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一评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已有 4023 次阅读 2010-2-14 13:03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青蒿 青蒿素 疟疾 药物 屠呦呦 化工出版社 科学 真相 医药

评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20091月化工出版社出版)

1)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什麽?!

    单从《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这本书的名称看,应该是以介绍有关青蒿和青蒿素类药物的研究和开发为主要目的的科技读物,但是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扉页: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诗经·小雅·鹿鸣》

  蒿也,即青蒿也。朱熹注《诗经》

    通篇一开始,就告诉读者,“呦呦”和“青蒿”的关系命中注定,别人无缘,以这种宿命论的观点来看待青蒿素的科学发展史,真是可笑和可悲!

 

  2)一个著作者集“编”和“著”于一身,究竟有多少内容是“著”?又谁是“著者”?

   本书涉及到多学科的内容,决不可能是一人或少数人的研究,当涉及到不同学科内容的各章,应该列出具体的编写人员,但是通观全书,各章没有其他编写人员的名字,给人的印象,是所有的内容都是在屠呦呦领导下做的研究,就是说,作者是在著书而不是编书。据说,当时接受作者约稿的一位同志,曾要求在有关各章前注明所有参与写作的人员,屠呦呦只答应在各章的末尾处注明,但是遗憾的是,最后连这点都没有做到。屠呦呦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方设法夸大她个人的贡献,而作为化工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张文虎难道连“编书”和“著书”都分不清吗?

 

  3)编写人员和审稿人员能混为一谈吗?

   再看参与该书工作人员的说明:

   编著   屠呦呦

   参与本书编写工作和审稿工作的还有(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京燕  王满元  叶和春  杨立新

          姜廷良  倪慕云  高宣亮

      编写工作和审稿工作是两种迥然不同的内容,这是常识所在,而这里列出的人员中,多数人都是某个章节中的真正研究人员或作者,而并非仅仅是编写人员,但他们的名字并未能列在有关章节中;相反地,其中个别人员从未从事过有关的研究工作,也不具备审稿资格,却居然列入这个含混不清的名单中。这种做法的目的只有屠呦呦本人最清楚。

======================================

二评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评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2009年1月化工出版社出版)

  屠呦呦在青蒿素发现中的贡献是什麽?

   屠呦呦在该书中处处标榜自己是“青蒿素第一发明人”。应该说,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是起到一定作用的,这就是,一开始,她同组的一位成员,用青蒿(植物黄花蒿)粗提物作出了对鼠疟有效的结果,但是结果不稳定,屠呦呦当时是做胡椒酮的抗疟作用,效果不好,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青蒿乙醚提取方法,并证明其抗鼠疟的稳定结果,而且在30例临床结果上也得到了肯定,古人说万事开头难,可以说,屠呦呦在发现青蒿素前走出了重要的一步。19723月,屠呦呦在523项目交流会上介绍了这个结果,引起了重视。接着,屠呦呦小组开始探索有效成分的分离。其中一位成员建立了色谱柱前处理的方法,另一位成员用这个前处理方法从硅胶柱上分离到了一种方晶和一种针晶(青蒿素II),当时如何分离和证明这种针晶的抗疟有效,这个分离流程被引用于该书的第40页,是应该有该两成员的实验记录为据的,屠呦呦并未参与指导和工作,据说当时屠呦呦并不在北京,时间是在19721112月左右。因此,在中药所第一个分离到青蒿素的并不是屠呦呦本人,中药所打算经过安全试验,尽快上临床抢救病人(当时,我国还没有一套临床前的详细规范)。据当事人提供的情况,当时分离到的结晶不纯,是针晶中混有方晶,上临床试用5例恶性疟只有1例有效,其它2例现出心脏毒性而停药,2例无效,当时怀疑是片剂的崩解度问题,改用胶囊剂,用于3例间日疟均有效。该书对临床所用原料不纯未作交代,而将5例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片剂的崩解度。而在中药所经验介绍的启发下,云南药物研究所的罗泽渊和山东中医药研究所的魏振兴(已故)自行独立研究,分别于19734月和197312月分离到有抗疟作用的针晶,测定了熔点,定名为黄(花)蒿素,广州中医学院李国桥将云南所的黄蒿素用于治疗14例恶性疟和4例间日疟,更证明了它具有高效、速效的特点,并能用于治疗恶性疟(包括凶险型疟疾)。由于当时还未进行化学结构测定,只是根据临床抗疟疗效和针晶来认为三家得到的都是同一个抗疟成分。

============================================

三评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已有 2437 次阅读 2010-2-15 16:21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青蒿素 疟疾 科学 编著 贡献 医药 科学 历史 真相 发明 研究 院士 协作

三评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20091月化工出版社出版)(三)

1为何有意识地略去其他作者的名字,而代之以自己的名字

   举例11979年发表在《化学学报》的“青蒿素(Arteannuin)的结构和反应”,作者是刘静明、倪慕云、樊菊芬、屠呦呦(北京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吴照华、吴毓林、周维善(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该书第144页参考文献(4)将作者改写成“刘静明、倪慕云、屠呦呦等”,中间删去“樊菊芬”,同时删去全文的执笔人周维善和主要研究人员吴照华和吴毓林的名字。要知道,当时,中药所的人员是在有机所的培训下进行研究的,屠呦呦实际上并没有参与在有机所进行的任何工作,原来作者中并没有她,因为中药所要求下才加进去的。

 

    举例21982年发表在《中医杂志》英文版的“青蒿素化学研究”。作者应该是中国抗疟药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协作组(主要研究单位1。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2。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物理研究所)。该书第190页的参考文献(3)竟将所有研究单位删去,而代之以屠呦呦自己一人的名字:

Tu Y.Y, Chemical Studies on Qinghaosu (Artemisinine) ,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1982,2(1):3-8.

2)为何屠呦呦这样有意识地修改已发表的论文作者

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共有4篇重要的论文,除了上面所说的两篇之外,还有两篇都是以协作组的名义发表的,一是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科学通报, 1977, 22(3)142;一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抗疟药青蒿素协作组,《青蒿素晶体结构及其绝对构型》,中国科学(英文版),1979,(11)1114-1128。屠呦呦曾经为生物物理所提供特殊需要的青蒿素结晶。

过去数年中屠呦呦曾经一次申请中科院院士,三次申请工程院院士,均未获批准,原因不清楚,但是事实上。在以上重要论文中确实很难看出屠呦呦的贡献,是否因为如此,屠呦呦不惜改写已发表的论文的作者名字,这只有她本人才知道了。 
======================================================四评屠呦呦编著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屠呦呦编著的一书中开篇即说了一句话评价523项目工作的话:

1页:1967年成立了“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523办公室),组织全国七大省市、几十个单位共同攻关,筛选化合物、中草药4万多种未取得满意结果。

值此困境,1969年1月21日全国523办公室....来到卫生部中医研究院。

 

在原523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张剑方主编的《迟到的报告 --- 五二三项目与青蒿素研发纪实》一书中说法如下:

115页:523大协作(注:1967-1980年)一开始,在发掘中草药方面就投入较多的力量,从大量查阅历代医药资料,深入疟区民间调查,收集验方、秘方入手,在收集的7万个药方中,普筛约有5000多个,精选出20多个进行深入实验和临床研究,选出有希望的方药,便集中力量(包括技术力量和仪器设备力量)一抓到底。除青蒿和青蒿素外,有多个中草药如鹰爪、仙鹤草等也分离了单体,都显示了较高的抗疟效果,且具有新化学结构特点。由于有的抗疟作用不及青蒿素强,或毒副反应较大,有的药源稀少,不能大量提取或合成生产等原因,未再作为重点深入开发应用。

116页:化学合成药的研究,设计合成了上万个化合物,广筛了4万多个化学物质,有29个(含复方)经过临床试验,14个通过鉴定。

 

应该注意到的是,青蒿的发掘及青蒿素的发现是在众多的科学工作基础上实现的,毕竟这样的科学成果不是凭空想象或者是仅凭“诗经”寓意而得到的。

523项目的历程是从1967年到1980年,其所有在化学合成药和中草药上的工作并不是在屠呦呦1969年参加523项目后就停止了!而屠呦呦在书中说法却是把读者引入歧想,甚至可以说是想否定523项目的成果!两本书的写法科学性和严谨性,应该是有明显差异的!

 

  屠呦呦特别在书中的序言(三)中强调自己编著的书是“一部真正迟来的报告”,其出书的目的明显,是不是因为张剑方主编的一书是纪实,出书在先,请科学工作者判断。

 

竹叶连按:全文移步博主博文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6469&do=blog&view=me&from=space&page=1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屠呦呦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青蒿素:源自中草药园的发现(原文)
饶毅:科学是中药研究的必由之路
屠呦呦
青蒿素523秘闻
屠呦呦那些年发表的论文和著作 你找找有几篇SCI?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