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必看】以“航海文化”为依托,改变海员现实处境!


本文为一直以来关心我国航运事业、尤其特别关心我国海员群体的航海衣洋-胡月祥船长在2015年“苏浙闽粤桂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暨长三角科技论坛航运分论坛上的发言文稿,船长当天发表完演讲后就第一时间赐稿分享与信德,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国更多的航海历史、航运文化、海员文化、探讨我国未来航运发展方向,当然了也直接指出了我国现阶段海员培养与教育的问题,以及就全社会对海员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认识、怎样提高海员的职业认同感等等议题作了探讨。


下面我们来看看船长都讲了什么吧,文章较长,越往后越精彩,请大家细细品味。



以“航海文化”为依托,改变海员现实处境


摘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面临世界格局发生复杂变化的当前,主动创造合作、和平、和谐的对外合作环境的有力手段,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机遇和外部环境。海员为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作者以航海30年的经历,论述航海文化历史、航海人力资源的发展过程,议论中国“航海文化”依托下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海员境遇。谋求政府支持宣传推广航海文化、保护海员职业,谋求社会关心、关爱海员群体、以鼓励年轻人参加航海,鼓起勇气,扬帆起航,实现“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乃至世界的和平共赢的梦想。


关键词:航海文化,海上丝绸之路,航海梦,STCW国际公约,海员,船员





1. 认识中国航海文化对航海、海员发展的影响



自从有了人类之后,古代人向往大海的那一边,有了探索大洋彼岸的梦想,他们开始了了原始的航海活动。航海留给人类的伟大精神财富: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激励了人们不断探索,开创冒险和创新的精神。

中国的祖先在汪洋大海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为沿路各国留下了中国文明,并且带动了航海业的发达。中国走在了古代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前列,形成了底蕴深厚的农耕文化和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交融局面,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明代郑和(1371-1433)七下西洋,其辉煌世界航海界有目共睹,郑和曾对明朝皇帝谏言:“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

潮起潮落,郑和的谏言在历史进程中被证实。

航海从明初达到航海强国鼎盛之后而逐步衰落,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成为受人欺凌的穷国和弱国,中国的航海业也随之一落千丈。

西方航海强国强加于中华民族的鸦片战争,中国北洋水师不敌日本侵略者,最后甲午战争惨败而告终,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耻辱。

辛亥革命后,中国航运曾经在政局不稳中有了喘息的转机,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航运业的发展势头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航运事业走上了恢复与振兴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健全和完善了航运管理体制,为中国航运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航运事业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发展。中国通往世界各大洲航线上百条,庞大的中国远洋船队航行于世界绝大多数沿海国家的数百个港口。


中国为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已经成为航运大国,但还不是航运强国。

航海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航海促进了全世界各民族的友好交往,交融全世界繁荣经济,航海促进了世界各国独立的海防力量。航海是特别注重传统和传承的行业。许多古老的习惯和要求便这么一代传一代的延续下去了。同样中国航海历史也延续和传承了习惯和要求,形成了与农耕文化并存的航海文化。

千百年来,航海催生了现代文明,引领了时代发展,推动了世界和谐,航海已成为经济和贸易发展,社会和科技进步,外交和文化提升的重要支撑,在民族兴旺、经济崛起和社会昌盛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史实说明,凡向海洋发展的国家,皆可因势走强,反之则有可能落后挨打。

现代航海文化昭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 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的财富,因而就控制了全世界。”

中国是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文明古国,航海的辉煌又曲折渐变过程是国力强弱、经济兴衰的演变的缩影。

航海强国必须有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海员队伍作保障,建设海洋强国、航海强国、海员强国是推进实施国家海洋战略的基础。

厚重的航海历史积淀而成的丰富的航运文化是航海强国非常重要非物质遗产。任何一个航海强国无不拥有着深厚底蕴的航海文化。航海强国离不开航海文化。




2. 认识海员精神、责任



近代中国航海教育的先驱,上海吴淞商船学院第一任校长唐文治先生在招募第一届航海学生时的掷地有声的训话:

“诸生今日来校学习航海,日后,个个要到海上做事,看大浪,吹巨风,航海生活是枯燥的,辛苦的。一个生命财产之安危,均操在船长手中,试想所负这个责任,又何等重大。同时诸生亦应记得,商船驾到国外,其实是国家的势力所达之处。此外还赚外国人钱,以富裕自己的国家,试想这样的意义,更是何等重大。还有国家一旦有事,诸生即是海军,故东西各国,均特别优待商船人才,今朝廷效外国,亦决定优待你们,愿诸生学成致用,不负朝廷厚望。勉之,勉之。”

无论西方国家还是中国,排除现实社会的浮躁,实际上,年轻人从骨髓中向往成为海员、船长,成为征服海洋的勇士。

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因为航海是特殊海员职业,国家倾其财力扶植远洋船队,培养海员,海运学院航海专业的学生享受免费教育。海员享受了国家的特殊待遇,海员获得了社会民众的认知,海员职业成为年轻人向往的职业。同时,国家把海员列为了“第二海军”。海员职业素质和技能高超,成为了报效祖国、服务祖国、保卫祖国的团队力量。

航运业受到了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但世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航运,航运的繁荣离不开海员。无论世界经济前景如何,海员职业是永恒的职业。

特殊环境下对海员的性格与精神有特殊要求:意志坚毅,勇敢坚定;反应敏锐,胆大心细;沉着镇定;处事果断;刻苦耐劳,豁达乐观。海员职业的兴旺发达代表一个民族的胸怀、眼界、意志、智慧、实力和未来。


而船长更是海员精神的集中代表:

船长,海上航船的指挥者。船长,是一份特殊职业。船长,需要技能、勇气和智慧。船长,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船长,是一份荣誉。船长,是一份信任。船长,更是一份担当。船长,需要谦逊。船长享有指挥船舶的最高权力、具有丰富操船技艺、业务熟练、临危不惧、救船舶生命于危难之际的能力,船长肩负着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任。船长是集民众尊重、景仰、羡慕、追求于一体的偶像。




我们可以从船长肩上四条杠来解释海员所承担的责任。

四条杠代表了专业(Professional)知识(Knowledge)技术(Skill)责任(Responsibility)。把形象、素质、本领和使命浑然一体,四条杠实至名归!”

船长形象潇洒是职业的英姿飒爽,船长的高大更是肩上四条杠体现的责任之高。“一个生命之安危,均操在船长手里。”

延伸到社会文化:“每一个人都是驾驭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只要你时刻铭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勇于担当,恪守信用,珍惜荣誉,人生的航程必将一帆风顺。”


在中国实现航海强国、航海强国、海员强国的中国梦中,在实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宏伟目标中,海员将承担更大、更多的责任,并且还承担了保卫海疆责任。

一个有志气的青年人,应该成为一个敢于面对挑战,勇于艰苦创业,具有远大胸怀、爱岗敬业、有作为的航海者。所以当海员很骄傲!

这就是航海文化中体现的海员精神和责任。




3. 认识海员职业现状



航海科学发展,改变了船舶的航行环境,航海更加可靠和安全。但海员职业远离社会、远离家庭、远离公司、独立作战、流动分散、连续作业。气候多变、环境复杂、不分昼夜、协同操作的特殊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过去船长的薪酬远超公司最高管理者,海员的薪水也是社会普通职业的数倍,成为了激励年轻人参与航海活动的动力。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海员职业的倾斜政策发生了变化,过去拥有的特殊行业的待遇被剥离了,海员工薪需要赋税了。

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职业选择的多样性,陆地的薪酬似乎与海员薪酬持平,一些有各种想法的海员中途登陆且成为管理层高薪阶级,已经超过在海上苦苦相守船舶十多年成为船长的薪酬。造成了海员职业的失落感。过去被年轻人所青睐的海员职业渐渐失去了吸引力,产生了非正常的流失。

对于需要长时间培养才能可靠使用的航海人力资源无疑是个打击。

因为经济利益,中国大部分航运企业对海员服务、职业培训等可持续发展的油门放松了。海员职业素质、技能素质下降,影响了海上人命安全目标的实现。

国家海事的教育偏差不作为表现在对海上专业也归类于收费教育了,在中国生育政策下,家长忌讳将独生子女送到海事院校学习航海了,影响一部分年轻人的择业志向,院校忌讳向学生宣传航海的艰苦和风险性使得海员所具有的航海勇气变成了暮气。

海员人力资源出现了现实问题:“招募边远地区的年轻人取代沿海地区。但是边远地区的年轻人接受航海专业的培训、上船服务几年后,因不能在沿海落户成家,又由于接受“农耕文化”的熏陶大于“航海文化”的灌输,他们仅仅把海员职业当成了人生中的临时谋生阶段。只要转移职业的条件成熟就义无反顾的离开了。海员流失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国家和航运企业付出了教育、培训的成本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面对海员人力资源的流失,涉及航海领域的人们暧昧的表示:

“就目前中国职业选择的多样性,海员流失正常,谁愿意当一辈子海员!中国海员找不到,可以找外国的海员,其成本还可以降低!”

对于航运公司的经济利益来说“不养人”是真理。但人们应该认识到:

培养和培训海员并留下合理数量的海员是建设海洋强国、航海强国、海员强国的国家的宏观政策,我们不能把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梦寄托在外国人身上!

人们应该认识到:“当今日益复杂的专业化船舶必须依赖各方面都适任的海员,才能以安全、保安、环保并有效的方式进行操作。”

1)海员职业从业人员来之不易,当航运业结构调整时必须维持海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全世界的海员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级海员存在很大的缺口。

2)航运界已面临严峻的航海人力资源青黄不接的问题。事实上,中国不缺海员,缺的是具有高度责任、具有航海职业道德、素质和航海文化的海员!

3)航运公司的不作为应当归诸于航运公司“不养人”,将海员放任到社会中介机构,对海员服务、职业培训等可持续发展的油门放松了,海员职业素质、技能素质下降,影响了海上人命安全目标的实现。

中国航运界必须认识到:

有必要精制高级海员、乃至普通海员通过提高薪酬、技能发展、职务升迁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




4. 认识海员在社会上的处境



国内媒体少有宣传海员职业,社会民众对航海文化、习俗、海员职业,现代海员生活、工作环境几乎一无所知。缤纷的中国大盖帽队伍遍地都是,民众就是不认识海员大盖帽!海员在社会民众的影响渐行渐远

我国民众从南到北对海洋的认识仅仅是带鱼、黄鱼和鲳鳊鱼;人们对海员的认识是海上打鱼的渔民。

当媒体提及海员的时候也是被海盗劫持的信息、船舶失事的负面信息。海员职业影响力逐渐在社会职业中下行,成为了边缘化的职业。

为什么影视明星、体育明星在媒体上频频亮相并且连负面新闻也成为提升他们知名度的手段?现在相当一部分人崇拜明星几近膜拜,却对国家、对民族兴旺、对海洋强国缺乏认同感、自傲感和使命感。这就是社会舆论导向!而离开民众的生活如此近,并且紧密相连与他们的生活的海员职业却少有人去关注,甚至逃避、也有冷嘲热讽,这也是宣传的作用。

民众不认识海员!缤纷的中国大盖帽队伍遍地都是,而且一直欺凌海员大盖帽。港航主管机关层层设卡,除剥夺海员很多正当合法的利益外,港航主管机关的管卡拿要已经被广大海员所厌恶,甚至到了影响海员职业程度,也滋生了港行主管人员的不正之风。

中国数年的航海日活动的已经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范围主要还是集中在航运圈内的人,高层参与者居多,在船舶第一线的船长、轮机长、海员代表甚少。如此重要的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的活动,在中国主要媒体、报刊少有报道,仿佛业界对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是自娱自乐,在社会影响力度远远不够,海员在社会民众的影响渐行渐远。

打开媒体通道展现海员英姿、奉献正当时候!要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有必要进行大规模的推广航海文化。宣传海员对国家、经济的贡献。在国家层面举行航海相关活动是航海文化的传播,应在重要的媒体上进行直播,让全国人民都了解航海,逐步推广航海文化。

提升海员职业社会地位除了航运界、海员自身努力外,还得在民众中普及宣传航海对国家的奉献,海员是实现海洋强国梦的主要力量。迫切希望媒体积极、主动参与宣传航海文化、普及航海文化。航海精神需要让人心生激情与责任: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5. 认识海员名称的立法地位是传承航海文化的根本



航海是古老的职业,航海沉淀了厚重的航海文化,航海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形成了航海特有的、让社会民众易看懂弄明白的航海词汇。

海员名称之古有之,从航海文化的角度阐述海员的来历就是航海文化根!

在论述本段时有道德底线:“世界上没有任何职业是低贱的。只要是职业都是社会所需求的”每个职业具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说‘跑远洋’职业高贵,跑江河湖泊的船员贫贱。但是江轮和海轮因为职业的环境不同,需求不同,海员的知识、素质、技能都不同于船员!所以不能用同一名称表述。

现在整个中国陷入了严重船上工作人员名称混乱中。无论在海上从事贸易活动的商船和江河湖泊中商业活动的船舶都以船员统称在船工作的人员了。

海员职业和海员在社会民众中的影响在现代被外国殖民者打开国门之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逐渐形成和认识的。

1922年香港中国海员在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组织领导下,举行了香港海员大罢工。

中国海员是工人阶级中的一员。中共早期领导人邓中夏、苏兆征就是海员出身。1925年省港大罢工,海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海员的影响遍及全国。

在抗战中海员以民族大义为重,投身到了抗日的队伍中,为抗日运送物资。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招商局18艘海轮海员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海员的爱国、革命的行动,海员为建设和发展新中国的航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很有意义的是在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局”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可以看成是国家主管机关应用了更科学的名称来行使海洋管辖权,也成为航海文化的一部分。但令人不可理解,上世纪90年末海事主管机关在各种表述中把海员用船员代替了,并且出现在相关海事法规中。

很多航运公司未考虑公司航运的性质,都将管理海员的公司昭然挂牌“船员公司”!

在国际海事法规和航海国家的海商法上都有明确定义:

“海员受国际海事法规和所属国家海事法规限定是在海上从事商业活动船舶上的工作人员。”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特殊的职业,海员的工作显然与船员不同。海员的名称可能不科学,但已经源远流长了,是航海文化的传承、是非物质文化的根!

船员是受国内海事法规限定的,从事江河湖泊商业活动船舶上的人员。这也是约定成俗的名称,民众的认知度极高。

中国的《海商法》是面对从事海上商业活动的船舶和人员的限定法规。在中国《海商法》第三条中定义:“本法所称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

《海商法》第三十一条 船员,是指包括船长在内的船上一切任职人员。显然,《海商法》存在自相矛盾、不规则法律对象名称的条款!

《船员条例》同样也出现了法律不规则用词:

“以海员身份出入国境和在国外船舶上从事工作的中国籍海员,应当向国家海事管理机构指定的海事管理机构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证。”显然,上述这些海事法规都是为海员制定的,《海商法》、《船员条例》是国家法规,因此,中国的海事主管机关在海事序列用词上对从事海上商船工作的人员的称呼不得不用“海船船员”来区分。

尽管中国《海商法》和《船员条例》是国家法律文件,但我国立法人员未考虑航海文化的特征、用他们直观理解把海员名称定义为船员。在中国海事出版物中、国际海事法规的翻译中都是海员和船员混用了(参见附件1)。在现实的海事民事案件中,可能一个字就是原、被告成败之处,或巨大赔偿金额的差异!

笔者一直质疑中国海事主管机关不符合国际惯例从事商业活动的海船人员的称呼为“船员”,持不同看法的人用“CREW”英文单词批评作者:CREW就是船员!

不错,飞行员、宇航员,船员、甚至团队成员都称为CREW,是统称为“组员”的意思。涉及商业海船的人员的确称为CREW。但决不是同一概念,其翻译不能用“船员”了之,应考虑对象的工作性质确定。但很少人支持笔者的看法。

由于主管部门的立法,我们不得不遗憾感觉整个中国航海界、媒体、在民众中宣传航海文化都不规范使用从事商业活动的海船人员的名称。

海员名称的失落就如在城市中不规范的拆迁,把有历史底蕴的建筑、文物毁了一样的后果。现在海员被称呼为船员,海员如同飘在水面上的浮萍,没有了根!没有了地位,没有了待遇。海员被社会边缘化不利于国家建设海洋强国、航海强国和海员强国!

中国政府已经批准了联合国海事组织对1978年STCW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对我国生效。规范航海、海员名称有了依据,因此接轨是必要的。

国际海事组织为了表彰海员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和航海职业的特殊性,在1978年STCW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19号决议中写到:

“高度赞赏国际海事组织……,将2010年命名为‘海员年’……决定命名今后每年的6月25日为‘海员日’。”

中国海事主管机关“海船船员”的序列名词,从中华文字结构上不美观,倒不如“海员”名词响亮。媒体、民众念起来也朗朗上口,名正言顺了。

一个国家是不是海洋强国,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一个国家的国民没有强悍的航海文化的精神气质,即便是经济第一,富甲天下,海洋强国也不是真正的内心强大。

作为远洋船长,一辈子航海的情怀已经根植于心中,迫切希望中国的海事主管机关,尊重航海文化,沿袭中国航海文化的传承,规范航海用词,根据工作的环境区分出海员和船员。

感到欣慰的是《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2号》文件第14条如是说:……,……完善海运业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加强海员特别是高级海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化、国际化海运人才。国家层面也使用“海员”这个名称。


至今为止,中国海员建设工会仍然沿用“海员”两字。

2015年6.25世界海员日交通部副部长的慰问信中全部出现了海员名称。在2015年7.11中国航海日活动中,论坛名称也非常接地气:“中国国际海员论坛”



6. 结言


当前,世界已进入海洋的世纪,增强全民的航海和海洋意识,倡导人海和谐的理念,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已成为我们必然的选择。前IMO秘书长米.乔布勒斯充满感谢的心情向全世界热情洋溢地介绍海员对世界奉献:

“如果没有海员的奉献,全世界人口的50%要挨饿,50%要受冻。”

海员以职业的胸怀带给整个世界的发展而引以自傲。但海员具有深厚航海文化特征、远离家庭的航海特殊工作环境孤独、寂寞、枯燥和艰苦却没有得到社会民众的理解。

当人们在世界海员日、中国航海日上点赞海员奉献精神后,却对海员职业抱有天然的成见。即便年轻人学习了航海,在择业时都是绕道而行。让忠诚于海员职业的人有点伤感!

今年的7.11中国航海日活动论坛上,米.乔布勒斯又表示:“世界海事界有三方面的责任:1)公众首先要意识到海员为民主社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2)海事界要有强烈的信号,认可海员对全球贸易、航运界所作出的牺牲,他们是被保护的,3)海事界要承担立法方面的职责,为海员职业保驾护航。”

海员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决定了一个行业发展的前途。人们意识到航运业需要更多具有合格教育、培训的航海人员——海员!

中国航海强国梦的实现、国家战略“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离不开海运和海员。海事主管机关和航运界应该多做实事,协助海员树立职业的荣辱观,职业道德观,归属感。鼓励民众参与航海,鼓励年轻人、甚至女性“到海上去”。

同样,提高中国公民的对海员职业、对航海文化的了解,让全民尊重海员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1978年STCW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决议12

2) 航运信息网 业内资讯 2019年高级海员缺口将达42500多人

3) 运信息网 业内资讯“一带一路”带动人才需求 航运人才缺口将增大渤海早报 2015-05-28

4) 《海员条例》第十五条

5) 1978年STCW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2010年12月第一版

6) 1978年STCW公约2010年马尼拉修正案2010年12月第一版 决议12、决议14


延伸阅读:

10个理由,全世界必须感谢海员!

【IMO官方】??海员,感谢有您。

成千上万的海员在遭受不公平的法律“虐待“,你知道吗?

??【炫酷记录】一位女海员和她精彩纷呈的航海生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信德海事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投稿或联系信德海事:

admin@xindemarine.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热点| 进入航海时代,未来谁来跑船?
航海类职业生涯规书
高考结束!一名三副谈航海类专业的利与弊——星辰大海 等你们接棒!
??盲目扩招航海专业学生,导致海员人力资源过剩
海上工作吸引力日渐式微?一位20年航海资历的船长说出了心声!
转码页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