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寿命没有想象的长,历年出生人口和现存人口数据对比分析

铁匠前面的专题文章,关于我国人均实际寿命研究报告的文章,得到了非常多的朋友好评。很多粉丝朋友对铁匠的详尽数据分析赞叹不已,都觉得看到了很多宝贵的数据分析。(参见前面的系列文章)

根据2020年度796万份样本数据的分析计算,我们得出的几个关键核心数据如下:

2020年度我国去世人口的寿命数据:

平均寿命72.42岁;大城市为73.70岁;小城镇为72.14岁,农村为71.90岁

男性平均寿命为69.92岁,大城市为71.54岁,小城镇为69.86岁,农村为69.44岁

女性平均寿命为75.66岁,大城市为76.72岁,小城镇为75.22岁,农村为75.25岁

2020年度我国预期寿命数据:

全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7.93岁;其中男性为75.37岁;女性为80.88岁(与铁匠计算的结果略有差距,暂时以统计年鉴发布的数据为准)

当然,也有在这方面研究较深的粉丝朋友,认为铁匠的死亡人口平均寿命数据研究和目前的人均预期寿命数据研究还是不过瘾,希望铁匠能够研究更多的详细数据供大家参考。

特别是有个粉丝朋友提到,无论是铁匠的2020年度死亡人口平均寿命研究或者是基于2020年度人群死亡概率的预期寿命研究,都受到单个年份和漏登率的影响,不完全能够体现我们真实的寿命情况。希望铁匠能够结合历次普查数据进行更为详细的研究。

因此,铁匠本期将结合历年公布的出生人口数据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来研究我们各年龄段的真实生存率,也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明白生命的可贵,好好珍惜我们活着的每一天,珍惜我们的妻子、珍惜我们的丈夫、珍惜我们的孩子、珍惜我们的父母,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好了,我们先来看下表一数据:

表一是我国历年出生人口和现存量人口的比对数据。熟悉人口普查的朋友都知道,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大幅度上调了2002年-2017年出生人口数据。导致这个阶段目前的存量人口比当初每年公布的出生人口要多,所以我们看到的对应的死亡率为负值(官方解释是之前因为计划生育瞒报的人数太多)

上表的数据无情地告诉我们,根据普查数据分析,

1990-2000年龄段,与当初的出生人口相比,平均减少了大约7.11%

1980-1990年龄段,与当初的出生人口相比,人口总数减少了大约7.34%

1970-1980年龄段,与当初的出生人口相比,总人数大约减少了11.51%

1960-1970年龄段,总人数与出生人数相比,减少了约14.06%

1950-1960年龄段,现存人数和出生人数相比,减少了29.12%

上面两个表的对比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根据2020年死亡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年龄段死亡概率计算的数据,远远低于实际的死亡率数据。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40岁左右和60岁左右的数据情况

对于40岁的人而言,按照2020年度死亡人数分布概率,人群对应死亡率为2.51%;而我们纳入统计的减少是13.59%(当然,减少并不意味着死亡,有离开我国的,有统计误差的)

对于60岁的人而言,按照2020年度死亡概率分布,应该减量为8.11%;而我们根据普查数据和对应年龄段的对比数据分析,该年龄段减少的人口比例超过了24.52%。

当然,由于当年的婴儿死亡率远高于现在,累加计算的死亡率也并不能够精确地描述我国人均寿命分布情况。但是可以给我们一个参考,那就是无论是用年龄段剩余人口或者是当年死亡人口的均值寿命,其实都是远远达不到我们预期寿命值的。

好了,我们再来看看男性的相关数据

上表是男性从1949年开始,每年的出生人口和目前的存量人口对比情况。除了低龄段因为普查数据修正值较大,不具备比较意义外,我们来看40岁及以上人群的数据。

我们以40岁的男性为例(以普查登记的时间节点2020年10月为基准,对应的为1980年出生人口),当初男性出生人口为1058万人,到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存量为899万人,减少率为15.01%。

铁匠就是1980年左右出生的人,在铁匠的记忆中,村子里同龄的孩子大约50人(小学一个班的人),到目前已经死亡了3人,一个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放牛被摔死,一个是高中暑假的时候游泳潜水被卡住死亡,最后是前年生病死亡一个,巧合的是,三个都是男性。减少比例应略大于上述统计的比例。

我们再来看根据2020年度男性死亡人口比例计算的概率数据(该数据为我们预期寿命计算的最重要参数)

上表是基于2020年度男性死亡人口年龄分布计算的各年龄段生存概率表。

通过上表的数据,我们来看看,男性从零岁到40岁的死亡概率为3.1%;而我们普查登记的存量人口与当初的出生人口相比,已经减少了15.01%。

而男性的60岁年龄段,按照预期寿命计算理论(即根据2020年度死亡概率),男性到60岁去世的比例为11.74%;而对应的年龄出生段和现存人数对比分析为减少了26.48%。

也就是说,无论是40岁年龄段还是60岁年龄段,男性的去世概率都是实际远远大于基于预期寿命的推断。(预期寿命是按照每年去世人数除以存量人数得到的当期生存概率,再用该概率来推算生存的人的寿命)

再来看看女性的数据

上表是1949年-2020年我国出生女性人口和存量女性人口的对比分析数据(1949年之前有具体的存量人口数据,但是没有对应的出生人口数据)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看出,1990-2020年度女性出生人口的数据波动较大(主要是每次普查都在不停修正所致,导致不同口径的数据差别非常大,铁匠分析的时候也很苦恼,望各位朋友的理解)

我们还是来看比较稳定的40岁到60岁年龄段的数据分析情况

按照上表数据,1980年出生的女性人数为971万人,到2020年人口普查的时候存量为854万人,减少率为12.04%

而从2020年女性死亡人数计算的概率为1.338%;远远低于实际的人口减少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预期寿命最长的上海,当前逝世人群的实际平均寿命是多少?
我国去世人员实际寿命详细数据分析研究报告(城市篇)
为什么要珍惜生命?大数据下的我国男女真实平均寿命分析
我们的寿命,数据没有想象那么乐观,年龄段生存概率分析报告
2023-2049年我国人口预测报告
你想知道黑龙江省实际人均寿命是多少吗?(黑龙江人口寿命上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