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医基础——形体与官窍1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汉医基础的形体与官窍部分。形体与官窍学说的内容也需要分两次学习,今天讲的是形体和官窍中的耳、眼和鼻。形体与官窍是脏腑学说的延伸,脏腑学说讲的是内脏,形体与官窍讲的则是人的躯壳,即包裹内脏的各种组织器官以及人体与外界联系的一些通道。狭义上的形体则专指人体躯壳中的皮、肉、筋、骨、脉,并称为“五体”,五体与五脏有密切的对应关系,跟我们成语所说的“五体投地”中那个“五体”所指的内容不同。

    五体中的第一个是“皮”,即我们的皮肤、粘膜和皮下组织,皮肤表面有毛发、汗孔等附属物,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津液代谢,调节体温和辅助呼吸等功能。体温与津液的调节主要通过出汗过程完成,关于辅助呼吸的功能,在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甚至更原始的物种里面是依赖皮肤进行呼吸的,但在人体中更多地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对肺功能的维护作用上。在五脏中,肺主皮毛,肺输布精气,营养皮肤,宣发卫气,外达皮肤,皮肤受邪,常内传入肺,因此皮肤与肺的关系最密切。皮肤和肌肉的纹理相连接,并称为“腠理”,腠理与三焦相通,有卫气分布在其中,是人体防御外邪的第一道门户。

    五体的第二个是“肉”,主要是指我们的骨骼肌,能够按照我们意志进行随意活动的肌肉。肌肉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内脏、抵御外邪和进行运动。在遭受外力打击的时候,肌肉会紧张收缩,抵消冲击力,保护内脏。肌肉抵御外邪的作用在于与皮肤形成腠理,分布卫气。肌肉在意识控制下收缩,通过筋带动骨骼和关节的运动。在五脏中脾主肌肉,脾化生气血供养肌肉,脾胃病变多伴有肌肉无力或萎缩。肌肉疾病到后期也会累及脾胃,导致脾胃虚弱。

    五体的第三个是“筋”,包括我们现代解剖结构中的肌腱、韧带、筋膜、周围神经等有弹性的结构。筋的功能主要是连接和约束关节,主持运动和保护内脏。五脏中肝与筋的关系最密切,肝藏血以滋养筋,肝病会导致筋的病变,肝风内动会引起筋的痉挛收缩,或各种不自主运动,筋病后期也会损耗肝阴肝血,导致肝阴虚肝血虚。所以汉医总结这种关系为“肝主筋”。

    五体的第四个是骨,跟我们现代解剖中的骨骼是一致的。骨的质地有软有硬,内藏骨髓。骨的功能主要有支撑人体,保护内脏,进行运动。在保护内脏和进行运动这两项功能中,需要肉、筋、骨的协同参与,骨架提供支撑,保证稳定性,肌肉收缩产生力量保证动作顺利启动,筋调节运动范围、幅度、方向等具体细节,保证运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五脏中肾与骨关系最密切,肾主骨,肾精生成骨髓,骨髓属于液,具有营养作用,可以滋养骨骼,老年人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骼失去营养,所以容易得骨质疏松、骨折、骨关节畸形等病变;年幼的儿童如果先天不足,也容易出现鸡胸、龟背、脊柱侧弯等骨骼畸形。汉医认为“齿为骨之余”,判断人的骨骼好坏可以看他的牙齿,小儿如果牙齿生长迟缓或容易缺损,成人如果牙齿松动早脱,都属于骨骼发育不良或早衰、肾精不足的表现。

    五体的最后一个“脉”是指经络,对应的是心,心主血脉。脉在经络学说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重复介绍。五体构成人体的躯壳,为内脏的安全存在和功能发挥提供了保障,也为人类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改造世界提供了结构基础。

    接下来介绍的是“官窍”。“官”是指人体特定的器官,如“眼、耳、口、鼻、咽喉”,被称为“五官”。“窍”则是指内脏与外界交通的孔道,习惯上将“五官”也称为“窍”,古代常说的“七窍”或“七孔”指的是口、双眼、双鼻孔和双耳,“九窍”则是在“七窍”的基础上加上前阴、后阴,我们接下来分别介绍。官窍是人体联络内脏和外界的重要结构,是人体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换的重要结构。

    首先介绍的是耳,耳的功能主要是听觉,前面脏腑学说提到,肾开窍于耳,听力直接与肾的强弱相关,肾精不足的患者容易患耳鸣,听力下降,这种耳鸣是比较高频率类似于蝉叫的声音,一般不强,起病比较慢,但也难好,时间久了会听力下降甚至耳聋。除了肾之外,肝胆、心、脾等脏腑均有经络的分支与耳相通,其中手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这三条经直接与耳相连,它们的病变都会影响到听力。肝胆经经气上逆也会导致耳鸣,这种耳鸣是比较低频率声音比较大的类型,像潮水一样,发生比较快,一般好转得也比较快。如果患者肝火很旺或突然受情绪刺激的话会导致突发的耳聋,即暴聋,多数人可以恢复,但也有部分人会遗留顽固的耳鸣和听力下降。小肠火热或者心火旺的患者可以通过小肠经波及到耳,三焦经感受外邪的话也可以传到耳,引起耳内发炎(中耳炎)或导致耳鸣、听力下降。也正因为耳与脏腑经络的密切联系,汉医针灸里面有耳针用来调节躯体和脏腑的功能,整个外耳看上去就像一个导致的胎儿,下方耳垂的部位相当于头面部,相对应的上方耳尖周边就是下肢和盆腔,中间就是心肺等内脏,外面的一圈相当于腰背,耳针有复杂的取穴定位,可以用针刺或者按压刺激与内脏相对应的耳穴达到调理的目的。

    第二个介绍的官窍是眼,眼的功能是视觉。中间黑色的角膜汉医称为黑睛,黑睛中央就是瞳孔,黑睛外面白色的一圈结膜叫白睛,眼内角叫内眦,外角叫外眦。前面五脏学说提过,肝开窍于目,肝藏血,眼目依赖肝血的营养才能维持正常的视觉,在旧社会因为营养不良,肝血不足,很多人会患夜盲症等眼疾,现代社会因为营养过剩或饮食不节、用眼损耗肝血过度,大多数人都有近视,年纪小小就带个大眼镜,中老年人则提早患老花眼、白内障等疾病。在汉医理论中,眼睛与脏腑经络也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手足太阳经就在目内眦交汇,手足少阳经则在目外眦交汇。更为重要的是,汉医有五轮学说阐述眼睛与内脏的密切关系。五轮从里到外分别是水轮、风轮、气轮、火轮和肉轮,五行和脏腑对应关系参见我们课件上的图,瞳孔水轮对应的是肾,黑睛风轮对应的是肝,白睛气轮对应的是肺,眼角内外眦对应的是心,上下眼睑肉轮对应的是脾。当这些对应的脏腑发生病变的时候,容易在眼睛相应的部分出现病变表现,例如瞳孔变浑浊的时候提示肾有湿浊病邪,黑睛变浑浊的时候提示肝胆湿热,白睛和眼角充血提示心肺有热,眼睑红肿提示脾胃积热……反之,刺激这些部位的对应点也能达到调理脏腑的作用,所以汉医中也有眼针疗法,在眼睛的周围选取与内脏对应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对内脏的常见病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第三个介绍的官窍是鼻,鼻是呼吸的门户,也主管嗅觉、帮助发音。在五脏中,肺开窍于鼻,鼻孔是肺气出入的门户,肺失去宣降功能就会导致鼻塞或者打喷嚏流鼻涕,嗅觉减退,肺部的疾病也是由鼻吸入邪气引起。鼻尖多肉的地方属脾,反映脾胃的功能,鼻尖发红发热是脾胃湿热的反映,脾胃虚弱者鼻尖的肉也比较瘦薄。手足阳明经在鼻旁交汇,肝经也经过鼻,所以胃肠积热或者肝火旺的时候均会导致鼻出血或者鼻炎等鼻的病变。在汉医的面部望诊中,鼻根部反映的是心肺病变,鼻尖、鼻孔周边反映的是脾胃病变,鼻根与鼻尖之间的一段反映的是肝胆病变。

    今天我们讲了形体和一部分官窍的内容,感谢大家的收听,下次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官窍部分,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寻找相关资料提前做好预习准备。

(作者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双专业学士,中西结合神经病学硕士,中山大学神经病学博士。现任深圳市李盈中医诊所负责人,深圳龙华区医调委人民调解员,龙华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副会长。本资料根据 李盈 博士 于6月2日在微信群上为大众所做的健康讲座整理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劳则气耗精亏,逸则气滞血瘀
形体---中医基础理论形体官窍之一
刮痧的功效和原理
中医健康管理—颈椎病的根源在胃肠和肝胆。
什么是中医的整体观?
秦伯未讲解中医整体观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