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调养身体,关键要从这“3个诀窍”入手

山西省中医院内分泌科 赵玉立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立秋##立秋养生知识#

通俗的说就是秋天的三个月(自立秋日起至冬至前一日止,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自然界阳气收敛,阴气微生,天气由热转凉,万物因此成熟而形态平定、不再生长,故称其为“容平”。肺应于秋,故秋季亦是人体阳气收敛、阴气微生、肺气清肃的季节,因此秋季养生应保养此收敛之气。

人们应当早睡早起,情志安定平静,使肺气保持清肃,才可以更好的与秋气达到相互平衡。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不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就少而不足,冬天就容易出现完谷不化的泄泻。

生活起居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向外疏泄趋于向内收藏,人们的起居作息也要做相应调整。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藏、阴精的内蓄,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疏泄,使肺气得以舒展。但为了保养肺的秋收之气,与春夏季节之早起比较,在秋季要适当延长睡眠时间,宜稍微迟点起床。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谚语,夏去秋来,秋风拂面,虽凉但不至于寒,为了能使机体从夏热顺利地与秋凉接轨,应进行秋冻。秋冻可避免多穿衣服产生的身热汗出、阴津耗伤、阳气外泄,也符合秋季阴精内蓄、阳气内收的养生要求,可以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秋冻一般宜在初秋,应以自己感觉不过于寒冷为标准。老年人由于阳气虚衰、肺气不足,阴精亏乏,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被。进入深秋则应注意保暖,若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应加衣添被,防寒保暖,避免受凉感冒或旧病复发,否则就违背了“秋冻”的本意。

饮食调养

秋季肺脏当令,肺属金、味辛,肝属木、味酸,肺强则易于伤肝,因此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少食葱、姜、蒜、辣椒及韭菜等辛温食物,多食葡萄、石榴、柠檬等酸味食物,减辛可以避免肺气过强伤肝,也可减少辛散耗伤津液预防秋燥,增酸可以强肝,同时酸甘之味可以化阴以润燥。

过了“秋分”之后,雨水逐渐减少,空气中湿度较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深秋的主要气候,稍有疏忽,即易被秋燥病邪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皮肤干燥、肺热咳嗽、大便干结等症。因此,秋季宜常吃养阴润肺、清热生津的食物,如梨、甘蔗、柑橘、红枣、莲子、白果、芝麻、百合、山药、白木耳、牛奶、鸭肉等都是秋季较适宜的食物。

运动锻炼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健身锻炼,应因人而异选择锻炼项目,如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游泳等;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练五禽戏,八段锦,自我按摩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健之养生功效。运动应适时有度、循序渐进、运动量不宜过大,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可以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运动中及时补水,防止秋燥,注意衣着,防止感冒。

综上所述,秋季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贵在养阴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顺应秋季的自然特性来养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立秋养生重
立秋养生——重在“收”与“养”._2018Y
曲黎敏教授讲解《黄帝内经》智慧养生笔记(下)
曲黎敏讲黄帝内经与十二时辰养生(完整版)
盘点秋季养生保健小常识
秋季养生贵在“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