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首壮绝山河的战歌——《露营之歌》
(2012-05-22 07:31:39)
标签: 东北抗联
抗联文化
抗联歌曲
抗联精神
分类: 抗联诗歌
——关于《露营之歌》歌词的文学鉴赏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诞生的《露营之歌》是东北抗日联军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表现的中华民族那种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以及爱憎分明的革命情操,至今依然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其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等佳句,脍炙人口,广泛流传。《露营之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中华民族的爱国文学史上,谱写了最壮丽的诗篇。
《露营之歌》是东北抗日联军战斗生活的真实写照。笔者仅就对该歌词的字面理解,作粗略的解释,并与读者共同鉴赏这个代表东北抗联文化的不朽之作。
《露营之歌》第一段描写的是东北抗日联军春季转战在松花江两岸的露营生活。该段创作于1938年5月,地点是在小兴安岭地区伊春和依兰交界的“四块石”山区和松花江两岸的景色。“铁岭绝岩”系指“四块石”山主峰那些黑色的突兀险峻的火山岩。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呀!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
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第一句是描写小兴安岭的景色:铁黑色的山岭,险峻的绝壁悬崖,茂密的原始森林,为我们勾勒出小兴安岭那壮美绝伦的景色!第二句是对战争环境的描写:骤起暴雨狂风,遍布荒原的松花江畔战马在嘶鸣。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画卷啊!此句虽然没有写“人”,但战马的“嘶鸣”,使读者可以想象到那些身骑战马的抗日将士的雄姿!这两句虽然描写了松花江畔、小兴安岭春季的景色,但作者无心观赏春季“柳绿花红”的柔姿,却着意渲染由暴雨狂风给小兴安岭带来的那种雄壮的气魄!
第三句描写东北抗联的露营生活:战士们围坐在篝火旁,熊熊的篝火映红了天际。一个“齐”字表达“团结一致、抗日救国”的抗联精神,这种精神定能像熊熊的篝火一样普照天下!第四句展现了抗联战士坚定不移的豪情壮志:同志们那勇往直前的意志,何惧松花江之夜狂风掀起的巨浪!
第五句是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号召战士们在战场上起来呀,果断勇敢地冲锋!第六句描写了战士们奋斗的目标和理想:“驱逐日寇,光复东北”,到那时“天亮了,灿烂的光辉将充满整个世界”。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抒发了抗联战士对胜利的期盼和坚定的信念:抗战的胜利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必将到来!
《露营之歌》第二段描写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夏季的露营生活,反映了抗联西征部队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和翻越小兴安岭的艰难历程,表达了完成西征任务的决心。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呵!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
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第一句描写小兴安岭夏季的景色:那茂密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野花遍布山野,好一派美丽的森林景色呀!第二句描写行军的艰难:充满湿气的乌云低低地飘在空中,战士们迈着已经溃烂的双脚,气喘吁吁地行军。此句既描写了阴天乌云的压抑,又反映了战士们翻山越岭——由于行程海拔之高才有的湿云低暗之感觉。一个“溃”字揭示了战士们在山间湿地长时间跋涉造成双脚溃烂后给行军带来的困窘。
第三句写描写了夏季野外露营生活的艰难:为了驱赶蚊蠓,篝火的浓烟腾空而起,但是战士们身上依然叮满了蚊虻,用手一拍,蚊虻吮吸的人血立即浸透了衣衫!此句形象逼真,是小兴安岭密林露营生活的真实写照。第四句歌颂了西征战士的气魄:战士们的满腔热忱可将小兴安岭的崇山峻岭踏破!此句以“踏破”二字表达了战士们蔑视一切困难的决心,抒发了抗日英雄们决心胜利完成西征任务豪情壮志!
第五句发出号召:“奋斗呵!重任在肩。”第六句通过描述具体的战斗和奋斗的目标,表现了抗联战士的坚定信念和理想,同样抒发了抗联战士的豪迈气概:突破敌人的封锁,冲破重重包围,到那时“胜利的曙光一定到来,黑暗一定结束”。这里的“曙光”,比喻抗日战争的胜利和祖国东北的“光复”,“黑暗”当然是指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最后一句的“一扫完”,充分表现了抗联战士的宏伟气魄和坚定信念。
《露营之歌》第三段描写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秋季的露营生活。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抗联战士对战争的蔑视与和平的企盼。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夜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
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
山河变,片刻息烽烟。
第一句是对秋季环境的描写:荒芜的田地遍布原野,深秋白露到来,气候渐冷。此句通过对秋季荒芜田地凄凉景色的描写,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采取的“归屯并户”政策,造成山区和平原交接地区大片土地荒芜的后果,并暗示了日伪殖民统治的专横以及东北人民亡国奴生活的凄凉和悲惨。第二句是描写抗联骑兵部队的夜行军:夜间远处灯火闪烁,行军中频频出现的敌人的碉堡,使警觉的战马停止了前进的脚步。
第三句是写秋季的露营生活:草枯黄了,秋风急促,结霜的早晨篝火熄灭了。第四句以抒情的手法描写了白天露营的情况:亲如弟兄的抗联战士们,镜泊湖瀑布哗哗的水声,使他们进入了甜甜的“睡梦”之中。此两句把东北抗联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句是号召:大家携起手来吧,共同奔赴国难!第六句表达了战士们崇高的理想:拿起武器,降伏列强,到那时日伪统治被彻底推翻——祖国的山河发生巨变,侵略者燃起的战火将顷刻熄灭!
此段在“唤起”之后加上了一个“梦”字,随后作者引用典故,并以极度大气和夸张的手法,描绘出东北抗联战士对抗战胜利的期盼。一个“振”字,一个“缚”字,描写的如此气吞山河。“山河”写的是空间,“片刻”写的是时间,如此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抗联战士急切盼望胜利的心情,反映了抗联战士博大的胸怀和坚定的信念。
《露营之歌》第四段展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冬季的露营生活,描写了东北抗联开辟嫩江平原抗日游击区的战斗经历。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
全民族,各阶级,
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第一句描写东北冬季的景色,表面是在描写北风的“怒号”和大雪的“飞扬”,实则是以风雪的张狂趁透出东北抗联战士的胸怀豪放的气概。第二句描写冬季行军和露营的艰难:深深的积雪,雪面都贴在马的肚皮下面了,战马想走又走不动;夜里寒气透心的冷,使人难以入睡。
第三句通过描写冬季露营的真实感受——“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抒发了抗联战士苦中作乐、敢于蔑视一切困难的壮志豪情!此句是冬季露营的切身体验和真实的写照。小兴安岭的冬季最低温度可达摄氏零下三四十度,在如此冷酷的情况下露营,真是令人难以想象:长达14年的艰苦抗战,如此寒冷的气候条件,东北抗联战士是怎样熬过来的?此句可谓全诗的文眼,它对仗工整、寓意贴切,为千古佳句!
第四句是抒情和号召:抗日壮士们,精诚团结的东北抗日联军可以战胜一切敌人。此句用“横扫”二字抒发了抗联战士们的蔑视一切困难,藐视一切敌人的豪情壮志。第五句是抒情:面对种种困难,抗联战士伟大的意志啊,怎么能被削弱呢!此句展现了东北抗联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第六句以精练的语言表达了抗联战士们的政治主张、伟大的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号召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来,夺回被日寇侵占的祖国河山!此句气吞山河,把全部歌词的气势推向高潮而结束。
纵观《露营之歌》四段歌词,在时间上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露营生活,在空间上从松花江到小兴安岭、从镜泊湖到嫩江平原的广阔天地,四段歌词,既有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又有对日伪统治下悲惨环境的揭露;既有西征艰苦生活的描述,又有对抗联战士蔑视困难、不惧艰险的豪迈气概的歌颂。歌词以豪迈的乐观主义精神直述东北抗联的露营生活,以博大的气概抒发了对各种困难的藐视和对敌人的憎恨!字里行间,既有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有又对敌人的憎恨和对困难的蔑视;既有对信念的守望,又有对理想的期盼!东北抗联战士的浩然正气、所向披靡的英雄主义气概、不避艰苦的乐观主义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同时在字里行间,人们总能感受到东北抗联战斗生活的艰难、残酷和悲壮!然而面对种种困难,歌中没有丝毫的怯懦和抱怨,有的却是淡定、藐视和自豪!这种自豪来自于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心甘情愿的奉献!这就是恢宏的抗联精神!这首歌词描写生动,比喻贴切,语言精辟,通俗易懂,是东北抗联战士最喜爱的一首歌曲。
《露营之歌》是一首壮绝山河的战歌,是东北抗日联军将领李兆麟和他的战友们在戎马倥偬之际写成的,是东北抗联文化代表之作。它不仅在东北抗联和爱国群众中广为传唱,在东北光复之后,还曾经编入东北地区小学课本,作为教材孕育民族的后代。《露营之歌》的创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学艺术水平,体现了东北抗联的将士们是一群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和民族英雄。一位华侨曾赞誉说:“能写出这样气壮山河、感人肺腑爱国诗篇的人,一定能够打败日本侵略者!”
鉴于本人文学水平有限,对此诗作文字解释和评论可能存在不当之处,欢迎专家学者和同事批评指正。
(2012年4月 作于海南三亚 )
附一             《露营之歌》全文鉴赏
(一)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呀!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
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战士们!热忱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呵!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
曙光至,黑暗一扫完。
(三)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夜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
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
山河变,片刻息烽烟。
(四)
朔风怒号,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减。
全民族,各阶级,
团结起,夺回我河山。
注释:
此版《露营之歌》来自1939年7月7日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宣传科编印的《革命歌集(第二集)》(油印本)收录的《露营》。见1991年中央档案馆和东北三省档案馆联合翻印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55册第147-157 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北抗联中坚持最久的小分队--双龙队
【每天老照片】-1万-3403-正在围剿东北抗联战士的日寇实拍照
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口述史出版
1936年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抗击日军堵截,李敏焕血洒摩天岭
观后感
中国记忆——东北抗联专题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