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针灸减肥

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及(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可由遗传因素,神经精神因素,高胰岛素血症,垂体功能、甲状腺功能失常等引起。从能量代谢的角度,肥胖是由于能量的摄入与消耗出现了负平衡而造成。

肥胖是全球面临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肥胖症的流行趋势在扩大,肥胖症的日益增多导致过高的患病率、过早死亡以及社会医疗和经济损失。2005年WHO工作报告中指出估计全球大约有16亿成人(15岁以上)超重,肥胖的成人至少有4亿,同时WHO预计到2015年全球成人将有23亿达到超重,7亿人口达到肥胖要求。

一、 治疗策略

1.从标本虚实论治:先分清肥胖属实或虚,虚者用补法,益气健脾;实者用泻法,清热利湿。

2.从辨证分型论治:痰湿闭阻以健运脾胃、化痰除湿为主;胃肠腑热以清胃泻火、通利肠腑为主;肝郁气滞以疏肝解郁、理脾和胃为主;脾肾阳虚以温补脾肾、利水化饮为主。

二、治疗方案

【治疗原则】按“补虚泻实”原则,以健脾利湿为主。

【取穴】以任脉、足太阴、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主穴】中脘、天枢、水道、曲池、上巨虚、三阴交。

【方义】肥胖之症多责之脾胃肠腑。中脘乃胃募、腑会,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天枢乃大肠的募穴,上巨虚为大肠下合穴,四穴合用通利肠腑;水道分清别浊,三阴交健脾、利水、蠲化痰浊,诸穴共用可收健脾胃、利肠腑、化痰浊之功。

【配穴】痰湿闭阻加内关、足三里化痰除湿;胃肠腑热加内庭清泻湿热;肝郁气滞加期门、太冲疏肝理气;脾肾阳虚加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健脾益肾;少气懒言加气海补中益气;心悸加神门、心俞宁心安神;胸闷加膻中、内关宽胸理气。

【刺灸法】背俞穴可用灸法合并治疗;心俞、脾俞、肾俞不可直刺、深刺,以免伤及内脏,其余腧穴视患者肥胖程度及取穴部位的不同,比常规刺深0.5~1.5寸。

【其他疗法】

1.耳针:取口、胃、内分泌、三焦、脾、饥点、皮质下等穴,每次3~5穴,毫针刺,或者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穴位埋线:取中脘、天枢、大横、带脉、关元、风市、足三里、臂臑等穴,每次取穴多少依病情决定。

【按语】

1.毫针针刺

毫针针刺为本病治疗的基本方法。临床治疗需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脾经和胃经为治疗肥胖症的两条主要经络,临床当以辨证分型论治。

痰湿闭阻以健运脾胃、化痰除湿为主;胃肠腑热以清胃泻火、通利肠腑为主;肝郁气滞以疏肝解郁、理脾和胃为主;脾肾阳虚以温补脾肾、利水化饮为主。

治疗穴位当以辨病加辨证,基本穴位加辨证取穴,以中脘、天枢、水道、上巨虚等为主穴,余辨证加减。

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膀胱经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足太阳膀胱经络肾属膀胱,与心脑等脏腑直接发生联络,为一身之巨阳,全身经脉之气均可注入足太阳膀胱经,同时接纳、转输各经之经气,与五脏六腑皆相通,五脏六腑之气又均输注于足太阳膀胱经,从某种意义上讲,足太阳膀胱经是五脏六腑的统领联络经脉。

临床对于虚证患者来讲,首先认为要从膀胱经入手,针刺治疗足太阳膀胱经可以振奋阳气,从能量代谢角度来讲就是提高患者的能量代谢。

在针灸减肥的过程中,常常有这种情况出现,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过程中体重没有任何变化,这时我们应该想到不是患者对针刺的刺激不敏感,而是没有考虑到应在膀胱经上取穴。显然,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不容小觑。

本症治疗过程中宜使用相对较粗的针具,如使用半径0.35mm针灸针治疗,目的是增加针刺的刺激量,同时尽可能使用电针治疗仪,原则上使用2~3对电极,在主要穴位上使用,如天枢(双)、水道(双)、上巨虚(双)、三阴交(双)等配对为主,电流强度以刚要达到“痛阈”为好,电针波形常使用疏密波。

2.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在针灸治疗肥胖症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只要提到穴位埋线,就会被认为是减肥的一种方法,当然作为针灸医生来讲,我们知道穴位埋线不仅能治疗肥胖,还可以治疗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穴位埋线在治疗肥胖过程中如何选择穴位,是不是针刺治疗肥胖的穴位都可以进行埋线处理。我们知道,穴位埋线的精确解释就是“以线代针”,原则上来讲针刺治疗穴位都可以进行埋线处理,但在临床实际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到穴位埋线的禁忌,要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穴位应选择肌肉丰富的部位,常用腹部、腰背部;慎用头面部穴位如风池等;禁用关节腔、关节,踝、腕关节以下穴位以及血管、神经干分布部位的穴位,严格控制穴位数量。

3.耳针疗法

耳针或耳穴压豆在针灸减肥上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耳者,宗脉之所聚也” ,首先针刺调节内分泌穴位,如丘脑、内分泌、缘中等来调节内分泌的平衡;其次增强机体的兴奋性,用兴奋点等改善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饱足感;改善消谷善饥,用丘脑、饥点、渴点等调节食欲,减少食入量和饮水量,如增强机体废物的排泄,可使用肾、大肠、三焦、肺等穴;同时也可选取肥胖相应耳穴部位的腹、臀等穴,促进局部脂肪的分解,使脂肪重新分布。

三、难点分析与治疗思路

1. 针刺如何有效地控制肥胖患者的食欲

食欲调控关键在下丘脑区包括室旁核,这是总体限制进食的一个重要整合中心。下丘脑腹内侧核是瘦素作用和葡萄糖感知的一个主要部位,下丘脑外侧区包含表达进食肽等神经元。

实验研究表明,针刺能够增加肥胖大鼠下丘脑腹内侧核的兴奋性,升高下丘脑腹内侧核组织中酪氨酸、多巴胺含量,从而抑制食欲,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可上调食源性大鼠弓状核α-黑素刺激素、弓状核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运肽的表达水平,产生抑制摄食、减轻体重的作用。

同样针刺“内庭”、耳穴“胃”等同样可以调整肥胖大鼠的摄食中枢作用。综合来讲,针刺一定的穴位可以对摄食中枢产生兴奋或抑制的作用,调节患者的食欲,减轻体重,减少肥胖的发生。

当然,针刺在人体穴位上产生的作用是一个复合叠加的效应,包括针刺手法、刺激量等方面,如何才能准确地调控到人体的中枢系统,从而影响到人体食欲的抑制与兴奋,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方向。

2.如何有效控制减重后的体重反弹是临床较棘手的问题

不可否认,任何减肥方法都面临体重反弹的问题,针灸治疗肥胖症也不例外。在解决此问题之前先了解减肥平台期问题。

在针灸减肥过程中,通常患者的体重经过一个有效的减重后,体重会进入一个稳定不变的阶段,我们通常称之为平台期。在突破这一时期后体重又会下降,进入一个稳定缓慢减重期。

临床文献认为1~4周称之为快速减重期,4~12周称之为平台调整期,12周以后称之为稳定缓慢减重期。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平台期不一定就是在4~12周出现,在许多患者减肥初期就会出现平台期,患者治疗几周后发现自己的体重没有出现变化,而是身形发生改变,腰围变细,皮肤收紧,其实这样的情况出现就是所谓的平台期,平台期不一定就是在减肥的中期出现,而在初期也会出现。

对于一个临床医生来说,平台期出现在初期,对患者依从性的提高特别重要。

一个相对较长的初期平台调整期的存在,可能会使患者和医生失去对针灸减肥具有较好疗效的信心,但这一情况确实存在,在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首先要观察其食欲变化情况,体脂分布情况,并相应调整治疗方案,增加针刺刺激量,如增加手法的使用,或增加电针波形、频率等使用,同时可以调整针刺穴位,如同时取背部夹脊穴,膀胱经穴位等,再者增加耳针治疗,耳针一般取穴为饥点、内分泌、三焦、神门。

一旦食欲下降,体重变化,即可能进入下一期。在这一时期,加强病人的依从性是关键,文献研究提示,医生对患者进行减肥健康教育应贯穿整个减肥过程,医生不厌其烦的语言刺激和心理暗示,对减肥疗效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我们知道肥胖的产生是一个长期不良习惯形成,针刺的疗效同样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当出现腰围变细,皮肤收紧等现象时,就说明针灸治疗的疗效也在体现。

不管平台期是出现在初期还是在中期,我们都是要同样重视。针刺减肥疗效是一个累积的过程,当减重效果不能出现或不能一直延续时,这确实是一些减肥患者放弃治疗的常见原因,但这恰恰是患者机体重建新的机体代谢平衡点的关键时期,所以把握好这一时期的治疗非常重要。

在这时期患者的体重虽未减轻,但其体内的脂肪分布有所变化,即“脂肪转移”,我们应在这一时期明确治疗方向,要在食欲的调整上、体脂动员机制上和建立巩固新建的代谢平衡点上入手,这些是实现减肥最终目标的保证。

 那么,远期的体重反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解决,首先针刺与特色疗法相结合。在针灸治疗肥胖症的诊疗过程中,结合耳穴压豆、穴位埋线、背俞穴刺灸法等对患者进行全面整体的治疗方法,达到最优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其次逐渐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在肥胖症患者临床治疗的同时,不断地灌输正确的饮食方法、运动方法、生活习惯等,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不良习性,达到改善身体代谢的作用。

3.穴位埋线的量效分析

中医古代典著《灵枢·终始》中记载“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穴位埋线具有古代医学理论的支持。我们知道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在减肥治疗当中运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中治疗单纯性肥胖具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文献的查找和整理发现,穴位埋线方法是通过毫针刺法发展演变而来,是在针刺的穴位上进行埋线,当羊肠线留于穴位内,机体活动时肠线和机体组织产生相对运动,使患者产生酸胀感,犹如针刺行针,具有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

同时羊肠线在穴位内被缓慢吸收的过程中,作为异物蛋白会对机体产生持久的刺激,可改善局部代谢,同时羊肠线作用穴位可对患者的经络、气血和脏腑功能得到调整,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目前临床中穴位埋线均采用羊肠线治疗,其为一种医用手术线,通常采用1cm左右长度的“0”号羊肠线,穴位采用常规针刺穴位,埋线数目在6~20条,通过临床观察和文献记载,临床疗效确切。

然而在临床运用中,是否埋的穴位越多就越有效?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原则告诉我们,可以肯定穴位埋线是在有效穴位上采用埋线方法才有疗效,应该是通过辨证采用有针对性的穴位进行埋线,而不是固定采用几个穴位反复进行。

同时对于羊肠线是否采用1cm左右长度的羊肠线就是最有效这个问题,在穴位埋线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过去穴位埋线的器材和现在是不同的,文献研究发现曾使用的埋线器件是选择针芯尖端已磨平的腰穿针进行,埋线的羊肠线选择长度在3cm左右,埋线部位选择在皮下部位,那么从疗效方面来讲,是3cm有效还是1cm有效,羊肠线是越粗越好还是细一点为好?

从临床角度来考虑,穴位埋线的长度越长风险越大,因为羊肠线越长,形成皮下结节就会越大,所以对于穴位埋线我们应当在临床中进行更多的观察研究,来考究羊肠线的合适长度和粗细等的量效问题,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症100例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控血脂 基层实用技术版 基层医生网
穴位埋线
中医埋线治疗癫痫
针灸、穴位埋线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研究概况
神阙穴拔罐结合背俞穴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80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