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篇干货,让你彻底明白中国菜系的由来

中国烹饪文化历史悠久,烹调技艺繁多而精湛,菜点品种丰富,流派众多,其中,主要风味流派就是推动中国烹饪文化发展的源泉。


中国人创造出了精湛的烹饪技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不仅是美食的表现,而且还承载着无数个故事。或许一道菜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或许一道菜就是一个名人的典故,或许一道菜就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史,或许一道菜就是代表着中国味道……无论如何,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利用着各式各样的饮食方式将它们传承着,人们在品尝一道美味时不仅是对自己味蕾的一种刺激,而且这些美食的香味和口感也一直飘荡在人们的脑海记忆中,久久不能忘怀。


1
中国烹饪文化中地方味道的形成因素

中国烹饪地方味道的形成概括是两种因素:一是突出个人技能的主观因素,另一个是受社会活动影响的客观因素。


地方味道形成的主观因素是指厨师的生活阅历,技术素养和文化修养的影响。由于每位厨师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经历、技术能力、艺术修养,因此所有这些本事都必然会影响他如何烹制菜点。厨师个人手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厨师所制作的菜点逐渐发展并形成了他代表的基本特色。

在中国烹饪历史上,地处一个地区的厨师往往制作菜点时,在原料选取,烹调方法,菜点特色和口味特点上几乎相同或相近,他们烹制的菜点风味特色表现出鲜明的一致性,他们又自觉或不自觉地组合在一起,经过慢慢演变形成了集合体,逐渐组建出地方风味的帮派。这种烹调手段相近,风味相近的“帮派”味道最终积淀成了当地的代表味道。

中国烹饪一直是以厨师手工制作为特点,一个技术娴熟的厨师必定能较好地继承前辈的优秀技艺,又能独具创新烹制新的菜点。他们无论在哪里献艺,总是能坚持自己的风格,在任何不同的地方都能展现出自己独到的烹调手段和风味。



▲ 清朝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述:“烹肚,滚油爆炒以脆为佳,此乃北人法也。南人施法白水加酒煨两柱香,以肥烂为度。”现代解释:厨师做猪肚菜,北方厨师常用爆炒或水汆的方法,菜品吃起来口感脆嫩;南方厨师做猪肚却采用蒸或煮的方法,菜品的口感是软糯的。


南北厨师施艺技巧的习惯不同,说明了两个地方厨师创造的不同地方味道。各方食客在接触中国菜点的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感到不同地区厨师烹调出的菜点之间有着明显差别。例如:中国菜地方风味大区分是“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具体划分为山东咸香浓厚、清鲜脆嫩,四川味多味厚、一菜一格,广东清香淡雅、鲜嫩爽滑,淮扬浓淡有序、甜香适口等等。俗话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话其中的含义是厨师们制作菜点的材料往往都是就地取材,这种选材方式在许多地区一贯如此,很少改变。

  • 首先,主要原因是厨师对常用的当地特产食物材料的性味、质地、加工方法都非常熟悉,制作菜点过程中厨师对经常使用的食物材料,采用烹调手段就会运用得比较自如。

  • 其次,某种食品材料在一个地区常被当地厨师们选用,会使当地食客形成嗜好之食,从而形成地方特色味道,这样还可以保持着地方味道的稳定性,例如:山东厨师调味时爱使地方自产的黄酱做菜,由此出现的酱香味道;四川厨师利用郫县产的豆瓣酱,使川菜味道个性突出,经久不衰,风味稳定。厨师善于利用当地特色材料烹制菜点,会使地方风味特点突出,还会使地方味道传播流行下去,更会使厨师们传承某种地方味道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地方味道形成的主观因素,都是因为厨师们不经意的集合在一个地方,他们烹饪思想倾向与烹饪技术见解相近,虽然他们没有严格的组织纲领,却有着相同的烹调风格。随着烹饪文化的发展,有了“菜系”之说,人们把地方味道又换了说辞,比如:四川菜系、山东菜系、广东菜系、淮扬菜系等。这些称谓也许不是很准确的表达某个地方味道,可它确实反映着一个地区的特色风味和特殊味道,它是厨师们代代传承下来的味道。


方味道形成是受社会活动的客观因素影响。中国菜点的地方风味自古以来都是与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譬如:西安风味在封建社会里经过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宋朝等几个历史时期,西安菜点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当时,西安为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许多美食风味都汇集于此,唐朝后期,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的东迁或南移,西安风味相对衰败。


北京风味也如此,北京地区经过元、明、清三朝古都,又经历民国时期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影响,600多年的经济发展,一直都是集全国精华于一地,历朝历代的宫廷御厨和官府家厨制作脍炙人口的美食,北京菜点逐步落地生根流传演变而成。


扬州风味早在隋朝时期就形成了地方特色,当时,随着大运河的开通带动了当地经济繁荣,许多盐商、茶商云集扬州,他们的日常饮食非常奢华讲究。与此同时,为了保障他们的奢侈的生活,他们聘请了全国会做美食能工巧匠和知名厨师集于此地,从而形成了以扬州为中心的淮扬风味。

地方味道形成还受民族民俗和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中国民族众多,古人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种族的人们嗜好的不同反映着饮食风俗截然不同。这些带有乡土气息的味道和宗教色彩的味道,不仅影响着地方风味的形成,而且还促使这些地方风味长期稳定的发展壮大。


2
中国烹饪文化中地方味道的划分

纵观中国的饮食文化,人们又因为居住区域的不同和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创造出了千变万化的美食味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味道,每一个地方味道都有各自深远的历史和地理渊源。

中国菜点地方味道由于区域划分的不同,其中跨越行政区域,辐射面积广阔,对其它地区或国内外风味影响大,地方风味特点突出,显而易见的主要是鲁菜、川菜、粤菜、苏菜。

黄河中下游的地方风味受到山东菜式的影响大,除山东地区以外,北京、东北、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区都是以山东风味菜点为主;

长江中上游地区受到巴蜀风味影响极大,除四川之外,川菜的味道影射到贵州、云南、湖南和湖北等多个地区;

珠江流域绵延五百里,主要是以广东菜点为主,广东风味除广东地区以外还辐射到广西、福建、海南、台湾及东南亚一些国家;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以江苏地区味道为代表,除了江苏省外,其风味影响到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多个地区。

以上,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大菜系”。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厨师们相互交流频繁,各个中小城镇的地方风味不同程度发展壮大,促使中国地方风味出现了崭新的格局,先后出现了北京菜、潮州菜、天津菜、山西菜、陕西菜、辽宁菜、江西菜、安徽菜等八大菜系、十二大菜系、十六大风味。下面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风味。

1
山东风味,简称鲁菜,齐鲁风味。

山东菜构成主要是由济南地区和胶东半岛地方菜点组成。济南菜多采用爆、烧、炒、炸见长的烹调方法,菜点以清、鲜、脆、嫩、滑著称,讲究利用清汤和奶汤的调剂口味。胶东菜点常采用爆、炸、扒、蒸的烹调方法,口味以鲜为主,喜好清淡。

代表菜  葱烧海参

【主料】海参三根。

【配料】葱白8段,油20克、蚝油10克、生抽15克、糖8克、料酒15克、胡椒粉少许、鸡精少许、水40克、淀粉水(淀粉+水调开)50克(实际用量制作时酌情添加)。

【做法】

1.    锅中放入20克油,将5段葱白放入锅中,小火慢慢的焙葱油约7分钟,葱段捞出后备用

2.    葱油继续留在锅中,在锅中放入蚝油10克,生抽15克,糖8克,料酒15克,胡椒粉少许,鸡精少许,水40克,煮开

3.    将海参放入锅中,煮3分钟,捞出备用

4.    锅中加入淀粉水(淀粉+水调开)勾芡,淀粉水共调50克

5.    将海参和葱段摆盘,可在旁放上少许绿色青菜点缀,淋勾完毕。


2
四川风味,又称川渝菜、巴蜀风味、天府风味。

地方风味起源于商周和秦初时期,是巴国和蜀国的主要风味。四川菜借助四川盆地物产丰盛的天然条件,构成以成都地区风味为主的上河帮,以重庆菜、东山菜、江津菜为辅的下河帮,后拓展到以自贡菜、青城菜、宜宾菜、乐山菜、合川菜为特色风味的小河帮,三个帮派相辅相成,形成了四川味道。自古相传汉魏六朝以川菜集具特色,至今已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以小煎、小炒、干烧、干煸、火锅、干焅见长,以味多、味广、味厚著称。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调味多用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味重麻、辣,麻味突出为其它地方菜所少有。


3
广东风味,简称粤菜,岭南菜。

粤菜主要由广州地区含韶关、湛江、庆,潮州地区含汕头、海丰、东江地区含客家菜、香港菜、海南菜等三个地方风味菜组成。擅长爆、炒、爝、煲、烧、焗、煨等烹调方法,技法变化多,菜点配料丰富,讲究鲜、嫩、爽、滑的口感。潮州菜以烹制海鲜见长,汤菜更具特色,刀工精细,口味清纯。东江菜,朴实大方,有乡土味,下油重,味偏咸。粤菜对鱼虾、禽兽、野味等烹制均有特长,尤其对蛇的制作,更有独到之处。

代表菜  白云猪手


【主料】猪前后脚各一只(1250 克左右)。

【配料】盐45 克、白醋1500 克、白糖500 克、五柳料(瓜英、锦菜、红姜、白酸姜、酸芥头制成)60克。

【做法】

1.将猪脚去净毛甲,洗净,用沸水煮约30分钟,改用清水冲漂约1小时,剖开切成块,每块重约25克,洗净,另换沸水煮约20分钟,取出,又用清水冲漂约1小时,然后再换沸水煮20分钟至六成软烂,取出,晾凉,装盘。
2.将白醋煮沸,加白糖、精盐,煮至溶解,滤清,凉后倒入盆里,将猪脚块浸6小时,随食随取。


4
江苏风味,又称苏菜、淮扬菜、京苏菜。

是华东地区肴馔的典型代表风味。江苏菜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吴国,主要是以南京、扬州,苏州三大地方菜组成,后拓展到黄淮平原和苏南地区。江苏风味主要是由金陵风味(南京)、淮扬风味(淮阴、淮安、扬州、镇江)、姑苏风味(苏州、无锡)、徐海风味(徐州、连云港)构成地方特色。早在二千多年前,吴人即善制炙鱼、蒸鱼和鱼片。一千多年前,板鸭已为金陵地区美食。南宋时,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支柱。苏菜擅长炖、焖、蒸、炒,重视调汤,保持原汁,风味清鲜,浓而不腻,淡而不薄,酥松脱骨而不失其形,滑嫩爽脆而不失其味。南京菜口味醇厚,做工玲珑精巧;扬州菜清淡适口,刀工精细;苏州菜口味趋甜,清雅多姿。


5
安徽风味,简称徽菜、皖菜。

起源于汉魏时期皖南的歙县地区,主要是以皖南(歙she县、绩溪、屯溪)、沿江(安庆、铜陵、芜湖、合肥)、沿淮(蚌埠、宿县、淮北)三个地方风味所构成。相传安徽菜起于汉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擅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精于烧、煨、炖、熏和糖味,菜点重油,重酱色、重火候。故有“吃徽菜,要能静等之说”。皖南菜擅长烧、炖,芡汁大,油重,朴素实惠。沿江菜擅烹河鲜、家禽,讲刀工,讲究形色,尤以烟熏技术见长。沿淮菜咸中带酸、汤汁浓重。


6
北京风味,简称京菜、燕京风味、京都风味。

由本地菜与山东菜、宫廷菜融合发展而来。起源于元、明、清宫廷御厨、王府家厨和食肆,逐步吸取满族风味、蒙族风味、清真菜和江南菜的精华,融合演变而成。元代,由于其符合蒙古王公口味,一跃而登大雅之堂,成为宫廷主打风味,进入明朝以后,其势不衰,到清代蔚为大观,以清中期满汉全席为京菜高峰阶段。菜点常以烤、爆、炸、溜、炒为主要做法,兼用烧、烩、腌、挂霜等烹调方法。菜肴特色选料讲究,刀法精细,烹调精致,造型美观,酥脆鲜嫩,汤汁味足,重视食疗,营养平衡,主咸鲜,兼容其它口味。

代表菜  酱汁活鱼

【原料】活鲤鱼1尾、姜末15克、甜面酱125克、熟猪油125克、白糖125克。

【做法】

1.将活鲤鱼去鳃、鳍,刮去鳞,开膛去内脏洗净,在鱼身两面每隔0.83厘米距离横切1刀(切到鱼骨为止,不要切断鱼腹)。然后,手提鱼尾在开水锅中约烫2~3分钟,使刀口张开,除去腥味。

2.将炒锅放在旺火上,先下人熟猪油、白糖、甜面酱,用清水100克调均,再续入清水1150克。烧开后,放入烫好的鱼,汤再烧开时,改用微火约火靠20分钟。待汤汁已剩2/3,再用旺火烧开。最后,将鱼捞出,放入盘内。

3.将有汤汁的炒锅继续放在旺火上,用手勺不断搅动(防止糊底),待汤汁火靠浓后,烧在鱼上,再撒上姜末即成。

【注意】

1.高档宴席,可用活桂2鱼。用草鱼较用鲤鱼为好,土腥味不重。

2.鱼不可油煎炸,以免失去北京正宗风味。

3.不可勾芡,汤汁火靠浓,所谓'自来芡'是也。


7
福建风味,简称闽菜、八闽风味。

起源于秦汉时期的闽江流域,以闽侯县为主要风味代表,拓展到福州、漳州、厦门、泉州、莆县、台湾等多个地区组成其特色风味。擅以清汤、干炸、爆炒为主,调味常用红糟、虾油、沙茶酱,橘子汁等佐味提鲜,故有:“一汤十变,百汤百味,糟香满桌”的美誉。菜点特色味重甜酸、清鲜淡爽、醇和、香浓、不腻。


8
浙江风味,又称浙菜、钱塘风味。

起源于春秋时期的越国,宋朝时期是“南食”主要风味,是以杭州(西湖菜)、宁波(甬菜)、绍兴(绍菜)、温州(瓯菜)四个地方风味菜构成。浙江风味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南宋时在“南食”中占主要地位,明清时期得到更大发展。菜点特色是:纯正、鲜嫩、细腻、典雅,注重原汁原味、鲜咸合一,杭州菜以爆、炒、烩、炸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脆;宁波菜鲜咸合一,擅蒸、烤、炖制,以做海味和河鲜见长,轻油、轻糖、轻浆,讲究嫩、软、滑口感,有江南鱼米之乡的风情特色;绍兴菜擅于烹制河鲜、家禽,菜肴入口香酥、绵软、糯,汤味浓重,富有乡村风味特点;温州菜讲究主辅料“和合之妙”,讲究菜肴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统一结合,秀美典雅,文化内涵丰富多彩,保留了古代越国菜的精华。


9
寺观风味,主要是指素菜。

又称素食、释菜、斋菜、道观菜和香积厨。源自东汉年间,在佛教和道教兴盛以前,我国有些地区已经素食习惯上千年了。素菜的特点是:为寺院所创,持厨者多是僧厨;就地取材,擅烹蔬菽,以素托荤,忌用动物性原料和油脂,禁忌“五荤”(葱、韭、荽、芸、蒜苔)等植物原料,回避“五辛”(大蒜、大葱、兴蕖、黄姜、慈葱),引用荤菜烹制技术,仿制荤菜菜形,借用荤菜菜名,刀工精细,制作工艺考究,讲究营养搭配,养生疗疾。

代表菜  罗汉斋

【主料】荷兰豆100g、冬菇(浸软)20g、蒜茸15g。

【辅料】椰菜花(切成小花)100g、番茄(切成楔状)100g、小玉米笋(切开两边)70g、蘑菇50g。

【做法】

1.用22厘米炖锅以高火爆香蒜茸和食油约3分钟(无需加盖)蚝油1汤匙,食油3汤匙;

2.加进冬菇和蚝油以高火烹煮约1分30秒钟(无需加盖);

3.拌入A用料并加紧密的锅盖;

4.以高火再烹煮约3分钟;

5.加荷兰豆,再加盖以高火烹煮2分钟;

6.立即上桌。


10
清真风味,又叫回族菜、伊斯兰风味、教门菜的之称。

因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居住地都建有清真寺,故名清真菜。距今已约有上千年的历史。清真菜是以银川、乌鲁木齐和宁夏等回族风味为主,由西部(银川、乌鲁木齐、西安、兰州、宁夏),北部(天津、北京、济南、沈阳、),南部(广州、南京、重庆、昆明)三股回民聚集区构成。西部和北部的回民习惯用牛、羊为主要原料烹制菜肴,南部的回民喜欢用鸡、鸭、果、蔬。擅以溜、炒、爆、涮、煮、煨、烤、炙的烹调方法,习惯用植物油、盐、醋、糖调味。其风味主要特点是清鲜、脆嫩、酥烂浓香,生熟严格分开,鲜咸味道互不干扰,严格遵守伊斯兰教教规,即“忌血生、忌外荤”,严禁左手接触食品,注重卫生,尤以烹制羊肉菜最为擅长。


不同地区的流行味道不是一成不变的,地方风味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发展壮大后有的趋于成熟,颇富地区性和民族性,被广大食客津津乐道成为嗜好之食,这样的演化过程就形成了地方风味。地方味道的形成有它的特殊性,是代表中国烹饪的文化元素,更是代表地方经济繁荣景象的必要条件。



原文 / 刘浩翔

中国烹饪大师,高级教师,中式烹调高级技师,国家餐饮行业高级评委,高级裁判员,高级营养师,养生药膳高级技师,北京市信息管理学校教师,海淀区烹饪学科带头人,屈浩大师弟子,北京名厨,擅长鲁菜,粤菜,川菜,闽菜。从事烹饪和烹饪教育工作25年。

以上内容由名厨新媒体原创,转载请回复“授权”取得联系方式,谢谢!

策划 / 本刊编辑部

编辑/刘睿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详解:人民大会堂国宴菜介绍及特点
理论联系实际的淮扬菜烹饪大师——缅怀原北京饭店行政总厨郑秀生
千年传承,菜肴乃是根本
这位大叔,有滋有味
粤菜的介绍及文化溯源
苏帮大厨再现“苏式大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