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封印象之《大宋·东京梦华》

开封印象之《大宋·东京梦华》

大宋文化体验之都,北方水韵休闲之城——开封,是著名的七朝古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河南省旅游景区(点)改革试点市、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开封历史资源丰富,拥有1300多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保护单位241处,其中国家级13处,省级25处,国家4A级旅游景点7处;开封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教育发达,艺术活动频繁,涌现出了一大批艺术名家和艺术精品;开封文化品牌众多,文化节会和文化旅游活动异彩纷呈。

上篇《大宋·东京梦华》之赏

大型实景演出是近些年在全国各地兴起的一种舞台演出形式。顾名思义,其名所得显然源于其演出的载体依托的是自然山水、园林风景等真实的景观,以及其舞台的大型化和演员的众多。除了实景和大型化这种基本的形式特征之外,大型实景演出另一个显见的特征是它的综艺性,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紧密配合、相得益彰使其成为音、像与故事高度聚合的奇观,给观者以强烈的听觉、视觉和想象力的刺激。综艺性加上置景的真实化使它类同于电影的前期制作。再考虑到多数演出节目内容的多样化,大型实景演出在艺术类型上实际上是戏剧、电影和综艺演出的结合版。

大型实景演出之所以出现并呈现出方兴未艾的乐观前景,其外在的原因当然是经济繁荣、旅游业勃兴带来的对旅游产品多样化的需求;从艺术发展的内在线条上观察,大型实景演出是艺术形式分化的一个结果。在大众化的社会,艺术的雅、俗分化趋于极端化。高雅艺术受到挤压,趋于专业化、小型化,如室内乐和小剧场话剧;而通俗艺术却通过吸纳多种艺术形式、技术手段制造视听奇观,大型化、综艺化、技术化是实现奇观化的路径,也是它的结果。

艺术的成功是在表达媒介功能的最大化过程中实现的,换句话说,如何克服媒介的局限,使其焕发出最大的活力,是特定艺术形式能否成功的关键。大型实景演出的大型化与综艺化实际上对创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在一个观众参与其中的现实情境中制造一种连续的景象奇观。尤其是当被表现的对象不仅限于自然景象,而且包含了社会历史因素时,这种挑战变得更加难以克服。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大部分实景演出走的是“印象”美学的路线。所谓“印象”美学,包含着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相对于连贯的、整体性的经验和情境而言,“印象”拾取的是片断的、部分的情景与经验。二是相对于经过深思熟虑和历史积淀的事件与情景而言,“印象”讲述的是瞬间的、感觉化的事件与情景。三是和绘画中的“印象派”有关,它创造的是富有色彩感、视觉化、造型化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色彩感和视觉记忆。《印象·刘三姐》、《丽江印象》、《云南印象》等都是这种“印象”美学实践的典型代表。

《大宋·东京梦华》同样有这种“印象”美学的痕迹,创作者在其宣传词中明确宣示“九阕经典宋词和一幅《清明上河图》串连的画面,将精心选择的北宋印象包含进去,以唤起一个民族对兴衰的思考和渴望崛起的激情”。尽管《大宋·东京梦华》选择的是一个更富历史感、更宏大的题材,仍不得不以“印象”相标榜,这一方面显示出“影响的焦虑”(张艺谋模式),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型实景演出对“印象”美学的一种天性式的依赖。

但是,看过《大宋·东京梦华》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些片段的、浮光掠影的“印象”,不仅仅是只靠绚丽的画面和虚浮的形式感勉强支撑的连环画,也不是靠连篇累牍地堆砌符号来制造文化噱头。它是写意的,也是写实的;它是印象的,但也有相当绵密的叙述;它靠声光电化制造出炫目的音像奇观,同时,它也靠颇具意味的叙事和象征框架营造出一个有相当深度的意义空间,引人留恋深思。因此可以说,《大宋·东京梦华》对“印象”美学是有所突破的,或者,如果一定要将大型实景演出的美学路线命名为“印象”美学,我以为《大宋·东京梦华》对此是有所丰富、有所添加的。

《大宋·东京梦华》展现的是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的社会生活画面。这里既有波澜壮阔、硝烟弥漫的战争场面,又有市井里巷里婚丧嫁娶、唤狗斗鸡的日常生活情景;既有宫廷里万朝使官朝贺的庄严、神圣,也有青楼瓦肆中丝竹管弦的悠游情调。如此宽广、深邃、复杂的社会生活应该是由电影来表现的,对于一个相对固定的舞台来说,哪怕是大型的实景舞台来说,如何表现它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首先是空间——幅度宽阔的社会生活需要有机的生活场景来表现,众多而又由机关连在一起的生活场景对于空间有限的舞台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创造性才能实现的。更严峻的挑战还来自于对时间主题的表现。由于缺乏电影通过剪辑、场景移换、蒙太奇等手段表现时间主题的自由度,甚至也不便于像传统舞台演出那样通过布景转换、化装等手段来提示时间的交替,大型实景演出在表现时间主题方面存在一种几乎与生俱来的缺陷,使其对空间的依赖程度非常大。或许正是这个原因,大部分大型实景演出走向了以造型、画面、色彩等为主要形式的“印象”美学之路。而《大宋·东京梦华》创造性地通过九阕词和一幅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自然天成地将时间和空间有机地融合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历史兴替与朝代兴衰的主题。

演出以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启幕。作为亡国之君的悲悼之作,《虞美人》充满了对时间、对逝水年华的哀婉、悲悼的气息,“春花秋月何时了”、“一江春水向东流”更成为表达时间命题的千古绝唱。在《虞美人》所营造的哀婉、忧伤的背景下,一幅壮阔的“大宋”的旗帜迎风飘扬。一阕《虞美人》,一幅大宋的旗帜,成功地将两个朝代勾连起来,从而将大宋王朝放置到时间潮水、朝代兴替的历史阐释机制中。一开始,《大宋·东京梦华》就显示出非同寻常的时间意识、历史感和文化触觉。

其后,演出以辛弃疾的《青玉案》、苏轼的《蝶恋花》、柳永的《雨霖铃》、裴湘的《浪淘沙·咏汴州》、周邦彦的《少年游》、辛弃疾的《破阵子》和岳飞的《满江红》等七阕宋词串联起大宋王朝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青玉案》的“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所表现的繁华景象,到《蝶恋花》表现城市生活的诗情画意,到《雨霖铃》的浪漫抒情,到《浪淘沙·咏汴州》的万物充盈和万国来朝的王朝盛极一时的情景,再到《破阵子》与《满江红》所流露的王朝危机和诗人们为挽救民族危机慷慨赴国、壮怀激烈的豪情。每首词都描摹出一幅色彩明艳的画面,为大型实景演出提供了鲜活的情景,这正是“印象”美学所要求的色彩感、造型感。但这七阕词提供的还不仅仅是串联起来的一幅幅画面,不仅仅是被罗列起来的“印象”,它还包含着一段鲜活的历史以及诗人们在不同历史情境中心境与思绪。它诉诸的不仅仅是感官、不仅仅是视觉刺激,他让我们思索时间、历史,思考朝代兴废与生命的枯荣。这是仅仅以“印象”为目的的演出无法提供的。尤其是演出以苏轼的《水调歌头》作为全剧的尾声,更是渲染出历史的沧桑和对人生的无穷感叹!

对空间的出色创造是《大宋·东京梦华》演出成功并在美学上有所突破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和大部分大型实景演出满足于以色彩、造型制造平面性的空间不同,或者靠堆砌僵死、空洞的、原始的宗教与文化符号制造壅塞的符号展览不同,《大宋·东京梦华》所创造的空间是立体的、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这一空间称做一个三维空间。

它的第一个维度是地理学、环境学意义上的空间,它的成功仰赖于现代科技声光电化所制造的奇妙效果和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即大型园林清明上河园。宋代画家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以现实主义的笔触精雕细刻地描绘了宋代都城汴梁的社会生活、市井风情与建筑格局。举凡人物、亭台楼阁、市井百态,无一不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一千多年前世界上最大都市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被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一座名城成就了一幅被称做“神品”的名画,一幅名画让一座名城在一代代人的头脑中定格,它甚至塑造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想象:一切关于古代城市生活状态的想象大都是以它为雏形的。上世纪90年代,聪明的开封人又将这幅名画变成了一座名园——清明上河园,张择端笔下的人物、风景、市井风情变成了现实中可触可感的真实情景。由于成功地还原了《清明上河图》丰富多彩的古代都市风情,清明上河园成为国内最成功的主题公园。而《大宋·东京梦华》就依托清明上河园演出。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所营造的音像奇观中,再借助于朦胧的暮色,过去只在张择端笔下才能见到的宋代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一幕幕徐徐展开。“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人们仿佛置身于一千年前的帝都之中。这种演出空间的高度仿真性为演出成功创造了扎实的基础。

《大宋·东京梦华》创造的第二个空间维度是社会空间。就像清明上河园的成功,不仅靠成功复制了《清明上河图》的城市物理空间,更重要的是复活了城市的市民生活。同理,《大宋·东京梦华》动用最庞大的演出阵容,是为了复活巨大的市民生活空间。甚至不仅仅是表面的市井的热闹与繁荣,穆桂英挂帅出征和万国来朝的恢宏场面,婉约派词人柳永的浪漫、感伤的爱情故事、京城名妓李师师的宫闱与青楼生活场景等共同营造出北宋社会生活的多元格局,这是一个流动的、有充盈生活内容的社会空间。

第三个维度是想象的艺术空间。仅举一例。当字幕上打出苏轼《蝶恋花》中的词句:“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舞台上伴以秋千和笑语盈盈的少女,这是一幅极其美好的画面。但是有形的秋千和少女并不能完全表现这首词的丰厚意蕴。墙里/墙外、佳人/行人、无情/多情等所营造的巨大的张力空间必须靠观赏者的丰富想象才能被填补。而这样的想象性的艺术空间比比皆是。

九阕名词一幅名画创造出一幅连绵的北宋社会生活的画卷。时间和空间的完美结合使这幅画卷不是一幅幅景象的连缀,而是构成了一个大的古代城市意象;不是一个又一个生活情境的随意绵延,而是构成了一个充满中国文化气息的深邃意境。正是这种意象和意境的创造突破了“印象”式美学格局的局限,使其获得了不俗的艺术品位。

中篇 似梦又似非梦

一个白衣男孩儿把一盏点亮的河灯放入水中,河灯逐波而去。夜色朦胧,河灯渐行渐远,隐隐约约,似有似无。它要把我们引领到哪里?一个奇妙的梦境?一个绮丽的世界?还是一部尘封的历史?

在静静的期待中,一曲婉约凄美、愁绪百结的音乐由远而近,乐声萦绕,水面亮出一朵巨大的菊花。菊花在迷蒙的水雾中随波逐流,花瓣徐徐开放,晶莹剔透;花瓣盛开时,作为花蕊的12个窈窕绰约的宋代美女,纱裙长袖,翩翩起舞,流光溢彩,如梦似幻。歌声响起:“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亡国的南唐后主李煜发自肺腑的哀叹。一个王朝的衰亡必将昭示着另一个王朝的崛起。乐声忽强,斜后方的两座城楼骤然间光芒万丈,金碧辉煌,城楼上数百面大旗翻卷,如潮如浪。兴盛的皇家气派,与水雾中朦胧远逝的“故国不堪回首”形成强烈鲜明的反差。

——这就是清明上河园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的序幕《虞美人》,一个如梦似幻却又蕴含着世事哲理的绝妙开篇。

开封市为什么要兴建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为什么不惜投入一亿三千多万巨资打造《大宋·东京梦华》?不知有汉,何谈魏晋,溯流回源,我们不能不提到北宋画家张择端举世闻名的艺术巨作《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一个反映世俗生活的历史艺术杰作,它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清明时节郊野、河道、街市形形色色的世俗生活的细致描绘,生动地揭示了北宋汴梁的繁荣景象,对北宋的社会文化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作为历史现实主义的艺术杰作,《清明上河图》在艺术技巧上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整幅画作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和物的远近、疏密、动静、繁简,在画家传神之笔下表现得形神毕肖,无微不至。在笔墨技法上,则兼取了“界画”的工致准确和“写意画”的淋漓活泼,以工代写,以写润工,使其画作典雅堂皇,百读不厌,美不胜收。

作为一幅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的经历非常坎坷,它曾5次进入宫廷,4次被从宫中盗走,辗转流离,多灾多难,能够完好无损地流传至今,实属不易。首先收藏《清明上河图》的是北宋宫廷。金兵南下,攻破汴梁,混乱中此图被人盗出皇宫,第一次流落民间。元朝,《清明上河图》再次入宫,为皇家所有。元末,宫内一装裱匠巧用调包之计,用临摹本替换真品偷出宫廷,卖入民间。明朝嘉靖年间,权相严嵩大肆搜罗珍奇,《清明上河图》又落入严府,后严嵩权败家业被抄,此图第三次入宫。然好景不长,不久又被太监冯保从宫中盗走。明亡清兴,此图辗转数人后第四次入宫,藏于紫禁城延春阁。1911年,大清灭亡,逊帝溥仪以赏赐为名,将宫中的重要文物偷运出宫,《清明上河图》即在其中。1945年,东北解放,溥仪随身携珍宝被俘,《清明上河图》被安然无恙地保留下来,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尽管《清明上河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实际上它却成为今日开封的一张名片,一个文化窗口,一种文化资源。正是这幅幸存的名画,让我们准确具象地了解了北宋都城汴梁的街市风貌、河运情况和当时人们的世俗生活。如何把这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

在形容游人心情惬意时,不是有一句话叫“人在画中游”吗?于是策划、筹建、动工,由一张名画走进了一座名园——清明上河园。清明上河园开园以来,果然游人如织,络绎不绝,正是“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

开封乃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文化非常丰厚,《清明上河图》内容再丰富,也难以诠释整个北宋文化,可是赴开封的游客则多因其为北宋的都城而来。为了进一步开发开封的文化资源,让人们较多地了解千年之前的北宋文化,为了创建更加精美的景区并打造标志性品牌,让游人得到美的享受,清明上河园不惜重金,像干将、莫邪铸剑一样,精心打造出了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

“宋词”和“唐诗”一样,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分四场六幕,以八阕经典宋词的意境渐次展开,利用景物和声、光、色的无穷变幻,营构起动静交错、深远莫测的恢宏场面,尽量丰富地表现北宋王朝的历史及其文化。其构思策划独辟蹊径,新颖精致,别有洞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极高的审美情趣。

《大宋·东京梦华》大型实景演出的第一幕《醉东风》,表现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太平盛世的繁华景象。纤夫们节奏整齐的脚步声和号子声由远而近,汴河漕运的船只往来不绝;按照《清明上河图》建造的汴梁街市店铺鳞次栉比,市民进进出出,饮酒,品茶,谈生意;街头河畔,各色行人,熙来攘往,儿童嬉戏,僧侣化缘,商贩引车卖浆,艺人舞枪弄棒;“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上元之夜,火树银花,灯如海,人如潮,街市上,宝马雕车香满路,汴河中,歌声舞影醉花船。

《大宋·东京梦华》大型实景演出的第二幕,则是选用了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文学意境,表现大宋王朝太平盛世的婉约情怀。

总体而言,大宋王朝是一个繁盛的王朝,科技的王朝,文学的王朝,艺术的王朝,婉约的王朝;因而,大宋王朝也是一个开明仁慈的王朝。北宋王朝科技进步,出版了《梦溪笔谈》、《统天历》等诸多科技著作,毕 的活字印刷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之一,医学上的“针灸铜人”也是首创于宋代;制瓷工艺也达到了一个高峰,产生了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在文学艺术上诞生了苏轼、欧阳修、黄庭坚、米芾、张择端等一批大师级人物以及柳永等婉约派词人,就连宋徽宗赵佶本人也是一个造诣颇深的画家和书法家。

说大宋王朝开明仁慈,当然是和其他王朝相对而言。大宋皇帝尤其是开国之后的前几位皇帝,基本上都能够做到勤于政务,体恤民心。到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鼎盛时期。他恭俭仁恕,宽厚大量,起用了包拯、范仲淹等不少贤人志士,以至于他“驾崩”之时,朝野俱哀,“京师罢市悲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甚至当讣告送到辽国,“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就连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握着使者的手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遂将仁宗送他的御衣“葬为衣冠冢”,岁岁祭拜。

然而,大宋王朝也是一个“文治”有余而“武功”不足的王朝,在大宋王朝统治的三百余年间(包括偏安一隅的南宋),夏、辽、金、蒙屡犯国土,边关战争几乎连年不断。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被拥立为皇帝之时,命令部下安抚后周君臣,不许杀人,不许扰民。军队回师京城,基本上做到了军纪严明,秋毫无犯,既和平获取了政权,也最大限度地争取了民心。

赵匡胤开国立号,史称宋太祖。在平定了反叛、征服了南唐、政局基本稳定之后,赵匡胤吸取本人“黄袍加身”及前朝兵变频仍之鉴,于是上演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一幕。他两次宴请石守信等军功大将和王彦超等各镇节度使,声泪俱下地劝说他们释去兵权,罢镇改官,买良田,置美宅,终其天年。赵匡胤开国之初就把军权、人权、财权集于中央,也确立了大宋王朝“扬文抑武”的基本国策。这种“扬文抑武”的国策也基本上贯彻、落实到了整个大宋王朝。武将地位低下,文人地位拔高,文臣看不起武将,更不屑于从军。

这样一来,虽然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内忧,却酿成了边关吃紧的外患。大宋王朝虽有军队百万,然而在对夏、辽、金的边关战争中,不说是屡战屡败,实在是败多胜少。宋真宗景德元年,辽国入侵。当时宋王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多数大臣仍然主张议和,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主战,并最终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战于澶渊,宋军获胜。然而,宋真宗赵恒却决定就此罢兵,并签订了“澶渊之盟”,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来换取与辽的和平。这也是宋王朝用向辽纳贡的方式换取和平的开始。在对待外族入侵的问题上,“议和”成了大宋王朝的主导方向,延续到南宋。

宋仁宗时有一员名将狄青,他骁勇善战,征西平南,屡建战功,官至枢密使,终因名望过重引起朝廷猜忌。以仁厚出名的宋仁宗明知狄青是忠臣,但最终还是听从了宰相文彦博等文臣的劝谏,将其罢官出知陈州,致使一代名将忧愤而死。这也是大宋“扬文抑武”宗旨的具体落实,只是没有太祖的“杯酒释兵权”高明而已。其实,狄青还不是大宋王朝下场最悲惨的名将。南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了与金兵议和,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更是卑劣之极了。

太祖开国所立“扬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一开始就为繁荣昌盛的大宋王朝埋下了隐患,这种隐患与时俱进,与日俱增,最终成为王朝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宋·东京梦华》大型实景演出在表现大宋王朝繁荣、繁盛、婉约、繁华的同时,这种“隐患”就像“阴转晴天”时的影子一样,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渐显现出来。例如第三幕《齐天乐》中周邦彦的《少年游》:“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这和序幕《虞美人》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相呼应,同样昭示着一个王朝的末日。

《大宋·东京梦华》用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满江红》的悲壮境界,把大型实景演出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时多?去似朝云无觅处!惊现于眼前的大宋王朝又随着历史的烟云悠悠远去;王朝兴衰,任人评说,可是它流传下来的灿烂文化却与日月同在,当然它留给我们的还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和思索……

下篇 东京梦华梦中来

到河南不能不去开封,到开封不能不去清明上河园,到清明上河园不能不看《大宋·东京梦华》。时下的开封人总是自豪地这样说。

是的,开封人应该自豪。这个拥有七朝古都美誉的城市,以地下城摞城的奇观,以地上丰富的古代建筑遗存,以《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传世,以包拯故事的流芳,以湖光与塔影的优美,以汴绣与菊花的灿烂等等,为中外各方人士所津津乐道。

特别是公元960年,自从北周大臣赵匡胤黄袍加身变成宋太祖,成为宋朝开国皇帝,并定都开封之后,100多年间,历史上称为北宋的朝代便以开封为中心,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书写下照亮世界的辉煌篇章。有关北宋的点点滴滴,让历经千年后的开封人仍然难以释怀。那是一个曾经多么耀眼的朝代啊,经济空前发达,文化空前繁荣,《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中的所描所绘,留存了北宋繁华的背影,范仲淹、王安石、苏轼、欧阳修、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张择端……一大批文化名人照亮了北宋的天空。

但是,开封人的自豪感已经消弭得很久了。随着金国的马蹄踏碎了北宋的暖床,随着宋高宗赵构迁都至杭州建立起南宋政权,地处中原的开封从那时起就远离政治中心,日渐衰落。加上此后数百年历次黄河水患,开封便再也没有力气从地上站立起来。

开封人的心中其实一直有着一个梦啊,这个梦就是要重现过往的辉煌,就是要找回久已不在的自豪感。当历史的车轮从20世纪末进入到21世纪,开封人的这个梦便愈来愈清晰、愈来愈急切。他们修复古城墙,建设清明上河园,开发古城文化的方方面面,就是要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多来开封,看看古城的变化,感受古城的魅力,甚至投资古城的建设。

开封人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尴尬的是,许多游客白天游了开封后,晚上就不见了踪影,他们住到了距离开封仅仅60余公里的郑州,或者赶往了别的城市。怎样留住游客?怎样让夜晚的开封也有看点?开封市政府想到了要打造一场反映开封古都文化的品牌演出。这一思路和清明上河园管理者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便从纸上反复的策划变成了梦幻般的现实。

这是一台历史的盛宴,这是一台文化的盛宴,这是一台艺术的盛宴。总之,这是一台美的盛宴。

在开封清明上河园皇家园林区的景龙湖上,大型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以70分钟的视听享受,把我们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场景。任凭你的思绪在1000余年的时光中往来穿梭,如河流一般奔腾不息的情感,在古与今之间、彼岸与此岸之间,不断翻起朵朵浪花。

她着实绚丽得让我惊奇,绚烂得让人惊叹!

她着实美妙得让我沉醉,精妙得让人陶醉!

《大宋·东京梦华》的创作者,以明晰的创作理念,努力再现《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录》的盛景,极力为观众营造一幅关于北宋王朝鼎盛时期的印象画卷,其意图显然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说她是一台历史的盛宴,是因为她让观众目睹了一部生动的大宋繁盛史。大宋朝尤其是北宋,是我国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北宋都城开封,当时叫汴京、东京,常住人口曾达到150万人,是世界著名的大都会。《东京梦华录》中所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年间东京开封的情况,可略窥一斑。书中记述了京城的外城、内城及河道桥梁,皇宫内外官署衙门的分布及位置,城内的街巷坊市、店铺酒楼,朝廷朝会、郊祭大典,东京的民风习俗、时令节日,当时的饮食起居、歌舞百戏等等。其作者孟元老在自序中追述了当年的繁盛:“正当辇毂之下,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习鼓舞,斑白之老,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灯宵月夕,雪际花时,乞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秀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琦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侈奢则长人精神。”

如此情景,在《大宋·东京梦华》中皆可寻觅到踪影。那“东风夜放花千树”、“宝马雕车香满路”的敷陈铺排,那“万国仰神京,礼乐纵横”的洋洋大气,让人置身其中,恍如梦回宋朝,流连忘返。

说她是一台文化的盛宴,是因为她让观众观赏了一幅鲜活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名作,它以长卷的形式,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特别是集中渲染了都城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开封当年盛况的见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一画一文,相互映衬,使人们对北宋都城汴京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如果说《东京梦华录》需要让人从字里行间去想象,《清明上河图》需要让人从笔墨线条中去捕捉,《大宋·东京梦华》则可让人在逼真的情景中去体味。她以宏大的布局、高科技的手段,将《清明上河图》搬进了现实,画中情景扑面而来,引人入胜。那座虹桥附近的街道两边,茶楼、酒馆、当铺、作坊,鳞次栉比。繁忙的街市上,人头攒动,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不一而足。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河岸上纤夫们在拉着大船躬身前行,那嘹亮的号子雄浑有力,动人肺腑。即便是与《清明上河图》关系不甚直接的场景,像少女们在春天里的踏青、荡秋千,像万国来朝时的威严和威仪,像柳永和情人在晓风残月中的依依难舍,像宋徽宗和李师师在宫廷中的缠缠绵绵等,也都会唤起人们对那个繁华朝代的追忆,那其实是《清明上河图》内涵的延伸,是那个朝代生机勃发气韵的一部分。

说她是一台艺术的盛宴,是因为她让观众领略了一出浪漫的歌舞宋之韵。《大宋·东京梦华》以八阕经典宋词作为主线,整场演出围绕这八阕宋词所蕴含的意境而渐次展开。演出共分为六场四幕,分别为《序·虞美人》、《醉东风》、《蝶恋花》、《齐天乐》、《满江红》和《尾声·水调歌头》。所涉及的宋词包括辛弃疾的《青玉案》、《破阵子》,苏东坡的《蝶恋花》、《水调歌头》,裴湘的《浪淘沙》,柳永的《雨霖铃》,周邦彦的《少年游》,岳飞的《满江红》等。

选择宋词作为《大宋·东京梦华》的主线是一个聪明的创意。首先,宋词是宋代艺术的精华,而且宋词幽远的意境,传神的画面感,适宜通过实景演出来展现;其次,宋词所营造的氛围,对演出所要表现的宋代主题,能够起到烘托和强化的效果;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以不同宋词所蕴含的诗意来串连整场演出,可以以一当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还原一个王朝历史的重任。宋词的词意和意境,再加上现代化的声光电技术,使创作者使用各种手段的空间得以无限拓展。水上漂动的菊花舞台,自由移动的水上栈桥,色彩斑斓的柳树,美轮美奂的明月,放射金光的宝殿,还有宏大的场面、壮阔的意象、曼妙的歌声、绚丽的舞蹈、动听的吟诵,各种古典、时尚元素的融合,使整场演出充满诗情画意和浪漫色彩,给人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这是《大宋·东京梦华》的真实写照,很有诱惑力,很有号召力,确实也很准确,很贴切。

应该说,《大宋·东京梦华》圆了开封人的梦。更具体点说,圆了主创人员的梦,圆了清明上河园决策者的梦。这一梦想的实现其实很不简单,需要胆略和胆识,还需要敢冒风险的勇气。

应该说,策划、制作、出品大型实景演出,目前在国内并不鲜见。像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印象·西湖》、西安的《长恨歌》,包括郑州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等等,都各有特色,也分别取得了成功。但实景演出毕竟不像舞台演出,它需要更讲究的场地、更复杂的道具、更细致的设计,甚至需要更大的资金投入、更多的演员储备等,每一个环节都不敢疏忽大意。所以,举办这类演出是一件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事业,容不得返工和从头再来。

清明上河园为《大宋·东京梦华》先后投入资金1.35亿元,参加演出的演员达700多人。如此大的资金投入,如此多的演员参与,对决策者和创作者都是极大的考验。好在清明上河园已经先天为《大宋·东京梦华》准备了良好的舞台,其二期工程皇家园林区中的亭、台、楼、榭和汴河水面,正是实景演出的绝佳之地。《大宋·东京梦华》的创作者们,利用这一很好的天然场所,以宏大的主题凝练、精巧的艺术构思、完美的细节处理,打造了一幅宋代最鼎盛时期的盛世画卷,实现了文化上的超越和提升,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从开始构思到试演,历时仅两年多,实属不易。她的超豪华的演出准备,超强烈的视听效果,超一流的舞美设计,展示了开封人文化崛起的自信心。她提升的是清明上河园的品位,提升的是开封旅游的品位,提升的是中原文化的品位。

天南海北的人们如今再来开封,当会因《大宋·东京梦华》而停下脚步,在清明上河园中度过一个诗意而充实的夜晚。他们会发现,今天的开封越来越美丽,越来越大气,越来越厚重。适逢伟大的时代,开封人应当自豪。重现《清明上河图》的盛景,再现《东京梦华录》的辉煌,这理想比梦更真实,就在眼前,不会遥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当《水调歌头》优美的歌声响起,当一湖象征金戈铁马的烟云散去,当一轮曾照亮过北宋的月亮又照亮了今日开封……此情此景,我相信所有的人都在期待:今天的开封,应该书写一幅比东京梦华更壮丽的画卷。

相关图片见本博客相册 文章来源: 大河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风古韵梦回千年 走进清明上河园
中原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园之概貌(叶平)
清明上河图中的开封-2015苏北行(10)
从一片荒地到上市5A景区,它靠什么书写业界传奇?清明上河园董事、总经理周旭东这样说...
四川省图书馆
行走丨梦回汴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