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投资者只要有70分的智商就够了

投资大概是进步最慢的一门学问。有时候甚至让人怀疑,它是不是门学问。造成这种疑问最主要的原因是,关于怎么买股票并赚得最多,每套理论似乎都能做到逻辑自洽,甚至内容华丽,但人们真的通过这些理论赚到了钱吗?

问题就在这。

市场的运行似乎并不总是遵守某一种规律,有时候理论脱轨的程度已经不能完全用“短期”这种条件轻描淡写地解释。这样一来,某个投资理论的信徒发现自己遵守的规则在实践中失效一段时间后,就会像童话故事《快乐王子》中描述的那样,气愤得把原先的偶像推倒,然后再依附到另一位脚下去。原先的理论也许能在下一个周期咸鱼翻身,也许永远被扔进垃圾堆里。

投资领域的很多认知不像某个自然学科—比如像医学那样—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进步。原本全球有几万种妄图通过喝下熬草根的水来驱除体内“魔鬼”的方法,如今已经进化到只需服用几种小胶囊了;也不会再有人相信癫痫病是神灵附体的征状。

但当谈起投资,大家的理解不但没有收敛趋势,反而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时至今日,还有很多规模不小的投行想通过风水学来预测股市,而且信众颇多。很多最基础的概念同样还有讨论的余地。比如,投资者买一家公司的股票是看它的现在还是未来。

初看這是个非常蠢的问题。即使是最浅显的,比如《股市一日通》这类书,首先也会告诉投资者,要小心哦,买股票要看股票背后公司的未来。那么以购买未来为标准的投资方式真的会有更好的结果吗?

如果投资者真的这么做,最恰当的选择标准应该是在众多上市公司中找那些市场占有水平或者利润预期增长率最高的。先不把时间条件考虑在内,假设一个投资者真的能从浩瀚如星辰的公司列表中找到投资圣杯,那当然最好。他肯定能因此发大财。但不得不说这种事难度太高了。

我看过一本关于宇宙未来的科普读物,书里提到人们如果想稳定地把预期未来的准确度提高一个百分点,已有的信息储备需要增长10的若干次方。具体数字我记不清了,反正那是个人类还不能企及的数字。很明显,投资未来的想法很聪明,问题是,操作起来太难了。而投资现在呢?要简单得多。

投资现在也就是说,投资者认为从他买入某个公司的股票,一直到他因为某些原因卖出股票这段时间里,这个公司以及其所在的行业都没什么剧烈变化。那么,只要知道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认字和识数—然后找到公司列表上最优质的那家,就能做好投资。

“投资现在”的方式,智商在70以上的人大概都可以做到,但结果肯定有不完美的地方,不然为什么基金经理的平均智商要高于70呢?

的确是。现实是在不断变化的,要预测未来是如此困难,这种困难也包括很难预测现在最牛的行业最牛的公司以后会变成什么一样。放眼全球,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柯达和诺基亚,它们曾经是所在行业无可置疑的王者,但是很快,其所在行业里掀起的革命把这两家巨型公司打翻在地。柯达申请破产保护,从纽交所退市。后来虽然重新来过,但与曾经的成就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诺基亚的挑战者是苹果公司,而且诺基亚衰败的速度非常快,从全球第一到被微软收购只用了5年时间。现在它还在纽交所挂牌,业绩偶尔说得过去,但昔日风光同样不再。

由此我们大概可以确定一个算式。投资者需要明确的是,一家最好的公司变差的概率有多大?如果这种概率足够小,那么投资者只要智商达到70就能战胜皓首穷经以期找到下一个投资圣杯的志士们。同时也说明,买股票是买未来这句话大概率是错的。

虽然有那么多先例可以说明这个世界是在极速变化的,但对于大多数行业的头部公司来说,人们对变化速率的想象稍微有点夸张。

再举两个我关注过的行业的例子。

一个是白酒类公司。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这三家的品牌和销售水平从1970年代开始就在众多竞争中显得出类拔萃。这种优势经历经济体制变革、消费者偏好扭转,以及营销方式的各种捣乱,还是保持到了现在,持续了50年左右。

如果一个“傻子”在茅台刚上市的时候就买入这家公司的股票,到现在,他大约可以获得436倍的收益,年化收益率33.5%。这个收益水平应当超越了中国所有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

如果你认为茅台所在的行业太过传统,在众多赛道中属于非常特立独行的类别,我们就再举个IT行业的例子。

2007年的时候我曾买入腾讯公司的股票。但是在涨了几倍后我就把它卖了。我为什么卖掉腾讯这些股票?这里面还有个故事。

十几年前没有沪港通,普通投资者要在香港开账户买股票是非常麻烦的事。我和一个朋友投入等量的钱,共用一个账户投资港股。但几年后,出现了一个问题—他离婚了,而且他太太知道这个家伙的港股账户上有笔相当可观的钱可以被视为婚后共有财产来分配。

他被迫卖掉那些股票,同时劝我也卖了(账户是以他的名义开设的,所谓劝说其实是半强迫的)。当时我考虑到腾讯这家公司已经在动荡的互联网行业最赚钱公司的位置上待了那么长时间,很可能要改朝换代了,所以就认可了那个离婚的家伙的看法。但没想到,腾讯后来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地位,而且股价又上涨了10倍。

这是个教训。它告诉大家:第一,不要和喜欢离婚的人一起做关于挣钱的事;第二,如果你不能接受和别人共同拥有一个妻子,那就也不要和别人共同拥有一个股票账户。

第三,也是更重要的,在弱周期性行业中,占有相当大市场优势的公司保有当前地位的能力和韧性是相当强的。即使在技术迭代频繁的行业中也是如此。也就是说,投资者若发现某家公司是其所在行业的赚钱能手,完全有机会买入它的股票,然后享受10年的红利。

从统计的角度看,我这样列举厉害的赚钱的公司是非常无厘头的。那有历史资料能帮到我们吗?

美国管理专家吉姆·柯林斯在1994年写过一本当时特著名的书叫作《基业长青》。他在书里煞有介事地列举了18家特别牛,而且可以牛到人类毁灭—起码是他自己死后—的伟大公司。

18家公司中一如既往优秀的也就50%,其他的大部分只能说还过得去,有的甚至可以用糟糕来形容。最过分的,柯林斯还把福特汽车和摩托罗拉题上榜—我猜如果这个柯老师有微博账号,恐怕会因为看好过这两家公司而被迫在深夜起来删除评论区里吊打他的留言。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不妨把柯林斯选出的公司组合看成一个投资指数,比如就叫“煞有介事”指数。

如果投资者拿一笔钱购买这个指数,并且,指数的权重分配是算数平均分配,那么从1994年开始到2021年年底,煞有介事指数的投资收益是多少呢?大约是75倍,年化收益率是16.7%,依旧远超公募基金经理的平均水平。

看来真的是这样—投资者没必要猜测未来,他们只要关注现有的公司业绩就好了。而基金经理保持70分的智商就够了,而且会做得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投资者说】吴道华:投资时定性定量结合的艺术
巴菲特的“三要三不要”理财法
摆脱心理账户——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央视财经投资者说: 【投资者说】吴东勤:买茅台股票又买茅台酒 吃了一顿饭后清仓 吴东勤是一位投资茅台...
市场底在哪?(20220327周记)
如何投资当下最具投资价值的港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