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之二针剌之道

 宝命全角论篇主要讲针剌治病之道。道是什么?道字是首脑驾驶船只构成,意思是心中明确目标速度行进方式,能够避免危险顺利达到目的地。道就是熟练于心的理论指导,能够促进成功作事的精神状态。办任何事都需要知道、行道,守道,开辟新道,所以帝曰愿闻其道。就是愿意掌握针剌之道。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歧伯心目中的针剌之道是什么呢?

第一,凡剌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侯已备,后乃存针。这是讲,调整稳定医生与患者的精神状态,使患者乐于接受针剌治疗,全面配合。医生还必须充分掌握病情,从九侯的信息中明确疾病的本质关键与内在联系,特别是归经。才可以谈到用针治病。

第二,众脉不见,众凶弗闻,外内相得,无以形先,可玩往来,乃施于人。真正开始针剌了,就要如庖丁解牛一样,心目中已经看不到全牛,只关注刀下的纹理,各种脉象已经全丢开,各种凶险全不顾,集中到穴位与病变的内在联系上,精神集中到经穴上,集中到针下气的感应上。能这样才可以玩味针下之气,才可以施针于人。

第三,人有虚实,五虚勿近,五实勿远,至其当发,间不容瞚。能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关键是分清可针与不可针。五虚状态,就不要用针治疗。五实状态,就一定要用针泻治。而且要把握时机,下针侯气,不可分心一瞬间。

第四,手动若务,针耀而匀。静意视义,观适之变,是谓冥冥,莫知其形。医生行针如执行军务,必须全心全意,又武器精良。下针后,静下心来,细察针下反应,采取对证的行针手法,如在冥冥中摸索一样,追求寻求针气的到来。

第五,见其乌乌,见其稷稷,从见其飞,不知其谁。伏如横弩,起如发机。

医者能够静心发现针下的气如一群乌鸦突然飞来,如许多谷粒一样繁多,医者的手法必须顺乎针下气飞来的状态,这神奇的反应,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医者执针行针,真如弯弓射箭一样,拉满了弓,静静的等待气来发机射出一样。

前面讲了五虚勿近,五实勿远。黄帝又问:

何如而虚?何如而实?

岐伯曰:刺虚者须其实,刺实者须其虚。经气已至,慎守勿失,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黄帝问如何区别虚实而使用不同的针法呢?歧伯回答,剌虚者须其实,剌实者须其虚。这是总原则。经气已至,针下的针气来了,必须慎守勿失,至于针的深浅,就在于医者灵活掌握了,对于针下的气行状态,力求达到远近若一。医生此时的心情,应该如手中逮着老虎一样,如不能制伏,随时有被反咬一口的危险。一定要集中精神,不可分心分意于众物。

歧伯认为,以上所谈就是针剌之道。我热爱针灸六十一年了,再读此段,对照检查,自己仍然作的不完全合于针剌之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帝内经解读(65)
针灸逢源 素问宝命全角论
《法往古者,先知针经》
中医治病的两大原则--守神,以平为期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三宝命全角论第二十五篇
精读黄帝内经宝命全形论篇第二十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