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畲族村寨五里沙茶铺村 距离漳州市中心不到10公里

闹市边上的畲族村

从漳州市区沿胜利西路驱车往西北方向行进, 到金峰公园后进入319国道,天宝万亩香蕉园这一漳州特色美丽画卷在眼前渐次展开,过了林语堂故里五里沙就来到畲族村寨茶铺村。

夕阳映照古村落——洪坑村 高茂山摄

在一般人看来,少数民族都聚居在深山老林或穷乡僻壤,距离城市中心十分遥远, 距离现代文明十分遥远。而这个少数民族村却在闹市边上,距离漳州市中心不到10 公里。 319 国道天宝段紧挨着九龙江西溪,河滩的沙子又细又软,最美丽的那一段沙滩称作五里沙,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成为这段沙滩边村落的名字。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的祖居屋就在五里沙村,而茶铺村就在五里沙的北面。

来到茶铺村,一口波平似镜的椭圆形池塘首先映入眼帘,塘岸边农舍倒映在清澈的塘水中。村庄的地势北高南低,整个地形呈簸箕状。站在“簸箕”后沿也就是村子的制高点,虽然只是平缓的小土坡,但可以眺望漳州母亲河九龙江,“逝者如斯乎”, 只见一江碧水自西北向东南缓缓流动。近处,红瓦白墙的农舍掩映在枝繁叶茂的龙眼树里,蜿蜒曲折的村道隐藏在叶片硕大的香蕉林中;远处,棉絮般的白色云朵在蔚蓝天宇自由飘忽,轻纱般的农家炊烟在村落上空升腾弥漫。山水形胜,尽收眼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看腻了城市水泥匣子,来到这里呼吸带着泥土芳香的清新空气,饱览绿韵荡漾的乡村美景,禁不住感慨:怪不得茶铺的先人选择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开基立业,繁衍发展。

村支书钟建中讲的故事印证了我的感慨。他说,大约在明朝中期,如今属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松洲村的地方有一个叫官坑的人,为人勤劳朴实,慈善和气。有一天,一位老人路过他家门口时突然晕倒在地。官坑见状立即前往施救, 并以茶饭热情款待。老人深受感动,说“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自己是个“地理先”,可以帮忙他找一个“好地理”。于是,官坑的两个儿子就跟着这位地理先生向西南方向走, 来到九龙江西溪边,指着一处杂草丛生地说这是“畚箕穴”,是一个风水宝地,在这里开基,只要经过十来世的努力,就可以福泽绵长、财丁兴旺。并告诉松洲九世兄弟建宅的方位以及今后建立宗祠的方位, 而且宗祠前要有上下两个大埕。

兄弟回到家里后,把地理先生的话告知父母,在父母离世后举家迁到这里开基立业, 称这里为乐仁铺,成为这里的开基祖。兄弟披星戴月,起早贪黑,勤劳俭朴,艰苦创业。经过几代人的打拼努力, 这里江畔建家园,荒野变良田,村里盖成规模可观的宗祠“乐仁堂”,而且在宗祠前建有上下两个大埕,印证了地理先生的预言。这个乡村聚落起初称乐仁铺,彰显了村民乐善好施、仁慈忠义的品格和风尚。村里的宗祠就称乐仁堂,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大概在清朝后期,因村民在村口路边开设茶馆招待过往行人而改名茶铺。从“乐仁”到 “茶铺”,一脉相承,都蕴含着这个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和好客的习俗。茶铺这个地名就显示了畲族人热情好客的特有民风。

村中民居呈现闽南建筑特色,最为典型的是两座宗祠, 一座称顶大厝,一座称下大厝,分别为本村钟姓两大“房头”的祖厝。顶大厝称乐仁堂,占地面积2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 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为五间起的闽南特色建筑,硬山叠顶双燕尾脊,两侧有护厝。宗祠前有上下两个大埕,面积很大。站在下大埕仰望宗祠,宗祠就显得格外雄伟气派。宗祠前的埕大且有上下两个,在闽南地区较为罕见。下大厝无堂号,占地面积约300 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 平方米。始建时间无考。三间起,硬山燕尾脊,规模比顶大厝要小得多,也具有典型的闽南建筑特色。整个村庄的地势高低不平,农舍错落有致,燕尾脊或马鞍脊的屋顶交替呈现,反倒显出参差变化之美。

近几年,茶铺村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富美乡村建设,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沿九龙江西溪的天宝滨江公园基本建成。2014 年4 月, 北京专家与省、市和区三级建设部门领导来到茶铺村就畲族特色村寨建设进行调研考察,提出指导性意见。村里已经规划在大水港旁紧邻319 国道的一个地块作为建设点, 这里地势较平坦,呈东、南略高于西、北的趋势,而且东、西、北三面环水,环境优美。茶铺畲族特色村寨建设已经拉开帷幕。茶铺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周边环境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深入发掘畲族文化内涵, 体现闽南传统,尊重畲族民俗,体现畲族文化底蕴。

天宝是中国香蕉之乡,茶铺村房前屋后遍植香蕉,“翠绿的蕉园披盛装,漫山遍野弯月亮”。畲族人心灵手巧, 竹编是畲族人最擅长的手工艺。茶铺村盛行竹编生产,是远近闻名的竹编村。早期主要编制大竹笠,还有竹筐、畚箕等,因为质量好、工艺精, 产品销往包括泉州各县在内的闽南各地。随着社会发展,市场对大竹笠的需求减少, 家庭竹编由大竹笠转向编制竹笼等盛装器具,还保持着传统村落的特色经济、特色产业。朴实的畲族人说,不管经济如何发展,社会如何变迁,竹编手工艺还会传承下去,薪火相传,不会在他们这一代中断。而茶铺村的富美乡村建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推进,变得越来越美,成为漳州西郊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初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是增城畲族村!人称“广东九寨沟”,广州唯一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梅州唯一,丰顺这村庄上榜!第一批“广东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半日云游霞浦崇儒乡村第三站——上水畲寨
【霞浦乡情】霞浦县崇儒畲族乡上水畲族村
槎川源,不曾远去的人文风景!
七彩官畲,愉快周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