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userphoto

2023.06.12 广东

关注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注释
①“正是去年今日”一句:韦庄《对梨花赠皇甫秀才》:“依前此地逢君处,还是去年今日时。”
②佯:假装。
③敛眉:紧蹙眉头。眉头紧锁的样子。
④除却:除了。

====
鉴赏

  这首词在《草堂余别集》中题作《闺情》,写女子追忆与情人的相别以及别后相思,抒发了闺中少女的相思之情。词句质朴率真,哀惋动人,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篇。上片忆与郎君相别。“四月十七,正式去年今日。”连用记载日期的二句,在整个词史上少见。似乎是脱口而出,有似乎是沉醉之中的惊呼。“正是”二字用得传神,表现出记忆之深,让人如闻其声。“别君时”非常直接地点明让这个少女如此痴迷的原因。原来是与郎君分别了,痴迷、沉醉于苦苦的相思忘了时间的飞逝,忘了四季的轮回,忘了身在何处。好像是在一觉醒来,忽然发现,别离已一年,相思也一年了。然而,这一年似快又慢,快是指别离太快,相聚太短,慢是蕴涵了无数煎熬,无数牵挂。“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佯”是掩饰,但不是故意做作,是基于感情的真挚。害怕郎君发现脸上的泪水,而牵挂、担心,而假装低头;“含羞”是别时有千言万语却有无从说起,欲说还休,难于启齿。这两句通过白描手法,生动地再现了送别时女子玲珑剔透的面部表情,细腻真实的心理活动。

  下片抒别后眷念。“不知魂已断”,是过片。“魂断”即“魂销”,江淹《别赋》云:“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紧扣上片“别君时”,承上;只好“空有梦相随”,启下,过渡自然,不留痕迹。“不知”故作糊涂,实指知,但比知更深更悲。知是当时,是如今,还是这一年,却又不知。事实上,三者已融于一起,无从分别,也无需分别。君去人不随,也不能随,只好梦相随。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但这里的梦是凄苦的,是在无法选择的前提下,不得不选择聊以慰藉的方式,可见相思之深,相思之苦,相思之无奈。“除却天边月,无人知。”“天边月”与首句“四月十七”在时间上相应。“无人知”即是不知,重复上文,加强凄苦。魂销梦断都无法派遣相思之苦,那就只有对月倾诉了,这是古人常用的寄托方式,没有人知道,但明月知道,不仅知,还理解,更会把这一切记住,作为见证。在少女的心目中,月竟成了她在人间的唯一知己,这是十分无奈的选择,更见其孤独,寂寞。况且明月的“知“,本是子虚乌有。寄托相思,相思却更浓,排遣相思,相思却更深。真是欲哭无泪,欲罢不能。少女受相思折磨,为相思煎熬,楚楚动人,愈发憔悴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为之流泪。

  这首词也可以看成是男子的回忆。刘永济先生《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评道:“此二首(包括后一首《女冠子·昨夜夜半》)乃追念其宠姬之词。前首是回忆临别时情事,后首则梦中相见之情事也。明言'四月十七’者,姬人被夺之日,不能忘也。”

====
解析
对于韦庄词,历来文人均喜欢和温庭筠的词作比较,二者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的地方,王国维《人间词话》认为韦词高于温词,指出“端己(韦庄)词情深语秀,要在飞卿(温庭筠)之上”。叶嘉莹先生认为“温飞卿的词客观,韦庄的词主观”(《论韦庄词》),这是对于二者在词的用情方面所进行的比较。韦词的特点是善于把情感用真切的字句明白地倾吐出来,在人物性情的婉转之中显现真情。

从此词意境可以看出,这应是词人在别离之后怀念故人之作,至于故人的性别则可以透过“含羞半敛眉”断出应是词人的红颜知己,因为唯有娇嫩的女子,方能演绎出如此娇羞的仪态。

词人先用“四月十七”点明时间,斩钉截铁的肯定语气将铭刻在心中的离别之日用极重的分量指出来,而清晰的记忆,同时也意在突出对于分别之日辗转难忘的情绪,显得尤为情真意切,这点和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中“九月初三夜”之刻骨铭心颇为相似。“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短短九个字既蕴涵了对离别已达一年之久的无奈,又裹藏着在不得相见的日子里绵绵无尽的相思之情。虽然词人并未直接表达难以抑制的情感,却能使人在“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的字句之间领悟到别离时的不忍和别离后的煎熬,尽管已间隔一年之久,词人却仍对分别时场景记忆犹新,不难令人体会到他在离别的寂寞中数着日子期盼重逢的热切心情。转眼的分别已经成为“去年今日”,却依然是在不得相见之中忍受相思之苦,无怪乎清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说,这十个字“真写得出”。

上片的铺垫可以看出词人对离别的“君”的想念,此种情感经过长久的积压,转到下片,开头便猛然接下“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之句,这是何其沉痛的境况! 原来前面的场景只是一场梦而已。或许分别的情景、女子不忍离去欲说还羞的神态在这一年之中已经梦到无数次,而每一次都是刻骨铭心的回忆。就这样在不断的魂牵梦绕之中一次次地由忆而梦、由梦而醒,梦醒之后又一次次地黯然销魂,在“空有梦相随”的境况之中沉痛地思念故人。“四月十七”正是月满之际,月依然是去年的月,当时月下依依的场景,是埋藏在内心深处不能与他人知晓的秘密,所见所知者,唯有天上明月,而温润如昔的今时明月又衬托出词人和思人孤独无人晓的处境。词人把悲情融入到浅淡的语言之中,使得郁郁的情感在文字之间溢出,这种情感上的表达特点,正如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所说:“似直而纡,似达而郁,最为词中胜境。”(张佩)

====
【赏析】
或许时间会冲淡离别的情感,但去年今日的分离远还未到模糊的时候,相反会在一年的跨度中发酵得更为惆怅。分别的无奈会给双方都带来伤痛,因为知道此去不还,没有再见的机会,但又不愿意让对方察觉自己的痛楚,生怕将其感染得更为不舍,就让远去的安然离开,留下的好好过日子吧。

但这终究只是双方的自我欺骗,分离之后并无人分担空自相思的痛苦,生活中的种种忙碌又只能让自己在梦中回忆去年今日的分别。在外人看来,自己好像已经魂断心沉,不再留恋逝去的人事,似乎自己也不知道依然牵挂着没有可能的对方。但好在还有天边的明月,见证过人间多少悲欢离合的月亮是自己唯一的知己,只有它懂得自己内心的苦痛与梦见的场景,但这又能有多少意义呢?明月的知,本就是子虚乌有的,就算真的知晓,它也只会在天上无动于衷,不能做出任何的改变,于是自己的不知而知也就更加凄苦了。

至于词中的相思之人是男是女则不必强定,只要情到深处,无论男女都会有如此不知所起不知所终的落寞憔悴。

集评
**明·汤显祖评:“直书情绪,怨而不怒,《骚》《雅》之遗也。”(《花间集》卷一)
**明·卓人月:“徐士俊评:冲口而出,不假妆砌。”(《古今词统》卷四)
**清·陈廷焯:“一往情深,不着力而自胜。”(《词则·闲情集》卷一)
**清·王闿运:“不知得妙,梦随乃知耳。若先知那得有梦?惟有月知,则常语矣。”(《湘绮楼词选》前编)
**唐圭璋 《唐宋词简释》:此首上片,记去年别时之苦况。一起直叙,点明时间。“忍泪”十字,写别时状态极真切。下片,写思极入梦,无人知情,亦凄惋。

链接
《女冠子》词牌。《女冠子》,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卷一:“唐薛昭蕴始撰此调,云:'求仙去也,翠钿今篦尽舍。’以词咏女冠,故名。”双调,有四十一字和一百十一字两体。四十一字体,九句两仄韵四平韵;一百十一字体,始于柳永的词作,二十一句十仄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女冠子 |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唐末五代花间派词人韦庄一首爱情词《女冠子·四月十四》,写得缠绵悱恻,相思入骨!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其一
韦庄《女冠子》||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随园诗话」唐代 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韦庄这首唐词,极言闺中少女的相思之苦,冲口而出,不假妆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