报,这就是无相布施,最高级的布施。

所以老人家九十多岁,比一般五六十岁的人筋骨还柔软。

可见当你心中真正想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其实是第一个受益者。

我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很多病人,痛苦的人,去传统文化中心,做义工后,病痛少了,笑脸多了。

甚至在深圳还专门有这样一个捡烟头垃圾的义工团队。

他们看似在做义工帮助别人,美化社会,实际上他们首先在美化自己。

结果很多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的,在做义工过程中,自然把吐出磨掉了饿,把增生磨化了,把脂肪瘤燃烧掉了。

所以现在人身体为什么病?是缺乏营养钙片吗?

不是的,那缺乏什么呢?最缺乏助人施惠啊!

人如果不乐于助人,他就乐不起来,乐不起来的人健康肯定就有问题。

明白这个道理,大家就知道为何病人来复诊时,我们要教病人去做好事。很多疾病之所以会反复,难以断根,是因为没有持续地去利他,帮助别人,你就很难得到持续的快乐。

现在人不担心身体营养不够,就担心营养进到身体,消化不了。

那怎么消化呢?

很简单,常去做好事,是最好消化自己身体营养的方式。

我们有好些案例都是病人去修桥补路,拔草干活之中,将疑难病慢性病根治了。

那些常打麻将,反复失眠的病人,吃多少安眠药都不管用,跟我们徒步穿越,捡柴修路后,呼呼大睡,脑子根本不会再乱想了。

病人就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笑笑说,这叫受恩莫忘,《朱子家训》讲的。

你们既然进到山里来,受了中医的恩惠,受了传统文化的恩惠,就要知恩报恩。

《弟子规》上讲,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

我们发现,有知恩报恩之心的人,他病好得更快更彻底。

以前爷爷跟我们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这句话让很多人不理解。

你想一想,如果这句话没道理,怎么能千百年传下来呢?

常人就会说,你受一点恩就涌泉相报,这不是很吃亏吗?

人家给我们一滴水喝,我们还给人家一眼泉水,你想想这不是很吃亏吗?

不仅不吃亏,而且还占大便宜,怎么说呢?

这句话是叫我们不要成为滴水,要成为涌泉,为什么越帮助别人的力量越大,越精神呢?

为什么越吝啬自己气力的人,越没力,越容易累呢?

《曾氏家训》上讲,智慧越苦越明,精神越用越出。

达尔文《进化论》中提到,用进废退。

人的价值,如果不在利益众生之中,不断用出来,那么他就会萎缩。

就像两口泉井,一口井经常打,水越来越清澈,永远不干涸。

另外一口井,没有人来打了,没付出了,结果被那些枯枝败叶一堵,不仅井水污浊了,久了还自动枯竭了。

这是天地之道啊!

为何以前离乡背井的人,背着行囊,要在井边礼拜呢?

这里头有大道理啊!

这就是知恩报恩的教育,饮水思源的教育。

而更深层的意思就是,告诉你到江湖社会上去闯荡,要学家乡里这口泉井,时时处处都给别人带来帮助,带来清澈的水。

这样你一辈子都有喝不完的水,都有干净的水好喝。

所以《道德经》上讲,既以为人己愈多,既以予人己愈多。

现在大家明白这《道德经》的真义了吧!

讲的就是泉井之道,讲的就是知恩报恩的教育。

所以在学堂里头,我们晚上为什么要听《跪羊图》这首感恩之歌,人一念感恩心起,就有无穷的动力。

对名利钱财追寻的动力,跟感恩之心的动力比起来,那简直没法比。

所以为名利而努力的人,动力太小了,为报天地君亲师之恩,而努力的人,动力源源不断,无穷无尽。

人是怎么成就的,是因为受恩莫忘成就的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知恩报恩
人类的愚痴,常背道而驰,为名利权势,且不顾生死......
(夏云)施惠勿念,受恩莫忘——修身治家之道《朱子家训》
【佛心书法】《朱子家训》择句:施惠勿念 受恩莫忘
《全元曲》散曲篇施惠
施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