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画竹名家谈画竹(之七)
江南一竹 


徐渊明:大凡画过墨竹的,恐怕没有不临摩不学习板桥竹的。板桥竹在上千年的竹画史中独具一格,名冠众家,圈内圈外几乎没有不知道板桥竹之画名的!

郑板桥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他曾有诗写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在绘画实践中,他提出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眼中之竹”是自然实景,是对自然的观察和从中体验画意;“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时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

板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所画之竹气韵生动,形神兼备,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板桥自谓画竹多於纸窗粉壁见日光月影的影射怪取得,曾题道:「吾之竹清俗雅脱乎,书法有行款,竹更要行款,书法有浓淡,竹更要有浓淡,书法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

在《题画竹》中,他总结自己的画竹之法: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节也;落于色相而不滞于梗概,是其品也。

板桥写竹,独创写意,颇具趣味,风格劲峭,画面充满了“真气、真趣、真意”,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郑板桥的竹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文人士子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网友一笔:板桥之竹以书法入画法,清瘦劲挺,如柳公权之书。写出了竹之高洁挺拔和坚韧,也融入了作者的对画理和社会生活的情感,在历代画竹大家中独具一格。不过如果是和吴镇、吴昌硕等相比在境界上略输一筹。

网友飞白写竹:一笔兄的观点代表了一方面一些人角度不同的看法,略输二字说的是笔墨的境界, 但是但是但是,境界更应看重画中人格的境界,板桥竹就是板桥人,清瘦劲挺的个性无论从哪方面看,即便是笔墨角度,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是独树一帜而不可说略输一筹. 关于画理,如果历史地看就复杂了许多,少时曾苦究过艺术哲学,结果痛苦地得出个人的结论:艺术门类之别终有一天会消亡,毛笔作为过去和现在习惯的文脉的存在,最后还是不是艺术家拿来比划的不合群的唯一工具呢,题目太大,真难说。

网友临江仙:很有意义的话题。欢迎一竹及大家继续发言,共同探讨。期待更多,期待精彩——

徐渊明:板桥竹为后人所推崇,首先是竹之风韵高于他人,其次才是他的诗、书、官名。纵观清代名家,石涛画竹应是突出的,但其笔法更少变化。蒲华画竹,粗枝大叶,另有风味,然则不为大多数人所喜爱。李方膺的竹几近怪诞,欣赏者更少。吴昌硕画竹可谓另辟蹊径,如笤竺扫地,一扫到底,已经进入另一化境,难以引人共鸣。唯板桥竹,虽然程式化(国画本来就是程式化、符号化),但其清瘦坚劲之风,颇为文人士子钟爱,也广为圈内圈外人所认同,板桥竹的拍卖市场更印证了这一点!

网友邹海明:板桥的竹,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勿庸置疑。学竹之人大多画过他的作品,还在于容易入手,当然指的是能画形,但他的缺点在于太多的程式,学了后怎么走出来,值得思考。

徐渊明:不错!是太多程式化的东西,但纵观画竹之大家,几乎都是程式化!国画家似乎一生都在复制自己的个性化作品。白石也好、抱石也罢,大抵如此。

网友邹海明:一个画家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并反复强化自己的风格,是不错的经验。但我指的是后学的人。要走出他的风格或程式,学他的画,以后一定要出来,这个不需要我多说的。

徐渊明:这个是当然的!白石老人说过:似我者死,学我者生。

网友巨鹿斋:板桥之竹,有传统又有创新,值得后人学习,其所谓的程式化如个字、介字型据说是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见竹子投影与壁,‘个、介’型自现。这比后来着直接从程式中学画要好多了。

网友唐朝遗少:板桥字画如其人,铮、直、独。观其竹,总有一种铁骨铮铮之感,人正其竹必正。

徐渊明:就画竹而言,板桥竹不仅形美,而且神似!可以称得上“形神兼备”。还要更值得称道的是,板桥画竹的理论也是独树一帜,另辟蹊径。

网友一舟:我也看了不少名家画竹,还是比较喜欢郑板桥的竹子。

网友赏心斋:尽管我对竹画研究很少,有了那画竹接龙才开始留意竹画,也画几笔。

感觉自唐宋元的之后,竹画已走下坡路,尽管近有扬州画派把竹画推动了一把,但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们无非走的的是荒诞怪异之路--张扬鲜明的个性,各有各的面貌,板桥的竹画是比较突出的。但毕竟是一帮文人,作品有他们的局限性。

要画好竹画,我想应该博采众长更好。

竹子被画了近2000年,要画出自己的心中之竹,说实话,难。

徐渊明:板桥独树一帜,是因为板桥独创“写”意,是“写”出来的,而不是画出来的!是感情的流露、性情的宣泄、心灵的独白,以竹写情,以竹喻己,以竹抒怀,以竹遣兴。

网友艾竹不语:板桥的墨竹好,好在他对竹独特理解方式。并用影画形式所表现;自我感觉板桥画谱中的墨竹作品中除一部分精品外,也有些欠佳的作品。也可能是我还没有能理解,日后再下工夫。

徐渊明:前面说了,板桥竹的程式化较重,故板桥竹的伪作甚多,尤其是他的弟子所作赝品,现今被很多人视为真迹。记得有不少专门介绍板桥的书,就专题谈及板桥竹的真伪,其中不乏大博物馆和行家收藏的伪作!

网友一笔:板桥竹好,好在他的竹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他的竹是自身的写照,不是对对竹形象的再现,他是在写竹而不是画竹。

网友关东才子:程式之我见:程式是什么,程式就是“有一定规程的形式”。是历代画家对客观对象的形态进行的艺术概括和美化。从空间上看是符号化,从时间上看是程序化。

一、程式化并不是艺术品位的降格,相反,它是艺术品位的提升。是从状物走向表义,从具象走向抽象,从实物束缚走向自由表现的一级跨越。

二、程式带有鲜明的民族印迹。非只绘画里有程式,戏剧、音乐、舞蹈等很多民族艺术中都有,而以戏曲尤著。

三、程式本身并不有害。有害的只是不停地复制这个程式,导致逐渐缺少审美的陌生感而走向僵死。

四、程式一直广泛使用。只是有的人做得隐蔽,不容易理清,有的人做得明显,一眼就看出。

五、程式也不能被消解。一代代的大师只是用新的程式替换旧的程式。离开了程式提炼,绘画又会退到状物摹形的原生地面。

徐渊明:才子就是才子!看问题、摆道理,都能独立思考、切中要害,云他人之不能云、悟他人之所难悟,总能拨开云雾,给我们一个“庐山真面目”! 这才是正确对待程式化的科学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画竹名家谈画竹(之六)
看摄影家笔下的墨竹如何?
书画名家鄭板桥(墨竹与书法)作品精选
「历代名家的竹画」
艺 术 鉴 赏 (14)名家笔下的竹子
张大千送了幅墨竹给毕加索,毕加索回了一幅画,网友大呼:亏大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