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

 

即《黄帝内经》,中又分《素问》《灵枢》乃中医之源,上古遗书非仅言治病一门。
今仅就我所涉猎的微薄见解来粗略试论下。
常言∶
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
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六淫祸其外,七情乱其中,饮食起居不节,或禀赋不经波动,更有激素、反季、机电扰动、医过、意外之险,那有不为比而病以致夭折早逝者。
为人父母子女者,怎可以看着父母、妻女、兄弟同族交由庸医处理,乃至频频抗生素天天灌点滴日日化学药的摧残,以致损伤阳气、免疫低下,甚者终身服药也有不可挽回之创伤,更有甚者不耐摧残……
医之优劣不可不知。
更有以一知半解为知,肆意傲慢之气彰显无疑,肆意诋毁或偏执己行,翻阅两本医术变指古责今,此等不如无知。

自古医家研读《内经》均以医理划分八类: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经络、治则、病能。


道生:
《上古天真论》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此处“道”即效法之义(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阴阳: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把阴阳的普遍性、生长制约之功能概括的很全面,也揭示了事物的基本规律,也注明为什么要研究阴阳。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
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色诊:


《脉要精微论》
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
五色精微象见矣,其寿不久也。
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白黑,审长短,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灵枢·五色篇》∶
明堂者鼻也,阙者眉间也,庭者颜也,蕃者颊侧也,蔽者耳门也。其间欲方大,去之十步,皆见于外,如是者寿必中百岁。
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王宫在于下极,五脏安于胸中,真色以致,病色不见,明堂润泽以清。
五色之见也,各出其色部。部骨陷者,必不免于病矣。其色部乘袭者,虽病甚不死矣。
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
五色各有藏部,有外部,有内部也。色从外部走内部者,其病从外走内;其色从内走外者,其病从内走外。病生于内者,先治其阴,后治其阳,反者益甚;其病生于阳者,先治其外,后治其内,反者益甚。 常候阙中,薄泽为风,冲浊为痹,在地为厥,此其常也,各以其色言其病。

脉诊:


《脉要精微论》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
尺内两旁则季胁也,
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
中附上,
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
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
上附上,
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
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
前以候前,后以候后。
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
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

藏象:


《灵兰秘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经络:
《灵枢·经脉》
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肺系,喉咙也。腋下者,膊下胁上也),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治则:
《阴阳应象大论》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

《灵枢·邪客篇》
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


病能:

《至真要大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燥狂越,皆属于火;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内经》复习
《黄帝内经》精选条文120条,见者得福(上)
《黄帝内经》
黄帝素问直解 卷之二脉要精微论第十七篇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六十二黄帝灵枢经
服气精义论9 | 司马承祯著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