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酸枣仁汤皮科应用举隅(别把酸枣仁汤的运用局限了)

作者:高以红

编辑:李邦源



酸枣仁汤皮科应用举隅


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由酸枣仁、知母、茯苓、川芎、甘草组成,具有养阴安神、清热除烦之功,主治“虚劳虚烦不得眠”。笔者近年来师从我科李超主任中医师,工作之余泛读相关中医古典书籍,以汲取前人经验,并运用于临床。临证中多次以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皮肤疾患,常获良效,兹举验案如下。


01

面部皮炎

张某,女,49岁。于2010年2月就诊。


自诉面部易红、发痒3个月,烦燥、情绪激动或洗澡遇热后更甚,夜间汗出较多,心烦失眠,神疲乏力,手足心热。内服开瑞坦、玉屏风散等,症状当时有好转,停药后又作。查:面部皮肤轻度潮红,抚之发热,未见明显斑丘疹,舌淡边尖红,苔薄,脉细数。


上药加水煎,取汁100ml,口服,一日2次。10剂后患者面部发红、汗出、五心烦热明显减轻,但仍时有痒感,又于原方加白蒺藜10g,蝉蜕10g,续服10剂而愈。


按:面部皮炎病因复杂,多与风热、血热等相关。本证盖因气阴两虚,虚热内扰,上蒸于面所致。以酸枣仁汤加五味子酸涩敛阴,清心除烦;地骨皮、生地黄坚阴清热;白术、黄芪、川芎益气活血疏肝,诸药合用,标本兼顾,方证相合,故疗效明显。


02

风瘙痒

李某,男,67岁。于2010年4月就诊。主诉反复发作全身瘙痒2年多。多地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器质性病变,服抗过敏药甚至镇静安眠药可获短效,停药数日又复从前。近半年来病情加重,少寐多梦,神疲少力,甚或彻夜难眠,口苦心烦。查:全身未见明显皮疹,可见较多抓痕、血痂,皮肤较干燥,舌红苔干,脉弦细。证属肝阴不足,心血亏虚,肤失所养而致。以酸枣仁汤加减:

 

炒酸枣仁30g,茯苓15g,知母10g

女贞子10g,墨旱莲10g,地肤子15g

地骨皮10g,生地黄15g,白芍10g

玄参10g,五味子10g,鸡血藤15g

僵蚕10g

 

7剂,上药加水煎,取汁100ml,口服,一日2次。一周后二诊诉药后诸症3日后即减轻,夜寐明显好转,瘙痒明显减轻,守前方,再投6剂,后连续服药2周,瘙痒消失,诸症均除,病愈。

 

按:中医认为“风瘙痒”总的病因在风邪。中医经典《外科证治全书》“痒风”中有“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的记载。风有外风和内风,内风产生的根源在于血病,故血热、血虚、血燥均可以生风,本证为肝阴不足,心血亏虚,故予酸枣仁汤加减以养阴除烦止痒,使阴阳和,气血畅,则瘙痒自愈。


03

淋浊

朱某,男,24岁,2010年8月初诊。主诉尿道不适一年余。患者于一年多前因发作“尿频、尿急、尿痛三天”在我院泌尿科就诊。当时各种检查均阴性,三次尿培养亦为阴性,诊为“淋浊”,口服各种抗生素数月,后因尿道刺痒不适一直不缓解而转至我科。诊时伴小溲短频,夜寐梦多,腰膝酸软,心烦口干,舌质红绛,脉细。

 

诊为淋浊,证属肝阴不足,虚火扰心。

投酸枣仁汤加减:

 

炒酸枣仁30g,知母10g,莲子10g

茯苓10g,桑螵蛸10g,远志10g

石菖蒲10g,龙骨30g,龟板30g

五味子10g,甘草5g

 

上药加水煎,取汁100ml,口服,一日2次。服用7剂后患者尿道刺痒明显减轻,睡眠好转,仍有口干心烦,舌脉同前。上方去桑螵蛸,加麦冬15g。再服7剂后症状消失,舌色转润,嘱原方续服2周善后。

 

按:传统说法,淋浊只是小肠、膀胱之患,临证多示其损伤并非一脏一腑。清代名医叶天士提出:“淋属肝胆,浊属心肾”,与本证不谋而合,故治当肝胆、心肾兼治。本例患者久病神伤,辨证为阴血亏虚,心肾不交,故处方以酸枣仁汤合桑螵蛸散以两调心肾,滋阴宁神。水火既济,故诸症自除。



摘自

光明中医2015年6月第30卷第6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分型1、 风热证——银翘...
失眠、烦躁、紧张→A 八味解郁汤加味,  B 酸枣仁汤合半夏泻心汤(员)
荆防四物汤加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
大柴胡汤合三黄泻心汤加味治疗唇风案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4.1
医案046回 | 那些你想不到的桂枝汤病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