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膜分离技术 术语

ICS 01.140;017.060
A 45

GB/T 20103- 2006
膜分离技术 术语
Technical terms for membrane separation
2006-02-16
发布 2006-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GB/T 20103- 2006
目录
1

2

2.1
膜与膜参数
2.2
膜组器和运行参数
23
水与水质
3

3.1
膜与膜参数
32
电渗析器
3. 3
电渗析流程和运行管理
4
渗透 和纳
4. 1
膜和膜参数
4. 2
膜过程和运行管理
5

5. 1
膜与膜参数'
5. 2
膜过程和运行管理
6
气体膜分离和其他的膜过程
6. 1
膜和膜参数
6.2
膜过程
6. 3
其他方面的膜过程
7
,后处理和清洗
7. 1
,后处理
72
清洗
中文

GB/T 20103- 2006
oli

    
本标准参考了ASTM D 6161-1998《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用语》,ASTM D 1129-1999a《有
关水的术语》,ISO 6107-1, 1996《有关水型的术语》,ISO 6107-2;1997《有关水型的补充术语》,
JIS K 3802-1995((
膜用语》的有关术语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负责起草,天津工业大学膜天膜工程技术有限
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天邦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参加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斯清,张维润,孙志英,魏健敏,汪林德,王从厚,杨哲玲,李锦生,刘惠玉,
, .
GB/T 20103- 2006
膜分离技术 术语

    
本标准界定了膜分离技术领域的术语,即电渗析,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气体膜分离及其他膜分
离过程中的常用术语
    
本标准适用于膜与膜材料,膜组器,各种溶液,气体分离及其他膜分离过程中涉及的术语.
2

2. 1
膜与膜参数
2.1.1
      
membrane
    
表面有一定物理或化学特性的薄的屏障物,它使相邻两个流体相之间构成了不连续区间并影响流
体中各组分的透过速度.
2. 1.2
    
固态膜 solid membrane
    
固相膜或固体膜 solid membrane
    
按膜的最终相态来分类的一种膜,即膜的相态为固相的称之固态膜.
2. 1.3
    
液态膜 liquid membrane
    
液相膜或液膜 liqid membrane
    
按膜的最终相态来分类的一种膜,即膜的相态为液相的称之液态膜.
    
:液态 膜有乳化液膜和支撑 液膜.这种膜可以把两种气相 ,气液两相 或两相不互溶的液体进行分 隔和促进 分离.
2. 1.4
    
气态膜 gas membrane
    
气相膜 gas membrane
    
按膜的最终相态来分类的一种膜,即膜的相态为气相的称之气态膜.
    
:气态膜通常 由充斥 于疏水多孔支撑体孔 隙中的气体为分离介质构成 .当这 种载有气体的支撑 体将两种不 同的
        
水溶液隔开时 ,可使一种 液体中含有的挥发性溶质迅 速扩散并通过膜 ,在另一种溶 液中富集或分离出去
2. 1.5
    
天然膜 natural membrane
    
在人体或动植物中,自然形成并具有生理功能的膜
2. 1.6
    
artificial membrane
    
人造的具有可替代或协助完成人体部分器官生理功能的聚合物膜或膜器件.
    
:如人工 ,人工心肺 ,辅助性人工肝 ,人工胰 ,人造皮肤 ,人造血 管以及 与输血有关 的血液 净化膜 , 液透析膜
        
血液过滤膜 , 浆分离膜,血浆净化膜
2. 1.7
    
合成膜 synthetic membrane
    
由聚合物,无机物,以及由聚合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GB/T 20103- 2006
2. 1.8
    
有机膜 .rganic membrane
      
以有机聚合物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2. 1.9
    
无机膜 inorganic membrane
      
以无机材料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无机膜有金属膜 , 金膜,陶瓷膜,高分子金属配合物膜 ,分子筛 复合膜,沸石膜和玻璃 膜等 ,它具有 化学稳定性
        
,耐高温 ,孔径分布 窄和分离效率高等特点 .可用于气体分离等
2. 1. 10
    
金属膜 metal membrane
    
以金属材料,如把,银等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金属膜可利用其对氢 的溶解 机理制备超纯氢和进行加氢或脱氢膜反应 .
2., 11
    
合金膜 alloy membrane
    
以合金材料,如把一镍,把一金,把一银等制成的具有特殊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合金膜 可利用其对氢或氧的溶解机理制 备超 纯氢和进行氧化反应 .
2. 1. 12
    
陶瓷膜 .eramic membrane
    
以多孔陶瓷材料制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如以玻璃 ,二氧 化硅,氧化铝,莫来石等制成的 陶瓷膜 ,可承受 高温 ,较宽 pH ,具有 比聚合 物膜高 的化学
        
惰性 ,一般用 于微 滤和超滤
2. 1. 13
    
玻琅膜 glassy membrane
    
由玻璃(Nai O-SiO)为主要材料组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2. 1. 14
    
半透膜 semipermeable membrane
    
优先使流体中的某些组份通过而截留其他组份的选择透过膜.
2.1.15
    
选择性透过膜 permselective membrane
    
靠膜在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结构或性质的差异,如大小,形状,电荷,溶解度和扩散率的差异优先透过
特定的组分的膜
2. 1. 16
    
对称膜 symmetric membrane
    
膜孔结构不随孔深度而变化的膜.
2.1.17
    
非对称膜 asymmetric membrane
    
膜孔结构随孔深度而变化的膜.
    
:非对称膜通常由同种材料 的一层致 密层 和一层或多层多孔支撑层 构成.
2. 1. 18
    
均质膜 homogeneous membrane
    
由一种膜材料制成,截面均匀一致的膜
    
:均质膜有 致密均质膜,微孔均质膜和离子 交换
  2
GB/T 20103- 2006
  2.1.19
      
多孔膜 porous membrane
      
具有多孔和开口结构的膜.
  2. 1.20
      
相转化膜 phase inversion membrane
      
通过适当途径使聚合物从均相铸膜液中沉析,形成聚合物富相(膜体)和聚合物贫相(膜孔)的膜
  2. 1.21
      
复合膜 composite membrane
      
用两种不同的膜材料,分别制成具有分离功能的表面活性层(致密层)和起支撑作用的多孔层组成
  

  2. 1.22
    
荷电膜 charged membrane
      
由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基团的聚合物制成的膜.
      
:荷电膜包括离子交换膜 ,荷电反渗透膜 , 电超滤膜 和荷电微孔滤膜 .
2. 1.23
    
动力形成膜 dynamic formed membrane
      
把铸膜液中相关组分沉积在多孔支撑体表面形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膜
2. 1.24
    
共混合膜 blend membrane
    
两种或两种以上相融性较好的聚合物材料按特定比例组成的具有分离功能的半透膜.
2. 1.25
    
致密层 dense layer
    
皮层 skin layer
    
活性层 active layer
    
非对称膜或复合膜表面一层薄的起分离作用的有效层.
2. 1.26
    
多孔支棣层 porous support layer
    
非对称膜或复合膜的致密层下起支撑作用的多孔底层.
    
:多孔性底 层的材料与致密层 的材料 可以是同一种 ,也可 以由不 同材 料制成.
2. 1.27
    
平板膜 flat membrane
    
外型为平板或纸片状的膜.
    
:平板膜通常具有支 撑层(如无纺布),用于制备板框 ,折叠式和螺旋卷式膜元件 .
2. 1.28
    
中空纤维膜 hollow fiber membrane
    
外型为纤维状,空心的具有自支撑作用的膜.
    
: 于反渗透膜 ,皮层在外表 ;对于超滤膜和微滤膜 ,皮层在 内表面,外表面或内 ,外表面 .
2. 1.29
    
铸膜液 casting membrane solution
    
制作膜所配制的溶液.
    
:铸膜液通常含 有成膜材料 ,溶剂和添加 剂等
2. 1. 30
    
孔性能 performance of membrane pores
    
膜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最大孔径和孔隙率的统称
GB/T 20103- 2006
2. 1. 31
    
孔径 pore diameter
    
膜孔直径的标称
2. 1.32
    
孔隙率 porosity
    
膜孔体积与整个膜体积的百分比.
2. 1.33
    
f   flux
    
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透过组分的量
2. 1.34
    
渗透系数 permeability coefficent
    
表征特定组分透过膜的难易程度.
    
渗透系数的关系式如下 :
Jw= A(AP
7)
    JS= BAC
    
:
    Jw—
溶剂()渗透通量;
    Js
溶质()渗透通量;
    
膜两侧的渗透压差;
    OP—
膜两侧的压差;
    AC—
膜两侧的浓度差;
      A—
溶剂()渗透系数;
      B-
溶质()渗透系数.
2. 1.35
    
脱除率 rejection
    
截留率 retention
    
表示脱除特定组分的能力.
    
它们的关系式如下:
                                R=(1
q/C,) X 100
    
:
    R—
脱除率或截留率;
    Cp—
透过液中特定组分的浓度;
    Cf—
进料液中特定组分的浓度.
2.2
膜组器和运行参数
2.2. 1
    
膜元件 membrane element
    
由膜,膜支撑体,流道间隔体,带孔的中心管等构成的膜分离单元.
2.2.2
    
壳体 housing
    
可装人膜元件的容器
    
:膜元件外表 面用环氧树脂等粘接 的包裹层也 可以认为是壳体 .
GB/T 20103- 2006
  2.2.3
    
膜组件 membrane module
      
由膜元件,壳体,内联接件,端板和密封圈等组成的实用器件.
      
:膜组件的壳体里可 含有一个或数个膜元件 .
  2.2.4
    
板框式膜组件 plate and frame module
    
由平板膜以平面状态安装在壳体中而构成的膜组件.
      
: 框式膜组件外形类似 于化工单元操作的板框式压滤机 .
2.2.5
    
卷式膜组件 spiral wound module
      
由卷式膜元件安装在壳体中而构成的膜组件.
2.2.6
    
中空纤维膜组件 hollow fiber module
    
由中空纤维膜元件安装在壳体中而构成的膜组件.
2.2.7
    
膜面积 membrane area
    
制作膜元件实际所用的面积.
2,2.8
    
有效面积 effective membrane area
    
膜元件中具有分离作用的膜面积.
2.2.9
    
错流膜过程 crossflow membrane process
    
压力推动给料平行于膜表面流动(切向流),而透过液垂直透过膜(垂直流)的分离过程.
    
:反渗透 ,纳滤 ,超滤和微滤 的分离过 程中均属于错流膜过程 .
2.2. 10
    
产水f,  productivity
    
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膜元件,组件或装置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水的量.
2.2. 11
    
脱盐率 salt rejection
    
表示脱除给料液盐量的能力.
    
脱盐率的关系式如下:
                                R=(I
Co/Cf) X 1000o
    
:
    R—
脱盐率;
    Cp—
透过液的含盐量;
    Cf—
给料液的含盐量.
    
:用于 电渗 ,反渗透,纳滤脱盐能 力的表征.
2.2. 12
    
水回收率 water recovery
    
产水量与给水总量之百分比.
2.2. 13
    
jJ pressure drop
    
膜组件和各种过滤器进,出口之间的压差.
    
:组件和滤器 固有 的压 力降通常 比较小 ,其增量反 映膜组件受污染程度或滤器截污量 的大小.
GB/T 20103- 2006
14
操作压 operating pressure
给料液进人膜组件或各种过滤器的表压
15
浓差极化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在膜法分离过程中,由于溶剂或溶质的迁移而导致本体溶液与膜界面间形成浓度梯度的现象.
16
concentration factor, CF( )
浓缩液中特定组分与给()料液中特定组分的浓度之百分比.
17
膜寿命 membrane life
在正常的使用条件下,膜或膜元件维持预定性能的时间.
: 寿命 通常按年计.
18
总能耗 total consumption of energy
膜装置制取 1 m'产品水所消耗的电能,包括配套设备耗电量和膜本体耗电量两部分
:总能耗 的单位为:J/m' kWh/-'.
19
膜装置 plant of membrane
由膜组件及其他配套设备构成的一套完整的膜分离设备.
:配套设 备如电控,各种仪表 ,管道 ,水泵 ,阀门以及化学 清洗接 口等.
  

    
raw water
    
指未经过处理的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在膜法水处理中也包括城市 自来水.
2.3.2
    
feed water
    
通常是经过处理进人配水管网或供水池的水 在膜法水处理中,指进人膜组件(或器)的水溶液.
2.3.3
    
浓缩水 concentrate
    
浓缩 .
    
1:此部分水的溶解 固形物 或颗粒或两者都高于给水
    
2:对于错流膜过程 ,即为给水未 能透过膜的那部分
2. 3.4
    
透过水 permeate
    
透过膜的那部分水.
2.3.5
    
淡化水 desalted water
    
用各种脱盐方法制得的含有溶解性固体物小于1 000 mg/I的水.
2.3.6
    
f   total salts
    
水中的各种电解质(盐类)的总量.
    
:总含盐量也 可用水中各种阴,阳离子总量来表示 ,单位 :_g/l_
GB/T 20103- 2006
2.3.7
    
溶解性总固体 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缩写)
    
经过过滤的水样,在规定条件下蒸干水分后留下的物质(即水中的溶盐,有机物和胶体物质的总
).
    
:当水 中有机 物含量较少时可近似表示 总含盐量 ,单位为 :mg/L,
2. 3.8
    
悬浮固体 suspended solids, SS(缩写)
    
可在规定条件下经过滤或离心除去的物质
    
:悬浮固体 的单位 :nag/I
2.3.9
    
电阻率 resistivity
    
度量水溶液阻止电流通过的能力.
    
1:电阻率等于在一定温度下 , 对截面积为 lc 的电极在 1 cm距离 间的电阻值 .
    
2:电阻率单位为.?cmMt) " cm o
2.3. 10
    
电导率 conductivity
    
度量水溶液导电的能力.
    
1:电导率 等于电阻率的倒数
    
2:电导率单 位为 S/- PS/cm
2.3. 11
    
总有机碳 total organic carbon,TOC(缩写)
    
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碳的总量
2.3. 12
    
化学需氧量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缩写)
    
在规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相当氧的量.
2.3. 13
    
生化需r,f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缩写)
    
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2. 3. 14
    
residual chlorine,total residual chlorine
    
加氯后以游离氯或化合氯的形式残留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溶液中的氯.
2.3. 15
    
浊度 turbidity
    
对水体中分散的微细悬浮性粒子使水透明度降低的程度的一种度量.
2.3. 16
    
酸度 acidity
    
水介质与氢氧根离子定量反应的能力.
2.3. 17
    
碱度 alkalinity
    
水介质与氢离子定量反应的能力
2. 3. 18
    
硬度 hardness
    
水中钙,镁离子的总浓度
GB/T 20103- 2006
2.3. 19
    
暂时硬度 temporary hardness
    
用煮沸的方法可以除去的硬度.
    
:暂时硬度 主要是由于重碳酸盐的存在引起
2.3.20
    
永久硬度 permanent hardness
    
主要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引起,不能用煮沸的方法除去的硬度
2. 3.21
    
淤泥密度指数 silt density index,SDI(缩写)
    
污染指数 fouling index, FI(缩写)
    
由堵塞..45 Ixm微孔滤膜的速率所计算得出的,表征水中细微悬浮固体物含量的指数.
2.3.22
    
朗格里尔饱和指数 langelier saturation index,LSI(缩写)
    
水样实测的pH值减去饱和 pHs值的差值.
    
:pHs值为水与 固体碳 酸钙平衡 时计算得出的 pH .
2.3.23
    
史蒂夫和戴维斯稳定指数 Stiff and Davis stability index,S&DSI(缩写)
    
表示水溶液有碳酸钙沉淀或溶解的趋势的指数.
    
1:它根据 TDS,钙离子浓 ,总碱度,pH 值和水溶液的温度等计算得
    
2:本指数适用 TDS>10 000 mg/L的水溶液
2.3.24
    
离子强度 ionic strength
    
对水溶液的离子数及其电荷的度量.
    
:水溶液的离子强度根据溶液 中各 种离子浓度及其价数计算得 .
电渗
3. 1
膜与膜参数
3.1.1
    
离子交换膜 ion exchange membrane
    
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ion permselective membrane
    
对离子具有选择性透过的聚合物制成的薄膜.
3. 1.2
    
阳离子交换膜 cation exchange membrane
    
阳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cation permselective membrane
    
膜体固定基团带有负电荷的荷电基团,可选择透过阳离子的离子交换膜
3. 1.3
    
阴离子交换膜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阴离子选择性透过膜 anion permlselective membrane
    
膜体固定基团带有正电荷离子,可选择透过阴离子的离子交换膜.
3. 1.4
    
异相离子交换膜 heterogeneous ion exchange membrane
    
膜体由含有活性基团的聚合物(离子交换树脂)粉末和作为粘合材料的线型聚合物混炼而成,两种
聚合物间无关联的离子交换膜.
GB/T 20103- 2006
3. 1.5
    
均相离子交换膜 homogeneous ion exchange membrane
      
膜体由离子交换材料形成,除增强材料外,未混人其他粘结材料的膜.
3.1.6
    
极膜 electrode membrane
    
具有较强的耐氧化性能,用于隔离极室与隔室的膜
3. 1.7
    
双极膜 bipolar membrane, BPM(缩写)
    
一侧为阴离子交换膜,另一侧为阳离子交换膜和中间具有水解催化作用的过渡层所组成的三层结
的膜 .
3. 1.8
    
交联度 degree of cross linkage
    
表征膜体高分子链相互联结交织的程度.
    
:交联度 通常是以纯交联剂 占膜体交联共聚物的质量百分数来表示 .
3. 1.9
    
树脂母体 resin matrix
    
构成离子交换膜或离子交换树脂主体骨架的聚合物
3.1.10
    
固定基团 fixed radicals
    
牢固地结合在聚合物母体上的荷电基团.
3. 1. 11
    
反离子迁移 counter-ion transference
    
与离子交换膜上的固定基团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透过膜迁移的现象
3. 1. 12
    
同名离子迁移 co-ion transference
    
与离子交换膜上固定基团所带电荷相同的离子透过膜迁移的现象
3.1.13
    
离子交换容f   ion exchange capacity
    
离子交换膜中与固定基团电荷平衡的离子量.
    
离子 交换容量单位为 :mot,/kg,
3. 1. 14
    
含水率 water content
    
湿膜烘除的水分占原湿膜质量的百分比
3. 1. 15
    
膜电位 membrane potential
    
膜两侧接触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所产生的电位差.
3. 1. 16
    
迁移数 transference number
    
某特定离子所迁移的电量占总通电量的比率.
3. 1. 17
    
选择性透过 permselectivity
    
离子交换膜透过特定的电荷离子或排斥相反电荷离子的能力.
GB/T 20103- 2006
3. 1. 18
    
膜电阻 membrane resistance
      
在某特定溶液中,膜厚度间的电阻值.
      
: 电阻单 位为 :Q.
3. 1. 19
    
面电阻 area resistance
    
一定面积膜试样的电阻值.
    
:面电阻单位为:12"cm'.
3. 1.20
    
溶胀度 swelling degree
    
膜从一种溶液转人另一种溶液中,其几何尺寸变化的程度.
    
:溶胀度以面积 ,体积或长度 的变化百分率来表示 .
3. 1.21
    
爆破强度 bursting strength
    
在膜上施加垂直于膜面的流体压力,膜开始渗漏或破裂时的临界压力,
    
: 破强度单位为 :kPa,
3.2
电渗析器
3.2. 1
    
电渗析器 electrodialyzer,electrodialysis unit
    
,阳离子交换膜,,淡水隔板以及电极板等按一定规则排列起来,并用夹紧件夹紧的除盐或浓缩
.
3.2.2
    
端电极 end-electrode
    
置于电渗析器夹紧装置内侧的电极.
3.2.3
    
共电极 co-electrode
    
电渗析器膜堆内,前后两级共用的电极
3.2.4
    
阴极室 cathode compartment, cathode chamber
    
由阴极框与极膜构成的通过阴极液的隔室
3.2.5
    
阳极室 anode compartment, anode chamber
    
由阳极框与极膜构成的通过阳极液的隔室.
3.2.6
    
隔板 spacer
    
形成电渗析器浓,淡水室的框架.用它将阴离子交换膜与阳离子交换膜隔开,形成浓水或淡水的过
.
3.2.7
    
隔板网 net, turbulence promoter
    
隔板中用于强化水流湍流效果和隔开膜的部件.
3.2. 8
    
,出水孔 distributing or/and collecting port
    
隔板中用于分配进水或汇集出水的孔.
  to
GB/T 20103- 2006
  3.2.9
    
布水槽 distributing or/and collecting groove
      
隔板中配,集水孔和流水道之间的通道,具有通过水流和促进水流分布均匀的作用.
  3.2. 10
    
有回路隔板 tortuous path spacer
      
内有隔条使水流改变方向迂回流动的一种隔板.
3.2. 11
      
无回路隔板 sheet flow spacer
      
水流方向不变的一种隔板.
3.2. 12
    
淡水室 diluting compartment, desalting compartment
      
由一张隔板和两侧的一张面向阳极的阴膜和一张面向阴极的阳膜组成的使流过水溶液离子浓度降
.
3.2. 13
    
浓水室 concentrating compartment
      
由一张隔板和两侧的一张面向阴极的阴膜和一张面向阳极的阳膜组成的使流过水溶液离子浓度增
加的隔室.
3.2. 14
    
膜对 cell pairs
    
按阴膜,淡水隔板,阳膜和浓水隔板的顺序组成的电渗析的基本工作单元.
3.2. 15
    
膜堆 membrane stack
    
电渗析器中由若干膜对组合而成的总体.
3.2. 16
    
电渗析的级 electrical stage
    
电渗析器中一对电极之间的膜堆
3.2. 17
    
电渗析的段 hydraulic stage
    
电渗析器中淡水水流方向相同的膜堆.
3.2. 18
    
膜间距离 distance between membranes
    
膜对中相邻两膜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膜间距离等于 隔板 的厚度.
3.3
电渗析流程和运行管理
3.3. 1
    
渗析 dialysis
    
溶质,离子等依靠扩散透过半透膜的现象.
3. 3.2
    
电渗析 electrodialysis,ED(缩写)
    
以直流电为推动力,利用阴,阳离子交换膜对水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使一个水体中的离
子通过膜转移到另一水体中的物质分离过程
3. 3.3
    
electrodeionization, EDI (I$ '? )
GB/T 20103- 2006
连续去离子 continuous deionization,CDI(缩写)
电渗析淡化室中填充阴,阳离子交换剂,利用浓差极化状态下水解离产生的 H一和 OH一使离子交
换剂再生,以达到电渗析
3.3.4
离子交换结合连续去除溶液中离子的过程.
    
直流式除盐 once through system
    
一次除盐 one pass process
      
电渗析器连续出液一次达到水质标准要求的流程.
3.3.5
    
部分循环式除盐 feed and bleed system
    
电渗析器淡水出口分成两路,一路连续出水供用水点使用,另一路返回电渗析器与给水相混继续除

3. 3.6
    
循环式除盐 batch type system , batch process
    
电渗析器淡水以循环方式除盐,使间歇批量出水达到用户水质要求的流程.
3.3.7
    
定电压法 constant voltage method,constant voltage operation
    
电渗析装置调试后,根据所测定的极限电流,于恒定的直流电压下运行的方法
3.3.8
    
操作电流密度 operation current density
    
电渗析装置调试后,根据测定的极限电流和给水水质状况而选定的安全运行电流密度
    
:电流密度单位为:mA/cm2 o
3.3.9
    
极限电流密度 limiting current denstiy
    
电渗析发生极化时的临界电流密度.
3.3. 10
    
经济电流密度 economical current density
    
设计计算时推导出的使制水成本最低的操作电流密度
3.3. 11
    
伏安曲线 voltage current curve
    
用电压一电流法测定极限电流时所绘制的电压,电流关系曲线
3. 3. 12
    
极化过渡区 polarization transition range
    
伏安曲线上,开始极化至强烈极化的一段过渡区间.
3.3. 13
    
极化点 polarization point
    
测定极限电流时,所绘制伏安曲线上的突变点.
    
:极化点 的对应 电流即为极限电流 .
3.3. 14
    
倒极 reversal of polar,Polarity reversal
    
定期倒换电渗析装置电极的极性,并同时切换浓,淡水流管道的操作程序
3.3. 15
    
极化 polarization
    
电渗析过程中,由于离子在膜内的迁移速度比在溶液中快,所以主体溶液中的离子不能迅速地补充
  12
GB/T 20103- 2006
到膜液界面,致使界面处溶液浓度低于本体溶液.当达到某一电流密度时,浓度降至某一极限值,水分
子就被迫发生解离,解离的 H一和 OH一离子参与传递电流,这种现象称为极化.
3.3.16
    
中性扰乱 neutrality disturbance
    
由于电渗析极化时产生的 H+ OH 离子参与传递电流,从而引起浓,淡水室溶液的 pH值产生
偏离中性的现象.
3.3.17
    
膜对电阻 resistance of one cell pair
    
膜对中阴膜,阳膜,淡水层和浓水层的电阻之和.
3.3.18
    
膜对电压 voltage drop for one cell pair
    
运行中的电渗析器,通过每个膜对的电压降.
3.3.19
    
电流效率 current efficiency
    
在电渗析过程中,所施加电流的实际除盐量与理论除盐量的百分比.
3.3.20
    
极水 electrode rinse,electrode water
    
流经电渗析器电极室的水
3.3.21
    
水的电渗透 electroosmosis of water
    
在电场作用下,水分子伴随着离子透过离子交换膜的迁移现象.
3.3.22
    
膜的浓差扩散 concentration diffusion of membrane
    
电渗析过程中,由于离子交换膜两侧溶液的浓度不同,引起电解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
的扩
3.3.23
    
淡水流皿 dilute flow
    
单位时间内通过电渗析器内所有淡水室的水的总量
    
:淡水流量单位为 :m'/h
3.3.24
    
水流线速度 feed flow linear velocity
    
单位时间内通过电渗析器淡水室单位横截面积上水的流量.
    
: 流线速度单位为 :cm/5
3.3.25
    
流程长度 flow path length
    
水流在电渗析器隔板中所流经的路程
3.3.26
    
浓水循环 concentrated solution recycle
    
渗析 , 回收 的措
4

4. 1
和膜
4.1.1
    
reverse osmosis membrane
    
使 .
GB/T 20103- 2006
2
纳滤膜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用于脱除多价离子,部分一价离子的盐类和分子量大于200的有机物的半透膜
3
盐透过率 salt passage
透过水的盐浓度与给水盐浓度之百分比
4
水通A衰减指数 flux decline factor
表示反渗透膜,纳滤膜和超滤膜因受温度,压力和时间作用而压密,致使水通量衰减的程度.
水通量衰减指数的关系式如下:
_IJ,
(tt}
    
:
    .—
水通量衰减指数;
    i—
运行t时间后的水通量;
    7—
初始运行 to(通常为 1 h)的水通量.
4.2
膜过程和运行管理
4.2. 1
    
渗透 osmosis
    
浓度较低的溶液中的溶剂(如水)自动地透过半透膜流向浓度较高的溶液里,直到化学位平衡为止,
这种现象叫渗透
4.2.2
    
反渗透 reverse osmosis, RO(缩写)
    
在高于渗透压差的压力作用下,溶剂(如水)通过半透膜进人膜的低压侧,而溶液中的其他组份(
)被阻挡在膜的高压侧并随浓溶液排出,从而达到有效分离的过程.
4.2.3
    
nanofiltration, NF( )
    
以压力为驱动力,用于脱除多价离子,部分一价离子和分子量 200^-1 000的有机物的膜分离过程.
4.2.4
    
平均操作压 average operating pressure
    
膜组件的进口压力和出口压力的平均值.
    
其表示式为:
尸平均
尸许+ 尸出
    
:
    p'P 18—
平均操作压;
      
尸进进口压力;
      
尸出出口压力.
4.2.5
    
温度校正系数 temperature correction factor,TCF(缩写)
    
因膜或组件的产水量随水温度变化而变化,为把不同温度下的产水量校正到以250C为基础的标称
产水量,从实验得出的换算系数
    
1;校正系数不仅与液体 的特性有关 ,而且也与膜 的聚合物特性 有关,一般应 由膜制造商 提供
    
2:无现成的资料时 可按 温度每增加 10C,产水量增加 2. 7%
  14
GB/T 20103- 2006
4.2.6
    
渗透压 osmotic pressure
    
渗透现象到达平衡时,半透膜两侧溶液(半透膜的一侧为纯溶剂,一侧为溶液)产生的位能差
4.2.7
    
渗透压差 osmotic pressure difference
    
反渗透膜的高压侧溶液的渗透压与低压侧溶液的渗透压之差
4.2.8
    
背压 back pressure
    
膜低压侧的压力.
4.2. 9
    
有效压力 effective pressure
    
由平均操作压减去渗透压差及产水背压的所得值.
    
有效压力的关系式如下:
                                    
尸有效=尸平均一n一尸背
    
:
    
尸有效有效压力;
      
-— 渗透压差;
      
尸背背压
4.2. 10
    
stage
    
膜装置流程中膜组件的配置方法,规定给水(含浓水)每流经一组膜组件为一段.
    
1:采用多段运行 目的是提高水 的回收率 ,避免后面膜元件 的给水流速下降过大
    
2:浓水分段时 ,通常按 2,1递减 ,以所 "锥形"串联组合排列 .
4.2. 11
    
pass
    
给水(或产水)每流经由增压泵和膜组件等组成的一个系统为一级.
    
1:产水分级运行 的目的是进一步降低产水 的含盐量
    
2:产水增级时须将前 一级的产水升压后作 为后一级的给水
4.2. 12
    
能且回收 energy recovery
    
把浓水的压力能用于补充给水的压力能,以大大降低反渗透能耗的过程.
    
:反渗透过程 的高压浓水(特别是海 水淡化过程中大量的高压浓水 ), 有相当大的能 ,能量 回收主要用于海水
        
反渗透过程
4.2. 13
    
缓冲器 accumulator
    
被安装在柱塞泵的吸水口或出水管路上,以减少压力的波动,确保流量均匀的部件.
4.2. 14
    
膜元()件更换率 element(module) replacement rate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每年(含第一年)()件更换的百分率
5

5. 1
膜与膜参数
5.1.1
    
超滤膜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
    
由起分离作用的一层极薄表皮层和较厚的起支撑作用的海绵状或指状多孔层组成,切割分子量在
                                                                                                                                                                        15
GB/T 20103- 2006
几百至几百万的膜
    
1 表皮层厚度通常仅((0.1^-1) pm,多孔层厚 度通 125 km,
    
2:超滤膜多数为非对称膜
5. 1.2
    
微滤膜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膜平均孔径大于或等于.01 km的分离膜.
5. 1.3
    
纯水透过率 pure water permeability
    
按规定的流速,温度 ,压力,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膜面积的纯水透过量
5. 1.4
    
切割分子f    molecular weight cut off,MWCO(缩写)
    
超滤膜在规定条件下对某一已知分子量物质的截留率达到 90%,该物质分子量为该膜的切割分

5,
.5
    
级大孔径 maximum pore size
    
与滤膜最大孔等效的园形毛细管直径.
5. 1.6
    
平均孔径 mean pore size
    
膜表面孔径的平均值
5. 1.7
    
孔径分布 pore size distribution
    
膜中不同孔径的孔数占膜总孔数的比率.
:_:'
8
起始泡点压力 bubble point pressure
第一个气泡出现并引导连续出泡时的临界压力.
:常用 于泡点压力法测定微滤膜孔径 .
  
膜过程和运行管理
    
超滤 ultrafiltration, UF(缩写)
    
以压力为驱动力,分离分子量范围为几百至几百万的溶质和微粒的过程.
5.2.2
    
微滤 microfiltration, MF(缩写)
    
以压力为驱动力,分离 .. 01 lam至数 PM的微粒的过程
5.2.3
    
feed
    
输人处理或纯化系统(或设备)的溶液.
    
:包括任何处理之前 的原水供给和进人组 件的物料
5.2.4
    
透过物 permeate
    
物料透过膜的部分.
5.2.5
    
截留物 retentate
    
物料未透过膜的部分
GB/T 20103- 2006
5.2.6
    
流速 flow velocity
    
物料在膜表面上流动的线速度.
5.2.7
    
压密化 compaction
    
膜在未污染情况下,经长时间持续受压和温度作用,使膜变得紧密而导致水通量衰降的现象
5.2.8
    
死端过滤 dead end filtration
    
全部溶剂被迫通过膜的一种运行方式.
6
气体膜分离和其他的膜过程
6. 1
膜和膜参数
6.1.1
    
透气f  gas permeation flux
    
气体在膜内扩散传递达到稳定态时,某组分气体在单位时间,单位膜面积下透过膜的气量.
    
1:气体透过致密膜 的过程 是溶解,扩散和解吸过程 常用 的单位 .'(STP)/(m' " s)
    
2; STP(standard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指膜 的低压侧 在标准状态下 即温度为 .,压力为 0. 1 MPa,
6. 1.2
    
气体渗透系数 gas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缩写)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膜对气体的溶解一扩散能力.
    
:气体渗透系数最 常用的单位是(cm' (STP) " cm)/(cm' " s " Pa) 最常用 的表达方式 :P=S " D( P:渗透系数 ;
        5
溶解 度系数,D 扩散系数)
6. 1.3
    
气体渗透率 gas permeabilityl(缩写)
    
在标准条件下,用于表征气体在单位压差下,透过单位膜面积的流量
    
:气体渗透速率常用 的单 位为 cm' (STP)/(cm' " s " 1'a),
6. 1.4
    
溶解度系数 solubility coefficient,S(缩写)
    
聚合物对气体的溶解能力.
    
:溶解度系数常用的单位为cm' (STP) /cm' " 0. 1 MPa
6. 1.5
    
扩散系数 diffusion coefficient,D(缩写)
    
表示气体分子在膜中借助分子链热运动,排开链与链之间的间隙,进行传递的能力,即渗透气体在
单位时间内透过膜的气体体积.
    
:扩散 系数单 位为 .ml/,
6. 1.6
    
分离系数 separation coefficient, a(缩写)
    
用于评价膜对气体的选择分离性能
    
均质膜和复合膜的气体分离系数表达式分别如下:
                                                                  PA
                                                                  PC
    
:
    a,—
均质膜的本征分离系数(又称理想分离系数);
    PA—
气体A的渗透系数;
                                                                                                                                                                      17
GB/T 20103- 2006
.一一气体 B的渗透系数.
:
a2-
JA_

复合膜的气体表观分离系数;
气体 A在复合膜的渗透率;
B 的渗 .
复合膜的混合气体分离系数表达式如下:
aA
一贪

J

混合气的分离系数(简称分离系数);
A
组分的渗透率;
Ja - B
组分的渗透率.

6.2.1
    
分子筛分机理 molecular sieve mechanism
    
当多孔膜的孔径介于不同气体分子直径之间时,使直径小的分子通过膜孔,而直径大的分子被截
,从而达到筛分效果的理论.
6.2.2
    
毛细管凝聚机理 capillary condensation mechanism
    
当多孔膜的孔径在 0. 1 nm-0. 2 nm,凝聚性气体将在孔内产生毛细管凝聚现象,阻碍其他分子
, 的理 .
6.2. 3
    
溶解扩散机理 solution-diffusion theory
    
气体透过非多孔膜(包括均质膜,非对称膜,复合膜),气体分子首先吸附在膜表面上,然后在膜表
面上溶解,从而在膜两侧表面产生浓度梯度,使气体分子在膜内向前扩散,到膜的另一侧面被解吸出来,
的理
6.2.4
    
双吸附一双迁移模型 dual-mode model
    
揭示纯气体在玻璃态聚合物中渗透时,气体分子在膜内除亨利溶解外,还存在 Langmuir吸附,
种现象叫双吸附现象.同时还存在溶解扩散和吸附扩散作用,形成气体分子的双吸附一双迁移.
    
:对混合气体还存在各组分 之间竞争 langmuir吸附 中心 的现象.使混合气的总透量下 ,表现分 离系数变小
6.2.5
    
气体膜分离 membrane gas separation
    
在一定压力驱动下,利用不同气体分子在膜内渗透速率上的差异,使渗透速率相对快的分子在渗透
气侧富集,而渗透速率相对慢的分子在渗余气侧富集,从而实现不同气体在膜两侧富集分离的过程
6.2.6
    
膜蒸馏 membrane distillation, MD(缩写)
    
利用微孔膜两侧温度上的差异,使与热侧接触的水溶液在膜的表面上汽化,产生的水蒸汽通过膜孔
传递到膜的冷侧并冷凝成水,从而完成分离的过程.
    
:其方式 直接接触式 ,空气间隔式 ,减压式 或气体吹扫式
  18
GB/T 20103- 2006
6.2.7
    
渗透气化 pervaporation,PV(缩写)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组分在致密膜中的溶解度与扩散速率的不同或通过分子筛膜而实现的相变分离

6.2.8
    
蒸气渗透 vapour permeation
    
利用蒸气混合物或蒸气与不凝性气体混合物在致密膜中的溶解度与扩散速率的不同而实现的分离

6.3

6.3. 1
    
膜反应器 membrane reactor, MR(缩写)
    
利用膜的分离,载体,分隔,复合功能和特点,把膜分离和化学反应或生物化学反应相集成,改变反
应进程和提高反应效率的设备或系统.
6.3.2
    
膜催化反应器 catalytic membrane-based reactors,CMR(缩写)
    
利用膜的分离,载体等功能和特点,使催化反应与分离同步进行的膜反应器.
6.3. 3
    
膜生物反应器 membrane bioreactor,MBR(缩写)
    
以膜为载体,把生物反应(作用)和分离相结合,能改变反应进程和提高反应效率的设备或系统
6.3.4
    
膜传感器 membrane sensor
    
借助膜的特殊功能来传递或转换特种信息并以一定信号显示的器件.
6.3.5
    
控制释放 controlled release
    
把活性生物或化学物质,以聚合物膜包裹等受控制形式,恒速释放到特定作用部位或特定靶器官
,使有用物质控制在有效浓度范围内,并长期有效发挥作用的方法或技术.
7
,
7. 1
,
7.1.1
    
预处理 pretreatment
    
膜分离之前的处理过程.
7. 1.2
    
后处理 post-treatment
    
膜分离之后的处理过程.
7. 1.3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消毒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利用热,化学药品或紫外线,杀灭全部或部分微生物的工艺过程.
7. 1.4
    
chlorination
    
水中加氯气或加可生成次氯酸离子的化合物的过程.
    
:氮化的 目的是 为了消毒 ,抑制细菌和动植 物生长 ,氧化有机物 ,辅助混凝 或减少臭味等
GB/T 20103- 2006
7. 1.5
    
奥氧化 ozonization, ozonation
    
投加臭氧于水处理或废水处理中,以进行灭菌,有机物的氧化或去除不良的臭味等处理
7. 1.6
    
脱抓 delorination
    
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将水中的余氯全部或部分去除的过程.
7. 1.7
    
间断氛化 intermittent chlorination
    
在引水口等处或对进人 R()膜组件的给水采取定期氯化消毒的操作方式
    
:间断氯化是在加亚硫 酸氢钠脱氯过程中 .每八小时 有一小 时停止 加亚硫 酸氢钠 ,使进入 膜组件 的给水 含有余
        
,对组件 灭菌 .
7.1.8
    
后板化 post chlorination
    
水处理和废水处理之后进行的氯化.
    
: 氯化一般在滤后的管路上投加 ,主要起 消毒作用 ,并使管网水中保持一定 的余氯
7. 1.9
    
软化 softening
    
指从水中除去大部分钙,镁离子的过程.
7.1.10
    
膜法软化 membrane softening
    
用纳滤膜降低水中的硬度的过程.
7. 1. 11
    
酸化 acidification
    
加酸防止碳酸钙结垢的工艺
7.1.12
    
脱碳酸 decarbonation
    
从水中脱除二氧化碳
7.1.13
    
临界处理 threshold treatment
    
一种处理工艺,如加防垢剂,以抑制晶核生长沉淀,但不能阻止晶核的生成
7.2

7.2. 1
    
膜中毒 membrane poisoning
    
因高价金属离子或其他物质牢固地结合在膜的活性基团上,使其效能下降,而难于恢复的过程.
7.2.2
    
膜污染 membrane fouling
    
料液中的某些组分在膜表面或膜孔中沉积导致膜性能下降的过程
7.2.3
    
化学降解 chemical degradation
    
化学物质使膜表面聚合物氧化或水解造成膜性能下降的过程
7.2.4
    
生物降解 biological degradation or biodegradation
    
原水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在膜表面沉积和侵蚀使膜表面聚合物裂解,造成膜性能下降的过程.
  20
GB/T 20103- 2006
7.2.5
    
结垢 scaling
    
膜法脱盐过程中,随着浓水浓度的增加,当碳酸盐,硫酸盐(,,)等超过其溶度积时,这些微溶
盐析出并沉积在膜表面的过程.
7.2.6
    
胶质层 gel layer
    
原水中的悬浮物,金属氧化物,胶体,生物排泄物或溶解物质的析出并附着于膜面而形成胶质状的
.
7.2.7
                                                                          ,
    
物理清洗 physical cleaning
    
利用机械方法来清除膜表面污染物的过程.
7.2.8
    
化学清洗 chemical cleaning
    
利用化学药品去除膜的污染物的过程.
7.2.9
    ;
中洗 flushing
    
用清洁的水对膜组件或设备进行清洗,以排除器件内污染物或残留药品的过程
7.2. 10
    
反冲洗 backwashing
    
用流体对过滤介质或膜进行反向冲洗的过程.
7.2. 11
    
酸洗 acid cleaning
    
用稀酸溶液对膜器进行循环清洗的过程.
7.2. 12
    
盐碱水洗 salt and alkali cleaning
    
用盐和碱配制成盐碱溶液对电渗析器进行循环清洗的过程.jet

  从管口、孔口、狭缝射出,或靠机械推动,并同周围流体掺混的一股流体流动。经常遇到的大雷诺数射流一般是无固壁约束的自由湍流。这种湍性射流通过边界上活跃的湍流混合将周围流体卷吸进来而不断扩大,并流向下游。射流在水泵、蒸汽泵、通风机、化工设备和喷气式飞机等许多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距射流源足够远处,湍性射流可以用边界层理论进行分析。下面以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湍性射流(见图)为例来说明,并设周围流体处于静止状态。纵向平均速度ū(x,y)不等于零的射流区是以中心线为界的上下两个边界层的组合。图中虚线是通常边界层理论意义下的边界。在整个射流区内压力几乎不变。因此,对于定常平面湍性射流,以下湍流边界层方程组(见湍流理论)近似成立:

式中ū、尌为xy方向的平均速度;ρ为流体密度;τ湍流剪应力。为求解以上方程组,首先必须写出湍流剪应力表达式。根据涡粘性假设,    

式中ετ为涡粘性系数,它是湍流的一个重要特征参数。此系数可用L.普朗特提出的混合长l表示,即

并假定混合长沿射流宽度保持不变,l(x)b(x),这里b(x)为射流宽度的一半。为了简化分析,进一步假定射流各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具有相似性,即

 

  根据以上方程和假定,H.赖夏特等对不可压缩流体的平面湍性射流进行了完整的理论分析,求得与实验相吻合的结果。其主要结果如下:射流宽度同到射流源的距离成正比,即平面湍性射流的边界是一条从射流源发出的直线,如果忽略雷诺数的影响,此射流大约以13°半角向后扩张;射流速度分布为 射流中心线上最大速度 同到射流源的距离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随着此距离增大,射流最大速度越来越小。

  轴对称湍性射流的分析方法同平面湍性射流类似。不同的是,基本方程必须采用轴对称边界层方程,而且在结果中 x-1,即射流中心线上最大速度比平面射流衰减得更快。

  上面仅讨论了不可压缩流体的常压自由射流。各种工程技术中遇到的射流要比这种射流复杂。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还应当考虑射流的旋转效应和三维效应、有压力梯度的约束射流、超声速(有波系的)射流、温度分布以及燃烧和相变,等等。此外,高速气体射流会伴生相当强的气动噪声,也必须加以考虑。

 


射流

jet flow

  液体从喷管或孔口中喷出,脱离固体边界的约束,在液体或气体中作扩散流动,称为射流。射流一般为紊流流型,具有紊动扩散作用,能进行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应用于水力发电、消防水枪、农田喷灌、污染扩散、人工喷泉、水力采矿、土石方冲挖等。

  不淹没射流  流入气体中的液体射流,称为不淹没射流。大气中的水射流由于紊动掺气,沿射流方向,依次分为紧密部分、破裂部分和分散部分(图1)。

  水竖直射流所能达到的高度He小于喷口的总水头H,两者之间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HeH/(1+ΨH)Ψ0.00025/(b+1000b3)式中 b为喷口直径。射流紧密部分高度Hd可按下式求出

         HdβHe

β根据试验决定,He的增大而减少,当He730之间时,β约在0.840.72之间。

  淹没射流  流入相同介质中的液体射流,称为淹没射流。淹没射流与周围静止介质发生动量和质量交换,卷吸附近介质随射流一同流动,流量不断增加,流速不断减小和均化,横断面不断扩大。淹没射流可分为两个部分。保持射流出口流速v0不变的部分,称为射流核心。因卷吸与掺混作用流速小于v0的部分,即射流核心与静止液体之间的部分,称为射流边界层。沿射流方向从出口断面至射流核心开始消失的所谓过渡断面,称为射流初始段;过渡断面以后的部分,称为射流主体段。

  无限空间淹没射流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主体段,它有下列性质:

  几何方面。射流呈直线扩散,射流出口附近存在着扩散中心o,称为极点。圆断面射流极点与出口断面距离为1.2y0y0为出口半径(图2)。

  运动方面。主体段中任意断面上相对流速vx/vm在相对坐标y/x上的分布为不变,其中vx为断面上坐标y1x向分速。vm为同断面的轴心x向分速。x1为断面到极点的距离。圆断面射流的相对速度公式为

  动力方面。射流空间压强不变,各断面动量、通量相等,由此可得圆断面射流轴心流速公式为


射流

jet

  沿切向间断面两侧流动的物质流(液、气或固体粉末流)。如图1所示,从喷口E-E以速度u0喷出的直匀气流( 主流)与喷口外以速度uHuHu0)流动的直匀气流(次流)的交界面是一个切向间断面,该面两侧气流方向相同但流速不同 。切向间断面是不稳定的,通过边界上活跃的湍流掺混作用把次流中的气体卷进主流,从而形成一个速度连续变化的射流边界层(EBF及其下游),其中外边界EB上的流速为uH ;内边界EF上的流速为u0。内边界以内气流未受扰动的区域称为势流核心区(EFE) 。 有核心流的区域称为射流的初始段 ;其下游一定距离后,射流中速度分布类似于源流(曲线a-a)的区域称为主体段,其外边界延长线(图中虚线)的交点P即为假想的源点;主体段与初始段之间的区域称为射流的过渡段。就平面射流而言,在主体段内,射流宽度与到假想源点的距离成正比;射流速度分布为uum=(1η322ηyb;射流轴线上最大速度um与到假想源点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常见的射流多为 uH0 的无固壁约束的淹没或自由射流(如从水龙头流出的水流和从汽笛冲出的蒸汽流),在距喷口很多倍直径处,其流向几乎不变。利用高速水流,可以采煤和钻探;利用高速高温的聚能燃气流,可烧穿装甲。有固壁约束的射流具有附壁效应,从而可用以制造各种用于自动控制的射流元件。

 


1 射流速度分布

 


  射流贴附在固体壁面上流动的现象称为附壁效应。当射流从喷口E-E流出并进入腔室后(图2),若腔室边壁ABCD距喷口足够近,且端部至喷口的距离s1s2不等(设s1s2),则射流两侧在同一时间内受卷吸作用影响的环境介质质量不等,右侧质量多于左侧。由于射流通过边界上的湍流掺混作用传递给两侧环境的能量基本相等,所以右侧卷吸速度较慢,左侧较快,从而左侧压力较小,射流向左偏转。此后,左侧卷吸速度更快,压力更低,射流继续左偏,直到完全贴附在壁面上形成稳定流动为止。只当射流两侧存在压力差Δpp1p2时 ,射流才能附壁 。若改变Δp的符号和大小 ,即可改变附壁的方向,谓之射流的切换。在腔室进口两边壁上开孔,向低压区补充流体,当控制压力p0足够大时,即可切换射流。据此,可制成各种射流元件,用于自动控制系统。

 


2 附壁效应


1.喷射成束的流体。

1.什么是软起动器?它与变频器有什么区别?
软起动器是一种集电机软起动、软停车、轻载节能和多种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新颖电机控制装置,国外称为Soft Starter。它的主要构成是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三相反并联闸管及其电子控制电路。
运用不同的方法,控制三相反并联闸管的导通角,使被控电机的输入电压按不同的要求而变化,就可实现不同的功能。
软起动器和变频器是两种完全不同用途的产品。变频器是用于需要调速的地方,其输出不但改变电压而且同时改变频率;软起动器实际上是个调压器,用于电机起动时,输出只改变电压并没有改变频率。变频器具备所有软起动器功能,但它的价格比软起动器贵得多,结构也复杂得多。
2.
什么是电动机的软起动?有哪几种起动方式?
运用串接于电源与被控电机之间的软起动器,控制其内部晶闸管的导通角,使电机输入电压从零以预设函数关系逐渐上升,直至起动结束,赋予电机全电压,即为软起动,在软起动过程中,电机起动转矩逐渐增加,转速也逐渐增加。软起动一般有下面几种起动方式。
1)斜坡升压软起动。这种起动方式最简单,不具备电流闭环控制,仅调整晶闸管导通角,使之与时间成一定函数关系增加。其缺点是,由于不限流,在电机起动过程中,有时要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使晶闸管损坏,对电网影响较大,实际很少应用。
2)斜坡恒流软起动。这种起动方式是在电动机起动的初始阶段起动电流逐渐增加,当电流达到预先所设定的值后保持恒定(t1t2阶段),直至起动完毕。起动过程中,电流上升变化的速率是可以根据电动机负载调整设定。电流上升速率大,则起动转矩大,起动时间短。
该起动方式是应用最多的起动方式,尤其适用于风机、泵类负载的起动。
3)阶跃起动。开机,即以最短时间,使起动电流迅速达到设定值,即为阶跃起动。通过调节起动电流设定值,可以达到快速起动效果。
4)脉冲冲击起动。在起动开始阶段,让晶闸管在级短时间内,以较大电流导通一段时间后回落,再按原设定值线性上升,连入恒流起动。
该起动方法,在一般负载中较少应用,适用于重载并需克服较大静摩擦的起动场合。
3.
软起动与传统减压起动方式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笼型电机传统的减压起动方式有Y-q 起动、自耦减压起动、电抗器起动等。这些起动方式都属于有级减压起动,存在明显缺点,即起动过程中出现二次冲击电流。软起动与传统减压起动方式的不同之处是:
1)无冲击电流。软起动器在起动电机时,通过逐渐增大晶闸管导通角,使电机起动电流从零线性上升至设定值。
2)恒流起动。软起动器可以引入电流闭环控制,使电机在起动过程中保持恒流,确保电机平稳起动。
3)根据负载情况及电网继电保护特性选择,可自由地无级调整至最佳的起动电流。
4.
什么是电动机的软停车?
电机停机时,传统的控制方式都是通过瞬间停电完成的。但有许多应用场合,不允许电机瞬间关机。例如:高层建筑、大楼的水泵系统,如果瞬间停机,会产生巨大的水锤效应,使管道,甚至水泵遭到损坏。为减少和防止水锤效应,需要电机逐渐停机,即软停车,采用软起动器能满足这一要求。在泵站中,应用软停车技术可避免泵站的拍门损坏,减少维修费用和维修工作量。
软起动器中的软停车功能是,晶闸管在得到停机指令后,从全导通逐渐地减小导通角,经过一定时间过渡到全关闭的过程。停车的时间根据实际需要可在0 ~ 120s调整。
5.
软起动器是如何实现轻载节能的?
笼型异步电机是感性负载,在运行中,定子线圈绕组中的电流滞后于电压。如电机工作电压不变,处于轻载时,功率因数低,处于重载时,功率因数高。软起动器能实现在轻载时,通过降低电机端电压,提高功率因数,减少电机的铜耗、铁耗,达到轻载节能的目的;负载重时,则提高电机端电压,确保电机正常运行。
6.
软起动器具有哪些保护功能?
1)过载保护功能:软起动器引进了电流控制环,因而随时跟踪检测电机电流的变化状况。通过增加过载电流的设定和反时限控制模式,实现了过载保护功能,使电机过载时,关断晶闸管并发出报警信号。
2)缺相保护功能:工作时,软起动器随时检测三相线电流的变化,一旦发生断流,即可作出缺相保护反应。
3)过热保护功能:通过软起动器内部热继电器检测晶闸管散热器的温度,一旦散热器温度超过允许值后自动关断晶闸管,并发出报警信号。
4 )其它功能:通过电子电路的组合,还可在系统中实现其它种种联锁保护。
7.
什么是软起动MCC控制柜?
MCC
Motor Control Center)控制柜,即电动机控制中心。软起动MCC控制柜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输入端的断路器,(2)软起动器(包括电子控制电路与三相晶闸管),(3)软起动器的旁路接触器,(4)二次侧控制电路(完成手动起动、遥控起动、软起动及直接起动等功能的选择与运行),有电压、电流显示和故障、运行、工作状态等指示灯显示。
8.
有的软起动器为什么装有旁路接触器?
大多数软起动器在晶闸管两侧有旁路接触器触头,其优点是:
1)控制柜具有了两种起动方式(直接起动、软起动)。
2)软起动结束,旁路接触器闭合,使软起动器退出运行,直至停车时,再次投入,这样即延长了软起动器的寿命,又使电网避免了谐波污染,还可减少软起动器中的晶闸管发热损耗。
9.
软起动MCC控制柜有哪些扩展功能?
将软起动MCC控制柜进一步加以组合,可以实现多种复合功能。例如:将两台控制柜加上控制逻辑,可以组成一用一备方案,用于大楼的消防系统与喷淋泵、生活泵等系统。如果配上PC(可编程序控制器),则可以实现消防泵定时(如半个月)自动检测,定时自动关闭;加上相应的控制逻辑,则可以对消防泵及各个系统运转是否正常实施平时检测时,定时低速低水压(不出水)运行;在灭火时,则实施全速满载运行。将若干台电机加上控制逻辑组合,可以组成生活泵系统或其它专用系统,按需要量逐次打开各台电机,也可逐次减少电机,实现最佳效率运行。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实现多台电机每次自动转换运行,使各台电机都处于同等的运行寿命期。
10.
软起动器适用于哪些场合?
原则上,笼型异步电动机凡不需要调速的各种应用场合都可适用。目前的应用范围是交流380V(也可660V),电机功率从几千瓦到800kW
软起动器特别适用于各种泵类负载或风机类负载,需要软起动与软停车的场合。
同样对于变负载工况、电动机长期处于轻载运行,只有短时或瞬间处于重载场合,应用软起动器(不带旁路接触器)则具有轻载节能的效果。

变频软起动的特点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8-8-12 23:42

提问者: 彭达帆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1 因为电机的功率因数是与工作频率有关的,在电机低速运行时工频下的功率因数远低于低

频。所以,变频软起动可以从低频起步,始终保持大的功率因数,在接近额定电流的条件下保持大

转矩。

2
变频软起动装置容量可以是电机容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因为在软起动期间由于采取了减载卸

载等措施,变频器实际输出功率不大(当然,起动完成后变频器需要退出)。

3
变频软起动允许的起动时间较长。因为在这期间,电机等器件并没有超常发热。

4
变频软起动允许一拖二,一拖多。允许对象电机的电压、容量等级有较大悬殊。

5
起动完成后,对电机而言,需要有一个供电切换过程:由变频器供电切换到电网供电,在这

个过程里会出现诸如变频器安全、电流冲击、转速变化等问题。简言之,存在切换问题。所谓软切

换就是安全、平稳的切换。

 

阀门执行器的选择

一般看阀门是角行程的还是直行程的,如果是角行程的,看它的旋转角度,再根据阀门最大的关断压力和最大的开启扭矩,然后选择阀门执行器,如果是直行程的,看阀门的要求多长的行程距离,然后再看阀门的最大的关断压力和最大的开启扭矩,然后根据这些参数选择阀门执行器就行了。

当选型时执行器的扭力选择太小就会造成无法正常启闭阀门

电气基础问答 绝对精华 1

试验电工等(电工技能鉴定考核试题库精选)
试验电工初级
试验工
一、名词解释:
1、三相交流电: 由三个频率相同、电势振幅相等、相位差互差 120 °角的交流电路组成的电力系统,叫三相交流电。
2、一次设备: 直接与生产电能和输配电有关的设备称为一次设备。包括各种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抗器、避雷器、消弧线圈、并联电容器及高压熔断器等。
3、二次设备: 对一次设备进行监视、测量、操纵控制和保护作用的辅助设备。如各种继电器、信号装置、测量仪表、录波记录装置以及遥测、遥信装置和各种控制电缆、小母线等。
4、高压断路器: 又称高压开关,它不仅可以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而且当系统发生故障时,通过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切断过负荷电流和短路电流。它具有相当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
5、负荷开关: 负荷开关的构造秘隔离开关相似,只是加装了简单的灭弧装置。它也是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有一定的断流能力,可以带负荷操作,但不能直接断开短路电流,如果需要,要依靠与它串接的高压熔断器来实现。
6、空气断路器 (自动开关):是用手动(或电动)合闸,用锁扣保持合闸位置,由脱扣机构作用于跳闸并具有灭弧装置的低压开关,目前被广泛用于 500V 以下的交、直流装置中,当电路内发生过负荷、短路、电压降低或消失时,能自动切断电路。
7、电缆: 由芯线(导电部分)、外加绝缘层和保护层三部分组成的电线称为电缆。
8、母线: 电气母线是汇集和分配电能的通路设备,它决定了配电装置设备的数量,并表明以什么方式来连接发电机、变压器和线路,以及怎样与系统连接来完成输配电任务。
9、电流互感器: 又称仪用变流器,是一种将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的仪器。
10
、变压器: 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是用来将某一数值的交流电压变成频率相同的另一种或几种数值不同的交流电压的设备。
11
、高压验电笔: 用来检查高压网络变配电设备、架空线、电缆是否带电的工具。
12
、接地线: 是为了在已停电的设备和线路上意外地出现电压时保证工作人员的重要工具。按部颁规定,接地线必须是 25mm 2 以上裸铜软线制成。
13
、标示牌: 用来警告人们不得接近设备和带电部分,指示为工作人员准备的工作地点,提醒采取安全措施,以及禁止微量某设备或某段线路合闸通电的通告示牌。可分为警告类、允许类、提示类和禁止在等。
14
、遮栏: 为防止工作人员无意碰到带电设备部分而装设备的屏护,分临时遮栏和常设遮栏两种。
15
、绝缘棒: 又称令克棒、绝缘拉杆、操作杆等。绝缘棒由工作头、绝缘杆和握柄三部分构成。它供在闭合或位开高压隔离开关,装拆携带式接地线,以及进行测量和试验时使用。
16
、跨步电压: 如果地面上水平距离为 0.8m 的两点之间有电位差,当人体两脚接触该两点,则在人体上将承受电压,此电压称为跨步电压。最大的跨步电压出现在离接地体的地面水平距离 0.8m 处与接地体之间。
17
、相序: 就是相位的顺序,是交流电的瞬时值从负值向正值变化经过零值的依次顺序。
18
、电力网: 电力网是电力系统的一部分,它是由各类变电站(所)和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输、配电线路联接起来组成的统一网络。
19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它由发电厂的发电机及配电装置,升压及降压变电所、输配电线路及用户的用电设备所组成。
20
、动力系统: 发电厂、变电所及用户的用电设备,其相间以电力网及热力网(或水力)系统连接起来的总体叫做动力系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生物发酵工程中发酵液过滤技术综述
电渗析技术详解!
解析电渗析原理、特点、应用
什么叫渗析?什么电渗析?
高含盐废水纯化处理——双极膜电渗析
国产双极性膜及其电渗析装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