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鏖战东江 沉陨中原——(红二师师长)董朗烈士传略

鏖战东江 沉陨中原

——(红二师师长)董朗烈士传略

 

    朗,原名董嘉智,号仲明,黄埔军校首届毕业生,中共党员,曾参加过省港大罢工、第一次东征、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等重大斗争,转战广东、江西、湖南、湖北等地。曾任黄埔军校骑兵队副队长、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师长、湘鄂西特委委员、江左军负责人、红四军参谋长等职,先后与周恩来、聂荣臻、彭湃、贺龙等共事,为建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海陆惠紫革命根据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卓越贡献。一九三二年十月在“肃反”中被害,时年三十八岁。

   

    朗是四川省简阳县平安乡董家河村人,一八九四年四月二十日生,父亲董世康,母王氏。他在少年时就学于本乡私塾,后考入成都官办的学校。因军阀连年混战,天灾频繁,家庭日渐贫困,被迫辍学在家学习裁缝。尔后,经朋友介绍到雅安学堂教书和在成都作家庭教师。一九二一年二月,与游文彬结婚,夫妻互敬互爱。董朗家境虽贫寒,但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偶遇一位衣着单薄、冷得发抖的老人,就脱下身上的衣服,为老人穿上。

    朗的青年时代,是在外敌侵凌,山河破碎,军阀争霸,民不聊生的境况中度过的。他经常自我发问:中国人、外国人同样是人,为什么中国人民尽受外国人的欺侮?穷人富人同样是人,为什么穷人一定要受有钱人的气?一九二一年冬,他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下定了舍弃家园闯荡天下的决心,并说服了妻子,准备与几个同学一起去法国勤工俭学。他变卖了四亩土地作路费,踏上了途经上海出国的征途。到上海后,亲眼看到了团结战斗的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的所在。他毅然放弃出国的念头,进入大中华纱厂做工,参加到工人阶级的战斗行列中去。

    九二四年三月,董朗由上海到广州。不久,考入黄埔陆军学校。他勤奋学习,积极参加“火星社”、“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董朗在校期间,参加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讨伐陈炯明等军事斗争。一九二五年六月,经党组织派遣,他参加组织训练“省港大罢工”武装工人纠察队,并被推选出席“省港大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同年十一月,董朗在肇庆参加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叶挺任团长,董朗为团参谋。独立团建立中共党支部,董朗任支部组织干事。一九二六年五月,独立团担任北伐先锋,董朗在汀泗桥、贺胜桥决战中英勇作战。攻下武汉后,调任二十四师七十团第一营营长。一九二七年五月,北伐军挺进河南,在上蔡西南与张作霖部富双英旅作战,董朗负伤后仍坚持指挥战斗,受到嘉奖并晋升为七十团团长。这时,董朗写信叫妻子偕未曾见过面的五岁男孩董万任来武汉团聚。当妻儿来到武汉时,蒋介石、汪精卫已叛变,董朗随部队到江西南昌去了,未能团聚。

 

    九二七年八月,中国共产党为了拯救革命,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在起义总指挥部的统率下,董朗率七十团猛攻贡院和天主堂,全歼守敌,为起义胜利作出了贡献。尔后,起义军南下广东。九月下旬,起义军占领汕头。汤坑之战,起义军受到强大敌人的冲击而失利。十月三日,前委在流沙天后庙召开会议,周恩来带病传达了党中央关于起义领导人分散转移、武装部队到海陆丰去与农军汇合,坚持长期斗争的指示。当天下午,起义军与前委机关在乌石遭到陈济(堂)棠十一师、徐景唐十三师的联合攻击。周恩来与前委机关被围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里,处境十分危险。董朗带领七十团突破了重围,掩护领导机关安全撤出。这时,原留守三河坝的二十五师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已转移闽南、后经赣南、粤北、湘南等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叶挺的二十四师经流沙乌石一战,仅剩下一千多人,在董朗、颜昌頣率领下边打边退,十月七日到达陆丰东南部。贺龙的二十军一二、师早在三日前到达陆丰县城,由于副师长欧学海叛变投敌,为陈学顺收编。董朗带领的二十四师已与周恩来等前委领导人失去联系,处在后有追兵、前有叛军、左为汪洋大海、右侧伏有重兵的困境之中。以后,幸得与中共东江特委接上了头,并在张威的带领下绕过敌人的防地,来到陆丰西北部的激石溪。周恩来、叶挺、聂荣臻到达陆丰南塘,区委书记黄秀文家里,准备转移到香港。当听到董朗率领的二十四师一千余人已安全进入激石溪后,周恩来十分高举地说:“这就好了,革命军队与革命群众相结合,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焰又要在海陆丰燃烧起来了。”十月十二日,董朗率队到达高潭中洞。由于长途转战,部队从数万人减为千余人,士兵思想波动,陆丰守敌陈学顺为了瓦解董朗这支队伍,用金钱收买了欧学海之后,派出两名叛徒到中洞,要求见董朗,声称有要事商量,许以高官厚禄,规劝董朗投降。董朗立场坚定,第二天即将这两个叛徒处决。

    队驻在中洞,受到各乡农民的欢迎和慰问,送来许多花生、萝卜、猪肉、大米等食品。几天后,中共东江特委把部队改编为工农军第一大队,并给部队发放了军装、雨笠、草鞋、毛巾等用品,使军队情绪得到稳定。十月十八日,部队出征紫金南岭,因地主石楼坚固未攻下,当夜退到炮子驻防,二十日返回中洞。此时,中共东江特委接到南方局从香港发来的指示,把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董朗为二师师长兼四团团长,颜昌頣为二师政委兼四团党代表。从此,东江地区有了党领导的正规的人民军队。为创造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谱写了光辉的一页。

   月下旬,广东两派军阀公开冲突。东江革命委员会决定在海陆丰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二师四团除一个连留守中洞外,调一营进陆丰大安,二营进驻黄羌。十月二十八日,敌军集结一千余人向工农革命军的基地黄羌进犯。他们一面要窥探一下红军的实力,另方面是以进为退,准备撤出海陆丰。敌军从公平圩出发,分兵两路摆出钳形阵势,沿途放火烧毁民房、草堆,提心吊胆地向黄羌摸进。富有战斗经验的董朗一眼看透了敌军的愚蠢战术和怯懦特点。他命令政工人员和群众撤到茶园洞,工农革命军和农军也撤出黄羌埋伏在山上树林里。敌军摸进黄羌圩不见一兵一卒,以为我军不敢接战而逃。于是吹号集合队伍,生火做饭。此时,我军从三面山头上居高临下一齐开火,机关枪拦住隘口向乱作一团的敌军猛烈扫射。接着,我军向被围困的敌军冲杀过去,打得敌军人仰马翻。惊恐万状的敌人夺路而逃,我军猛追十里以外才收兵。此战消灭敌人几十人,缴枪几十支。我军乘胜向海丰城推进,十一月一日攻下海城。进驻陆丰大安的一营和陆丰县的工农武装协同作战,在击溃了河口圩的保安队后,也向陆丰县城推进,十一月五日,占领陆丰县城,取得了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

    义胜利后,彭湃从香港回到海丰,着手筹备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苏维埃政府。为了扫除海陆丰县境内少数地主武装,十一月八日,董朗率二师攻打陆丰海防重镇碣石。该镇面海背山,城高二丈,厚一丈八尺,有戴可雄、陈子和两支保安队据守。我军扫除了龙船、鼓石、太平石、望海楼等处外围阵地后,把碣石城包围起来,但因城高墙固,屡攻不克。尔后改变战术,围而不攻,欲把敌困死在城内。不久,保安队冒死破门而逃,沿途为我追歼击溃。十一月十八日,董朗参加了海丰县召开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并发表演说。代表们提议攻打马思奎保安队盘踞的捷胜城,董朗亲率二师一营开赴捷胜,次日向捷胜实施攻击,经两个小时激战,毙敌二百余人,俘敌数百人。彭湃得知大捷,率代表们出城二十余里迎接部队凯旋。

    丰、陆丰等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后,在中共东江特委的领导下,董朗集中精力加强武装部队的建设。首先,组建了二师第五团,由刘立道任团长。其次,进一步加强部队团、营、连三级党的建设。第三,在军队内部建立了军事、宣传、经济三个委员会,加强了对军队的管理教育。此外,还采取得力措施,加强中洞后方军事基地的建设,对原有的兵工厂、军装厂、医院、报社和印刷厂加以扩展,在中洞周围修筑了碉堡、战壕,架设了通往激石溪、炮子、高潭、黄羌、海城的电话线路。继续把海丰、陆丰两城大批物资、粮食运往中洞储藏起来,设立了军需部、经理处和军用仓库等,把中洞、朝面山等地建设成为巩固的后方根据地。

    广州起义失败后,中共中央给广东省委指示信中,要求海陆丰宜采取积极进攻策略,促进土地革命深入海陆丰工农群众之中,更宜划定区域,东向惠来、普宁、北向兴宁、五华,西向紫金、惠州谋宽广的发展。董朗在中洞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向紫金、五华进军等问题。一九二八年一月上旬,董朗率二师和惠阳、紫金农军开始围攻高潭大茂江达三石楼和紫金南岭钟坤记石楼。一月十八日,红二师包围了紫金反动堡垒南岭。十九日,董朗亲自指挥总攻,先后攻破了钟汉平的裕燕楼、裕福楼和钟坤记的德馨楼,取得了二师成立以来第一个攻坚战的伟大胜利。红二、四师积极配合东江地区的年关大暴动,使以海丰苏维埃为中心的东江苏区得到迅速扩大,形成了几个县连成一片的武装割据局面。

    一九二八年二月,广东军阀混战结束,立即集中陈济棠、邓彥华、黄旭初三个师兵力及战舰四艘向海陆丰进攻。二月二十九日、三月一日,陆丰县城、海丰县城相继失陷。三月十八日,董朗率红二师主力据险扼守中洞,抗击国民党第七军黄旭初部、第四军余汉谋部二个师共数千人的联合进攻,激战三天三夜,大量杀伤敌人。最后因敌我力量悬殊,董朗部队冲出重围,向惠来方向转移。二十一日,敌军占领中洞,大肆烧杀抢掠,几千间民房全部烧为灰烬。四月,黄旭初部一万余人扑向惠来。彭湃召集红二、四师联席紧急会议,讨论出路问题。二、四师领导人主张跳出敌军包围,向五华、兴宁、梅县等地发展。东江特委则主张红军打回海陆丰去。四月中旬,广东省委派张善铭、赵自选到海丰成立总指挥处,调集红二、四师于五月三日反攻海丰县城。因配合有误,结果失败。四师退到海丰西北部山区,二师退陆丰新田、河口、激石溪等地游击。六月,敌十六师大规模向海丰、陆丰、惠阳县交界的山区“围剿”我军,形势已极端不利。董朗率二师三百余人出陆丰南部到惠来去找东江特委,在陂沟八万圩附近遭敌十六团堵截,双方展开激战。董朗指挥部队奋力冲杀,腿部中弹负伤,最后边打边退,折回激石溪。七月十八日,广东省委决定,将红四师原教导团士兵单独分出来补充替换二、四师的干部,把替换下来的干部组成教导队。红四师仍保留师编制,受红二师师长董朗指挥。省委指定常委黄钊为红二师政委,由彭湃、黄钊、颜昌頣、董朗等组成中共东江军事委员会。但是,斗争的形势愈来愈严峻,二、四师长期征战,伤亡惨重,两个师合共不到五百人,且多数伤病。为保存革命力量,广东省委于十二月二十五日作出决定,同意红二、四师红军向香港撤退。一九二九年一月,红四师师长徐向前、党代表刘校阁撤离海丰。五月,红二师师长董朗撤出海丰经香港转上海。

    朗率红二师在东江的战斗历程,是一部威武雄壮的史诗,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他的历史功绩是永存的。

 

    九二九年九月,董朗受党中央派遣到湘鄂西贺龙处工作。尔后,董朗任红四军参谋长。一九三O年十一月,湘鄂西前敌委员会决定将各县赤卫队和赤色教导军合编为江左军和江右军,江左军由董朗负责指挥。一九三一年二月,湘鄂西红军主力北渡长江。留守湘鄂边的红军改为教导师,王炳南为师长,董朗为参谋长。四月,鹤峰、五峰、长阳、桑植、石门五县召开党代表大会,成立湘鄂边分特委,董朗被选为分特委委员。七月,国民党对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苏区受到很大损失。一九三二的六月,国民党对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整个湘鄂边区被敌重兵包围。九月,湘鄂边特委撤出苏区,与夏曦领导的中央分局机关会合。此时,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统治地位,苏区进行“肃反”,杀害了大批党、政、军的优秀干部。十月,董朗被诬为“改组派”而杀害,一个对党赤胆忠心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中原沉殒。

    贺龙在《回忆八一南昌起义》一文中说:错误地执行所谓“肃反”而伤害与削弱了自己。这样,给予革命的损失是十分严重的。一九四六年三月,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刘昂根据周恩来、董必武的指示,写信给董朗之子董万任指出:“你父亲之为革命牺牲,是很光荣的事,他为了全中国人民的生存而奋斗、而牺牲,与天地共存,日月同光!”全国解放后,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董朗为革命烈士。

 

(苏克)

(资料来自:马毓英老同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向前回忆录——《八》:坚持东江游击战争
海陆丰苏维埃保卫战第一战——莲心湖战斗(组图)
红色海陆:海丰革命旧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
东江革命根据地历史
留下英名“楚司令”
海丰黄羌林场的梅花,火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