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代名家】韩顺任



简  介


韩顺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得者

江西省优秀艺术成果奖获得者

江西省获全国奖优秀艺术家

江西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南昌大学教授  硕士导师


作品多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专业展赛。作品散见于《中国书画》、《书法报》、《中国书法》等刊物。出版有《书乃生命之法》、《中国书法名迹赏析 九成宫礼泉铭》、《中国书法史绎卷五 意的位移》等专集。作品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江西迎宾馆、河南博物馆等权威机构收藏。



佳作赏析


行书横幅


行书横幅



书乃生命之法(韩顺任)


出于书法形式的拟人,中国魏晋时就有筋、骨、气、肌、血等的完整描述;袁昂《古今书评》亦多有如 “谢家子弟”“河洛少年”“南冈士大夫”“新亭伧父”“深山道士”“插花美女”等的人物意象批评;到了欧阳询《三十六法》,一系列的“顶戴”、“向背”、“相让”、“朝揖”、“撑拄”、“相管领”、“顾盼”、“救应”等分析身体组织的结构法则,则指明了书字具有生命的外观。但这仍旧易于为人作一般意义的象征理解。



行书中堂


行书中堂



书法生命的DNA


不但有生命的外观,亦有生命的内涵与本源。点画在时空上极具“领地”意味,字群及线条上的主次强弱关系,俯仰顿挫、呼应向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礼仪规范一应具备,组成了其微化了的社会关系网络,反映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点画意态及至风格特征的背后,是类似于种族宗亲式的,以血缘关系系统为基础的族群大中和。书法家手下的一笔一字,尤如器官组织,在一个成熟的笔迹风格的DNA下,任何非血缘的置换企图,都必然受到“排异”。由于任何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其背后是伏于心理深层的“意向性结构”支配下 的“意识流”的超验性与独创性。也正是这样,王、欧、颜、柳、苏、黄、米、赵诸种书体,各自作为完整的“符号世界”,在被人们嫁接、传承,生成新的个体形态时,极其困难艰辛,丝毫不亚于器官移植的“配型”。汉字是母体,汉字的精气神韵是其脐血,毛笔手书为其供连方式——我们一代代传承。书法作品是一种最高级的生命形态,一种活泼泼的人的新生命形态。正因为如此,无论你历于何时,无论你身置何处,只要一声国语,那脑中闪现的藏锋护尾意象,便是国人骨子里人皆有之的精神家园的标志。爱汉字,生命的DNA使然。


人的生命指标,主要呈现为节奏、运动与思维、情感,生命的目的表述为存在与价值,其呈现是“活的”与“迹化”。在滕王阁上,证明会显得很多余。


“俗”到象我对学生们说,当“南昌故郡”的第一笔下去,实际上“槛外长江天际流”的形神关系已被决定了。线条上注入的书者DNA密码,导引出形式的进退、起伏、急缓、明暗、涨缩、弯折、显隐等运动与节奏,都是你人书一体所铺就的,人生际遇特定时光的呼吸与命运、思绪和情感的记录与轨迹。这种文、书双重境界上的情感与意蕴,以直觉的方式被虽短却极精彩的永恒的把握。书是你生命的存在,你在被线条感动的同时,为自己惊叹。首先是书的生意,那种“活的”生机,接着你才能被自身有能力“迹化”这种“精彩永恒”而感动。既有灵魂且有体温,所以仅说“书反映生命的本质”太过冷峻。



行书横幅 


行书横幅



书法含蕴世界观  艺术观


西方论及哲学与艺术,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到康德、黑格尔,到萨特、叔本华、尼采、马斯洛,更至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理论的研究,从未间断,对社会文化有巨大的引领作用。而其美学则一直试图解读艺术进步而带来的审美经验,尤其自现代绘画发展之后,随着心理学科的进步,这种阐释几近完成,科学谨严,卓有成效。如休谟、康德入手审美趣味,求证“先验的共同感”;叔本华由“意欲则痛苦”,“静观”方能达“理式”的求导,使审美态度之研究羽翼丰满;接着现代审美心理诸派纷纷登台,研究审美的非理性思维形式的克尔凯郭尔、尼采,研究审美根本动因的弗洛伊德、荣恩,研究审美系统主客体关联性的“异质同构”的阿恩海姆,研究审美反应程度——“刺激性变异”“自奖赏机制”的贝里尼,研究审美信息反应——“消除冗余”的信息心理学,研究需要层次理论,以“高峰体验”描述自我实现的马斯洛等,他们或对现代艺术部门产生巨大的影响,或对审美心理和经验应用作出科学解读,令人振奋、欣慰与满足。而其百转千回之结果,果然归一到艺术为人之自由生命的显现。


书法与抽象表现主义艺术有着本质上的相同。理性地说,上述理论结合着中国美学理论对书法作出的令人信服的解读,意义重大。尤其上升到哲学层面的体验,则完善与充实了我们世界观与艺术观。但感性之下,我总是认为,一般程度上,现代西方美学的研究,是在论证与说明中国美学理论在解读书法这门艺术门类时呈现的超验与跳越,是一种衔接与整理……其科学性、系统性固然令人赞叹,但在那些线索与链条的至重关键处,总叠加着中华传统美学审美感兴理论观念与思维的光芒。西人不知道古国文明中,一支绵延庞大的军团——诗人,对艺术感兴及意象思维研究了近两千年,书法理论绝大多数的概念、范畴、义理为他们从文学所转接。


象“坐忘”“心宅”“游”“妙”“意象”“味象”“玄珠”“境”“韵”“现量”“立象尽意”“物我两忘”“兴”“不涉理路”、“萧散简远”、“象外之象”“理”、“悟”、“气”、“天然”、“天人合一”等等,那些概念、范畴、义理以及它们的主人,似乎在那里“潜伏”等候多时了!古今中外,殊途同归——最高之体验:入境。艺术是对人之生命——“大和谐”的讴歌。有意思的是,西方的科学论证步步不忘实用与艺术、日常与审美之区分;而东方诗人一句“象外之象”便将“艺术在实用之外”及其核心内涵彻底描述清楚!可见,中主而西辅。


不仅如此,文士们从其哲学老祖老庄与孔孟处袭而得之,将时空分为公务为政与私人闲暇——“入世”与“出世”两个部分,至南北朝更聚升为一种儒道相济的世界观、艺术观——“魏晋风骨”,顶礼膜拜,代代相传。而书法因为时空双兼、艺用双兼、内外双兼、源流双兼,自然成为这种世界观、艺术观的极佳载体。王羲之便是“魏晋风骨”的典型代表。



篆书横幅


楷书条幅



书法的情感世界


书法艺术感兴活动的获取对象是审美情感。是一种内在的,极其复杂、抽象的、变动不居的情感形式。其不是某种具体情感状态的复现,而是内在情感生活的涨落、萌灭、升降、断续、聚散、缠解、舒密、隐显、耗积、分合等属性的综合抽象。蔡邕《笔论》云:“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此处“散也”犹如墨滴入水,分子高速运动,墨丝或墨晕散开的情状。的确谙合人之审美情怀的开敞与放旷!墨于纸上渗化的抽象与此类似,书法线条集空间与时间的双重优越,更易于对应表现人这种情感形式的动态存在。其组织方式诚实地遵从其驱动力——情感律动的规则方式。尤其是那些崭新的、具有创造性的、奇妙多变的莫名情感,无任其如何深层多变、复杂抽象、动静难测,都可以由线条的厚度丰度、静姿动态、直观变化来对应。当然,无论人的情感抽象性质如何,有多少不同的观测角度,归根到底,人唯一终极的理想情感形式,则永远是“大和谐”。与此同步,无论其承载着什么理念:墨守、理性,叛逆、非理性;道的阴阳图腾,还是儒的中和旗帜,一切书法的终极形式永远正是大合谐。


书法有情,线条是情感的国粹表达。



请将手机横置


行书横幅 


行书横幅 



书法的表现性探索


情感如此,故书法中经验对象的类别为意象的抽象类别。这种极赋表现性的抽象的意象存在早在魏晋之时即被國人体认了,比西方抽象主义早出1700年。西方抽象绘画的表现性主导形式基元是色彩与块面,其空间性明确,时序性却极其潜隐;中国书法则为线条与墨色对时空的推进及演绎,从而拥有着明确的时空双擅。


线条的表现性,主要在于作品作为外部刺激物与审美主体心理结构的同形程度,深刻与否取决于该结构复杂性、丰富性及普遍性的程度。即形式所呈现的速率、节奏、频度、强度和规律关系能否高度适合于主体的机体与精神活动反应出的同类指数的程度。对应程度高者,即表现性深刻者。



行草长卷


行书长卷



精神与无意识


一代代人,数千年来生活在汉字文化环境中,无处不在的笔墨音韵作为无数自我生活的痕迹,作为那些重复了亿万次的历史与生物因素结合的产物,以及在其驱动与激发下,下意识的传承,下意识的不断演绎、筛选、扬弃与储藏,使得在集体无意识下,个体血液与骨子里对汉字书法的亲和礼拜成为了一种本能——交感成“书就是自己”。视知觉审美理论中,人们解读形神关系的内心深层心理,推定了“意向性结构”的存在。而荣恩的集体无意识则推导认为这一结构背后的原点支撑是“原始晶蕊”或“原型”,其描述是非常有道理的:书法的那个沉积并处于无意识深处的原型架构,正应该是“道”这个阴阳互生的原始图腾。这解释了只要是中国人,便一定为汉字莫名地兴奋、起舞与膜拜的原因。书字无意识地物化成了具有大脑与神经系统的人的生理器官,并被灌注感觉、情感与思维而活动起来。


“意识的交流只能在生命体之间进行”,正是因为这一要素的关键成立,人的直觉与灵感才能完成对人的生命情状的确认。“意向性结构”使书“活起来”,书“活”后便给予人确认。实际上是“人——书——人”的往复过程,即主体对象化,客体主体化的过程。


人之生命的意义根本标准是存在与价值:有生气,有韵意地——活着;与人高层级地交汇情感与思想——确认自我实现。艺术家的这两个方面都有赖作品给予人的“意向性结构”直觉把握。


必须这样理解,中国人实体生命的延续是儿女,精神生命的延续是另一双儿女:汉字的音形以及由此而组织起来的一切。诗歌是无形之情的书法,书法是有形之情的诗歌。形体与精神的一致,使书法在上述主客体关系消弥互转后,品格、情性、兴趣、脾气、气度、意志一应俱全,成为“存在与价值”的实体。


漫长的文明史,与书写有关的集体无意识积累沉降,无数书者的无数练习,在历史高度简化与浓缩的直觉微型化中,铺垫为后人集体无意识的分子养料,着上了书法中人类化的DNA色彩,书法成为了民族血缘化的产物。其形各有不同,但核心标准只有一个:生意。从而有韵的“活”的标志词“气”,成为了作品创作的重中之重。作品是“气”的待产麟儿,一个新生命,新世界的明证:活起来,有形有韵。


细析之下,作品不是一般意义的“活”着,须活的精彩,有韵。应了“美在实用之外”、“象外之象为境”,“韵在有余味”、“美在有意味的形式”那些话。训练给视知觉一次次博取知觉情感,并由此通向为审美情感的机会,通过无意识将之积攒起来,最终经由作品将那份生命的最高体验彻底表达。



榜书条幅



接受理论与书法


接受过程重在对作品结构的“意象重建”,其心理条件取决于欣赏者的“意向结构”,即感兴能力、意向性能力的优劣。在这个欣赏者的期待视界里,其三个方面的经验至关重要。就书法而言,一是对书体语言体系的经验,即为汉字书体楷、隶、篆、行、草与其文化常规实用表述系统的体验;二是欣赏者在实用基础上对自身内心的“文本”进行处理的经验,即为对实用之上的审美感兴能力、意向性创造力的经验;三是产生于当下的个人审美情感,这是一种对特定文化、社会、环境下,个体的趣尚品格影响形式的即时产物的审美心理体验。一般意义上,前者为汉字系统日常情感的背景;中者为以汉字为艺术的意象产生系统,应是为立于实用之上的“书法之韵”的直觉感触体验;后者则为,使上述系统作出最佳反应的,当下即时的个体审美情感氛围。因为此时,欣赏者是为主体。这里,“文本”的开放程度与“意象重建”水平正比对应。


隐忧在于,每个欣赏者个体的期待视界有着或社会、或文化、或艺术传统,或个人性格、修养上的差异,大比例的个人“重建”水平或创造能力,因大思潮大环境影响带来的不匹配或下降——会反馈导致出“文本”的开放程度问题。以《祭侄稿》为例,对“文本”处理时,什么东西被凸现,什么东西被放弃、无视,什么东西被填充、变化等等,大到书法艺术史论进程发展,小到个体即时性格情绪细节,完全受限于接受者的素养高低。可见,欣赏者的期待视界里,三个方面的顺位链条关系至关重要。


这个完全的书法接受本位的系统,这个呈动态性结构的书法审美接受系统,如果面对着“从毛笔手书汉字——键盘化处理汉字的”陡落变化,上述链条将呈逆势滑落态势,《祭侄稿》“‘文本’的原本开放程度”将闭合成为颜真卿书写的汉字堆集与读颜“个体处理文本的能力”的萎缩,这特别反映为个体意向性结构的弱化,徒将颜书作标准化机械归纳;与审美感兴能力的迟钝同时,书法的直觉感悟能力被剔尽,从而整体上呈现“意象重建”的溃塌。颜真卿书的形神关系被割裂,风神、气势、博大,韵逸与审美精神大风格等,被剦割殆尽,结果是“日常情感即审美情感”的含混,“实用即艺术”的倒退。


是生命总有忧患,有警钟传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艺术线条的个性表达及神采意味——专访著名书法家李胜洪
魏晋书法艺术由“象”到“意”的转换
论汉字与书法的美学关系
从心迹显现到视觉图示的转换
陈虹 汪正龙 | 汉字书法中生命意象的显现
【自语堂编藏】李新强:书法意象美初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