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伯翔谈《张猛龙碑》的艺术特色及临习要领
書法考(1968)
孙伯翔谈《张猛龙碑》
的艺术特色及临习要领

在中国书法史上,魏碑书体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它恰似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灿烂无比,光彩夺目。《张猛龙碑》是魏碑书体的著名碑刻之一,形成于北魏后期,是魏碑书体中非常完美成熟的碑刻,对后世的书法演变作用极大。尚碑的人临《张猛龙碑》,主宗其法,追求终生,借取气息,自成面目。宗帖的人也多涉足于它,从中吸取营养,完善自我。




我的临碑体会

临习《张猛龙碑》,选择范本很重要,最好是原拓本。从广义上来说,这不太可能,因为好的拓本不容易得到,也买不起,整幅的《张猛龙碑》全拓价格更是昂贵,现在影印技术很先进,选择好的《张猛龙碑》影印范本来临写完全可以。

我国的传统书法艺术,严格地强调了一个“法”字。若想学到法就必须学习古人的名碑、名帖,加以汲取、继承。这个继承既是我们临习书法的开始,又伴随我们创作的终生。前人的经典书法,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临写书法直取前人的碑帖,在临习中加深领悟能力,久而久之,则可以领悟到书法艺术囊括着大自然万殊意象之美,这种深奥的意象美在日后的创作之中更能感觉到它是书法创作的基石。




怎样临写《张猛龙碑》?我认为有三点:一读,二临,三领悟。

临写一种字体,首先要读进去,心中有字,手才能写字,所以应该是先读后临,或是边读边临,边临边读,这样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由形入神,由微人妙。孙过庭说得非常精辟:“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察就是读,读和临的比例应该是读、临各半,或读更多一点。只有抓住《张猛龙碑》的笔法特征和结构特征,才能掌握它多姿多变的天成之趣跳跃之妙,乃至精神飞动之美。心中有了《张猛龙碑》的艺术特征,手中再经过千锤百炼、朝临暮写的艰辛磨难,定能达到“拟之贵似”的程度。察之尚精方能拟之贵似,拟之贵似方能遗貌取神,方能达到化古为我的境地,达到这个境地,方能厚积薄发,进入创作。




在尝试创作的过程中要发挥极大的领情思维的潜能,要触类旁通,要举一反三,反四、反五、甚至于反七反八,这就是在艰辛书途中的捷径。

学书先临帖。对临帖应该全神贯注,以客观为主,但更需要主观的剖析。默临是和对临进行的比较,印象临则是主客观印证,印证一下对临、默临的效果,印证一下单字腕力的驾驭能力和主观与客观的融合效果。




清人郑板桥曾经说过:“十分学七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写到乱真的程度很不容易,但这不是目的,目的是“打”出来,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临写《张猛龙碑》后否真正得之堂奥,不能以年限为绝对标准,也不能用临几百遍来衡量,更不能用自己的小聪明代替砚田的寂寞耕耘,必须以最聪明的头脑,最扎实的功力循序渐进,才能得到临书的真正收获。




临写碑帖,究竟写多大字为适宜,这很重要。不宜过大,更不宜过小,每个字以二寸半至三寸之间为最适宜,如果开始就写得很大,不但很花费纸墨,也掌握不好用笔,不容易写好。经过刻苦的临习有了长足的进步之后,可以间断地作一尺见方大小的单字练习。这对临魏碑书体很有必要,可以锻炼腕力,增强胆量,变化气质。临写过小的字不太适宜,因为临习碑帖最主要的就是点线练习,书法艺术是以点线形质为主要元素的,点的衄挫,线的起伏、刚柔、提顿、伸延跌宕、疾徐涩润,都是通过点线形成意象之美的,所以写过小的字受到过小空间的局限,就不能练习这些高难动作,不能掌握这深奥的法理了。


《张猛龙碑》的艺术特点




《张猛龙碑》的艺术特点概括起来说,其形是斜画紧结,寓奇崛于平正之中。其神是劲峭挺拔,精神飞动。笔法以方为主,方中寓圆,刚柔相济,沉实俊美、灵动,如切金断玉,峻利干脆,铮铮有声。笔势开合有度,欹正相生,处处见生机,服务于整体。结体疏密得当,参差错落,借让巧妙,变乃为纵,变辅为主,反结异态,可谓变化无穷,生机一派,沁人心脾。

清代书法大家康有为称《张猛龙碑》为魏碑正体变态之宗,“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藏奇崛于方正之内”。给人以启迪,发人深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孙伯翔临《张猛龙碑》—— 正气、清凉 、天地来
孙伯翔:怎样学习《张猛龙碑》
孙伯翔先生乃当代魏碑书法翘楚,能超过他的还没见到,佩服了
《张猛龙碑》艺术特点及成因
意态奇逸 各呈其彩——《张猛龙碑》审美之管窥
名家谈书法丨孙伯翔:书法学习的几个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