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有效地惩罚孩子?这五个方法让你事半功倍

文/可可老师

对于犯了错的孩子,大人们想到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惩罚,让孩子长记性,试图通过说教或者行为暴力使孩子不再犯类似错误,可是事情往往事与愿违。

当时可能真起作用了,孩子也保证下次不再犯,但是类似事情发生两次甚至三次之后,孩子的老毛病会再犯,即使不犯同样的错误,也会在类似事情上再惹大人生气。

我们四年级有一个男孩小明,出了名的淘气,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是令大人很头疼的孩子,。

每次孩子一犯错误,老师家长不是言辞很激烈的说教,就是动作惩罚,比如动手打。

当时可能因为惩罚的及时性,孩子打算好好合作配合,但往往不出三天,同样错误会再次发生。

孩子陷入了犯错—惩罚—再犯错—再惩罚,这种恶性循环,根本意识不到错误的所在和应采取的正确方法。

我曾经见过一个妈妈,惩罚从来都是她所谓的教育,孩子不好好吃饭,惩罚你一天不许吃饭;孩子作业没写完,惩罚你作业写三遍;孩子不小心摔坏了碗,惩罚你饭后打扫卫生。

家长往往站在一个制高点,以权威性的教育方式容不得孩子有半点反驳和质疑,殊不知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亲子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对方,互相平等,孩子有义务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买单,但是没有义务奉承你的权威。

社会思潮的变化告诉我们,家长不能采取独权威制,民主平等也包含跟孩子之间的权利平等,而平等理念中是没有所谓的支配权的,也就是父母是无权支配孩子做事情的。

所以,我们一直在倡导民主社会,父母在民主社会中无权来决定奖惩,但是中华民族独裁的社会体系太根深蒂固了,这样的方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习惯。

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现在的孩子更是宁可受到惩罚,也要维护自己的权利。

父母困惑但又无可奈何,错误的希望惩罚会带来良性的结果,其实这样一点用也没有,惩罚只能给父母带来短期的效果,。

当父母再三使用惩罚措施时,就会很明显的看到这种做法是无效的,惩罚只能帮助孩子们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

以至于长期施用惩罚措施的家庭,妈妈越惩罚,孩子就越报复,这就是惩罚的结果。

既然不能粗暴惩罚,我们不如换个思维。

如果孩子犯了错,就像一个社会公民犯了法,应该怎么处分一定是规章制度决定的。

而这个规章制度的制定也一定是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制定的,这才能显示对每个人的尊重。

如果想让孩子合作,必须以尊重他们为前提,他们比我们少的只是经验而已,所以我们只是引导者。

一个好的引导者应该鼓励他的跟随着,激励他们做出符合情况需要的行为,孩子也一样,当他们确定我们尊重他们时,就会接受我们的引导。

如果我们一旦动用家长(老师)特权,就会激起孩子的反抗,这就和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背道而驰了

所以最好的惩罚方式,一定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比如可以拟定一份家庭或班级公约。

在我们班,这份班级公约里的每一条都是由全班38个孩子一起举手表决通过的,大家一起制定就要一起遵守,一旦触犯,惩罚措施也是大家一致同意的“抄写三遍公约”,任何人都不得特殊,包括老师。

这样的惩罚方式既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尊重,又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人翁意识,通过相互监督合作的形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培养责任感和满足感。

在家里就更好办了,召开家庭会议,拟定家规,那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一定不能做,哪些事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做,举手表决,一致通过。

让孩子们作为家庭的一份子积极参与规则的制定。

当然,家规的使用范围比较局限,那么对于一些在家庭外的错误怎么办呢?

那么可以采取以下惩罚措施:

1.自然行为后果惩罚法。

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让他亲身体验并承认自己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这种方法最适宜使用的场合就是孩子上学忘带东西和不吃饭。

记得之前看过一则报道,美国一家私立学校明确规定,如果孩子上学忘带东西,禁止家长送,让他们体验到学会为自己行为承担后果。

2. 事先告知惩罚后果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给予一定的处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如果父母决定惩罚孩子,一定要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楚行为后果,以此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3. 惩罚量刑要适当

惩罚必须以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前提,不伤害孩子的自尊,惩罚的目的是激起孩子的羞愧感,让他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要避免态度粗暴、生硬、讽刺、挖苦,更不能恶语中伤或体罚孩子,而且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言辞得当。

4. 及时对于好的行为鼓励和奖励

奖罚分明,才会给孩子树立起父母的威信,孩子才会真正地认同父母的引导。当孩子对于之前的错误行为有改进时,及时给予奖励,让孩子自觉往好的方面去发展与努力。

5. 引导孩子转移注意力

有时候父母把孩子带走,离开当时的处境,反而能够使他冷静下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比如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将要出手打人时,快速的带他离开现场,冷静之后再细沟通,这也是教孩子控制情绪的一种方法。

正确的惩罚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艺术,父母一定是以平等的身份,同理心的感受融入孩子的世界中,切不可太把自己当家长似的对孩子”严加管教“,这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独裁统治“。

父母无论使用哪种惩罚方式,都应该事先给孩子解释清楚。如果试图尝试一种新的惩罚方式,要坚持一段时间看看效果,不要总是变换不同的方式,这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没有任何好处。

文/可可老师,公众号:师者公会

头条号:热爱一生, 公众号:热爱一生读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教育中如何正确惩戒孩子
孩子打碎杯子,这位妈妈不吼不骂,4句话点醒无数家长
孩子做作业拖拉磨蹭,可能问题只是出在书桌上,很多家长都忽视了
父母惩罚孩子的八大学问
如何更好的教孩子学会道歉
忍无可忍了能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