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丰县情
海丰大事记(1987年以前)



(根据2005年版《海丰县志》整理)
                     
一、清代以前


远 

   
据在捷胜镇沙坑北和沙角尾村发现的夹砂陶片、磨光石斧、矮圈足陶罐等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约5000年前),海丰东南沿海已有先民渔猎生活。 
                         
周、春秋



据在鲘门镇后澳海边出土的青铜短剑、铜矛、铜牌等文物考证,约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5世纪,海丰南部有过重大战事。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置郡县。海丰地属南海郡。 

东  

咸和六年(公元331),置东官郡,从博罗县析置海丰县,海丰县属东官郡。 


武德五年(622),析县之东置陆安县,即今陆丰市、陆河县,县治大安屯。 
贞观元年(627),撤陆安县,并入海丰县。 
元和一年至十四年(806~819),公平始成集市。 
大颠和尚常来住法留山顶石室。 
龙纪一年至天佑一年(889~904),碣石已设置“野煎盐”的石桥场。建造赤岸桥,至明嘉靖因被洪水冲垮而改设官渡。 

五 



南齐时析县东部为陆安县,梁初又撤陆安县并入海丰县,历时16年。 
 



北宋(公元960~1127),海丰隶属广南东路惠州。 
熙宁年间(1068~1077),据王安石保甲法,海丰设八都保(后简称“都”),即兴贤都、石塘都、金锡都、杨安都、坊廓都、石帆都、吉康都、龙溪都。 
绍兴二十九年(1159),整治惠潮下路,创立铺驿,疏泄积水,植树修桥,并调部分铺兵到下路,劝乡民迁居路旁,免去服亭驿劳役。 
乾道五年(1169),台风,毁兵船30多艘。 
淳熙十一年(1184),四月不雨,至八月大旱。 
嘉定二年(1209)春,邑人蔡冠,重修河田布金后福林陂,可灌田100多亩。 
宝佑五年(1257),邑人林雷焕在法留山石室建书院。 
景炎元年(1276)十二月,端宗赵昰南遁至甲子,乡绅范良臣给军食,渔民郑复翁兴兵抗元。 
景炎二年(1277)冬,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自江西出师广东南岭,收复惠州。 
是年,由陆秀夫率领的水师和当地群众合力凿通港口至新沟长约1200米的直渠河,使黄江下游的东、西溪从此相通。 
景炎三年(1278)三月,文天祥屯兵丽江浦(海丰县境)。端宗赵昰与弟帝昺南逃至鲘门南山岭偶住一宿。 
八月,朝廷派钦差加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赐御宴于丽江。文天祥奉诏率师以海船运兵自丽江出东海湾。十一月抵潮阳,进剿叛军盗首陈懿、刘兴。会合宋师邹凤、刘子俊等部,毙刘兴。陈懿以海舟接元军渡海。文天祥旋移兵退至海丰。 
闰十二月二十日中午,宋师方饭于县城北郊五坡岭。元将张宏范以陈懿为向导,遣其弟张宏正率近千骑突至。宋兵仓卒应战,多遭杀戮,血流成河。至今五坡岭山溪尚名“血淋溪”。文天祥被虏,后被解至大都(今北京),三年多后慷慨就义。时宋臣及儒土被虏者皆殉节。 



至元十六年(1279),惠州设惠州路。海丰县属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 
泰定元年(1324),始将疍户(船民)立为民户。全县有户口 11236人。 
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何真袭杀县首陈子华,以兵守海丰。至明洪武元年(1368)三月,江西行省左丞相何真以广东降明。 


洪武四年(1371),海丰设有“南丰”(现海城西门)、“平安”(现梅陇西南)、“东海”(现陆丰县城)三马驿,下设邮递铺41处,管理全县驿政。陆路东通揭阳、长乐,西通归善。 
洪武十二年(1379),兴建学宫(即孔庙)。孔庙原在故县治西,宋康定二年(1041)徙建于县治东偏,淳祐十一年(1251)修整,元末毁于兵燹。是年重建于新县治东侧,颇具规模。 
洪武二十一年(1388),设海丰千户所,属惠州卫。 
洪武二十二年(1389),在海丰县境碣石湾东岸的碣石设卫所,统管甲子、捷胜、平海、海丰诸千户所(今陆丰、海丰、惠东各属),南海护卫及于东沙群岛。 
洪武二十四年 (1391),清查田地,编赋役册。全县设里(乡村)、坊厢(县城)长,催收赋役。 
洪武二十六年(1393)八月,朝廷诏令安乐侯吴杰、永定侯张全统率武职于广东沿海卫所练军以备倭寇。 
洪武二十七年(1394),千户马帖木奉都指挥花茂之命,筑建城池。城高2丈,周围396丈,雉堞781处,辟4门,上有敌楼;城外环以池,深宽各1丈。尔后经多次修建。民国11年(1922)2月间,为营建广汕公路而拆除。 
弘治十七年(1504),大海潮,海水溢,浪高如山,顷刻间平地水深一二丈,金锡、杨安二都滨海居民浸死无数,尸漂海中。 
正德十年(1515),据守大帽山暴动徭民余部林满山等40多人被官兵杀害。 
是年,邑民捐资献工,建祠于五坡岭祀文天祥。次年三月竣工,取名“表忠祠”。不久建“忠义牌坊”、“方饭亭”于祠的前后。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后被侵华日军炸毁。现存的“方饭亭”是新中国成立后重修的。 
正德十二年(1517),推行都御史王守仁的“十家牌法”,立乡约,使“民知礼教、奸宄衰息”。 
嘉靖三年(1524),割龙溪都合潮阳县的惠来都置惠来县。 
嘉靖七年(1528),碣石大饥荒,死者相枕藉,守备核报省台,发海丰仓粟2万石赈济。 
嘉靖九年(1530),大旱。 
嘉靖十七年(1538),大海潮,金锡、杨安都死者以千数,多绝户。 
嘉靖三十二年(1553),增设驿路经公平、新田至揭阳、霖田(此线属东北线,东、西两驿路古已有)。 
嘉靖三十三年(1554),活跃于海丰、归善、龙门、惠来等县的暴动农民领袖杨立被官兵杀害。 
嘉靖三十四年(1555),海丰、兴宁、长乐、程乡等籍矿工在伍端(花腰蜂)领导下占山暴动,数年后被总兵俞大猷招抚。 
嘉靖三十八年(1559),归善、海丰会议,拟于两县相接边境,划置新县治。海丰知县张济时力陈非议,事遂搁置。 
是年,知县张济时主编《海丰县志》。 
嘉靖三十九年(1560),倭寇入侵海丰,自此为害多年。 
峒民暴动领袖黄启荐攻陷甲子所城。 
嘉靖四十年(1561),设鹅埠巡司。 
杀倭寇有功受把总衔的陈聪建坎下寨(今汕尾新城区)。 
嘉靖四十三年(1564),抗敌名将俞大猷以伍端所部为前锋,屡败倭寇,在大德港将倭寇歼灭,俘斩2000多人。 
是年,伍端为守备王绍诱杀。 
嘉靖四十四年(1565),大旱。 
是年,蓝一清、赖元爵、曾朝元等率农民暴动队伍入据八万山区(今陆丰县地),曾一度围攻县城不克。 
隆庆三年(1569),倭寇在本县登陆,经平山往博罗,遭各地发兵堵剿,旋退回金锡夺船逃遁。 
隆庆五年(1571),九月,海上暴动首领杨复破甲子城,杀董千户。 
隆庆六年(1572),朝廷下令,大剿海丰及邻县暴动矿工和农民。次年,主要领导人赖元爵、马祖昌、王栗江、杨厓炎及部属2768人被杀。 
万历元年(1573),海上暴动的林奇材部在坎下城受招抚,后陈聪领其众。 
万历二年(1574),建新田城(今陆丰县地)。 
万历五年(1577),奉令施行“一条鞭法”,把原按丁口计征的徭役、杂税和田赋合并。 
万历十七年(1589),北方和中原汉族人多避战乱南迁,大量异邑民入境。随着人口的徙居,番薯(甘薯)在此前后引入种植。 
天启七年(1627),海上暴动之张芝龙部攻入甲子,守备叶台战死。九月,攻入坎下寨。 
崇祯元年(1628),进士叶高标之子叶凌凤于东溪中游东侧围塭500亩。海丰鱼塭养殖兴起。 
崇祯四年(1631)五月,农民暴动武装钟凌秀部攻打大安圩,杀300余人。六月,蓝阿甲部攻打公平、东海滘等圩,杀500余人。 
崇祯六年 (1633),印真和尚创建莲花庵,先起脚庵于半山,继建山顶大庵二座,铸千斤钟一只。日游者众,是海丰胜景之一,后毁于兵燹。 
崇祯九年(1636),礼科都给事邑人叶高标奏准建坎下城,次年竣工。 
冬十二月大雪,树木多冻死。 



顺治二年(1645)六月,可塘圩郑亚长发动反清复明起义,被捕杀。 
七月,梅陇港尾徐楷、郭达久等人亦发动反清复明起义,均遭捕杀。 
八月,海上暴动首领苏成入据碣石卫城,次年入据甲子所城。后继任者苏利受清廷招安任总兵。 
顺治三年(1646)十二月,部院佟养甲、李成栋率清兵由闽入潮到县城,县知事冯异“出迎缴印”,海丰正式归清政府管辖。 
顺治十三年(1656),清廷为对付郑成功等抗清势力,颁布“禁海令”,严禁自天津至广东的商民出海贸易,也“不许片帆入口”。顺治十八年,更发布“迁界令”,命令由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50里。康熙元年(1662),广东沿海24州县并海岛洲港皆内迁,海丰则因碍于碣石卫总兵苏利,只迁鹅埠岭一寨。康熙三年,朝廷又下令再内迁30里。时苏利抗迁被告发,遭朝廷重兵征讨阵亡,海丰被官兵以残暴手段实施“迁界令”,以东起叶家寮塔,西至西田庵,沿边建墩台46座,垛3座,河椿九处。滨海界外不准百姓涉足,寸木不准下河出海,违者处死。海丰迁后“离城仅里许”,全县“田地山塘仅存五分之一”,迁民流离失所,饿殍枕藉。康熙八年,因广东巡抚王来任血疏痛陈迁界惨状,清廷始下特旨展界。八月,奉旨展界钦差到达,而边民已所存无几。 
康熙十年(1671)仲冬,重修羊蹄岭庵。根据《重修羊蹄岭庵词碑记》记载,羊蹄岭道始凿于汉代,三国时阻塞,唐至元代或通或塞,明景泰年间,砌筑驿路、凉亭,清建庵与亭,设僧施茶。 
康熙十二年(1673)春,立乡约,行十家牌法。 
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碣石前现海市蜃楼。 
康熙十四年(1675)八月十五日夜,飓风大作。县城明伦堂、启圣祠、县仪门俱倒塌,民房损失无数。时适‘平藩征潮”舟师泊长沙、乌坎诸港口,多被覆没。 
康熙十八年(1679)六月二十四日,公平新圩开市,初署名“日兴市”,定每月每旬逢一、四、七为圩日。 
康熙十九年(1680),出现彗星。 
康熙二十年(1681),陨石坠陈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开海禁,准百姓出海捕捞。 
是年,重修孔庙,两年后竣工。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二月,兵部准广东商民人等,愿出洋贸易者,呈报当地官府,即可出海贸易。 
康熙二十四年(1685),粤海关设立后,于海丰县乌坎设总口,甲子、碣石、湖东、汕尾、长沙、鲘门等港设小口。 
康熙二十五年(1686),立义学,修龙门书院,以秀才蔡实发督课。 
康熙二十七年(1688),开南门湖,建谢道山塔,次年竣工。 
康熙三十二年(1693) 三月十九日,地震,二十日大震6级并雷雨坏民房;八月十日飓风,沿海损失严重;十月十七日下午地震;十一月初三日晚大震二次。 
康熙三十三年(1694),三月至五月淫雨,县城垣倒塌。 
康熙三十六年(1697),大饥荒。春,米每斗钱五百文。知县白章向殷户劝捐稻谷数千石赈济,优待和保护外地运米商船,严惩抢劫者。 
是年,邑人吴文奎设粥厂,救治饥民数万。 
康熙五十七年(1718)五月二十八日,飓风暴雨,半夜海水汛溢,浪高数丈,杨安都村落民畜淹没殆尽(后俗称:“三个涌盖梅陇”)。雍正初年,邑人吴天石(字位睦)呈倡筑海堤以御水患,至十二年得县令林寅支持义举,经大规模募资派工兴筑,历四寒暑,建成十余里海堤,命名“王坣”。 
雍正七年(1729),南丰驿改汕尾司巡检;平安驿改河田司巡检;东海驿改东海司巡检。 
是年正月,大雪,岁丰稔。 
雍正九年(1731),析吉康、石帆、坊廓三都置陆丰县。改汕尾司巡检为黄沙坑司巡检,拨属陆丰县,其驿事归海丰典史管辖;河田司巡检拨属陆丰县,其驿事归鹅埠司管辖;东海司巡检改甲子司巡检,属陆丰县管辖。 
是年,朝廷令各省、府、州县编纂地方志。 
乾隆十一年(1746),建白沙栅(盐场)于田墘圩。 
乾隆三十九年(1774),建丽江义学。 
乾隆五十九年(1794),兴建鲘门炮台。至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 
嘉庆元年(1796),海城桥头彭姓经五云峒洪氏妈嫡传的制革作坊,所产光沙皮(熟牛皮),经腌、淹、薰、洗、晒五道工序,质量上乘,享誉省港。 
嘉庆六年(1801),坎白场大使德瑛,英勇击退侵犯汕尾港的洋匪船只。 
嘉庆九年(1804)十二月二十九日,天地会骨干杨育任、杨徐生兄弟在梅陇尖尾活动被捕。次年(1805)正月初二,天地会众谋在梅陇举事被破获。 
道光五年(1825),海城石门吴开办端利纸伞铺。至民国初年全县纸伞大小作坊达50余户,有近千工人,为当时最大的手工行业。每年有大宗纸伞从汕尾港出口。 
道光十九年(1839)秋,湖广总督林则徐巡视碣石卫,增设浅澳炮台、炮位,并在元山寺题刻“水德灵长”匾额。 
道光二十二年(1842),海城钟允魁开办魁利号竹器铺,从业10余人,制作家用、农用竹器及鱼筐等。嗣后,开办10余家竹器作坊,均集中于县城新竹街一带。 
道光二十八年(1848),淫雨数月,飓风大作,县城垣西南连崩7处,宽30余丈。 
咸丰元年(1851)、海城林初记开设雕刻店。 
咸丰三年(1853),在太平天国革命的鼓舞下,三点会加紧活动。 
是年正月,知县林芝龄开征“栋梁税”(祠堂居宅税)且预征税款三年,致使民怨沸腾。三月,全县48名人士联名上书要求赦免,知县不允,附城商户罢市。七月,抗税风潮波及农村。“三点会”随之兴起。 
咸丰四年(1854)闰七月初九,黄履恭、黄殿元、马逢九为首的三点会武装起义。次日,占领县城,杀死知县林芝龄。随后连攻鲘门、汕尾。县丞施道彬自杀。十一月十八日,撤出海城。期间,黄履恭去向不明。起义军占据海城时间共四个月又九天。 
咸丰五年(1855)八月初四,李遇春、曾文宰等率起义军3000余众反攻县城不克。十二月,据南岭三点会起义军和太平军许礼生部进入公平地区。 
咸丰六年(1856)正月初一,起义军破公平旧圩,初五,攻县城不克。二月初十日,攻占汕尾炮台,护镇何芳自焚。二十三日再攻县城。三月、清各路援兵到,东笏前一战,起义军败退新田,清兵随后剿办。县署设清治局,凡竖红旗接过起义军的乡村均遭毁。全县被毁乡村36个。起义军骨干叶仰曾、张炳昭、赵金安等先后遇害。黄殿元、马逢九等先后被捕杀于咸丰八年(1858)。 
咸丰十年(1860),朝廷与英国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准许英国招募华工出国。”此后,闽粤贫民多被陆续骗卖到海外当苦力工(俗称“卖猪仔”)。光绪五年(1879),海丰县经汕头出洋的就有428人。 
同治三年(1864),设汕尾海关。 
同治十三年(1874)八月十一日,大飓风,咸潮冲坏梅陇“王坣”。沿海禾薯殆尽,船只房舍亦多损失。 
是年,可塘蔡厝围教师、邑武生蔡顺玲往惠来葵潭拜会天主教神父,后被引荐往香港谒见主教。同治十二年(1873),蔡率其全家受洗,成为海丰天主教第一代布道者。光绪元年(1875)首批10多人入教。光绪三年(1877),香港教区派来第一位神父梁子馨。光绪十一年(1885),始建牛皮地新乡作传授天主教的中心。光绪二十年(1894),汕尾建筑圣堂。这就是海丰天主教最早的两个活动场所。 
光绪三年(1877),陆路提督方耀来海丰“办积案”,镇压三点会活动和处理“乌红旗”械斗,设保安局和分局,将康熙年间建置的乡“约”缩小增置,划界防“匪”,大批农民遭镇压与盘剥而破产,纷纷逃亡穗、港与南洋。光绪十四年(1888)方耀再次来海丰办案,对“案犯”予以杀戳,烧其屋,或对其亲属勒索巨款。 
光绪七年(1881)三月,发生天花,全县婴儿死1000多人。 
光绪九年(1883)五月,公平、海城、梅陇等地发生鼠疫,死3000多人,猪死大半,狗几乎死尽。 
是年,利用沪粤电报线路,设立海丰电报局,通汕头、广州。 
光绪十年(1884)十月至次年四月,中法战争期间,海丰电报员工忠于职守,日夜值班,对经海丰线路的沿途杆线,随损随修,保证电信畅通,与广州、汕头、惠州等电报局,同获清政府嘉奖。 
光绪十三年(1887),汕尾设邮政局;后海城、公平陆续设代办所,属汕头邮政局。 
光绪二十四年(1898),汕尾天主教主办的礼兴轮和至和轮始航汕尾至香港。次年,又有华新、长安、瑞益、瑞丰、丽昌等货轮往返两地。 
光绪二十六年(1900),北方义和团运动波及海丰,公平等地掀起排教风潮。次年,因田墘天主、基督两教民斗殴,万国天主教保护舰以“恐教士教民横遭危害”之名,越境驶入白沙湖。 
是年闰八月十三日,孙中山领导的惠州三洲田起义,失败后其“统兵大元帅”黄远香从三多祝绕赤石经马宫港出海。邑人洪亚重领导三点会起义,失败被杀。 
光绪二十七年(1901)春旱,至五月八日才下雨。 
是年三月,公平、海城发生天花,延及全县,婴死几千人。 
光绪二十八年(1902)八月九日,成立海丰邮政局。 
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办团练保甲,查办三点会,开收戏捐为经费。 
是年,汕尾开办轮船公司,有“海江”、“海口”两号人货轮通航香港。 
光绪三十年(1904),海丰速成师范学堂创办,光绪三十二年二月,陈炯明等学生组织政治团体“正气社”。 
光绪三十一年(1905)春,海城兴办高等小学。校长马育航,教员陈达生等,有学生几十人。 
光绪三十二年(190),国际万国公司在遮浪岩建造灯塔(航标),三年后竣工,派葡萄牙人申多士专事管理。至民国31年(1942)3月26日,灯塔遭民国政府驻军保安二团炸毁。 
六月,海潮狂涨,山洪暴发,公平市街水深数尺,鹅埠圩水上屋脊,淹死千余人。 
七月至九月初六(公历8月~10月12日),新加坡华侨、海阳县(今潮州市)籍的中华国民军东江都督许雪秋(1875~1912)奉孙中山先生令,在广东汕尾负责接运从日本购来的军械,并准备在海陆丰沿岸大举发难。军械虽依时到达距汕尾约5公里之海岸(南汾同盟会员林苍龙运枪至青草),但因消息泄漏,未获成功(史称“汕尾运械之役”)。 
是年秋冬,邑人陈炯明、林苍龙、钟启泰、洪秉荣等人在香港加入同盟会后,每从商船潜运《有所谓报》等宣传民族革命的报纸抵县传播。同年十二月二十日(公历1907年2月2日),陈炯明、陈达生、马育航、陈演生、钟景堂、钟秀南、黄杰群等30名知识青年,在五坡岭表忠祠盟立誓,成立海丰同盟会,隶属于孙中山总部领导。 
光绪三十五年(1909)公历6月6日,海丰同盟会创办本县历史上第一家新型日报《海丰自治报》,陈炯明任主笔,马育航、钟景棠等为编撰,宣传民族革命,歌颂民族英雄,揭露满清丧权辱国、贪污腐败等丑闻,倡议地方自治。发行百余份,次年停刊。 
是年,清政府预备立宪,各省设咨议局,各府、州、县设议事会(一说“自治事务所”)。邑人陈炯明被推举为本县司选员,七月被选为广东省咨议局议员。 
是年,归善县平海籍樊加长在汕尾开设专钓活鱼的铜转环鱼钓作坊,从业50余人。产品销售沿海渔区,或经香港转销日本、挪威诸国。 
宣统三年(1911)正月初一,地震暴雨;初二又震。四月十六日大震,公平最严重。米街黄姓祖祠柱石倾斜,一些祠堂庙宇墙壁倒塌;房屋倒塌50多间。五月霍乱流行,全县死2000多人。 
三月二十九日(4月27日),广州黄花岗起义。陈炯明参加起义的筹备工作并召集陈潮等百余人组成选锋队(多为海丰县人),陈潮牺牲,为“七十二烈士”之一。 
九月十七日(11月7日),清政府在海丰最后一任知县张恩孝慑于革命形势弃城逃遁。二十九日(11月19日)刘镜清和邓尹臣率领革命军二三十人由归善入海丰县境,鹅埠、赤石、鲘门、梅陇民军相随进踞县城,海丰宣告光复。11月29日,陈炯明率循军万余开抵广州,任副都督,后任代都督、都督。海丰同盟会员和民军多人陆续随往谋职。 
是年十月十二日(l2月2日),青草(红草)十三乡发生乌红旗械斗。 

二、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 

年初,邓轸(尹臣),就任民国首任海丰知事(县长)。 
6月11日,张友仁接任海丰县知事。 
是年汕尾邮政局、海丰邮局分别更名为汕尾邮政支局、海丰邮政代办所。 

民国2年 (1913) 

夏,发生东笏陈姓与羊枯埔刘姓争坟地宗族械斗。刘姓托长发党,拥立所谓东成王,设坛誓师,攻掠青坑(今赤坑)、可塘。县知事江侠庵派营剿办。毙祸首三名,余众溃散。 

民国3年(1914) 

6月,广东省行政区划分为六道,以道领县。海丰等25县隶属潮循道。 
全县划分为9个行政区;一区(附城)、二区(公平)、三区(梅陇)、四区(鲘门、鹅埠、赤石)、五区(汕尾、青草)、六区(青坑)、七区(田墘)、八区(捷胜)、九区(可塘)。 

民国4年(1915) 

西坑戴某在县城开办南兴隆服装店,引进“金钱梭”、“表梭”等外国脚踏衣车6台。 
陆丰水东乡罗某、范某,在汕尾开办同发、合盛号裁缝店,亦进口脚踏衣车作业。 

民国5年(1916) 

5月7日,国耻周年纪念日。海丰中学学生彭湃领导的“群进会”,发动全县青年学生举行爱国大游行。 
冬,彭湃和陈复、陈魁亚、林甦等进步师生,反对公局局绅陈月波等为“清乡”巡防营统领林干材立石碑雕像,贴墙红,出漫画,把石像敲毁,迫使其中止这一卑劣行径。 

民国6年(1917) 

夏,彭湃东渡日本东京留学。 

民国7年(1918) 

春,援闽粤军军官讲习所由汕头迁海丰县城,址设孔子庙及文经阁。第一期结业后,该所迁往漳州。 
2月14日,陈炯明受命率部“援闽”并任惠(州)、潮(州)、梅(县)三属军务督办。 
4月1日,张友仁再次任海丰县知事。 
5月下旬,留日学生抗议日本警察迫害,罢课归国。彭湃回海丰,组织学生开展反对北洋政府卖国的宣传活动。6月中旬,重返日本。 
9月,在县城菜圩埔、东仓埔(今红场),举行全县陆上体育运动大会。比赛项目有:排球(9人)、田径(跑、急行跳远、徒手跳高、铁饼、接力跑、拔河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公元1688元(清朝康熙二十七年)汕尾建港
联话山川风物之十大名阁篇
《陆丰文史》陆丰县解放前历史沿革
广东这一县市或将成为汕尾城区的一部分,是你的家乡吗?
说说惠来县的来历
妙艳文谭|《“海宁”何处是》|作者:彭妙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