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押寒韵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评注
《对床夜语》:
前一首司空曙,后一首郎士元,皆前虚后实之格。今之言唐诗者,多尚此。及观其作,则虚者枯,实者塞,截然不相通,徒驾宗唐之名而实背之也,其前实后虚者,即前格也,第反景物于上联,置情思于下联耳。如刘长卿“楚国苍山古,幽州自日寒。城市百战后,耆旧几家残”,则始可以言格。
《艺苑卮言》:
刘随州“五言长城”,如“幽州白日寒”语,不可多得。惜十章以还,便自雷同,不耐检。
《唐诗归》:
钟云:壮语平调。又云:悲在“归人”二字。
《唐律消夏录》:
此在初、盛为平实之作,在中唐为稳称好诗。
《唐诗矩》:
起联总冒格。三言屋舍皆空,四言人民俱尽,此两句略言其意,下始透发。“楚国”、“幽州”,绾住彼此两地。五、六则言中途所经,再以“处处”二字绾之,章法极紧。
《三体唐诗评》:
只有山川日月不改旧观,并城郭亦非矣,一路逼出“泪”字。
《网师园唐诗笺》:
刻挚(“幽州”句下)。

  刘长卿诗鉴赏

  穆陵关在今湖北麻城北面,渔阳郡治在今天津市蓟县。唐代宗大历五、六年间(770-771),刘长卿曾任转运使判官、淮西鄂岳转运留后等职。这首诗当作于此时。

  此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朝政腐败,国力衰弱,藩镇割据,百姓民不聊生,特别是安史叛军盘踞多年的北方各地,更是满目疮痍,一片凋敝景象。诗人对此十分了解,深为忧虑。因些当他在穆陵关北,路遇一位急切北返渔阳的行客,不禁悲慨万分地将满腹忧虑倾诉于这位归乡客,忠厚坦诚,语极沉郁。

  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桑乾”即桑乾河,今永定河,源出山西,流经河北,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楚国”即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以概指江南。“幽州”即渔阳,也以概指北方。

  “苍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幽州白日寒”,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令人意会不尽。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显然,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沉重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不但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它令人不语而悲,不寒而栗,印象深刻,感慨万端。(倪其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诗鉴赏辞典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唐·刘长卿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刘长卿《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赏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刘司户贲 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
色解唐诗 登鹳雀楼(余秀华解释登鹳雀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