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医基础理论——疾病传变

   今天我们学习汉医基础理论的疾病传变部分。所谓疾病传变,是指疾病在脏腑经络中的转移和变化,包括精、气、津液等各类物质的虚实变化,也包括脏腑经络功能的异常改变。疾病传变是遵循一定规律的,不是想怎样传就怎样传,想怎样变就怎样变的。疾病传变的决定因素是邪正盛衰,邪气和正气之间的斗争决定了疾病往好的还是坏的方向传变。影响疾病传变的其它因素包括体质、地域、气候、生活状况等,这些因素也是通过作用于邪气和正气进而影响疾病传变的。疾病传变分为病位传变和病性传变。病位传变是指疾病在浅或深、重要或非重要部位之间的转移。病性传变是指疾病在寒热虚实属性方面的变化。

   首先介绍病位传变。病位传变分为表邪入里和里病出表。表邪入里是正气不能战胜邪气,在体表的邪气进入脏腑的传变过程,是属于疾病的恶化。例如本来只是轻度感冒的患者,发烧、流鼻涕、头痛,随着感冒的加重出现咳嗽胸闷胸痛,大便便秘,小便黄,胃口差不想吃东西等,精神也变差,这反映了外感病邪入里,损害到肺和脾胃的功能,属于疾病加重。里病出表是指脏腑的病邪转出人体比较浅表的地方,如皮肤、经络等,是属于好转的迹象,例如患者本来高热烦躁不安的,经过治疗或休养之后皮肤上出了很多皮疹,或者流鼻血,随着皮疹的出现或者鼻血的流出,原来的高热退下来了,精神安静下来了,这就是里病出表的好转迹象。

   病位传变遵循着一定规律,有按经脉规律传变的,有按三焦和卫气营血规律传变的,有按脏腑关系传变的。经脉传变是指疾病在经脉之间转移。其中,由阳经传入阴经属于表邪入里,是加重的迹象;从阴经传出阳经是属于里病出表,是好转的迹象。疾病在阳经之间,如果按照太阳—少阳—阳明的顺序传变,是属于表邪入里的加重迹象,反之则是好转的倾向;疾病在阴经之间如果按照太阴—少阴—厥阴的顺序传变,是属于加重的迹象,反之则是好转的倾向。疾病容易在同名的手足经之间转移,使病情更加复杂,例如足阳明胃经热盛,常引起手阳明大肠经热证,出现便秘;反之,手阳明大肠经的热盛也会引起足阳明胃经的热证,出现高热(大热)、大汗、非常口渴(大渴),脉大等表现,汉医总结为阳明胃热“四大”证。

   三焦传变是指病变部位在上中下三焦发生转移变化,外感温热病和湿热病一般遵循三焦传变的规律。上焦病以头面五官和心肺病变为主,中焦病以脾胃小肠肝胆等消化器官病变为主,下焦病以肾膀胱大肠子宫等泌尿系统和盆腔器官病变为主。从上焦传到中焦再到下焦是属于疾病加重,从下焦传到中焦再传到上焦属于疾病好转。如果是从上焦肺传到心,叫做“逆传”,是疾病恶化、病情危重的表现,一般会导致心肺同病,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卫气营血传变是在急性温热病中,病变部位从表到里、从浅到深的传变方式,相对于三焦传变的从上到下,卫气营血传变则是从浅入深,与三焦传变一起构成了温热病的一个立体传变模型。卫是指体表,卫气分布的区域,一般表现为经络、形体官窍的病变,内脏不受影响。气是指肺、脾胃、大小肠和肝胆的病变,属于中期病变,表现以热证为主,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比较明显。营和血指内脏的严重病变,以心和肾为主,营主要在心,表现为心神的混乱、昏迷;血主要在肝肾,表现为血热出血和血热成瘀等病变。除了一般卫气营血的顺序,还有直接从卫分或气分跳转到血分的,也称为“逆传”,与三焦传变的逆传一样,都属于危急重症。如果是从营血分转出卫分,就提示疾病在好转。

脏腑传变是病邪根据脏腑表里联系和五行生克规律在脏腑之间转移。脏腑受邪首先是通过与之相连的形体和官窍感受病邪,例如肺主皮毛,皮肤受邪内传入肺;脾主肌肉,肌肉受邪内传入脾……。脏腑受邪之后病邪可以在五脏之间、六腑之间和脏腑之间相互传变。五脏之间的传变是最常见的脏腑传变方式,可以按照相生关系子病传母或者母病传子,也可以按照相克关系或相侮关系传变。例如,脾胃虚弱生水湿痰饮导致咳嗽气喘,就是脾病传肺,母病传子;肾阴虚导致肺阴虚干咳,痰带血丝,就是肾病传肺,子病传母。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就是相克传变,肝火犯肺则是相侮传变。

   脏腑之间传变一般发生在相表里的一对脏腑,肝和胆,心和小肠,脾和胃,肺和大肠,肾和膀胱,这五对就是相表里的脏腑,容易发生疾病的相互传变。六腑之间的传变主要是因为六腑共同参与饮食消化吸收与代谢的全过程,始终维持着虚实更替的动态变化,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病变,虚实更替失常,则从相邻的环节开始逐步往下或往上传变。例如大肠病变导致大便排不出,必然会影响小肠的消化,出现腹胀。进一步影响胃,则会出现胃胀、恶心呕吐。影响胆,则出现黄疸、口苦等症状。

   以上讲的都是病位传变,除了病位之外,还有疾病性质的变化,这就是病性的传变。包括寒热和虚实的变化。寒热转化包括由寒化热和由热转寒,遵循阴阳转化的原则。由寒化热即前面讲过的阴转阳的表现,由热转寒即前面讲过的阳转阴的表现。

   虚实的转化取决于邪正之间的盛衰,包括由实转虚和因虚致实。由实转虚是指以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状态转变成了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的状态,是由于邪气强盛损伤正气导致的,例如拉肚子,刚开始因为吃错东西导致肚子痛,本来属于实证,但因为没有及时清除胃肠道的积食,导致拉肚子时间太长,损伤了脾胃气血,就会导致脾胃虚弱。因虚致实是指因正气虚损导致不能及时清除代谢废物,体内产生病理产物积聚的病理过程。如肾的虚损导致水湿痰饮积聚在体内,形成水肿。虚实转变只是一种状态的转变,与疾病好转或恶化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只有在转变到健康的平衡点上面,才是好转,否则,如果是虚证基础上增加了实证,或者实证基础上增加了虚证,变成了虚实夹杂难解的状态,那就意味着病情更为复杂、更为严重,治疗难度更大。

   今天我们学习了汉医基础理论的疾病传变学说,希望对大家理解疾病的转移和变化有所帮助。下次我们讲汉医基础理论的养生学说与疾病治疗原则,感谢大家收听,再会。

(作者简介: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针灸推拿双专业学士,中西结合神经病学硕士,中山大学神经病学博士。现任深圳市李盈中医诊所负责人,深圳龙华区医调委人民调解员,龙华区社会医疗机构行业协会副会长。本资料根据 李盈 博士 于9月22日在微信群上为大众所做的健康讲座整理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面对疾病
中医辨证依靠的就是这些
抢救疼痛大作战--疏通你的经络
古典针法 (完)
【金匮要略】第一章第6条
“三焦咳“中医治疗全方 医学百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